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编者按:作者白日东,系鄂尔多斯市公安局退休民警,中共党员,四级高级警长,先后任市公安局国保支队民警、出入境管理处外事科民警、治安支队民警。特别是在出入境管理处工作期间先后办理外国人“三非”案件50多起,并开展向外国人宣传中国法律等活动,为我市公安出入境窗口单位被评为全国公安出入境文明窗口单位做出了积极贡献。</p> <p class="ql-block">我今天发言的题目是:</p><p class="ql-block"> 读史以明理 读史以增信</p><p class="ql-block">------读《红星照耀中国》有感而发</p><p class="ql-block"> 首先我给大家钢琴弹奏一首乐曲。</p><p class="ql-block"> 我刚才弹奏的是中国人,特别是70年代以前出生的几代人中国人,耳熟能详的歌曲----东方红。东方红歌词:东方红,太阳升,中国出了个毛泽东,他为人民谋幸福,他是人民大救星。共产党 ,像太阳,照到哪里哪里亮,哪里有了共产党,哪里人民得解放。</p><p class="ql-block"> 今天我们倡导“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就是因为中国历史发展毋庸置疑的证明: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就没有今天我们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就没有我们现在祥和、富裕、安康的生活环境。</p><p class="ql-block"> 现在关于党史、党建书目,数不胜数,由于大都出自党和政府专门机构和部门,大同小异,让人不免感觉有一家之言、模式化的味道。我们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兼听则明。有没有从另一视角,观察、记录、描述毛泽东和中国共产党,在特定历史时期活动情况的史料呢,特别是来自不同立场的观察者的记载。 </p> <p class="ql-block"> 我们可以肯定地说,有!今天我要给大家推荐的书就是:“red star over china”,written by Edgar Snow, a well-know American correspondent and writer。 美国著名记者和作家,埃德加、斯诺所著的《红星照耀中国》,又名《西行漫记》。</p><p class="ql-block">First of all,let me give you guys a brief introduction。Edgar Snow(1905-1972),a native of Missouri mɪˈzʊəri, went to the Far East when he was twenty-two. He made his home in China for twelve years ,studied the country and the language, and lectured at Yenching University in peking,where his friends included students who later became China’s leaders. As a foreign correspondent in China ,Burma. India, and Indochina he worked successively for the Chicago tribune,New York Sun, New York Herald Tribune and London Daily Herald . Then, as associate editor of the Saturday Evening Post he reported wartime and postwar events in Asia and Europe, and became its widely quoted specialist on China. India. and the U.S.S.R. He is the author of eleven books,including The Battle for Asia ,People on Our Side, Journey to the Beginning, Red china Today: The Other Side of the River,The Long Revolution and living China. He died in 1972。</p><p class="ql-block"> 我用英文读这一段,就是让大家感受,这本书是一个西方记者写的,作者斯诺是地地道道的美国人,是在西方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里长大的。对中国,一个全新东方国家的认识,他不可能先入为主,因此他的观察、记录、描述更具有客观性和纪实性,对我们及国际社会,了解当时毛泽东领导的中国共产党、人民军队进行的反抗国民党统治、抗日救亡斗争,具有很大的史实价值。</p> <p class="ql-block"> 另一层用意是,提示大家有条件,最好读读原著,如果有时间的话,后面我要讲到这一点。书中,斯诺为我们展示了一群有血有肉的红军战士和那些伟大的领袖人物。他描述他们的言谈举止,追溯他们的家庭环境和青少年时代,试图从其出身和他成长经历中,找寻他们成为共产党人的原因。</p><p class="ql-block"> 通过访谈与对话,他还搜集到大量有关长征的第一手资料,并在这个作品中描述了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经过,向全世界全面报道了这一举世无双的军事壮举。此外,他还深入红军战士和根据地老百姓之中,探知共产党的基本政策、军事策略和红军战士们的生活,陕北根据地的社会制度、教育等情况做了广泛的调查,让全世界知道了为什么红军没有任何军事物资援助,却能继续生存并扩大队伍。 他判断由于中国共产党的宣传和具体行动,使穷人和受压迫者对国家、社会和个人有了新的理念,有了必须行动起来的新的信念。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红色革命犹如一颗闪亮的红星,不仅照耀着中国的西北,而且必将照耀全中国。</p><p class="ql-block"> 《红星照耀中国》在人物刻画、环境描写以及叙事的角度,几近达到了出神入化的程度。《西行漫记》中译本出版后,在中国同样产生巨大的反响,成千上万个中国青年因为读了《红星照耀中国》,纷纷走上革命道路。</p><p class="ql-block"> 为了纪念这位中国人民和中国共产党的老朋友......在北京大学未名湖畔,有斯诺墓,汉白石墓碑上面镌刻着一行字:“中国人民的朋友埃德加·斯诺之墓”。这位富有传奇色彩的美国友人安息在燕园未名湖畔至今已经40余年了。阴山脚下,黄河岸边,土默特平原,一座题写着“埃德加·斯诺觉醒点”的汉白玉雕像,每年吸引着成千上万的人来到这里。</p><p class="ql-block"> 延安当时的生活非常艰苦,但人们的精神是积极向上、充满活力的,原因就是他们坚信他们所进行的事业是为民族和人民利益而奋斗的崇高事业,一定会取得最后成功的。</p><p class="ql-block"> 学以致用,理论联系实际,读红星照耀中国对我们个人生活有什么启发呢?那就是要研究和尊重客观规律,生活、工作方式和目标要符合客观规律。事物的发展是曲折反复的,只要目标确立是科学的,就要坚持不懈努力,积极乐观向既定方向前行。 </p> <p class="ql-block"> 要多读书,读好书。什么是好书呢?我认为,首先适合我们老年人知识结构和认知水平的书;其次是内容真实的书,不是天马行空的胡编乱造;其三是有益身心健康书。</p><p class="ql-block"> 为了使大家对本书有个初步了解,我节选了书中几个片段:</p><p class="ql-block"> 在我到达后不久就见到了毛泽东,一个憔悴的林肯式的人物,毛泽东高于中国人的平均身高,有点驼背,一头浓密的黑发,长得很长,一双大眼睛,目光锐利,鼻梁高,颧骨突出。我的短暂印象是一张非常精明的知识分子的脸,但几天来我都没有机会证实这一点。我第二次见到毛泽东,是黄昏时分,他没戴帽子,走在街上和两个年轻的农民交谈,并认真地比划着手势。直到有人把他指给我看,我才认出他来。有一天,我和毛泽东谈话时,我看到他心不在焉地放下裤带,寻找一些寄生虫——但是,如果帕累托生活在类似的环境中,他自己也可能会做一些搜索。</p> <p class="ql-block"> 毛泽东在我采访林彪时那样。小洞里热得要命,毛泽东躺在床上,脱下裤子,花了二十分钟仔细研究墙上的军事地图,林彪偶尔打断他,问他确认日期和人名,毛泽东总是知道这些。他那随意的生活习惯与他对个人外表的毫不在意相吻合。中国永远不会有任何一个“救世主”,但不可否认的是,人们在毛泽东身上感受到某种命运的力量。它既不快速,也不浮华,而是一种坚实的基础活力。人们觉得,这个人的非凡之处在于,他能把千百万中国人,特别是农民的迫切要求综合起来,表达出来,达到了一种不可思议的程度。毛泽东的生平是整整一代人的丰富的横截面,是理解中国行动根源的重要指南……。</p><p class="ql-block"> 上面节选片段,只是书中关于毛泽东的冰山一角,斯诺几乎记录了毛泽东从偏远农村出生,到成为一个马克思主义的军事家、政治家的全过程。备注1:林肯(Abraham Lincoln,1809年2月12日—1865年4月15日),美国政治家、战略家、第16任总统。林肯在任期间主导废除了美国黑人奴隶制。卡尔·马克思赞扬林肯他是一位达到了伟大境界而仍然保持自己优良品质的罕有的人物。2006年,亚伯拉罕·林肯被美国的权威期刊《大西洋月刊》评为影响美国的100位人物第1名。把毛泽东比形容为林肯,可见斯诺对毛主席的欣赏和赞美之情。 </p><p class="ql-block">备注2:帕累托,意大利著名经济学家和政治家。</p><p class="ql-block">备注3:原著and with large, searching eyes,翻译:毛主席有一双大眼睛,目光锐利。我觉得翻译的也不十分确切。英语searching是探索、寻求的意思。</p><p class="ql-block"> 所以要读原著,才能有更好的读书感受。</p> <p class="ql-block"> 读史以明理 读史以增信</p><p class="ql-block"> 好书推荐——《红星照耀中国》 </p><p class="ql-block"> 我刚才弹奏的是中国人,特别是70年代以前出生的几代人中国人,耳熟能详的歌曲----东方红《东方红》创作于1944年。</p><p class="ql-block"> 1949年10月1日,当毛泽东主席站在天安门城楼上,向全世界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的庄严时刻,奏响的背景音乐就是《东方红》。1970年,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成功发射,该曲伴随着卫星升入太空。</p><p class="ql-block"> 歌词:</p><p class="ql-block"> 东方红,太阳升,</p><p class="ql-block"> 中国出了个毛泽东。</p><p class="ql-block"> 他为人民谋幸福,</p><p class="ql-block"> 他是人民大救星。</p><p class="ql-block"> 毛主席,爱人民,</p><p class="ql-block"> 他是我们的带路人,</p><p class="ql-block"> 为了建设新中国,</p><p class="ql-block"> 领导我们向前进。</p><p class="ql-block"> 共产党 ,像太阳,</p><p class="ql-block"> 照到哪里哪里亮,</p><p class="ql-block"> 哪里有了共产党,</p><p class="ql-block"> 哪里人民得解放!</p><p class="ql-block"> 这首歌对毛主席和以其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在中国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发挥的巨大作用,给于了最为朴实和由衷的赞扬,也非常鲜明的指出,毛主席领导的共产党是为人民谋幸福、求解放的党。今天我们倡导“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就是因为中国历史发展毋庸置疑的证明;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就没有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就没有我们现在祥和、富足、安康的生活环境。上次罕台庙党日活动,看到郑老师精神矍铄、老当益壮的精气神,我感慨的说,郑老一定要保养好身体,您真是赶上了好年头。现在国家发展日新月异,新科技新产品层出不穷,敬老、爱老、助老体系日趋完善,您老健康长寿,尽情感受改革开放成果和科学发展的红利吧。</p><p class="ql-block"> 回顾中国近现代史,当时比中国共产党有权有势、割据一方的军阀、土匪、豪绅、官僚买办不计其数,特别是当时的国民党,兵强马壮,几乎统治着整个中国,又有美国、英国等列强大力支持。抗战胜利后,当时的苏联也是倾向国民党。(有历史资料显示:一九四五年八月十四日,也就是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的前一天,国民党政府与苏联签订了中苏友好同盟条约。条约中,苏联同意给予国民政府一切必要之军事及其他援助与支持。斯大林向蒋介石保证,只要同意签订中苏友好同盟条约,就承认蒋介石是国家唯一领袖,永不支持共产党。)问题来了,是谁最后夺取全国胜利,让中华民族摆脱帝国主义、军阀官僚压迫的,是一介书生成长起来的毛泽东,和他领导中国共产党。</p> <p class="ql-block"> 由此我们可以坚定的说,是历史选择了毛主席、中国共产党,或者说是毛主席、中国共产党顺应了历史发展,领导苦难深重的中华民族,争取了民族独立,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p><p class="ql-block"> 现在关于党史、党建书数不胜数,由于大都出自党和政府专门机构和部门,大同小异,让人不免感觉有一家之言、模式化的味道。我们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有没有从一不同的视角,观察、记录、描述毛泽东和中国共产党在特定历史时期活动情况的史料呢,特别是来自不同立场的观察者的记载。这个应该有。</p><p class="ql-block"> 今天我们给大家推荐的书就是,“red star over china”,written by Edgar Snow, a well-know American correspondent and writer。美国著名记者和作家,埃德加、斯诺所著的“红星照耀中国”,又名“西行漫记”。</p><p class="ql-block">First of all,let me give you guys a brief introductionEdgar Snow(1905-1972),a native of Missouri mɪˈzʊəri, went to the Far East when he was twenty-two. He made his home in China for twelve years ,studied the country and the language, and lectured at Yenching University in peking,where his friends included students who later became China’s leaders. As a foreign correspondent in China ,Burma. India, and Indochina he worked successively səkˈsɛsɪvli for the Chicago tribune ˈ trɪbjuːn. New York Sun, New York Herald herəld Tribune and London Daily Herald . Then. as associate editor of the Saturday Evening Post he reported wartime and postwar events in Asia and Europe, and became its widely quoted specialist on China. India. and the U.S.S.R. He is the author of eleven books,including The Battle for Asia People on Our Side, Journey to the Beginning, Red china Today: The Other Side of the River,The Long Revolution and living China. He died in 1972。</p><p class="ql-block"> 我用英文读这一段,就是让大家感受,这本书是一个西方记者写的,作者斯诺是地地道道的美国人,是在西方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里长大的。对中国,一个与他全新的东方国家的认识,他不不可能先入为主,因此他的观察、记录、描述更具有客观性和纪实性,对我们及国际社会,了解当时的毛泽东领导的中国共产党、人民军队以及其进行的反抗国民党统治、抗日救亡斗争,有很大参考意义。</p> <p class="ql-block"> 另一层用意是,提示大家有条件,最好读原著,后面我要讲这一点。埃德加.斯诺(1905-1972) 美国密苏里州人, 22岁时奔赴远东。他在中国定居12年,研究中国和汉语, 在北平英京大教过书,他的有些学生朋友后来成了中国领导人。作为驻中国、缅甸、印度和印度支那的一名记者,他先后为《芝加哥论坛报》《纽约太阳报》》《纽约先驱论坛报》和《伦敦每日先驱报》等报社工作。后他担任了《星斯六晚邮报》的助理编辑,报道亚洲和欧洲的战时及战后时局,成为被广泛引用的中国、印度和苏联问题专家。 他著有11部书。其中包括《为亚洲而战》 《人民在我们这边》 《复始之旅》《今日红色中国:大河彼岸》《漫长的革命》和《鲜活的中国》。他于1972年去世。</p><p class="ql-block"> 1928年7月,斯诺怀着对东方世界的好奇心,登上远洋轮船来到中国。当时的上海,被西方人称为“东方巴黎”,一副光怪陆离的景象:“赤身露体的苦力们,用颤巍巍的竹扁担挑着沉重的货物,小跑着从令人生畏的印度巡捕身边走过。坐在锃亮的汽车里的英国人在马路上与人力车抢行。”在见识了大上海的繁华后,斯诺决定去中国西北地区看一看。1929年,斯诺受国民党政府交通部邀请,乘坐一列从上海到绥远的火车,一路颠簸进入中国的西北部考察,这部列车的终点站就是萨拉齐。他在《复始之旅》中写道:“我到了戈壁滩南面的小城萨拉齐……这是我一生中一个觉醒的起点。”1929年,中国西部发生了极其严重的旱灾,赤地千里,老百姓颗粒无收、食不果腹,许多地方鼠疫横行。斯诺来到受灾最为严重的内蒙古萨拉齐进行采访,在那里见到的惨烈情状,让他对中国人民产生了极大的同情。</p><p class="ql-block"> 我这里引用一段斯诺对当时饥荒情景的描述:我不能确切地知道那些年的饿死人数,人们通常接受保守的半官方数字300万,但我并不怀疑其他高达600万的估计。我当时23岁。我来东方是为了寻找“东方的魅力”,来探险的。</p> <p class="ql-block"> 但在这里,我平生第一次突然遇到一些人,他们因为没有东西吃而奄奄一息。在绥远度过的那一段噩梦般的时间里,我亲眼看到成千上万的男人、女人和孩子饿死在我眼前。你可曾见过一个人,一个正直的好人,一个勤劳的“守法公民”,没有对任何人造成严重伤害,却一个多月没有 吃东西?这是最令人痛苦的景象。他那垂死的肉体皱皱巴巴地挂在身上;你可以清楚地看到他身上的每一根骨头;他的眼睛睁得大大的、神情恍惚;即使他是一个二十岁的年轻人,他的动作也像个干瘪丑老太婆。如果幸运的话,他早就把妻子和女儿卖了。他还卖掉了自己所有的东西——房子的木料和大部分衣服。有时候,他甚至连最后一点体面也卖了,他在烈日下摇摇晃晃,他的睾丸像枯萎的橄榄籽一样耷拉在身上——这是最后一个冷酷的嘲弄,提醒你他曾经是一个人的。孩子们就更可怜了,他们的小骨架弯着,畸形怪状,弯曲的骨头,像树枝一样的小胳膊,变紫的肚子,充满树皮和锯末,像肿瘤一样突出。女人们瘫倒在角落里,等待着死亡,她们的黑色的臀部,尖刀般地突出,她们的乳房像塌陷的布袋一样垂下来。其实,妇女和女孩并不多。其中大多数已经死亡或被卖掉。</p><p class="ql-block"> 上面这段记录,可以看出当时中国老百姓水深火热的社会生活处境。注:原著是 his eyes stare out unseeing。翻译:他的眼睛睁得大大的、神情恍惚。我觉得翻译的不十分确切。原著的基本意思是眼睛虽然睁的很大,但不看任何东西,形容人快死了目光开始发散,大家有的人应该见过这种情形。是不是不是用我们当地话,“年性性的”更贴切呢?所以要读原著,才能有更好的读书感受。</p><p class="ql-block"> 受到极大触动和震撼的斯诺,开始反思和批判外国人对待中国人的态度,他谴责生活在上海的外国人对西北的旱灾无动于衷;此后,他多次就西方人对中国人的歧视、对中国的掠夺进行批判和讽刺。此时的斯诺,已经摆脱了西方殖民者的歧视心理,开始了解一个真正的、现实的中国和活生生、有血有肉的中国人民。当时关于红色共产党的种种传闻,深深吸引了他。</p><p class="ql-block"> 1936年6月,埃德加·斯诺穿过国民党的防线,进入华北地区的红色区域,成为了世界上第一个采访红军的西方记者。要前往西北的苏区,他必须穿过蒋介石政权的重重封所锁,这段旅程因而险象环生。但是斯诺有非常多的问题他想要找到答案——中国共产党是一些什么人?他们的目标是什么?他们真的准备和蒋介石建立抗日统一战线?他们运用的是怎样的军事战术?没有任何人确切地知道答案,所以斯诺为了解答他和其他人心中的疑惑,不畏险阻进入了苏区。</p> <p class="ql-block"> 斯诺为我们展示了一群有血有肉的红军战士和那些伟大的领袖人物。他描述他们的言谈举止,追溯他们的家庭 环境和青少年时代,试图从其出身和他成长经历中,找寻他们成为共产党人的原因。</p><p class="ql-block"> 通过访谈与对话,他还搜集到大量有关长征的第一手资料,并在这个作品中描述了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经过,向全世界全面报道了这一举世无双的军事壮举。此外,他还深入红军战和根据地老百姓之中,对共产党的基本政策、军事策略、红军战士们的生活,陕北根据地的社会制度,教育等情况做了广泛的调查,让全世界知道了为什么红军没有任何军事物资却能继续生存并扩大队伍。</p><p class="ql-block"> 这正如“红星”这个字其含义:他判断由于中国共产党的宣传和具体行动,使穷人和受压迫者对国家、社会和个人有了新的理念,有了必须行动起来的新的信念。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红色革命犹如一颗闪亮的红星,不仅照耀着中国的西北,而且必将照耀全中国。</p><p class="ql-block"> 以下我节选了书中经典片段:</p><p class="ql-block"> 关于毛泽东:</p><p class="ql-block"> 在我到达后不久就见到了毛,一个憔悴的林肯式的人物,高于中国人的平均身高,有点驼背,一头浓密的黑发,长得很长,一双大眼睛,目光锐利,鼻梁高,颧骨突出。我的短暂印象是一张非常精明的知识分子的脸,但几天来我都没有机会证实这一点。我第二次见到毛,是黄昏时分,他没戴帽子,走在街上,和两个年轻的农民交谈,并认真地比划着手势。直到有人把他指给我看,我才认出他来(朴实无华、平易近人的亲民形象)。有一天,我和毛谈话时,我看到他心不在焉地放下裤带,寻找一些寄生虫——但是,如果帕累托生活在类似的环境中,他自己也可能会做一些搜索,像毛在我采访林彪时那样。小洞里热得要命。毛躺在床上,脱下裤子,花了二十分钟仔细研究墙上的军事地图,林彪偶尔打断他,问他确认日期和人名,毛总是知道这些。他那随便的习惯与他对个人外表的完全漠不关心相吻合。注:帕累托,意大利经济学家、社会学家,对经济学、社会学和伦理学做出了很多重要的贡献,独立性和好斗性强的绅士,他习惯于在辩论当中给予对手强有力的抨击。中国永远不会有任何一个“救世主”,但不可否认的是,人们在毛身上感受到某种命运的力量。它既不快速,也不浮华,而是一种坚实的根本活力。人们觉得,这个人的非凡之处在于,他能把千百万中国人,特别是农民的迫切要求综合起来,表达出来,达到了一种不可思议的程度。毛的生平是整整一代人的丰富横截面,是理解中国行动根源的重要指南。</p><p class="ql-block"> 备注:原著and with large, searching eyes,翻译:一双大眼睛,目光锐利。我觉得翻译的不也十分确切。英语searching是探索、寻求的意思。所以要读原著,才能有更好的读书感受。</p> <p class="ql-block"> 关于周恩来:和许多红军领导人一样,他是一个传奇人物。他身材修长,中等身材,瘦骨嶙峋,尽管蓄着长长的黑胡子,但外表却像个孩子,一双大而温暖的深眼睛。他身上有一种独特的魅力,似乎来自于他的个人魅力和对领袖的自信。他的英语有点犹豫和困难。他告诉我他已经五年没用过了。有些犹豫和困难。他告诉我他已经五年没用过了。周给我的印象是冷静、有逻辑、有经验的头脑。在南开的日子里(我从他的一个同学那里听说过),周恩来经常在学校的戏剧中扮演女性角色。我在百家平遇到的这个坚强、留着胡子、不动声色的战士---周。周恩来极具个人魅力,这些特质,使他成为红色中国外交官第一人。</p><p class="ql-block"> 关于红小鬼:他穿着网球鞋,灰色短裤,戴着一顶褪了色的灰色帽子,帽子上有一颗暗淡的红星。但是帽子下的号手一点也不褪色:他面色红润,眼睛炯炯有神。他一定很想家,我想。我的幻想很快就破灭了。他不是妈妈的儿子,但已经是一名退伍军人了。他告诉我,他十五岁了,四年前加入了南方的红军。“四年!”我难以置信地叫道。“那么,你成为红军的时候一定只有十一岁吧?”“对,”他带着滑稽的神气回答。“我已经当了四年的红春了。”“你为什么加入?”我问。我家有六个人,我的父母和三个兄弟,他们都比我大。我们没有土地。房租吃掉了我们一半以上的庄稼,所以我们的钱永远不够。冬天,我们煮树皮做汤,把粮食留到春天种。我总是很饿。“有一年,红军离常州很近。我翻过山去找他们帮忙,因为我们很穷。几个月后,红军攻占常州;然后去了我的村子。地主、放债人、官吏都被赶出去了。我的家人得到了土地,也不用再向税吏和地主纳税了。他们很开心,他们为我感到骄傲。我的两个兄弟加入了红军。</p><p class="ql-block"> 关于农民:我住在农民简陋的茅屋里,睡在他们的土炕上(当时还没有豪华的木床),吃他们的食物,听他们的谈话。我都被称为“外宾”。我记得有一个裹着脚的农妇,她有五六个孩子要养,她坚持要为我宰了她那六只鸡中的一只。我无意中听到她对我的一个同伴说:“我们不能让一个外国鬼子告诉外面世界的人我们红军不懂礼仪。”我相信她不是有意无礼的。除了用“洋鬼子”来形容这种情况,她简直想不出别的词来。</p> <p class="ql-block"> 为了纪念这位中国人民和中国共产党的老朋友......在北京大学未名湖畔,有斯诺墓,汉白石墓碑上面镌刻着一行字:“中国人民的朋友埃德加·斯诺之墓”。</p><p class="ql-block"> 这位富有传奇色彩的美国友人安息在燕园未名湖畔至今已经40余年了。阴山脚下,黄河岸边,土默特平原,一座题写着“埃德加·斯诺觉醒点”的汉白玉雕像,每年吸引着成千上万的人来到这里,敬仰着一位说真话的美国记者的可贵品质。</p><p class="ql-block"> 延安当时的生活非常艰苦,但人们的精神是积极向上、充满活力的,原因就是他们坚信他们所进行的事业是为民族和人民利益而奋斗的崇高事业,一定会取得最后成功的。学以致用,理论联系实际,读红星照耀中国对我们个人生活有什么启发呢?要研究和尊重客观规律,生活、工作方式和目标要符合客观规律。事物的发展是曲折反复的,只要目标确立是科学的,就要坚持不懈努力,积极乐观向既定方向前行。</p><p class="ql-block"> 要多读书,读好书。什么是好书呢?我认为,首先适合我们老年人知识结构和认知水平的书;其次是内容真实的书,不是天马行空的胡编乱造;其三是有益身心健康书。凶杀、色情、恐怖的书很多都是真实的,但不利于身心健康。有些书虽然有益身心健康,但专业性太强耗费大量精力时间,尤其不适合老年人读。通过读书建立科学的思维方式,拓展看问题的角度和方法,让自己具备更加开放的心态。要读纸质书、多读原著原文,要书、读最经典文章。把读书学习当成终生的事业,用生活所感去读书,用读书所得去生活,不断在实践中提高工作、生活的能力,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p><p class="ql-block"> 红色照耀中国目录:</p><p class="ql-block"> 第一篇 </p><p class="ql-block"> 探寻红色中国一些未获解答的问题 </p><p class="ql-block"> 去西安的慢车 </p><p class="ql-block"> 汉代青铜 </p><p class="ql-block"> 通过红色大门</p><p class="ql-block"> 第二篇 </p><p class="ql-block"> 去红都的道路 </p><p class="ql-block"> 遭白匪追逐 </p><p class="ql-block"> 造反者 </p><p class="ql-block"> 贺龙二三事 </p><p class="ql-block"> 红军旅伴</p><p class="ql-block"> 第三篇 在保安</p><p class="ql-block"> 第四篇 </p><p class="ql-block"> 一个共产党员的由来</p><p class="ql-block"> 第五篇 </p><p class="ql-block"> 长征 </p><p class="ql-block"> 第五次围剿 </p><p class="ql-block"> 举国大迁移 </p><p class="ql-block"> 大渡河英雄 </p><p class="ql-block"> 过大草地</p><p class="ql-block"> 第六篇 </p><p class="ql-block"> 红星在西北 </p><p class="ql-block"> 陕西苏区</p><p class="ql-block"> 开创时期 </p><p class="ql-block"> 死亡和捐税 </p><p class="ql-block"> 苏维埃社会 </p><p class="ql-block"> 货币解剖 </p><p class="ql-block"> 人生五十始</p><p class="ql-block"> 第七篇 </p><p class="ql-block"> 去前线的路上</p><p class="ql-block"> 第八篇 </p><p class="ql-block"> 同红军在一起</p><p class="ql-block"> 第九篇 </p><p class="ql-block"> 同红军在一起(续)</p><p class="ql-block"> 第十篇 </p><p class="ql-block"> 战争与和平 </p><p class="ql-block"> 一、再谈马 </p><p class="ql-block"> 二 、“红小鬼” </p><p class="ql-block"> 三 、实践中的统一战线 </p><p class="ql-block"> 四 、关于朱德</p><p class="ql-block"> 第十一篇 </p><p class="ql-block"> 回到保安</p><p class="ql-block"> 第十二篇 </p><p class="ql-block"> 又是白色世界</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读史以明理 读史以增信</p><p class="ql-block">——读斯诺先生《红星照耀中国》有感而发</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作者:白日东</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钢琴演奏红色歌曲《东方红》)</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我刚才弹奏的是中国人,特别是70年代以前出生的几代人中国人,耳熟能详的歌曲----东方红。 </p><p class="ql-block"> 《东方红》创作于1944年。1949年10月1日,当毛泽东主席站在天安门城楼上,向全世界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的庄严时刻,奏响的背景音乐就是《东方红》。1970年,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成功发射,该曲伴随着卫星升入太空。</p><p class="ql-block"> 歌词:</p><p class="ql-block">东方红,太阳升,中国出了个毛泽东他为人民谋幸福,他是人民大救星。</p><p class="ql-block">毛主席,爱人民,他是我们的带路人为了建设新中国,领导我们向前进。</p><p class="ql-block">共产党 ,像太阳,照到哪里哪里亮哪里有了共产党,哪里人民得解放。</p><p class="ql-block"> 这首歌对毛主席和以其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在中国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发挥的巨大作用,给于了最为朴实和由衷的赞扬,也非常鲜明的指出,毛主席领导的共产党是为人民谋幸福、求解放的党。今天我们倡导“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就是因为中国历史发展毋庸置疑的证明;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就没有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就没有我们现在祥和、富裕、安康的生活环境。</p><p class="ql-block"> 阳春三月我们在罕台镇九成功的党日活动中,我看到80岁的郑老师精神矍铄、老当益壮的精气神,我感慨的说,郑老一定要保养好身体,您真是赶上了好年头。现在国家发展日新月异,新科技新产品层出不穷,敬老、爱老、助老体系日趋完善,您老健康长寿,尽情感受改革开放成果和科学发展的红利吧。</p><p class="ql-block"> 回顾中国近现代史,当时比中国共产党有权有势、割据一方的军阀、土匪、豪绅、官僚买办不计其数,特别是当时的国民党,兵强马壮,几乎统治着整个中国,又有美国、英国等列强大力支持。抗战胜利后,当时的苏联也是倾向国民党。(有历史资料显示:一九四五年八月十四日,也就是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的前一天,国民党政府与苏联签订了中苏友好同盟条约。条约中,苏联同意给予国民政府一切必要之军事及其他援助与支持。斯大林向蒋介石保证,只要同意签订中苏友好同盟条约,就承认蒋介石是国家唯一领袖,永不支持共产党。)问题来了,是谁最后夺取全国胜利,让中华民族摆脱帝国主义、军阀官僚压迫的,是一介书生成长起来的毛泽东,和他领导中国共产党。</p> <p class="ql-block"> 因此,我们可以坚定的说,是历史选择了毛主席、中国共产党,或者说是毛主席、中国共产党顺应了历史发展,领导苦难深重的中华民族,争取了民族独立,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现在关于党史、党建书目数不胜数,由于大都出自党和政府专门机构和部门,大同小异,让人不免感觉有一家之言、模式化的味道。我们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有没有从另一种不同的视角,观察、记录、描述毛泽东和中国共产党在特定历史时期活动情况的史料呢,特别是来自不同立场的观察者的记载。有,而且有众多的国际友人他们记载记录了这个伟大的历史印记!</p><p class="ql-block"> 今天我们要给大家推荐的书就是:</p><p class="ql-block">“red star over china”,written by Edgar Snow, a well-know American correspondent and writer。</p><p class="ql-block"> 美国著名记者和作家,埃德加、斯诺所著的《红星照耀中国》,又名《西行漫记》。</p><p class="ql-block">First of all,let me give you guys a brief introductionEdgar Snow(1905-1972),a native of Missouri mɪˈzʊəri, went to the Far East when he was twenty-two. He made his home in China for twelve years ,studied the country and the language, and lectured at Yenching University in peking,where his friends included students who later became China’s leaders. As a foreign correspondent in China ,Burma. India, and Indochina he worked successively səkˈsɛsɪvli for the Chicago tribune ˈ trɪbjuːn. New York Sun, New York Herald herəld Tribune and London Daily Herald . Then. as associate editor of the Saturday Evening Post he reported wartime and postwar events in Asia and Europe, and became its widely quoted specialist on China. India. and the U.S.S.R. He is the author of eleven books,including The Battle for Asia People on Our Side, Journey to the Beginning, Red china Today: The Other Side of the River,The Long Revolution and living China. He died in 1972。</p><p class="ql-block"> 我用英文读这一段,就是让大家感受,这本书是一个西方记者写的,作者斯诺是地地道道的美国人,是在西方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里长大的。对中国,一个与他来说是对全新的东方国家的认识,他不可能先入为主,因此他的观察、记录、描述更具有客观性和纪实性,对我们及国际社会,了解当时的毛泽东领导的中国共产党、人民军队进行的反抗国民党统治、抗日救亡斗争,具有很大史实价值。</p> <p class="ql-block"> 另一层用意是,提示大家有条件,最好读读原著,后面我要讲这一点。埃德加•斯诺(1905-1972) 美国密苏里州人, 22岁时奔赴远东。他在中国定居12年,研究中国和汉语, 在北平燕京大教过书,他的有些学生朋友后来成了中国领导人。作为驻中国、缅甸、印度和印度支那的一名记者,他先后为《芝加哥论坛报》、《纽约太阳报》、《纽约先驱论坛报》和《伦敦每日先驱报》等报社工作。之后他担任了《星斯六晚邮报》的助理编辑,报道亚洲和欧洲的战时及战后时局,成为被广为认知的中国、印度和苏联问题专家。 他著有11部书。其中包括《为亚洲而战》 、《人民在我们这边》 、《复始之旅》、《今日红色中国:大河彼岸》、《漫长的革命》和《鲜活的中国》。他于1972年去世。</p><p class="ql-block"> 1928年7月,斯诺怀着对东方世界的好奇心,登上远洋轮船来到中国。当时的上海,被西方人称为“东方巴黎”,一副光怪陆离的景象:“赤身露体的苦力们,用颤巍巍的竹扁担挑着沉重的货物,小跑着从令人生畏的印度巡捕身边走过。坐在锃亮的汽车里的英国人在马路上与人力车抢行。”在见识了大上海的繁华后,斯诺决定去中国西北地区看一看。1929年,斯诺受国民党政府交通部邀请,乘坐一列从上海到绥远的火车,一路颠簸进入中国的西北部考察,这部列车的终点站就是萨拉齐。他在《复始之旅》中写道:“我到了戈壁滩南面的小城萨拉齐……这是我一生中一个觉醒的起点。”1929年,中国西部发生了极其严重的旱灾,赤地千里,老百姓颗粒无收、食不果腹,许多地方鼠疫横行。斯诺来到受灾最为严重的内蒙古萨拉齐进行采访,在那里见到的惨烈情状,让他对中国人民产生了极大的同情。我这里引用一段斯诺对当时饥荒情景的描述:我不能确切地知道那些年的饿死人数,人们通常接受保守的半官方数字300万,但我并不怀疑其他高达600万的估计。我当时23岁。我来东方是为了寻找“东方的魅力”来探险的。</p> <p class="ql-block"> 但在这里,我平生第一次突然遇到一些人,他们因为没有东西吃而奄奄一息。在绥远度过的那一段噩梦般的时间里,我亲眼看到成千上万的男人、女人和孩子饿死在我眼前。你可曾见过一个人,一个正直的好人,一个勤劳的“守法公民”,没有对任何人造成严重伤害,却一个多月没有吃东西?这是最令人痛苦的景象。他那垂死的肉体皱皱巴巴地挂在身上;你可以清楚地看到他身上的每一根骨头;他的眼睛睁得大大的、神情恍惚,即使他是一个二十岁的年轻人,他的动作也像个干瘪丑老太婆,如果幸运的话,他早就把妻子和女儿卖了。他还卖掉了自己所有的东西——房子的木料和大部分衣服。有时候,他甚至连最后一点体面也卖了,他在烈日下摇摇晃晃,他的睾丸像枯萎的橄榄籽一样耷拉在身上——这是最后一个冷酷的嘲弄,提醒你他曾经是一个人的。孩子们就更可怜了,他们的小骨架弯着,畸形怪状,弯曲的骨头,像树枝一样的小胳膊,变紫的肚子,充满树皮和锯末,像肿瘤一样突出。女人们瘫倒在角落里,等待着死亡,她们的黑色的臀部,尖刀般地突出,她们的乳房像塌陷的布袋一样垂下来。其实,妇女和女孩并不多。其中大多数已经死亡或被卖掉。注:原著是 his eyes stare out unseeing。翻译:他的眼睛睁得大大的、神情恍惚。我觉得翻译的不十分确切。原著的基本意思是眼睛虽然睁的很大,但不看任何东西,形容人快死了目光开始发散,大家有的人应该见过这种情形。是不是不是用我们当地话,“年性性的”更贴切呢?所以要读原著,才能有更好的读书感受。受到极大触动和震撼的斯诺,开始反思和批判外国人对待中国人的态度,他谴责生活在上海的外国人对西北的旱灾无动于衷;此后,他多次就西方人对中国人的歧视、对中国的掠夺进行批判和讽刺。此时的斯诺,已经摆脱了西方殖民者的歧视心理,开始了解一个真正的、现实的中国和活生生、有血有肉的中国人民。当时关于红色共产党的种种传闻,深深吸引了他。</p><p class="ql-block"> 1936年6月,埃德加·斯诺穿过国民党的防线,进入华北地区的红色区域,成为了世界上第一个采访红军的西方记者。要前往西北的苏区,他必须穿过蒋介石政权的重重封所锁,这段旅程因而险象环生。但是斯诺有非常多的问题和他想要找到的答案——中国共产党是一些什么人?他们的目标是什么?他们真的准备和蒋介石建立抗日统一战线?他们运用的是怎样的军事战术?没有任何人确切地知道答案,所以斯诺为了解答他和其他人心中的疑惑,不畏险阻进入了苏区。斯诺为我们展示了一群有血有肉的红军战士和那些伟大的领袖人物。他描述他们的言谈举止,追溯他们的家庭环境和青少年时代,试图从其出身和他成长经历中,找寻他们成为共产党人的原因。通过访谈与对话,他还搜集到大量有关长征的第一手资料,并在这个作品中描述了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经过,向全世界全面报道了这一举世无双的军事壮举。</p> <p class="ql-block"> 此外,他还深入红军战士和根据地老百姓之中,对共产党的基本政策、军事策略和红军战士们的生活,了解陕北根据地的社会制度、教育等情况做了广泛的调查,让全世界知道了为什么红军没有任何军事物资援助下却能继续生存并扩大队伍。这正如“红星”这个字其中的含义:他判断由于中国共产党的宣传和具体行动,使穷人和受压迫者对国家、社会和个人有了新的理念,有了必须行动起来的新的信念。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红色革命犹如一颗闪亮的红星,不仅照耀着中国的西北,而且必将照耀全中国。</p><p class="ql-block"> 我节选了书中经典片段:关于毛泽东,在我到达后不久就见到了毛,一个憔悴的林肯式的人物,高于中国人的平均身高,有点驼背,一头浓密的黑发,长得很长,一双大眼睛,目光锐利,鼻梁高,颧骨突出。我的短暂印象是一张非常精明的知识分子的脸,但几天来我都没有机会证实这一点。我第二次见到毛,是黄昏时分,他没戴帽子,走在街上和两个年轻的农民交谈,并认真地比划着手势。直到有人把他指给我看,我才认出他来。有一天,我和毛谈话时,我看到他心不在焉地放下裤带,寻找一些寄生虫——但是,如果帕累托生活在类似的环境中,他自己也可能会做一些搜索。毛在我采访林彪时那样。小洞里热得要命,毛躺在床上,脱下裤子,花了二十分钟仔细研究墙上的军事地图,林彪偶尔打断他,问他确认日期和人名,毛总是知道这些。他那漠不关心的习惯与他对个人外表的完全漠不关心相吻合。中国永远不会有任何一个“救世主”,但不可否认的是,人们在毛身上感受到某种命运的力量。它既不快速,也不浮华,而是一种坚实的元素活力。人们觉得,这个人的非凡之处在于,他能把千百万中国人,特别是农民的迫切要求综合起来,表达出来,达到了一种不可思议的程度。毛的生平是整整一代人的丰富的横截面,是理解中国行动根源的重要指南。</p><p class="ql-block"> 关于周恩来:和许多红军领导人一样,他是一个传奇人物。他身材修长,中等身材,瘦骨嶙峋,尽管蓄着长长的黑胡子,但外表却像个孩子,一双大而温暖的深眼睛。他身上有一种独特的魅力,似乎来自于他的个人魅力和对指挥的自信。他的英语有点犹豫和困难。他告诉我他已经五年没用过了。有些犹豫和困难。他告诉我他已经五年没用过了。周给我的印象是冷静、有逻辑、有经验的头脑。在南开的日子里(我从他的一个同学那里听说过),周恩来经常在学校的戏剧中扮演女性角色。我在白家平遇到的这个坚强、留着胡子、不动声色的周,红色中国的外交官。</p> <p class="ql-block"> 关于红小鬼:他穿着网球鞋,灰色短裤,戴着一顶褪了色的灰色帽子,帽子上有一颗暗淡的红星。但是帽子下的号手一点也不褪色。他面色红润,眼睛炯炯有神。他一定很想家,我想。我的幻想很快就破灭了。他是一个没有妈妈的儿子,但已经是一名入伍军人了。他告诉我,他十五岁了,四年前加入了南方的红军。“四年!”我难以置信地叫道。“那么,你成为红军的时候一定只有十一岁吧?”“对,”他带着滑稽的神气回答。“我已经当了四年的红军了。”“你为什么加入?”我问。我们家有六个人,我的父母和三个兄弟,他们都比我大。我们没有土地。房租吃掉了我们一半以上的庄稼,所以我们的钱永远不够。冬天,我们煮树皮做汤,把粮食留到春天种。我总是很饿。“有一年,红军离常州很近。我翻过山去找他们帮忙,因为我们很穷。几个月后,红军攻占常州;然后去了我的村子。地主、放债人、官吏都被赶出去了。我的家人得到了土地,也不用再向税吏和地主纳税了。他们很开心,他们为我感到骄傲。我的两个兄弟加入了红军。</p><p class="ql-block"> 关于农民:我住在农民简陋的茅屋里,睡在他们的土炕上(当时还没有豪华的木床),吃他们的食物,听他们的谈话。我都被称为“外宾”。我记得有一个裹着脚的农妇,她有五六个孩子要养,她坚持要为我宰了她那六只鸡中的一只。我无意中听到她对我的一个同伴说:“我们不能让一个外国鬼子告诉外面世界的人我们红军不懂礼仪。”我相信她不是有意无礼的。除了用“洋鬼子”来形容这种情况,她简直想不出别的词来。</p><p class="ql-block"> 今天我把《红星照耀中国》这本书中斯诺先生关于毛泽东、周恩来红小鬼三位人物的直观描写作为结尾,其目的是为了大家能够好好的静下心来读一读这本从1936年6月至10月份写下《红星照耀中国》这本书的深刻内涵,也进一步了解这位中国人民和中国共产党的老朋友的红色心路认知历程。了解斯诺先生与中国人民结下的深厚友情。斯诺先生这本书真实而又细腻史料和文字记述成为了一代代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坚定不移高举马克恩列宁主义和毛泽东思想伟大旗帜,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定不移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生动教材。</p><p class="ql-block"> 改革开放以来,《红星照耀中国》这本书生动教材,己经被列入中小学生社会主义思想教育教材和红色教育经典书目,我今天再次把这本书推荐给大家好好读一读。用理论联系实际的方式,读一读这本书对我们每一个共产党员的工作和个人生活有什么启发呢?要研究和传承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光辉岁月,运用客观规律和事物的发展曲折复杂性,去面对困难面对发展。只要目标确立是科学的,就要坚持不懈努力,积极乐观向既定方向前行。要多读书,读好书,改变的思维方式,拓展看问题的角度和方法,让自己具备更加开放的心态。要读纸质书、多读原著原文,要读最经典文章,要读实践为民好书。把读书学习当成终生的事业和政治必修课,用生活所感去读书,用读书所得去生活,不断在实践中提高工作的能力,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p> <p class="ql-block">《红星照耀中国》简介</p><p class="ql-block">《红星照耀中国》是一部文笔优美的纪实性很强的报道性作品。作者真实记录了自1936年6月至10月在我国西北革命根据地(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该书绝大部分素材来自作者采访的第一手资料,向全世界真实报道了中国和中国工农红军以及许多红军领袖、红军将领的情况。</p><p class="ql-block">作者通过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毛泽东、周恩来 、朱德、刘志丹、贺龙、彭德怀等以及广大红军战士、农民、工 人、知识分子的接触交往,了解了革命根据地政治、军事、经济 、文化、生活各方面的真实情况,准确、鲜明、生动地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和工农红军的斗争业绩。毛泽东和周恩来是作者埃德加•斯诺笔下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形象。</p><p class="ql-block">《红星照耀中国》不仅在政治意义上取得了极大的成功,而且在报告文学创作的艺术手法上也成为同类作品的典范。人物刻画、环境描写以及叙事的角度几近出神入化的程度。《西行漫记》中译本出版后,在中国同样产生巨大的反响,成千上万个中国青年因为读了《红星照耀中国》,纷纷走上革命道路。 </p><p class="ql-block"> 《红星照耀中国》书中汇集1937年英文初版、1938年中译本初版、1939年英文修订版等三个早期不同版本。</p> <p class="ql-block">在北京大学未名湖畔,一块汉白石墓碑上面镌刻着一行字:“中国人民的朋友埃德加·斯诺之墓”。这位富有传奇色彩的美国友人安息在燕园未名湖畔至今已经40余年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