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年出行~第十一篇 安阳殷墟

闲人

<p class="ql-block">  殷墟以甲骨文,青铜器,和都城建筑遗址而闻名于世。</p> <p class="ql-block">  公元前1300年,商朝第二十位国君盘庚把都城由山东“奄”(今曲阜)迁到“殷”(今安阳小屯)在此建立了商朝新的都城,从此这里成为殷商王朝政治、文化、经济中心,在此历经了八代十二王共二百五十四年,直至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伐纣,纠王自尽于朝歌摘星台 ,周立商亡,周定都镐京。这片曾经繁荣昌盛生机勃勃的土地就逐渐荒芜,城倾屋颓,直至被时间雕刻成为一片废墟,史称“殷虚〞。</p> <p class="ql-block">  这座大门是仿甲骨文“門〞的写法而建,看似简单却最为原始,可称为华厦大门的鼻祖。门框浮雕仿虎齿纹、饕餮和蝉的花纹,整座大门庄严豪放,简扑拙政,古风古韵,门两侧壁浮雕殷时期龙型器物,红底黄龙,灼目辉煌。</p> <p class="ql-block">  世界史学界断定一个文明的存在公认为必须有如下条件 : (一)有城池;(二)有文字;(三)有祭祀。而在殷墟发现之前,国外直认的中国历史最早只追溯到周朝。</p><p class="ql-block"> “一片甲骨惊世界”,1899年甲骨文的发现不但结束了仓颉造字的神话,也使一个古老的文明王朝遗址昭然于世,光辉灿烂的殷商文化直接将中国的历史向前推进到了公元前1046年。</p><p class="ql-block"> 殷商~中国历史上的第二个朝代,就这样以华丽且优美的姿态,展现在世人面前,成为了世界历史文化长河中的一颗璀璨明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复建的殷商宫殿</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盘庚迁都至安阳,(因安阳为殷地,故之后商即称殷商)即大兴土木,劳师兴众逐步建立起了宏大的都城,而图中这座巨大的宫殿式建筑,就是建立在商朝都城宫殿遗址上复原的仿殷大殿。</p><p class="ql-block"> 做为王国的统治中心,宫殿采用了当时最高规格的建筑方式“茅茨土阶,四阿重屋”,即茅草盖顶,夯土阶梯,四面斜坡,双重屋檐。整座大殿庄严肃穆,收放有度,俊秀刚劲,宽敞大气。</p> <p class="ql-block">  当世界上诸多民族还停留在石器时代,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已经进入青铜时代,青铜器是殷商文明发展及经济进步的重要标志。</p><p class="ql-block"> 此为“后母戊大方鼎”的仿制品,原鼎藏于国家博物馆。鼎重八百五十七公斤,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所发掘出的最大的青铜器。(原经郭沫若考证定名“司母戍大方鼎”,后经众多史学家考证“司”应为“后”,且二者表意也完全不同,故现在规范的读音应是“后母戍大方鼎)。</p><p class="ql-block"> 后母戍大方鼎出土于殷墟王陵区。</p> <p class="ql-block">殷墟出土的陶器用品</p> <p class="ql-block">  在埋入土里之前,青铜器的本色。</p><p class="ql-block"> 可以想象在祭祀礼仪日常生活之中,会聚宴饮共飨案几之上,青铜器依礼次序排列,井然有序,无论是“藏礼于器”的鼎簋,还是欢饮乐舞间的尊彝觚斝,亦或是助幸演艺的钟铙镈钲,满殿满室充溢着灿烂辉煌,流光溢彩,自然是一番盛景。</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青铜器~ 之所以称为“青铜”是因为青铜氧化后的颜色是青灰色或青绿色。</p><p class="ql-block"> 古代实用及摆设的青铜器颜色一般为金黄色,古人称之为“吉金”,汉之前文献中所说的金,往往也就是青铜。根据铜锡比例的不同,青铜器也会有银白色、淡黄色等。</p> <p class="ql-block">  殷商时期的青铜器是我国古代青铜器发展史上的第一个高峰。殷商时期,青铜器制作精巧,造型优美,种类繁多,风格独特,是我国古代金属艺术的珍品,也是研究古代社会的珍贵文物。</p><p class="ql-block"> 殷墟出土的青铜器,其工艺显示出了工艺美术的基本装饰原理和美学多样性的造型,此时期青铜器造型和纹饰都体现着一定的政治、宗教意义的主题,有其鲜明独特的殷商风格。</p> <p class="ql-block">  殷墟青铜器是中晚商青铜器的最佳代表。层层叠叠的线条把动物形象加以抽象变化,极精细的几何纹和深浅凸凹的浮雕构成了形形色色的图案,青铜器不论大小均布局严谨庄严凝重,其夸张而神秘的风格蕴含着深厚粗犷的原始张力和艺术魅力,反映了殷商先民特有的宗教情感和审美观念。</p> <p class="ql-block">甲骨背面钻凿及火灼痕迹</p> <p class="ql-block">  甲骨文~1899年由清朝国子监祭酒王懿荣首先发现, 它应用于殷商晚期至西周时期,是中国最早的文字之一,是中国文字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甲骨文因锲刻在龟甲和兽骨上而得名。作为一种古老的文字,甲骨文字形简练,笔画粗犷,遒劲刚硬具有浓郁的古朴风格。</p><p class="ql-block"> 甲骨文主要用于占卜和记录官方要事。殷商时期占卜是一种重要活动,人们通过占卜来预测未来的运势,决策重要的事项,因此甲骨文的主要用途是记录卜辞。</p><p class="ql-block"> 甲骨文的存在为我们了解古代社会的政治、经济、宗教、文化等方方面面提供了宝贵资料,同时它还反映着古代人们的信仰和思想,诸如祖先崇拜,天地观念,阴阳五行等等。</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甲骨文碑林位于博物馆北侧,精选大片甲骨而仿制成碑,共三十通,内容涉及到当时生活中一百贰拾余个方面,记载了战争征伐,天象状况,并从时间和卜辞上准确的记录了彩虹的形成条件和生成过程,是我国关于天象~彩虹的最早最完整的记录。</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正文,甲骨文。</p> <p class="ql-block">对甲骨文的注释</p> <p class="ql-block">  甲骨文的发现,把中国信史向上推进了约1000年,而持续了近百年的殷墟考古则再现了3000多年前东亚地区高度发达的青铜文明,可以说,在求证商文明的探索历程中,殷墟是起点也是基石。</p> <p class="ql-block">  商王从事占卜活动极为平凡,几乎无日不卜无时不卜,商王占卜一般由专人进行,将选好的龟甲和牛肩胛骨背面制成一些排列整齐的小孔,再于小孔旁制一条长槽,然后把燃烧的火柴放到上面灼烧,骨头受热后就会随着“卜”的一响出现裂纹,商王则根据这些裂纹来判断事情的吉祸,而这些文字及纹路,也被称为甲骨文卜辞。</p> <p class="ql-block">YH127甲骨窖穴,属武丁时期。</p> <p class="ql-block">  殷墟从发现第一块甲骨文开始,自1928年起一直挖掘到1936年,这十年期间共进行了十五次大的挖掘工作,之后由于抗日战争一渡停顿,直至建国后才又开始了新的考古挖掘。</p><p class="ql-block"> 这是著名的YH127甲骨文窑坑模型,窑中共存有17,096片甲骨,大部分为龟甲。上面记载了商人占卜的结果,以及商朝的历法、军事、政治等社会内容,此窑被专家们誉为是世界上最早的图书馆和档案库。</p><p class="ql-block"> 根据此窖的研究与分期断代说一起研判,使得甲骨文研究的各个方面,诸如卜法文例,记事刻辞,卜辞同文,卜辞杂例等均取得了长足进展。</p> <p class="ql-block">部分甲骨文字长廊。</p> <p class="ql-block">殷墟车马坑展厅</p> <p class="ql-block">  北组宗庙祭祀坑~该组祭祀坑为殷王都大型宗庙祭祀场所,共发现四十九座祭祀坑,含五座车马坑,201具殉人,多为砍手而埋的“人牲”,少数坑中有随葬品及羊、犬等牺牲,为殷人祭祖的遗迹,是了解奴隶制社会残酷的杀殉制度的形象教科书。</p> <p class="ql-block">妇好墓</p> <p class="ql-block">  妇好~华夏最早的巾帼英雄。</p><p class="ql-block"> 妇好是商王武丁的妻子,文武双全,能征善战,深受武丁宠爱,多次参与国家大事,为武丁执政期的殷商统治及巩固立下了赫赫功劳。据甲骨文记载,她生前多次统兵冲锋,组织重大的宫廷事件,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然而正值盛年,积劳成疾先于武丁而亡,悲痛之下武丁破例将妇好葬于商朝的宫殿区内,并在葬处建置精亭一座以示怀念。</p> <p class="ql-block">殷墟王陵遗址</p> <p class="ql-block">  殷墟王陵遗址是商代后期的王墓葬群及其殉葬坑。殷墟王陵遗址不仅形象地揭示了商代奴隶制社会残酷的杀殉制度,而且也展现出了陪葬品中青铜器文化的卓越成就。</p><p class="ql-block"> 殷墟王陵区包括东西两区,自1934年起这里共发掘了十三座王陵大墓,二千余座陪葬墓和祭祀坑。.</p><p class="ql-block"> 从殷王陵遗址中可以看出,殷商奴隶制社会中杀殉制度十分盛行,而人牲和人殉也是当时两种不同的社会现象。</p><p class="ql-block"> 所谓人牲就是在祭祀时把人向牛羊猪等牲畜一样供奉给祖先和神灵,被杀的人多为战俘和奴隶;所谓人殉,则是为侍奉死后的王者而殉葬之人。</p><p class="ql-block"> 在甲骨卜辞中常有杀人祭祀的记载,其中载有最多的一次杀祭用了三百人。商人在祭祀祖先,祈祷神灵,建筑宫室,求年问生时都要使用人牲祭祀,而祭祀坑及陪葬墓在王陵遗址中触目皆是令人震惊。</p><p class="ql-block"> 诚然,以人为牲殉葬可恨可叹可悲,但站在历史的高点上,当时社会文明的发展就止于此,对自然的理解还停留在神灵主导的愚昧阶段,而“视死如视生”的文化认知更起着推波动澜的作用,这是人类历史中的一段暗淡时刻,而随着文明的发展,视野的拓宽,科学的进步,人们逐渐从至暗时刻中步出泥潭,而人牲人殉也就成为了历史。</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后(司)母戍鼎出土地</p> <p class="ql-block">王陵区及其陪葬坑。</p> <p class="ql-block">  这片充满神秘色彩的土地,让一个古老的朝代从传说中走了出来,也把我们带进了对古代文明的无限遐想之中。经历了几千年的等待,如今气势恢宏的殷商宫殿和陵墓群,器型繁复文饰细腻的青铜器,造字成熟内含乾坤的甲骨文等等历史遗存,傲然矗立于殷墟旧址之上,构成了泱泱独特的文化内涵,再现了堂堂殷商的强盛与繁荣,为世界展示了中华文明的深厚底蕴与敦厚如大地般的史实例证。</p><p class="ql-block"> 这是一个伟大的文明。</p><p class="ql-block"> “天命玄鸟,降而生商,宅殷土茫茫”,以玄鸟为图腾,以青铜器为礼器,以甲骨文字为记载,商人们据灿若群星的史前文明,继承夏代王朝的初态,在交融与共中形成了辉煌壮丽的商代文明,而殷墟就是这一文明中的杰出代表。</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