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情铸造二十九岁的永恒——黄梅戏《不朽的骄杨》观后

合群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为赓续红色血脉,传承红色基因,弘扬安徽传统文化,2024年4月8日晚,由著名黄梅戏表演艺术家韩再芬领衔主演的,大型原创黄梅戏《不朽的骄杨》(以下简称骄杨)在广州友谊大剧院进行了专场演出,演出大获成功,使广大观众心灵受到巨大的震撼! </p><p class="ql-block"> 《骄杨》全剧以 “签字”与“拒签”(与毛泽东脱了夫妻关系声明)为主线索,将杨开慧生死抉择,紧缩在“四个时辰”之中,使戏剧矛盾冲突一步一步地推向高潮。从而将杨开慧短暂而光辉的一生,定格成为29岁的永恒,让她在中国共产党苦难辉煌的浩瀚历程中,放射出璀璨夺目的光华!如同安徽省另一部现代黄梅戏《共产党宣言》一样,《骄杨》在运用黄梅戏传统艺术形式,充分挖掘红色革命资源,在戏剧艺术创作上,进行了大胆创新与探索,塑造了一个有血有肉、有情有义,又信念坚定、坚贞不屈的,真实的女共产党员杨开慧形象,犹如一座永恒的雕像屹立在舞台,屹立在无数观众的心中,屹立在中国大地上,令人无比景仰。</p> <p class="ql-block">  这台红色主题大戏,之所以获得巨大成功,最主要的把黄梅戏善于抒情、以情动人的特殊艺术魅力,发挥到淋漓极致。整台戏从漫天飞雪红梅绽放开始,到蝶恋花诗意浪漫尾声,无不情感交融,催人泪下,表现了革命者杨开慧在生命的最后“四个时辰”把润之的革命事业看作高于一切,置生死于度外的伟大牺牲精神,让每一个生活在幸福当下的每一个人灵魂得到洗礼,心灵受到巨大震撼!</p> <p class="ql-block">  由于全剧围绕“签字”与“拒签”展开,阴暗的监狱牢房成了主场,时间空间十分有限,而编导者却匠心独运,将湘江边、橘子洲头等外景巧妙穿插闪回,通过电影蒙太奇手法,按章节对14岁、18岁和29岁三个年龄段的杨开慧短暂一生进行集中表现,讴歌了她追求真理、崇尚自由,忠于爱情、忠诚于党的事业的伟大品格。特别是的运用虚实结合,对情窦初开、湘江热恋和至死不渝等不同时期润杨感天动地的爱情,进行了富有诗意的演绎。当杨开慧被黑狗子带到湘江边,杨深情思念:“润之啊,你在哪里?眺望橘子洲,相江岸边走,与君并肩履小径,青春怀国愁。君有凌云志,我愿随你走”。当狱中看到小岸英捡到受伤的小鸟:“小鸟儿离不开自由的天空,更何况为人生活在牢笼里,润之他为了党劳累多奔波,润之引领我紧跟,定有光辉奇迹”“干革命为人民,我与润之是夫妻更是革命伴侣”。</p> <p class="ql-block">  当敌人伪造假书离间润杨,被她识破:“润之啊,此生我只信你一人,苍天可鉴、天荒到地老,无论任何挑拨离间计,哪怕惆怅希望渺,润之啊此人我做你贤妻、革命伴侣双飞翮,梦中想见就很好”。在生命最后一刻“听啊,第三枪,这声枪响,快传井岗,让润之知道我没有失方向,愿他建好根据地,为了革命为了党。”这些细节,既表达了润扬爱情的赞颂,又表达了杨开慧对爱情的无比忠贞,对毛泽东的无限深情。作为为人女、为人母的杨开慧,不仅仅只有润扬的爱情,同时还与普天下平常人一样的儿女之情。面对幼小的岸英,不幸随她一起被误无辜关进牢房,又即将永远失去母爱时,她唱道:“可怜你童年的时光限囹圄,妈妈我只能说句对不起,实在对不起!”</p><p class="ql-block"> 当生命只剩小半晌,她“追忆二十九年前,我出生的小山村叫板仓,我父亲渡重洋,出国留学知识思想,回国后,就辛劳在一师和北大讲堂上”“从此后(润之)这个后生成天忙”秋收起义到井岗,我娘和我留在潇湘”无不寄托了对慈父慈母教养之恩深切怀念,对儿子的万般不舍、万般眷念。这使得人物形象更加丰满,有血有肉,有情有义,丰富了剧情的内涵,闪耀着人性的光辉。</p> <p class="ql-block"> 当然《骄杨》不仅是停留在对爱情、亲情的讴歌赞颂,而是始终以浓墨重彩表现了作为革命先烈的骄阳,不为儿女情长所羁绊,不因害怕失去生命,而动摇毛泽东的心智、损害毛泽东领导革命的事业。在决定生死的最后关头,保姆陈姨给杨开慧下跪求签字,而开慧则动之以情,晓之以理,道明签字脱离润扬夫妻关系,会给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开创革命道路带来的巨大危害,表达了以死拒签的坚定信念。全剧把爱情亲情,都升华为对党忠诚,对劳苦大众的翻身解放的革命之情,这是共产党人的家国情怀的生动写照!戏剧编导没有重复一般地再现英烈就义的画面,而是让主人公以“六声枪响”唱段,在众青年深情仰望的大场面中,整个舞台被红色光芒映红,营造了烈士永生的壮丽画面。这就是杨开慧在敌人的屠刀面前诠释的“枪响只当放鞭炮”的必死信念:“我死不足惜,惟愿润之革命早日成功”“牺牲我小,成功我大”;这就是“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的人生信条!表现了女共产党人坚贞不屈,慷慨赴死大无畏的英勇气概和牺牲精神。 </p> <p class="ql-block">  《骄杨》的尾声,也是我想象和期待的诗意结尾:用浪漫的手法表达“万里长空其为忠魂舞”的意境,让观众从泪水中走出来,用最深的情感畅想“与其说是悲不如说是喜”,像化蝶一般祝愿烈士在天堂永生。这个无比浪漫的尾声,出其不意地收到感天动地的艺术效果。伴随着回肠荡气的“君失骄杨他失柳,杨柳轻扬直上重霄九。”的回肠荡气的黄梅曲调,三位“杨开慧”仿佛在天宫起舞,全剧缓缓进入尾声,最后天幕上出现杨开慧巨幅画像,所有的台上演员三鞠躬,台下观众联动,掌声雷动,产生了拨动心炫,天人合一的艺术震撼力。这三鞠躬,也让所有共产党员扪心自问:对照先烈,心中可有愧?这三鞠躬,让所有有良知的中国人,深切地感受到,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是多么来之不易,而倍加珍惜和平与安宁,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 黄梅戏紧跟时代步伐,推陈出新,赓续红色血脉,上演现代大戏,感到到由衷的喜悦,作为安徽人更感到无比的自豪和欣慰。向不朽的骄杨,致意最崇高的敬意!</p> <p class="ql-block">戏剧评论作者:合群</p><p class="ql-block">视频,图片来自网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