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font-size: 15px;">湖南凤凰.中国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font-size: 15px;">49.2007年6月的端午,第二次去了凤凰,虽时隔两年,凤凰城便蜕去了之前的朴素与宁静。再见沱江时,不再有那些清潭见底的清澈,已多了些秦淮河畔的风月。那时的端午节,沱江边上泛起了龙舟,人们倾城而出,才得以有机会看到身着不同民族服饰的人。有一名土家族妇女站在江边,头上的头巾顶得很高,掩盖了她的高髻螺鬟,她身着外套对襟背心,以布缠腿,有着深远的年代感。</span></p> <p class="ql-block">四川美姑.中国</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50.2013年11月,美姑县依波村的吉刻尔作家与村上人家一样,住的都是年代久远的黑瓦泥房,山里的雨水不多,泥房虽旧,倒也结识耐用。小屋院后有片松林,阳光透过冬天的树桠,与落叶洒满一地。清冷的山间总是漂浮着细小的尘埃,阳光照过显得十分的厚重和充满质感。那些山里的少年,也许从出生到现在都未迈出过山门,他们在房前屋后玩耍打闹,脸上和身上都沾满了尘土。尔作看到我在拍这些小孩,于是笑着对我说:“山里的水很稀缺,连擦把脸的水都舍不得用,我小时候也是这样过来的。”现在她与姐姐都走下了大山,穿着形象与彝人有了明显的改变,更像是城里的人了。彝族年里的尔作换上了彝族的服饰,青蓝头帕上挂着红玛瑙串,身着镶边衣,眼里带着幸福……</span></p> <p class="ql-block">西藏那曲.中国</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51.2006年7月,在新藏线的那曲段,遇见一群从青海磕长头去拉萨的女人,她们扑在炎热的大地上做“十三步一磕”磕了近1500公里,只为了心中许下的那份祈愿。在她的额头上的那枚茧、结了、却又破了……</span></p> <p class="ql-block">西藏拉萨.中国</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52.2006年8月,在拉萨的八廓街上遇见一个磕长头的青年,他在人群的缝隙间不断的匍匐前进,脸色黝黑,身上的“帮典”磨断了,又接起来了,尽管有些疲惫,但始终带笑容。</span></p> <p class="ql-block">西藏拉萨.中国</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53.2006年8月,总有一些无比坚定的信徒来到大昭寺前,这里是他们信仰的圣地,就算白了发须,皱了眉头,红了眼睛,心中那般信仰却越来越重……</span></p> <p class="ql-block">西藏拉萨.中国</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54.2006年8月在拉萨大昭寺门前,总聚集着来自不同地方的信众,他们从早至晚在此磕头膜拜,只为实现心中所祈的愿望。</span></p> <p class="ql-block">甘肃夏河.中国</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55.2009年11月,夏河拉卜楞寺寒冷的冬天,人们沿着悠长的长廊,右手触动经筒,长廊里总是弥漫着经筒转动地“呜咽”的声音,像是在念着梵经,长廊里转须的人,长廊外是磕着长头的夫妇,他们的孩子在立柱间穿行。</span></p> <p class="ql-block">甘肃夏河.中国</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56.2009年11月,在夏河拉卜楞寺的转经长廊里,一个穿着蓝色校服的小学生,转着经筒,走在回家的路上,昏黄的阳光斜照在长廊的立柱上,照在她那奔跑的身上,身后的妇女,似手看到了从前的自己……</span></p> <p class="ql-block">甘肃夏河.中国</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57.2009年11月,阳光穿透拉不愣寺寒冷的清晨,带来了许些暖意,人们在长廊里、红墙外不停地转经、磕头,就像是每天的生活日常,轻松中总带着那么一点凝重。</span></p> <p class="ql-block">西藏拉萨.中国</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58.2006年8月,尽管八廓街上商铺如林,人群喧嚣,但其中仍有不乏磕长头的信众。他们时而淹没在人群里,时而在人缝中滑出,不管这里以后会不会变得世俗,但磕长头的人永远都是这里的一股清流,他们心无旁骛,所有的执念和祈愿都落在双手套着的“恰克新”上,在这人流攒动里,总会有一些不期而遇的朝圣者,他们的遇见总是惺惺相惜,报以鞠躬,以示鼓励。而在分别时,年长的信徒会从口袋里掏出零钱给年少者,在接过钱的那一刻。我看到了关爱、鼓励,还有心灵的馈赠,他们的相遇与分离,让人有了若近若离的忧伤。</span></p> <p class="ql-block">新疆喀什.中国</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59.2004年8月,喀什老城区的清真寺前,人们在阿匍的唤礼声中聚集于此,他们放下手中的事情,停下匆忙的脚步,找一块能容下自己的地方,虔诚祷告,躬身膜拜。</span></p> <p class="ql-block">青海格尔木.中国</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60.2006年7月在青海格尔木的可可西里保护区里,遇见一群要徒步去拉萨的大学生,只为推行环保的理念。在那个年代里,这样的行动可能还不会被社会所接受,但单从徒步这个行动来说,至少会是一次不寻常的境地,也许回忆一生,享用一生。图中是一名负责拍摄的女学生,脸上还留着稚气,而眼里却也坚韧。</span></p> <p class="ql-block">新疆喀什.中国</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61.2004年8月在喀什艾提尕尔清真市广场上,朋友宴子将她的数码相机里拍的相片给正在广场上拍“全家福.“的维族老汉看,那时刚有数码相机,但在新疆还并不多见,当他看到即拍即现的相片时,眼里充满了好奇。</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