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中国画有其独特的绘画方式,其观察方式和审美理想带有浓厚的民族性。它是以阴阳之道为核心理念,以笔墨为表现载体,传达作者对于宇宙自然的领悟体会。 “山东省高中美术特级教师工作坊暨山东师范大学美育浸润计划培训活动”技能培训——国画专场于4月9日下午在济南市历城区第二中学(彩石校区)拉开帷幕。本次讲座由枣庄市教育科学研究院美术教研员杨小勇老师主持。</p> <p class="ql-block">中国艺术研究院艺术学博士,山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副教授,山东省青年美术家协会理事姚朋魁老师为参训老师们带来了《索迹——从花鸟画的一片叶子谈起》的专题培训。</p> <p class="ql-block">讲座共分为主题详解与现场实操两部分。首先姚老师通过四幅国画作品让在场老师们畅谈自己的理解与认识,从而开启了国画学习之旅。</p> <p class="ql-block">以中国画继承与发展的关系为线索,深入解读了宋、元、明、清四个时期作品在用色、技法、造型与观察方式上的不同,讲座脉络清晰,详略得当,让参训老师们对这本次讲座主题有了清晰的理解。</p> <p class="ql-block">宋人笔墨特征</p><p class="ql-block">一、用色讲究随类赋彩,造型上,强调格物写真,准确生动。</p><p class="ql-block">二、在技法上,双钩填色,生动自然,纤毫毕现。</p><p class="ql-block">三、在美学上,生成了以优美为主要倾向的审美样式。</p><p class="ql-block">四、在观察方法上,讲究格物致知,妙造自然。</p> <p class="ql-block">元人笔墨特征(墨花墨禽)</p><p class="ql-block">一、造型上,讲究格物写真,准确生动。</p><p class="ql-block">二、在技法上,舍去色彩,双钩染墨,追求墨分五彩,纤毫毕现。</p><p class="ql-block">三、在宋人美学以优美为主要倾向的审美样式基础上,出现了以追求朴素、雄浑为主的壮美审美样式的端倪。</p><p class="ql-block">四、在观察方法上,讲究格物致知,洗尽铅华,妙造自然。</p> <p class="ql-block">姚老师以明代徐胃,陈淳作为切入点,探讨花鸟画是如何从明代院体转向文人写意画,明辨“尚形”与“尚意”的区别;并且深入解读文人写意花鸟画中的笔法在“自然物形”与“笔墨意趣”方面的取舍。</p> <p class="ql-block">明人笔墨特征</p><p class="ql-block">一、在用笔上,泼辣生动。推崇以书入画,强调书写性。形成了以墨为主的勾花点叶样式,生动自然。</p><p class="ql-block">二、在造型上,多以折枝花卉的样式为主,追求对客观物象的主观取舍。</p><p class="ql-block">三、在美学上,较前代,更倾向于壮美的审美样式。</p><p class="ql-block">四、在观察方法上,讲究格物后的大胆提炼和取舍。己意的成分更加突出。</p> <p class="ql-block">清、民国笔墨特征</p><p class="ql-block">一、在用色、造型上,大胆取舍、夸张,强调个性化的笔墨图示。</p><p class="ql-block">二、在用笔上,强调以金石入画,笔墨恣肆自然,雄浑厚重。</p><p class="ql-block">三、在美学上,强调突出以厚重为特征的壮美崇高审美样式。</p><p class="ql-block">四、在观察方法上,讲究象自心造,天人合一。</p> <p class="ql-block">小结</p><p class="ql-block">在风格样式上,以雄浑恣肆、荒寒野逸之风代替了细笔勾染、富贵繁密的传统。</p><p class="ql-block">在造型上,由格物致知式的具象造型语言转换为取其生意的意象造型体系。</p><p class="ql-block">在美学形态上以相对“崇高”的美学形态代替了古人近于“优美”的美学样式。</p><p class="ql-block">在“形神论”的角度,由原来多注重“貌其形”逐渐转向“取其意”;创作主体关注的核心则由原来多注重对客观物象具体特征之勾描转变为对自我之“胸臆”的表达。</p><p class="ql-block">在画之等格上则由近于“妙格”“能格”的表达转向对“逸格”“神品”内涵的主动探寻。</p> <p class="ql-block">后半场姚老师通过现场命题的方式,以“索迹”为题进行创作,过程中从构图、理法、用墨、空间、落款等方面讲述了创作思路,让现场老师大饱眼福。</p> <p class="ql-block">国画的精神内涵丰富,源远流长,是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传统哲学体系为主干,来强调自然之道与生命精神和谐统一以及个性化的一个艺术表达,形成以崇尚道德修养为先的审美。在追求人生境界的指向上,实现了中国文化语境中的真善美的有机统一。从一片叶子开始,于细微处,见天地,见精神,见自己,传达出丰富的人文情怀与审美感受。</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