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船厂遗址公园·远航的卓越

郭栩炎

<p class="ql-block">口述40分钟,电脑修改30分钟,全文1206字</p> <p class="ql-block">宝船长遗址是全国仅存的中世纪皇家造船厂遗址,为郑和远航所用的宝船的建造基地,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宝船厂遗址的影响十分深远,他展示了600多年前中国造船和航海水平的先进,引起全球关注,激发海内外华人的爱国热情与民族自豪。</p> <p class="ql-block">老师在牌坊下和我们讲了关于宝船的制造地,也就是作塘。作塘共有7条,现挖掘到了三条。你们知道作塘是怎样把做好的船运到长江里的吗?首先呢,作塘里是没有水的,等把所有的宝船造好以后,就开闸放水。让船飘起来,驶向长江。讲到这里,我不得不说是如何开闸门的?一道大闸里一共有4个门,中间两个是大门,而两边各有一个侧门。如果直接开大门的话,那么所有的水压都压在大门上,很难开启成功。所以呢,就要先把侧门打开放水,然后再把大门打开让船通行。</p> <p class="ql-block">你们要知道,就算先开侧门,侧门也是很重的。光凭一个人或者几十几百个人的力量都是难以拉开。聪明的古人就在闸门的上方放一个滑轮。连接着一根杆子,杆子则连接着一个石磨子,石磨子上有许多的把手,让工人们一人站一个把手推,这样既省力,又省人员,开闸门的速度又快。古人实在太智慧了,让我不得不敬佩。</p> <p class="ql-block">我们又看向了宝船厂遗址的牌匾。这个牌匾是一位时年99岁的书法家武中奇所提写。这人实在太厉害了,在他年轻的时候,打过日本鬼子。他是共产党的一员,在革命的时候,共产党人都在他家里开会。在年近百岁时,他还提写了宝船厂遗址六个大字。你要知道,99岁的年纪,吃个饭都是抖抖嚯嚯的,更别说写字了,他的能力不得不让我惊掉下巴。</p> <p class="ql-block">走过一段路,我们的脚底下出现了各种各样古代的战船。有帅船,有沉船,有坐船等等。在这里老师讲了一个海军的故事。他听说苏联有了一个造了一半的军舰。可是呢,因为苏联解体了。而那军舰又在乌克兰,乌克兰也不想要,就想卖给别的国家。可是呢,他们又不想卖给中国。于是那海军就装作香港的身份,把那半个船买了下来,造出了中国第一艘航母。</p> <p class="ql-block">之后我们去找了有关宝船的问题。其中有几个的答案让我印象最深刻。比如说宝船被损坏后不会沉到海底吗?如果海盗碰撞宝船的话会怎么样呢?那宝船可是有防备的,它的板十分的厚,一般在340~260毫米。而且他们的船体中间是有隔板的。如果有一个地方进水了,隔板会把水挡住,不会让它漫到整个船身。这也大大减小了船沉底的风险。这些小洞只需要等船上岸了以后拿木头把它填平即可。</p> <p class="ql-block">那为什么这么高超的造船技术没有传到清代?因为清朝时不让大小的船,包括渔民也不能下海。不仅如此,有一个叫王锦鸿的人还把造船的图书一把火给烧了。就算有那些能干的工匠,又不给造船只能做别的工作。自然也不会把这个技能传给后代。过了两三代人那造船的技术也就消失了。</p> <p class="ql-block">大明王朝那些卓越的宝船消失了,清王朝再无法造出那样先进的船只。那样高超的技术无法被传承下来,实在太可惜了。而如今,我们吸取了前人的教训,造出了三艘航母。分别是:山东舰、辽宁舰、福建舰。让我感受到祖国的强大与科技的强盛,愿祖国的航海事业蒸蒸日上。</p> <p class="ql-block">家长手记,共1631字</p> <p class="ql-block">南京宝船厂遗址公园坐落于600年前的龙江宝船厂遗址之上,是南京市政府为纪念郑和下西洋600年而建发。南京作为明初的都城,洪武初年即在此开设造船厂,郑和七下西洋所用大部分船只均为宝船厂负责建造,当年船厂占地规模可达4000余亩,人员工匠多达3万人,是全球仅存的中世纪皇家造船厂遗址。</p> <p class="ql-block">公园引用了各色名家雕塑,采取等比例复制、挖掘文物展示等方式,将当年造船厂的盛况一一展现。监工所用的眺望塔、情景再现的造船图详细描绘了了工匠们接受这项任务的艰巨与繁重。一路探寻,宝船、座船、帅船…尽显眼底,河道里的仿真郑和宝船,更是将孩子们的兴致拉向高潮。</p> <p class="ql-block">何导带着孩子们用脚步丈量宝船,进行推导。据明史郑和传记载,当年的宝船可能达到138米之长,56米之宽,甲板面积相当于一个足球场大小,排水量甚至达到万吨,时人称赞宝船"体势巍然,巨无与敌,篷帆锚舵,非二三百人莫能举动。"这样的巨型船只,代表了当时世界最高造船水平,显示出明代人民高超的造船技术。眼前的宝船2号,虽不及大明时期的雄伟,却以最直观的形式像孩子们展现了曾经的世界之最,当之无愧的“海上航空母舰”。</p> <p class="ql-block">公元1405年,34岁的郑和奉命从南京龙江启航,经太仓出海,率领200多艘船只,27800人第1次下西洋。两年后成功归国,自此开启了七下西洋的伟大征程。如此强大的海上力量,在当时甚至可以称霸海洋版图。而郑和团队一直秉持初心,维护和平、打击蛮寇、平定骚乱。所遇海盗、流寇虽蠢蠢欲动,却不敢以身试险。郑和在海上的方针也亦如我国对外方针:敌不犯我,我不犯人。敌若犯我,我必回击。这也成为我们国家千百年来坚定的原则和与智慧。保持和平与宽容,用强者的心态去造福世界。不主动挑起冲突,侵犯他人。但绝不姑息他人犯我底线,危难时刻勇往直前、绝不退缩、举起拳头奋起反击。中华儿女自古就拥有宽大的胸怀,海纳百川。亦具备回击的勇气,坚定自信,保护自己的同时不丢失善良与宽容。大道至简,唯中国才有如此之气魄。</p> <p class="ql-block">不仅如此,郑和所到之处,皆传授当地人技艺,砌房盖屋、凿井、饮水、灌溉、捕鱼、织网、伐木、晒盐、织布等。古语有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传授给人知识,不如传授给人学习知识的方法。一条鱼能解一时之饥,却不能解长久之饥。古往今来,这些传统从未改变,以仁义著称的中国在实现杂交水稻技术的大丰收后。没有忙着出口大米,抬高米价。而是带领中国专家亲自抵达非洲将杂交水稻的技术进行传播,从而彻底解决非洲人民的温饱问题,大国担当,尽显风范。</p> <p class="ql-block">眼前的郑和航海路线图沙盘汇总了郑和28年间七次下西洋的航海路线。从南京龙江港启航,在江苏太仓刘家港集结。沿海南下在福建长乐太平港停泊,穿过台湾海峡和南海,到达占城,再到东南亚各国并进入印度洋。和平造访了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后沿着现今的苏伊士运河区域,穿越大西洋,抵达南美洲等地。进行国与国之间的友好交流,互赠礼物,互通往来。充分展示了大明王朝睦邻友好的决心和国家的繁荣强大。郑和第七次下西洋返航时,途经古里去世,终年63岁。郑和去世后,在付帅王景泓的带领下,船队于宣德八年返回南京。</p> <p class="ql-block">郑和之后,再无郑和。后期的明清,封建制度逐渐走向衰落。统治者一叶障目,闭关锁国。致使中国与世界脱节,重要的航海和造船资料也被刘大夏人为损毁。传承几百年的造船技术随着工匠的老去渐渐失传…</p><p class="ql-block">然而中华民族之所能传承不息,在于我们可以做到兼容并收,愿承他人之教,以长己之智。愿习他人之技,以强己之能。如今的中国,拥有3艘航空母舰,辽宁舰、山东舰、福建舰。数量仅次于美国。大国复兴路上,有祖祖辈辈的经验教训传承,一步一个脚印,踏实前行,开创进取。沉睡中的蛟龙正在觉醒,举世瞩目的大国终将回归。</p> <p class="ql-block">南京宝船厂遗址所出土的1500多件文物,对考古学家研究古代造船技术、古代海洋运输,东西方文化的海上交流,都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人们无法忘却这位中国历史上绝无仅有的出海功臣,唯有沿着他的脚步,乘风破浪,扬帆起航,有朝一日且看我们的祖国重回世界之巅!</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