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武山马力奇石:玄幻迷离,叠彩瑰宝!

冬曰暖陽

<h5><b> 甘肃武山是个好地方,其山水人文之盛,有口皆碑。天水最高的山在武山,天水最润的水在武山,山水相依间育出武山风物无数。</b></h5> <h5><b> 武山马力石,便是甘肃武山四大奇石之一(渭河奇石;马力奇石;武山鸳鸯玉;龙台延安的象形石和木纹石)。</b></h5> <h5><b> 地处甘肃武山县西南的马力镇,属西秦岭分支余脉地带,境内南部山区山岭高耸,层峦叠嶂,保持典型的土石山地貌,相对浅薄的土层下储藏着丰富的岩石类矿藏。</b></h5> <h5><b> 该山区有个叫石屲[wā]山的地方及周围山区,埋藏着一种石料,用这种石料精工打磨出的观赏石,其画面图像绚丽多彩,包罗万象。</b></h5> <h5><b> 有如花团锦簇、行云流水、浪花翻卷的;有如天地日月、山川河流、草木树林的;有如飞禽走兽、花鸟虫鱼、人物仙佛的......如此等等,真是让人赏心悦目,观之不忘,得而弥爱,爱不释手!</b></h5> <h5><b> 也有不需要加工直接呈现出迷人形貌的“物象原石”,本身构造稀奇古怪,像山水,像动物,像蘑菇簇拥,像葡萄成串,像古树所生“菌花”,像自然或文化遗迹形貌等等,不一而举。</b></h5> <h5><b> 还有种情形是,石料未夹杂入其他杂质成分,切面呈纯白或兼米黄或淡红色,有流水样文理,酷似美玉,用其雕琢而成的摆件器物晶莹剔透,非常精美。</b></h5> <h5><b> 马力奇石自引起世人关注以来的二十多年当中,叫出了“毛女石”、“太公石”、“石屲石”、 “狮娃石”、“狮山石”、“宁远彩玉”、“叠彩石”、以及“马力石”等一长串名字,不一而论,这名字本身就是一个传奇,本身就构成了一个独特有趣的文化现象。</b></h5> <h5><b> 马力石,对于观赏石藏家而言,似乎更青睐“宁远彩玉”这样一个厚重诗意的名字。也有人因石面上所呈现的图案纹饰层层叠叠,而名其“叠彩石”。更实在的叫法,就直接以产地石屲山命名为“石屲石”。</b></h5> <h5><b> 名目繁多的称呼,本无可非议。从少有人识的毛女石,到站在赏石舞台前沿的宁远彩玉,这方方玄幻迷离的身影,姿态万千的语言表达,才是被人们所推崇和赞誉的根由。</b><br></h5> <h5><b> 在石文化的历史长河中,宁远彩玉的名字,早在北魏时期就已经盛开在了石头的纹路里。宋《云林石谱》载,在古渭州所辖的武山等县,就有了“宁远彩玉”这样一个石种的存在。记载所指并非就是专指马力的石头,但至少证明这方不曾移动的山水,很早就是窖藏美丽石头的风水宝地。</b></h5> <h5><b> 虽说“造化天成”,但是人们总是好奇,究竟是什么原因赋予这个地方这样一种隐秘于地下的神奇,这种宝藏究竟是怎么形成的,属于什么类型的物质,目前尚无地质专家的科学研究与定论。</b></h5> <h5><b> 民间学人和赏石爱好者中间有这样两种说法:一说是“火成岩”,亿万年前,岩浆喷发和岩石溶解又急遽冷却过程中包裹夹杂了其它杂质在特殊的外部条件和不同的流动状态下形成这种矿石。</b></h5> <h5><b> 一说是“钟乳石”,大约300万年前,这一带还是海洋,海洋退却后,留下的原海底特殊地貌及物质,在漫长而复杂的地质运动与物质变化过程中形成这种以碳酸盐岩为主要成分的石料——马力石屲山及周围地区同时存在单纯的钟乳石,以及珊瑚、贝类化石(当地人叫石燕儿)等海生物化石,还有石屲山区存在千奇百怪的深密洞穴的事实能佐证这一说法。</b></h5> <h5><b> 所以,可能是两种成因都有,两种情况都存在。另外,该地区还存在许多软体虫化石、海绵化石等沉积岩类观赏石原料,打磨而成的观赏石同样十分漂亮。 </b></h5> <h5><b> 武山马力石形成的地质年代大致在中生代中期的侏罗纪,距今约有1.9亿年,是由不同热度、不同质地的岩浆,以不同的流动方式,携裹不同成分冷却而成。</b></h5> <h5><b> 作为渭河石分支的马力石,它的出生背景,不能是一个疑问,科学的界定应是最权威的回答。</b></h5> <h5><b> 人们赏读和发现马力石头的美,是因为石头中所呈现的迷幻色彩、迷离图案。</b></h5> <h5><b> 马力石大致分为了物象原石与纹理石两个大的类别。就纹理图案而言,就有蛋白质蛋清流线的、清照霞光的、云团浪花的、斑驳骊黧的等。而这些或树花一样盛开,或云团一样舒卷,或岱岳一样耸峙,或流水一样翻卷的图案纹理,就是天开图画的神来之笔,就是人们爱上马力石头的缘起与媒介。</b></h5> <h5><b> 马力奇石,<span style="color: inherit;">千奇百怪,变化万千,形神兼备,奇巧逼真,活灵活现,一副副清晰的图案和物像,以流畅的线条表现出了山水的雄浑和秀丽之美,给人带来不同的感悟。</span></b></h5> <h5><b> 武山马力石最初叫毛女石,这个叫法有些特别!原来毛女是当地一个老人的名字。</b></h5> <h5><b> 最早时候大家对这种玄幻奇特的石头不甚了解,而生活在石屲山的毛女老人,不时将这些好看的石头挖来卖了换钱。时间一长,大家喊着喊着,就把老人的名字喊成了石头的名字。这是多么富有人情味的称呼啊。</b></h5> <h5><b> 天水清水县的小华山一带,有种石头叫庞公石,它的名字就是为纪念唐时襄阳居士庞蕴命名的。</b><br></h5> <h5><b> 武山县隶属于甘肃省天水市,<span style="color: inherit;">历史文化悠久、自然风光秀美、旅游资源丰富,具有山雄、水秀、洞天、泉汤、菜香、鱼鲜、文脉、武魂、玉润、人杰的“十有”特色资源,</span>是中华民族古文化的发祥地之一。</b></h5> <h5><b> 远在3.8万年前,武山就有人类繁衍生息。早在秦孝公元年(公元前361年),武山就被纳入到秦的版图,先后称貆道、新兴、武城等县隶属南安、渭州等府属。宋崇宁三年(1104),宁远寨升为宁远县,此后,宋元明清皆称“宁远”,基本确定了今天武山县域版图。民国2年(1913)1月30日,更名武山县,并沿用至今。</b></h5> <h5><b> 晓山树外带烟青,渭水西来抱古城。---《明万历宁远志》</b></h5> <h5 style="text-align: right"><i><u><font color="#9b9b9b">---声明:部分图片源自网络, 版权归原作者 ,致以诚挚敬意!如涉侵权,有告即删!</font></u></i></h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