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的影调与色调,主讲人:傅群,(2024.4.10.)

康宁

<p class="ql-block">我们平时在摄影中或与朋友交流摄影作品时,经常会提到"影调"、"色调"、"层次"、"对比度"、"质感"等等,这不单是常用的摄影专用名词,更是我们在摄影中或后期调图时所要追求的像效果。</p> <p class="ql-block">世界上的万物在光的照射作用下显现出了它的形态光影特征,随着光照的强度和角度不同,受光物体所能呈现出不同的影调和色调。所以对摄影者来讲,了解和认识影调和色调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p> <p class="ql-block">一、影调</p><p class="ql-block">摄影中影调来源于音乐中的术语,是因为摄影这种利用光影的明暗变化而构成的画面更具有一种音乐般的视觉上节奏的强弱与韵律的起伏。</p> <p class="ql-block">1、什么是影调</p><p class="ql-block">所谓"影调",又称阶调,摄影感光测定术语。画面影像由密度和密度差表现出来的明暗或色彩关系。包括从最低密度到最高密度有变化幅度及由明至暗的变化速度。正确的影调应与所拍摄景物的亮度及亮度差基本相符。</p> <p class="ql-block">通俗的讲,"影调"是指画面的明暗层次、虚实对比和色彩的色相明暗等之间的关系。通过这些关系,使欣赏者感到光的流动与变化。影调与它的结构、密度、质感同样也密切相关。</p> <p class="ql-block">2、黑白影调</p><p class="ql-block">黑白影像与彩色影像相比有着它独特的魅力,景物随着光照的强度和角度不同,能够显露出它的明暗变化,这种明暗变化加上景物中不同的色彩成份(色相)就形成出了画面影像的黑、白、灰影调,从而能呈现出非常丰富的明暗层次关系。</p> <p class="ql-block">所以黑白影像其显著特点就是影像的厚重感,影调的丰富感,层次的细腻感,质地的真实感,对比的强弱感和淡化的情趣感。</p> <p class="ql-block">在拍摄黑白片时,我们的着重点就是细心观察景物的影调变化,包括景物色彩中不同色相的影调关系(色彩转变为黑白影像时,不同色相会直接影响影像整体影调的层次效果)。</p> <p class="ql-block">影调在画面影像中由密度和密度差表现出来的明暗关系,包括从最高密度到最低密度(最亮到最暗)有变化幅度(阶梯状)及由明至暗的变化速度,正确的影调应与所拍摄景物的亮度及亮度差基本相符。</p> <p class="ql-block">黑白影像从表现形式来讲,就是追求影调丰富的细腻层次,形态的结构变化,真实的景物质感,光影的明暗对比。所以一幅黑白作品的成败,影调处理的好坏尤为重要,也是关键所在,画面中的影调必须符合其作品思想内容的表达意境。</p> <p class="ql-block">3、影调结构</p><p class="ql-block">摄影画面组织形式的一种。其方法为根据主题内容的需要,将所要拍摄画面内的各种可调性的色素(包括黑、白、灰)进行选择、组织、调配而构成画面最佳影像。</p> <p class="ql-block">影调结构的画面基调突出,主体与背景一般采用对比色素,陪衬同背景一般采用调和色素。通常不强调轮廓线及其它画面内的突出线条,具有整体性强,主体突出、气氛浓等特点。</p> <p class="ql-block">4、影调层次</p><p class="ql-block">画面影调有规律变化而形成的影像层次。在画面影像从暗调到亮调的影调变化过程中,景物的不同侧面、部位均可因受光照条件不同而呈现出各种互不相同的阶调,这些阶调的变化和统一,就形成了影像的影调层次。</p> <p class="ql-block">5、影调对比</p><p class="ql-block">是摄影造型的一种表现手法。通过画面上影像强光与弱光的差距及变化阶调的多少而形成的一种对比效果。包含两个基本类型:一是影调的等级对比,即利用影调的深浅对比,如黑与白的对比、灰与白的对比。</p> <p class="ql-block">二是影调的面积对比,即利用各种影调在景物上所占的面积不同的对比。运用影调对比能够起到对主体形成强烈的烘托作用,从而突出和强调画面主体或主体的某个局部,同时也能丰富和完善画面影调对比的整体效果。</p> <p class="ql-block">6、质感</p><p class="ql-block">影像质感是摄影造型术语,是从美术中转借而来。是指视觉或触觉对不同物态如固态、液态、气态的特质的感觉。在造型艺术中则把对不同物象用不同技巧所表现把握的真实感称为质感。</p> <p class="ql-block">不同的物质其表面的自然特质称天然质感,如空气、水、岩石、竹木等;而经过人工的处理的表现感觉则称人工质感,如砖、陶瓷、玻璃、布匹、塑胶等。</p> <p class="ql-block">在拍摄或后期制作时,对物体影像采用的不同表现手法,表现出来的各种不同物体影像所具有的质感。不同的质感给人以软硬、虚实、滑涩、韧脆、透明与浑浊等多种感觉。如金属、竹木、陶瓷、皮草、玻璃等的软硬、轻重、粗细、糙滑等感觉,能增强影像的真实感。</p> <p class="ql-block">在实际的拍摄中,根据不同的情况,学会找出最有利于表现主体或环境质感的拍摄角度。只要细微观察,就能看到某个角度的光线最能呈现景物的最佳质感(前提是曝光要准确)。</p> <p class="ql-block">7、密度</p><p class="ql-block">感光测定的计量名称。目前数码摄影中的密度是指感光后的影像变黑程度,影像感光越多,密度越小,影调越明亮;影像感光越少,密度越大,影调越黑暗。</p> <p class="ql-block">在后期处理影像时,调整画面影调整体和局部密度也是一个重要手段。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处理好画面影像明暗关系,让画面效果更显通透。</p> <p class="ql-block">备注:付老师在老年大学摄影班上的授课课件,课堂上我用手机拍摄,课后整理收藏,以备尔后复习消化!</p><p class="ql-block">时间:2024.4.10.</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