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西藏_民俗篇

时光滚动

<p class="ql-block">在318路边有一个娘当村,导游带我们过去,接待我们的是卓玛格桑央珍,刚刚下车,央珍就献给我们每一个乘员一条哈达,将我们领进了她的家里。</p> <p class="ql-block">藏族同胞的民居</p> <p class="ql-block">央珍的家是二楼小院,据她介绍是政府帮助援建的,二层的地板是木质结构,中间放着一个烧木材的火炉,四周的两侧围着两排藏床沙发,晚上是床白天放个靠垫就是沙发,沙发的前面放着藏式的木柜茶桌。东面一侧是正面,供奉着新中国领导人的画像和看上去装饰很高贵的人的照片,另外一侧则是日常的生活用品。</p><p class="ql-block">刚刚进去,一些游客想用手机记录下藏民的居家环境,央珍赶紧上前制止,。央珍介绍,藏民接待人的客厅算是半个佛堂,是不让拍照的。接下来央珍向我们奉献上了酥油茶和青稞饼。介绍了酥油茶的制作方法,主要有牦牛奶和茶叶咸盐开水抽捣熬制而成。不过挺好喝的。而青稞制成的饼,更象是不夹肉的夹馍饼。</p><p class="ql-block">央珍接着介绍了他们的日常生活,婚姻状况,对现在生活的感触,和对生死的看法和理念。</p><p class="ql-block">央珍说他们属于前藏的工布藏族,主要从事的是手工工匠工作。以前在318公路的对面大山上生活,后来修成了318公路以后,他们在政府的帮助下就搬在318公路旁定居,一则是生活更加便利,另外是为了守护318公路旁建立的烈士纪念碑。这座纪念碑是为了纪念筑路318公路而牺牲的战士而设立的。</p><p class="ql-block">央珍说他们藏族是一个感恩的民族,从五九年西藏和平解放,她们就非常感谢毛主席共产党。西藏未解放之前,藏区人民的平均寿命只有可怜的35岁。而今,到最近的一次人口普查,平均寿命已增长到了70岁。藏民的生活水平和平均寿命都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和提高。吃水不忘挖井人,央珍说她们感恩毛主席。</p><p class="ql-block">说到现在的生活,央珍说政府鼓励藏汉通婚,开玩笑的问我们,我们当中如果有那位扎西(扎西是指男同胞)还没有结婚,可以留下来,她负责介绍本村的卓玛(卓玛是指女同胞)认识。旅行团的团员们一阵轰笑,相互开着玩笑。</p><p class="ql-block">央珍又说他们这里还有一夫多妻和一妻多夫的婚姻存在,这是现行政策允许的。一般来说这样的婚姻大多是一家姐妹嫁给一个丈夫或者是两兄弟共娶一个妻子。这样做,为的是财产不被分割。因为地处高原,藏民的生活环境还是比较恶劣的。</p><p class="ql-block">从导游那里我们已经知道,藏族人死去以后有好几种葬法。有塔葬,火葬,天葬,水葬,树葬,在他们心中最忌讳的就是土葬。藏民的土葬是不留纪念碑的,央珍说,她的父亲不久前去世,采用的就是天葬。很干净,她感到非常的欣慰。</p><p class="ql-block">央珍还介绍了他们藏民族是一个有信仰的民族。他们一生并不怎么存钱,他们一般是将挣来的钱,除了留下够日常的花销以外,大部分都要兑换成金银奉献给寺庙的。然后由寺院回馈一些日常使用的铜勺和各种盛东西的瓮。这些东西好多上面都刻有一些经文,这样他们每天使用这些东西都会得到神佛的祝福。另外好多藏民都会用磕长头的方式去敬拜大昭寺。如果从娘当村算起,大约要走一年的路程。他们坚守这样的理念,就是要用磕长头的方式去丈量与神佛的距离。</p> <p class="ql-block">格桑央珍的视频。整齐划一的藏式居民</p> <p class="ql-block">因为是工布藏族,央珍还介绍了银在他们藏民日常生活中的使用和医用价值,并且带我们参观了他们银器的制作地方和售买场地。为了支持藏民的工作,我也尽了自己的绵薄之力,购买一件银器。我想这总是有纪念意义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