宣南寻长椿寺

<p class="ql-block">北京城有多古老,宣武区(可惜现在没了宣武)就有多古老(也可以说比北京城更古老)。这里没有皇城的宫殿巍峨,也没有西郊的水木清幽。这里房舍简陋,但却卧虎藏龙。文化遗存层层叠叠,星散于胡同小巷之中的名人故居、会馆,使人轻松快读中国历史。北京宣武门以南至广安门以东的地区具有独特的文化生态,史称“宣南文化”,让我们走进“宣南”来体味大隐隐于世。</p><p class="ql-block">我去牛街,去宣武艺园,曾多次看到过十字路口东一组规模不小的建筑,但从来没有进去过,后来又总在修缮,无缘入内。</p> <p class="ql-block">槐柏树街、长椿街,原来曾在这附近工作过,但不知道还真有个长椿寺,整修开放的长椿寺现在叫宣南文化博物馆,就在牛街路口的东北角,马路西边是宣武医院(据说宣武医院的位置也是原来长椿寺的地盘,可见当时的规模)。</p><p class="ql-block">长椿寺所在的街巷,古称:槐市斜街(据说宣南多斜街是为了方便去今二环的内城)。长椿寺内、外多种槐树,山门前的空地上旧植八株国槐,俗称“八槐护门”。而旁边的街道就叫古槐夹道。槐柏树街的地名是不是这么来的就不知道了。</p> <p class="ql-block">找不到门,只好绕寺一周。倒能看看周围的环境。花木繁茂,有些市民在此闲坐。</p> <p class="ql-block">北京今年金灿灿的到处都是连翘,这里倒有星星点点的迎春。</p> <p class="ql-block">一圈铺着琉璃瓦的红院墙,不用说这种色彩专属于皇家,奇怪的是大院居然坐西朝东,背对着大街。也许它如今面对着的才是曾经的大街吧!</p><p class="ql-block">我绕着外墙走了整整一圈,才找着大门。门上题着《敕建长椿寺》,而旁边另一块牌子上写着北京市宣南文化博物馆。</p><p class="ql-block">参观是需要预约的,现场预约也是可以的,我有老年证,顺利放行。</p> <p class="ql-block">大门朝东。</p> <p class="ql-block">长椿寺建于明万历二十年(1592年)。由明神宗为其生母孝定李太后敕建以供养水斋禅师。万历皇帝赐名长椿,取健康长寿之意。李太后死后人们叫她“九莲菩萨”,寺里一直保存着一幅九莲菩萨像。明代皇帝崇祯让画家画了一张他的生母孝纯刘太后像,也挂在长椿寺内,今均未存。</p><p class="ql-block">长椿寺当年有“京师首刹”之称。清中叶以后,长椿寺开始衰败,2002年宣武政府投资近两个亿进行修缮。2005年长椿寺北京宣南文化馆对社会开放(其实也经常来牛街,我竟然一直都不知道)。近年来又再次投资,提升展陈,修缮房屋,2023年5月18日再次开放。</p><p class="ql-block">长椿寺有前殿、大殿与后罩楼,虽然有改建,但是原有建筑基本完整。</p> <p class="ql-block">进院子还没拍几张照,有工作人员通知两点整有专人讲解。这不是巧了吗?不听讲解,两眼一抹黑,什么也不懂。跟着讲解,整整听了1小时40分钟,讲的非常好,也可以说颠覆了我对南城的认识。</p><p class="ql-block">北京建都的历史、南城汉人聚居地、宣南名士之地的形成,很多我们熟悉的或不熟悉的历史人物都串联了起来……</p> <p class="ql-block">北京的原宣武区是北京建城的最早基地,可以说北京这座城市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甭管叫“幽都”还是叫“蓟国”,都是从这里开始的,所以这里才是北京真正的根。元大都始建时,才把都城的重心略微北移。到了清代,元代时被以北移的都城核心部分又成了只准满人居住,不接纳汉人和其他民族的内城。而早于内城存在的北京西南部城区,此时就成了外城。而所谓的宣南文化就是这一地区的历史风情和人文世态。</p> <p class="ql-block">认认真真听讲解。</p> <p class="ql-block">风声、雨声、读书声。宣南士人文化兴起于明代,盛于清朝。清初实行旗民分治,京师南城遂为汉人聚居之地(也就是把汉人赶到了外城)。科举制盛,各省士子云集宣南。天下鸿儒学士,奔走京师,客居宣南。据讲解,他们在这里类似如今的居家形式:有买房(有钱的)、租房(有一人多次迁徙,一屋多次换主的实例),住店(公寓)。当时各个地方的会馆云集在宣南地区,大大小小几百个,便于各自地区来京人员住宿,同时也维护着家乡人在北京的利益,上达官府,下护学子,形成各自的独特的小圈子(也可以视作家乡人大使馆)。在通达仕途之余,形成了活跃广博的学术氛围和结社唱和的文学环境,产生京师城下的宣南士乡现象,为清代文化繁荣创造了独特空间。</p> <p class="ql-block">清代中晚期,国事艰危。一批志在变革图新的思想家、政治家、志士仁人在宣南土地上倡禁烟、筹变法、兴报业、办教育,为民族存亡奔走呼号。</p> <p class="ql-block">中国戏曲800年。京剧从诞生到走进黄金时代成为国粹都与宣南结下不解之缘。几百名著名演员居住生活在幽静的小巷中,以富连成为代表的众多戏曲科班培养了数以千计的优秀演员。星罗棋布的戏楼、剧场提供了京剧繁荣的舞台,宣南是当之无愧的京剧之乡。</p> <p class="ql-block">200年来,新春逛厂甸已经成为北京人的习俗。士女云集,摩肩接踵,空竹、风车、大糖葫芦伴随着欢声笑语。百戏争艳的天桥,多少惊人的绝技让人目不暇接。三代“八大怪”永远被人们怀念。厂甸与天桥是北京民俗文化和民间艺术的标志,是宣南文化独有的品牌。</p> <p class="ql-block">明永乐初年,于京城商业兴盛处设廊坊,安置商铺。逐渐的宣南地区形成大柵栏、菜市口、琉璃厂、天桥等各具特色、门类齐全的商业区和商业街。古玩、玉器、餐饮、金融等业态各异,应有尽有。</p> <p class="ql-block">遍布宣南的各地会馆。</p> <p class="ql-block">北京牛街一带是宣南具有悠久历史的少数民族聚居区。唐幽州、辽南京时期已有来自北方及西域的少数民族在这里生活繁衍。元代以后更多的回族人聚居于此。古老的牛街礼拜寺以其千年的历史、宏伟的规模,闻名于穆斯林世界。</p> <p class="ql-block">偌大的院子,只有这间是专门介绍长椿寺的历史</p> <p class="ql-block">活跃于清末民初的所有革命家几乎都在这里留下足迹,从康梁变法“七君子”到孙中山、黄兴、宋教仁、徐锡麟、秋瑾、郭隆真、高君宇、石评梅等志士仁人,就连孙中山组建国民党成立大会都是在这块土地上召开的。</p> <p class="ql-block">长椿寺中原有一座渗金多宝佛铜塔,塔高1.5丈,铜塔已移至万寿寺,目前只剩了底座。</p> <p class="ql-block">这家不大的博物馆生动的告诉了我北京是怎么来的,历史上的北京什么样?我们的祖先创造了什么?这样的创造在当时的北京具有怎样的意义?</p><p class="ql-block">讲解的内容很多,不可尽述,总之收获多多。</p> <p class="ql-block">宣南北京的发源地。宣南人文荟萃的地方。颠覆了我原来的认知,原来以为南城又穷又破,鱼龙混杂。是我孤陋寡闻了。惭愧!</p> <p class="ql-block">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p><p class="ql-block">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p><p class="ql-block">一个下午收获颇多。了解南城,了解北京。</p> <p class="ql-block">部分资料摘自网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