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成宫醴泉铭原大通临第一遍

十一(紫玉光书画工作室)

<p class="ql-block">  这一次的通临,采用蜡染纸书写,3厘米格子2厘米左右的字原大通临。</p><p class="ql-block"> 在原大通临时,可以体会古人理论和技巧的应用,对细腻的控笔有很高的要求,稍微不慎便会整个字报废。</p><p class="ql-block"> 这就好比加工零件,写6厘米字甚至更大的字,就好像给了你10毫米左右的加工余量。而3厘米格子写原大,就好像只给了你0.3毫米的加工余量,又要求形位公差光洁度等,废活不是偶然而是必然。</p><p class="ql-block"> 原大通临是最能验证古人书写节奏和理论技巧的。因为所有的书论都是针对小字的。正如同我们今天的硬笔书法一样,谁也不会考虑把硬笔字写成30厘米的大字去。这和古人对待小楷的态度是一样的。</p><p class="ql-block"> 在小楷的书写节奏当中,增加法度和神采,这是古人一直以来强调的,也是书法的根本含义。而法度包括用笔严谨以及字的结构处理,神采包括笔法多变和字的大小控制。而法度、神采、书写节奏,三位一体,才是书法的真相。</p><p class="ql-block"> 在原大通临第一遍当中,最容易失败的笔画是捺和戈勾,次要失败的笔画是横。因为捺的行笔稍有不慎,便会形成疙瘩,收笔若有犹豫,整个字便直接报废了。戈勾的难点在于出锋,当圆弧结束该出锋时,往往笔锋的位置会不容易挑勾,或者出锋后有虚尖。而横的败笔源自于起笔,小楷的起笔是不容易切笔的,所以想要写出魏碑风格的横也并不容易。</p><p class="ql-block"> 所以这一次的通临,总结来说,还是有待提高。希望各位看官也多加指导,咱们互相学习,共同进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