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 22px;">最近发生了一些事情,让我再一次想回到改革的初心寻找力量。</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 22px;">2005年在傅老师的领导下,开始酝酿编写教材,08年出版第一版,09年课堂开始变革,一晃二十年过去了。</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 22px;">其实,之所以改革,原因很简单,选没有后来想的周全:</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 22px;">第一,中文系的学生不读书或者读书很少,文学教师只能变身故事大王,叙述故事情节,否则没有办法分析文本。</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 22px;">第二,毕业生难找工作,缺乏教学能力,屡屡被拒之门外,那些年文凭至上,本科生没有敲门砖,实在很难。应该说我是比较早意识到师范本位的重要性的。</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 22px;">当然,一开始做课改,完全是两眼一抹黑,自己也不知道怎么做。寒假回家,看到县城很多广告牌上写的学案课堂,很好奇。正好,10年高中毕业三十年聚会,见到了很多当年的恩师。</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 22px;">却没想到这次聚会让我开始真正走上了课改正道,因为当年轰轰烈烈的新绛中学的半天授课制的学案课堂,就是我当年的物理老师宁老师的首创。高中敢如此彻底地颠覆传统课堂的,如今也不多。</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 22px;">于是和宁老师有了密集的交往,自然是向他取经,把他的理念在大学实践。文学院还组织了二十来人去参观学习,想当年何其激昂也。</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 22px;">以后十多年,每每受挫灰心,总想起宁老师说的话:我们所做的这一切,完全没有私心,而是在为这个民族做贡献。总有一天,未来的人们会感谢我们这些心怀理想的先锋者。就是靠着这朴素大爱的陪伴,始终没有想过放弃。</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 22px;">后来又认识了李老师,宋老师以及很多课改同仁。人常说,你和什么样的人相交往,你就会变成什么样的人。</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 22px;">还没见李老师时,网约他到太原一所学校做讲座,但说可能给的钱不会太多。他说,如果这个学校真想做课改,一分钱不给我也去。如果只是做个讲座并不真的想做,给我多少钱我也不去。就凭着一句话,我认定了这是可以深交的做事的朋友。事实也如此,李老师这束光温暖了我很多个时刻。2014年春天,他邀请我去杜郎口小学,在那里,看到了天性释放,活泼可爱的小朋友,一所生源基本来自农村的小学,会如此的绚烂多彩,虽然没有好的硬件,但一点不妨碍孩子们生命力的健康向上。我看了完全不同的小学生,感动至今依旧在,进到教室呼啦啦围上来一群学生,争着抢着要表演节目,背诵诗歌,那一张张笑脸,让习惯了静悄悄的城市小学的我感慨良多。如今,他又在河南一所农村民办学校推进他去批评化的教育理想,学生自发自觉自为自在地学习,早已经挣脱了模式的束缚。</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 22px;">宋老师常年奔波在为课改奉献的路上,他不是在去往课改的路上,就是在学校调研指导课改。那年宝鸡课改大会,我在接受电视台采访时,说宋老师凭一己之力撬动了西北课改,功莫大焉!如今他的基地校已经遍及全国,西北课改共同体上千所学校。我和他都在大学,深知彼此的不易,当然,他的处境比我更难。在他面前,我常常汗颜。他每隔一段时间就会打电话问我最近干嘛,如果听出我消沉,情绪不高,他就很急切地连说不能这样呀!一定要坚持呀!情深意切,让人觉得懈怠就对不起他。</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 22px;">当然,能够坚持这么久,和我们学校也分不开。2012年省教育厅下来调研,我校一位中层介绍说,我们学校有一位老师在做课改,但做得怎么样,我不予置评。来调研的老师就因为这不予置评,四个人都跑来听我的课。据说在反馈会议上,评价我的课是八个字:高度评价,非常钦佩。然而,那个时候的课堂并不完善。说明来的都是真专家,他们懂得什么是真的好。</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 22px;">我说我比宋老师处境好很多,是因为我们学校对我的宽容和支持,例如09年我就实施了过程性评价70%,期末考核30%的考核体系。特别是当时的教指委主任李老师大会小会,各种场合为我呼吁,当年他在听完我的课后(那天讨论的是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大手一挥,说他依旧是林震的场景历历在目。</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 22px;">师德标兵,教学能手,教学名师,教学成果奖等等在教学领域的荣誉,这些年,一个不缺都有了。特别是20年获得国一流课程,十五年的坚持得到了国家级层面的认可,给了我很大的鼓励。</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 22px;">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吧。</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 22px;">之所以坚持,其动力并非因为荣誉。而是作为一名教师的良知,在一届一届学生的认可和成长中,我坚信这样做的价值。即便每年在一开始都会遭到来自于不少学生的抵触,凭着一切为了学生的爱心和耐心,也终于看到了他们在课堂上的快乐,和他们一起走过艰难的日子。当然,即使到最后也不可能获得所有人的认同。但即使能有三分之一我就很满足,何况事实上远不止。</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 22px;">但是最近几年,感觉越来越难坚守。</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 22px;">曾经在坚持还是放弃的纠结中,选择了前者。但其中甘苦只有自己知道。</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 22px;">我承认,热情也会慢慢消逝。</span></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