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辈的一份回忆录

阿阳🍻

<p class="ql-block">  这是父辈的故事,我只是内容的转述者,也是他们青春回忆的记录者———题记</p><p class="ql-block"> “曾经,我们那个年代,穷字贯穿了我的童年,吃不饱穿不暖是那个年代最独有的特征,我们几个半大小伙子,正是窜个子的时候,每天的凉水稀饭,并不能顶饱,只能另辟途径,比如:去山上挖野菜,去河里捉小鱼,爬树上掏鸟蛋,其实,我们并不是他们口中的捣蛋鬼,我们只是太饿了,没有别的办法了……”</p><p class="ql-block"> “现在回忆来,依然清楚的记得那种挨饿的滋味 ,你们这些岁娃娃子哦,哪里懂得哦~”父亲看似开玩笑,却也陈述了事实,因为记忆中的我,因为闹着不愿意吃饭的次数可太多了 ,哪里懂得粮食的珍贵。</p><p class="ql-block"> “曾经,我们那个年代,教育文化根本不当回事,经常性吃不饱穿不暖,更别说上学,所以,他们都没有文化,经过多年的社会历练,也只简单的识几个字。”</p><p class="ql-block"> 父亲自嘲文化水平的落后,但我觉得,虽然他们没有什么文化,但他们却非常的坚强能吃苦,内心也十分的柔和善良。所以,作为年轻的一代,也作为他们的儿女,我们理应该多给一些耐心和关爱。</p><p class="ql-block"> ( 以下是一位同乡父辈的简短记忆录,虽是记忆,却难得可贵,弥足珍贵!)</p><p class="ql-block"> 父辈的婚姻大多来自包办,并不存在自由恋爱,年龄到了,自有媒婆上门来牵线搭桥,两家同意过后,就会安排结婚。</p><p class="ql-block"> 父辈的婚姻,由不得自己,两张青涩的面孔面面相觑,这未成形的日子到底过不过,答案是肯定要过啊,至于怎么过,没想过也不敢想。</p><p class="ql-block"> 忙碌的日子绊住了脚,远方也就被搁浅,毕竟温饱大于天。</p><p class="ql-block"> 诗词中的夫妻举案齐眉也就是诗词罢了,柴米油盐当下才重要,一点鸡毛蒜皮的事就能闹的全村出来看笑话。</p><p class="ql-block"> 黑土白泥渐渐蒙上了两个孩子青涩的脸,他们长大了,懂得了生活的不堪,明白了日子的艰辛,索性在纠结了几年的问题上豁然开朗,要个孩子吧,要吧,累死累活传后最大,第二年的那个柳树抽芽的日子里,他们的孩子出生了,名字很随意,也很好养活。</p><p class="ql-block"> 前几年的安宁日子,因为孩子的到来,因为庄稼的荒凉,因为日子的困难,被他们吵散了,吵什么,一亩三分地,墙头两根草。</p><p class="ql-block"> 吵着吵着,孩子大了,为了生活去了更加广阔的地方了。</p><p class="ql-block"> 他们像是没了安全感一样,继续无休止的争吵,东家的牛不吃草了,西家的猪下了一窝崽子,还有你那脏衣服能不能洗洗啦,还在吵…</p><p class="ql-block">爸妈,我回来了,远归的儿子并没有闯出一番天地,吃尽苦头,尝遍人情世故,拖着从旧市场买的烂袋子,装着几件旧衣服,站在门前张望着,还是家里好,家里有靠头。</p><p class="ql-block">我要娶媳妇,娶吧,不娶儿子得打光棍,东家凑西家拼,盖房子买车子,终于如愿了。</p><p class="ql-block">背着儿子儿媳撇在家里的小孙子,两人已经佝偻了背,却还一分分的攒钱还账。</p><p class="ql-block">酸菜就馒头,这日子一过就是几十年,风吹日晒,年年不重样,黑发变白发,是了,他们俩老了…</p><p class="ql-block">儿子远在他乡,孙子只在过年回来暂住几天,这个家的最后又剩了他们俩。</p><p class="ql-block">还好还好,他们俩在花甲之年,彼此都在,我不懂什么是爱情,我只知道柴米油盐酱醋茶身边都有你,这苦了吧唧的日子还算有点滋味。</p><p class="ql-block"> 父辈的年代,哪有什么诗和远方,哪有什么天高任鸟飞,哪有什么不问归期在旅途,都是土身土长的农村人,都是扎根基层的老百姓,有的只是踏踏实实过日子,本本分分做好人。</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