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这是一群五十五年前曾经上山下乡到贵州郎岱县农村插队落户的“上海知识青年”,(郎岱县后改为六枝特区)。</p><p class="ql-block"> 下乡的时候,这群人中岁数小的仅16岁(当年的68、67届初中生),大一点的也就22岁(当年的68届高中生),笔者我是其中的一员。当年的这些个孩子们、“知识青年”,经过五十五年半个多世纪的岁月沧桑,现在都过了70岁,成了奔80的古稀老人。有些,却已经离开了我们,去到了另一个世界……</p><p class="ql-block"> 回想走过的历程,当年这些孩子们,所谓的“知识青年”,从上海这座大城市被安排到贫穷的山区农村,住茅屋、点油灯,吃粗粮,干农活儿,到报名参加修建“湘黔铁路”、参军、乡村(县城)教书当老师、县(乡)机关、厂矿、商贸、企事业等单位工作,甚读书深造。</p><p class="ql-block"> 这群“上海知识青年”随着岁月年轮的磨练,每个人的命运在悄悄地变化,从下乡插队落户的知识青年到当工人,当干部,当教师,甚有走上各级领导岗位,成了国家有用之才,栋梁之材。</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五十五年后的今天,退休后的“老知青”朋友们相约在上海松江的洞泾盛宴俱乐部小聚一日,喝酒吃菜,茗茶聊天,诗歌朗诵,唱歌跳舞,棋牌娱乐,游园赏花,尽享晚年生活的乐趣。参加这次聚会纪念活动的有60人。</p><p class="ql-block"> 作为笔者,我用手中的相机、电脑的键盘记录着这欢乐的场景——</p> 聚会现场大屏幕展示下乡所在地城市发展及概貌。 活动主持人台上发言及到会现场掠影。 曾经的教师台上诗歌朗诵,以表心怀。 文艺爱好者展露歌喉。 节目主持人报颂节目顺序。 翩翩起舞的美女舞者。 美妙的的歌声,吸引着众多热情观众。 老友趣谈,诉说情感。 聚会感言。 唱歌跳舞。 <p class="ql-block"> 请欣赏“大功”录制的3分钟歌舞小视频——</p> 释怀清唱。 现场留影。 太极拳表演。 会议主持人特写。 与会者集体照。 曾经下乡、工作、学习的拍照留影。 知青群体中的夫妻、双胞胎姐妹及好友合影留念。 举杯祝愿,健康快乐。 哇塞,精彩瞬间! 场景记录。 大学校友。 三位曾是上海新华小学一班、二班和三班的同学,1962年毕业,如今62年了!<div> 对了,屏幕背景多是退休回沪以后群体活动掠影作品。</div> 曾经参加“湘黔铁路”会战的朋友们合影。 夫妻留影。 午餐后,部分朋友们游览松江辰山植物园。美丽的蝴蝶兰。 辰山植物园留影。 小插曲:我请同在辰山植物园游览的一位初中学生,手把手地教她给我们拍摄的一张集体照。现在的孩子们好学、聪明。除了拍摄的第一张跑焦,第二张竟然OK成功了。<div> 尔后,再次遇到,我拍摄这学生们的一张集体照留影,已用微信的方式传给了他们,鼓励他们“好好学习,天天向上!”<div> 想当年,我们下乡的时候也就比她们大两岁。</div></div> 真心地说,我们这帮“老知青”难得一起聚聚,轻松愉快,值得拍摄留念!<div> 年龄增长莫要怕,保持心态年轻,人生就是快乐的!</div> 五十五年后的今天,仍显朝气蓬勃! 更有不服老、舞场上欢快的舞者!<div> 七老八十,您,信吗!</div> 哇! 自信者,强者也! 晚餐后的继续——曾经下乡一个公社的“老知青”。 本次五十五周年纪念活动几近尾声,美味的菜肴,欢乐的场景,愿我的美篇给您带去难忘的情怀。<div> 让我们共同期盼五十六、五十七、五十八。。。。。。<br><div><br></div></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