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2021年的早春,我终于踏上了去连云港的旅途。我在连云港站下车,一下子就被这座现代化的车站所吸引🤩连云港站已成为铁路交通枢纽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江苏省大型铁路客运站之一。</p> <p class="ql-block">其实此站的原名叫新浦站,始建于1925年,是当年陇海铁路线东段通往大浦码头的一段大宗商品运输专用线。1932 年陇海铁路从这里又延伸至连云港港口。解放后新浦站一直是个三等小站,老旧的铁路线穿城而过,阻碍了城市建设和铁路线的运输发展,上世纪八十年代,铁路线实施改线工程,车站移新址绕过城区。2004年1月新浦站更名为连云港站。</p> <p class="ql-block">我在车站广场边看到新的客运大楼的全貌,体现滨海港口城市的景观设计非常壮观,屋顶飘逸飞扬的姿态象征连云港经济腾飞的动力,屋身两侧渐变的线条既隐喻波浪,又契合羽翼的形态,中间的拱形线条优美流畅,使人产生“海上生明月,玲珑筑连云”的联想。</p> <p class="ql-block">离开车站,我很快进入了新浦城区,新浦是近现代连云港的组团城市之一。初看,街旁的建筑也没什么特色,在号称“苏大强”的江苏,连云港是一座存在感相对很低的城市。</p> <p class="ql-block">离车站不远有条民主路,于清末民初逐渐形成,是新浦现代商业发源地,被民众称之为“新浦大街”。1926年,为纪念孙中山逝世一周年,当时的东海县政府将这条新浦最繁华的商业街命名为“中山路”,后来,中山路更名为民主路,现代连云港中心城区即在此基础上发展而来。</p><p class="ql-block">民主路很长,分东、中、西三段,民主路的中段已被规划成近代历史街区。街上有二十多处建筑被定为市级以上文保单位,多半是商号,诸如经营洋布的厚昌祥,鼎峰源百货,长生泰五金,公大商行日用百货,东亚旅社……都具有中西合璧的民国范。</p> <p class="ql-block">来到连云港,就不能不去海州古城看看。古海州城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秦汉时期已是能泊数十条商船的开放商埠。秦始皇五次东巡,三次经过海州。此后,海州一直是区域重镇,有“淮口巨镇”“东海名郡”“淮海东来第一城”等美称。从地理上来说,它“东滨渤海,西绾徐邳,北控齐鲁,南蔽江淮”,自古南北纷争之际,都是兵家必争之地。</p> <p class="ql-block">但是当我走进这片街区时,心中难免有些失落,它早已没有古城的样子啦。原来,1668年的郯城大地震、1685年的海州大洪水、1939年的日军大轰炸,还有1966年的文化大革命,使海州古城彻底湮灭了。现在所见之处,皆是近年来复建的仿明清建筑。</p> <p class="ql-block">沿着宽阔的古城主街前行,街道一路延伸至朐阳门。高大雄伟的城门以不远处的群山为背景,视觉效果极具气势,它于1991年复建。</p> <p class="ql-block">而真正的朐阳门始建于明代永乐年间,是海州古城的南门。原朐阳门是座瓮城,外门朝南,内门朝东,朐阳门因为面对锦屏山,所以瓮城城门的门楣上书有“锦屏如画”4个大字,风景如画的锦屏山使朐阳门成为最美的海州古门。</p> <p class="ql-block">其实,朐阳门前的这条大路只是是海州古城的中轴,却并非旧日的核心街区。东起钟鼓楼、西至十字街的中大街才是,那附近曾经有关帝庙、文庙、城隍庙、书院、祠堂……以及居住区和商业街,我必须去走一走。</p> <p class="ql-block">昔日海州古城的十字街景象。</p> <p class="ql-block">中大街在清朝和民国时期极其兴旺,有一街八巷之称,老海州人耳熟能详的二营巷、塘巷、关庙巷、孔巷、隍庙巷、儒学巷、王巷与蒋巷。步入中大街,没走几步便见到二营巷。它得名于民国时期,孙立人将军曾率海州税警团二营在此驻扎。如今的它仍以青石板铺路,两侧还是民宅,但已全无古街巷的风貌。</p> <p class="ql-block">在重建的城隍庙附近遇见了孔巷,因始建于唐贞观年间的文庙而得名。海州文庙在宋朝时形成海州学宫,是中国最古老的学宫之一,此后历经增修扩建,在嘉庆年间达到极盛,成为海州面积最大的建筑群,但如今只是徒有其名。</p> <p class="ql-block">我随意拐进一条小巷,也没在意它的名字,只是信步前行,正是在这未经粉饰的巷底,碎石墙的低矮民宅,让我依稀看到了海州古城的影子。</p> <p class="ql-block">我迫不及待奔赴我此行的目的地——连云老街,它是连云港的诞生地。城际铁路的终点站就是当年老车站的位置,车站还是叫连云站,仿佛光阴在这里缓缓而行。</p><p class="ql-block">“连云”这个名字真好听,来自于当年陇海铁路局局长廖秋杰的创意。他认为港口落成后,不能延用如此之土的老地名,便各取港口北面连岛和南面云台山的首字,拼成“连云”之名。</p> <p class="ql-block">站在老火车站前,这幢由荷兰人设计和建造的大楼是当年港口和车站的标志性建筑,它高耸的钟楼,四面有方型的大钟,面向大海的一面有连云港最早的航标灯。1935年落成后是港口和车站的办公楼,1937年遭日寇炮火损坏,后被修复并一直保存完好。如今的大楼依然是原来的样子,铁路线是它不弃不舍的伴侣,港口码头是它最美的背景。楼内被辟为陇海铁路历史博物馆,承载了一段铁路强国的珍贵记忆。</p> <p class="ql-block">离开车站,我便向连云老街走去。连云老街原本是云台山下背山面海的老窑渔村,千年前就已经有人聚居。谁也不会想到,不起眼的小渔村竟然承载了一个国家的海港之梦。</p><p class="ql-block">连云港地区在历史上一直是天然良港,海州朐港在秦汉时期就与东南亚和南亚各国往来。唐宋期间,朐港更可沟通外海内河,清康熙年间成为“钦定口岸”,设海关,征收海船货税。但1668年大地震后,海水退后,朐港消亡。</p><p class="ql-block">1905年,新浦地区的大浦作为商埠开放,其后又以“胶海关海州分关”之名对外开放,但大浦港只能说是昙花一现。1933年,大浦港淤塞严重,老窑生逢其时,开启港口建设,现代意义上的连云港就此诞生。</p> <p class="ql-block">一幢老房子的门前,不大的广场上矗立着孙中山先生的塑像。在1925年的《建国方略》中,孙中山将“海州港”列为中国急需建设的四个二等海港第二位。这一东方大港的梦想在1933年正式开始实现,1935年,连云港筹备建市,1936年港口一期建设完成。我曾祖父创立的山东枣庄中兴煤矿公司全程参与了筑港建设工作,中兴的先辈们在此实现过筑港的梦想,实践过筑港的艰辛,遭遇过日寇的侵略,见证过大港的沉沦……</p> <p class="ql-block">连云老街面积不大,沿山坡顺势而建,高低错落,脚下的路大多是爬坡路,而且都是石块铺成的路。这里本无路,出海打鱼的渔民靠船出行,上山砍柴的山民靠山间小道上下。筑港时,人们才在这开山筑路,在近海的山坡上沿山劈出路形,平整后再一块一块铺镶上石块,那条自东而西的中山路便是港口第一条大路,虽然石头路面颠簸不平,但当年它承载了港口运输的重任。镇子上的其他道路同样是石块铺就,缓缓向上,让我这走贯平地的人着实有些吃力。不过路旁极具当地特色的石墙层层叠叠,在斜坡上如摞积木一般,我想这“山海石城”之名便由此而来。</p> <p class="ql-block">走进连云古镇,让人完全置身于石头城的世界,石街石巷,石房石院,石梯石阁,石桥石栏……街上的房子有西式的大楼,有中西合璧的楼阁,有中式的庭院,还有日式的小楼,无一例外都是精美的石材建筑,沉稳而大气,再配上高大的法国梧桐,让小镇的每一个角落都充满了优雅的气质。</p> <p class="ql-block">我顾不上欣赏小镇的美景,而是按照资料提供的线索在古镇中寻找当年中兴人筑港时留下的痕迹。我在镇东的中山东路12号停下了脚步,围墙里的小楼就是我要找的地方!由于是驻军重地,我无缘走进去参观,也不能在附近拍摄照片。不过我在网上找到了一张资料图片,可以一睹这座老房子的风采。</p><p class="ql-block">据资料介绍,这幢小楼是连云港筑港早期的建筑,由中兴煤矿公司投资兴建,作为建港初期的办公场所。小楼主体建筑两层,面宽五开间,左右对称。东、西两山墙建一层带门廊坡屋,每间宽3米,门廊分别朝东北、西北向,整个建筑跨度为12.9米,东西长24.2米,建筑面积560方米。建筑石墙为整毛石砌筑,水泥砂浆勾凸缝,内部为全实木结构。该建筑至今保存完好,现为驻军使用。</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小楼没有建在镇中心位置,而是立于临海半山坡上,坐北朝南,居高临下,俗称小望海楼。我想这正是中兴前辈的选择,当年在这里可以直接观望到海边港口码头的建设情况,也是离工地最近的地方。这座小楼,见证了中兴前辈运筹帷幄,将连云港的二号码头建设成为当时国内最先进的机械化煤码头;也是这座小楼,见证中兴前辈功败垂成,为抗击日本侵略者而炸港沉船的壮举。这座记载着中兴人艰辛筑港的小楼十分低调,很少有人知道它的来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现如今这栋建筑是市级文保单位,因为它在抗战胜利后,成为国民党连云港陆军司令部,</span>1976年7月25日,老一辈无产阶及革命家、军事家粟裕大将来连云港视察时曾在此居住。</p> <p class="ql-block">我离开中兴公司的小楼,继续往上走,一路上行中,我遇见了不少老房子。中西合璧的上海大旅社,建于1933年,上世纪40年代曾是连云港市政府所在地。国民党海防司令部是座百年西式私人别墅。人民影剧院的前身是市政厅遗址,都说它跟南京总统府有些相似……一栋栋建筑记录着历史,行走其间,总能让人触摸到过往的岁月。</p> <p class="ql-block">连云老街上布局最精妙、工艺最考究的精美建筑当属果城里的民国建筑群。这里宛如一座独立的小城,超凡脱俗。它由四个相对独立的院落组成,中西合璧的石墙红瓦间,一条南北向的小路两侧,各分布两座对称的小院,庭院的出入口也相互对称,面向小路。房顶高耸的山墙上用青砖砌成的圆窗,散发出淡淡的江南气息,而内部的立柱、门窗精雕细琢,皆是西洋的格调。最让人惊奇的是那些院落的门框,均是整石镂空而成,像极了老上海的石库门。</p> <p class="ql-block">果城里,到底是谁建的,做什么用?近年来一直是人们讨论的话题。据中兴公司历史史料记载:中兴煤矿公司为输出煤炭,与陇海路局联合建设连云港码头,并与荷兰治港公司洽谈,以300万元估价由其承包。1933年荷方人员赴老窑进行预备工程,包括建立机修厂、木工厂、库房等筑港工程辅助设施,同时还修建了办公场所、医院和职工住宅等生活设施。</p><p class="ql-block">专家们根据筑港早期遗留下的建筑群分析,认为普通职工的住宅在十三道房,而果城里专供建港专家及高级职员工作和居住。至于是谁建的,说法不一,但是官方认可的说法是:由荷兰治港公司委托中兴煤矿公司建造。当时中兴煤矿公司总部就设在上海,那么果城里出现老上海的石库门元素就不足为奇了。</p> <p class="ql-block">果城里,这座掩映在山坡上的石城,坚固而又独立,长期以来似乎很神秘。筑港时期它是工程建设的中心,使人敬仰;日占期间它沦为侵略者的魔窟,令人发指;内战三年它成了国军的指挥所,让人愤怒。解放后在果城里居住过的有医生、船员、渔业公司的工人……住户不断易主,也带走了果城里的故事……而岁月的记忆却留存在建筑的一砖一石之间,果城里的里里外外承载着厚重的历史文化。</p><p class="ql-block">抬头望见果城里那高高的屋脊,那漂亮的曲线、圆圆的天窗,好有上海人的“腔调”,那就是中兴人在这里留下的一座文化丰碑!作为中兴后人,我无比自豪!</p> <p class="ql-block">我终于爬上了古镇的最高点,站在环山公路旁望见了连云港的老港区,它就是实现中兴人建港梦想的地方。港区里码头伸向蓝色的大海,成排的港口机械矗立在远方,连岛依旧是港口的最美风景线和码头的安全屏障。山还是那座山,海还是那片海,但港口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p> <p class="ql-block">将时光隧道返回到1948年11月11日,连云港得到了解放。面对百废待兴的港口,码头工人迅速投入到修补码头、修建堤岸、打捞沉船、清理港池、疏浚航道等工作中去,1949年6月,连云港港口恢复了生产,它重获新生准备扬帆再启程。</p><p class="ql-block">虽然连云港一直在人们的发展视野中,上世纪七十年代周恩来总理要求三年改变港口面貌,并对连云港寄予很大希望。但一直到改革开放前,连云港都没有获得真正的发展机会。虽有港口,却规模不大,只能算是“小码头”。1984年连云港被国家确定为第一批沿海开放城市,改革开放让连云港率先打开了尘封已久的大门。1992年12月连云港集装箱码头彩旗飘动,我国第一列国际班列,从连云港港始发,一路向西沿着陇海兰新铁路线穿过国门驶向欧洲,驶向世界……2015年8月港口开启新纪元——连云港港口控股集团成立,成为连云港市最大的国有资产整合重组,翻开了港口建设发展历史新篇章。</p> <p class="ql-block">连云港港伴随着祖国经济的腾飞,秉承着老码头人的实干精神,穿越时间长河,一路劈波斩浪,现在终于成了江苏最大海港、新亚欧大陆桥东桥头堡、国际枢纽海港。</p><p class="ql-block">连云港港在“一带一路”建设中被定位为中哈物流合作基地、上合组织出海基地。现已形成连云、赣榆、徐圩、灌河“一港四区”,30万吨级航道水深超过20米,万吨级以上的海港泊位79个、千吨级以上的内河泊位35个,最大泊位等级30万吨级,设计能力1.99亿吨,完成了浅水向“深蓝”的飞跃。</p> <p class="ql-block">不再多说什么了,让数字代言连云港的发展历程:</p><p class="ql-block">1949年,连云港港完成货物吞吐量5.6万吨。</p><p class="ql-block">1957年,连云港港成为上海港的辅助港口,货物吞吐量105万吨。</p><p class="ql-block">1978年,连云港码头拥有万吨级以上泊位4个,港口货物吞吐量达到594万吨。</p><p class="ql-block">1980年,连云港港口的吞吐量为739万吨。</p><p class="ql-block">1991年,连云港港口吞吐量达1213万吨,创历史最高纪录,跻身全国八大港口之列。</p><p class="ql-block">2003年,连云港港港口吞吐量完成3752万吨,集装箱量30.1万标箱。</p><p class="ql-block">2008年,连云港港完成货物吞吐量1亿吨、集装箱运量300万TEU,中韩轮渡客运量首次突破10万人次。</p><p class="ql-block">2017年,连云港全港完成货物吞吐量2.28亿吨;其中外贸吞吐量完成12230万吨;集装箱完成471.1万标箱;连云港港口国际班列累计完成7.29万标箱。</p><p class="ql-block">2020年,连云港港完成货物吞吐量2.52亿吨, 同比增长3.46%,顺利完成年度目标任务,为港口“十四五”时期发展奠定坚实基础。</p><p class="ql-block">2023年,连云港港30万吨级航道终于建成,跻身于国际深水大港行列,全年货物吞吐量突破3.2亿吨!</p><p class="ql-block">新时代的连云港人为中兴前辈实现了大港的梦想,正向世界强港迈进。</p> <p class="ql-block">1933年——2023年,连云港</p><p class="ql-block">90年筚路蓝缕,90年生生不息!</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文:鸿云当头</p><p class="ql-block">图片:少量图片来自网络资源,侵权必删。</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