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游漯河漯河生态公园——赏梦幻般的粉黛》 </p><p class="ql-block"> 漯河龙湖生态公园位于漯河市龙江路以南、京广铁路以东、牡丹江路以北,龙山路以西。园区生态水系与幸福渠联通,建设有150亩的人工湖、漯河豫剧艺术演艺中心、体育健身区、休闲娱乐区及相关配套设施等项目。湖体周边种植水生植物、灌木、乔木等绿色植物,各景点之间通过人行步道或绿廊相连接。</p><p class="ql-block"> 龙湖公园的大面积粉黛,开花时极其美,开花粉色梦幻,自带柔光,特别是一大片开放时,实在让人惊叹!</p><p class="ql-block"> 粉黛在每年的秋季,也就是约在9-11月间,它的顶部会生出云雾状般的粉色花絮,孤植一株可能还不觉得有多美,但当成片种植时,这种粉色花絮大片连接,就像粉色海洋,似雾非雾,似梦非梦,观赏效果特别好。(2023年11月份出游)</p> <p class="ql-block"> 《秋日游玩雪霁花海》 </p><p class="ql-block"> 漯河市雪霁花海位于漯河市召陵区,雪霁花海特色小镇就是一座远离喧哗的世外桃园,是推动城乡一体化建设的纽带。</p><p class="ql-block"> 雪霁花海特色小镇一个集产业链、文化连、价值链、创新链、人才链、服务链为一体的新型功能性小镇,旨在打造规格最高、规模最大、功能最全的、以婚庆业为主的复合型小镇。项目总体规划面积6000亩,一期规划面积1500亩。霁花海特色小镇项目是由漯河市禾生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建设经营,小镇一期囊括了七大系统和十多个业态。</p><p class="ql-block"> 观光园、马术俱乐部、高尔夫练习场、生态景观湖、生态景观山、生态景观河、欧式主题爱情景观园区、儿童乐园、青年健身中心、老年娱乐中心、养老绿色环保体验馆等。(2023年11月份出游)</p> <p class="ql-block">《漫步漯河河上街古镇——看今日之布衣巷》</p><p class="ql-block"> 河上街古镇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位于中国食品名城—河南省漯河市。河上街古镇历史悠久,出土的国宝七音骨笛,是世界最早的乐器;发现的甲骨契刻符号是迄今为止世上最早的文字雏形;出土的酿酒遗留物将人类酿酒史推到了九千多年前;编纂了世上最早字典《说文解字》的许慎也曾经生活在螺河湾河上街古镇上。</p><p class="ql-block"> 古镇建筑群占地面积11.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6.6万平方米,分为炎黄、大汉、盛唐和民国4个建筑群,以历史旅游特色产品为主,拥有配套的4星级酒店和大型商场。古镇以漯河河上街历史为背景,汇聚中原民俗文化,荟萃古典建筑风格。(2023年12月份出游)</p> <p class="ql-block"> 四十一、漫步开封古城——品秋日菊花盛宴</p><p class="ql-block"> 一年一度的开封菊展如期而至,我们如约来到开封,漫步在古城街头,看古城今日风貌,品味开封古城美食,参加一场开封古城秋日菊花盛宴。</p><p class="ql-block"> 开封对我来说,并不陌生,也不是第一次光临,开封许多古老的旅游景点曾经去过多次,但每次的游历都有不同的感受和收获。</p><p class="ql-block"> 开封,这座历史悠久的城市,不仅有着丰富的文化底蕴,还有着令人垂涎的美食。其中,著名的八大美食更是代表了开封的独特风味,它们分别是灌汤包、桶子鸡、切糕、鲤鱼培面、炒凉粉、锅贴、羊肉炕馍和双麻火烧。(2023年10月份出游)</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漫步在开封古城街头——感受宋都古韵》</p><p class="ql-block"> 开封市,简称“汴”,古称大梁、启封、汴州、汴梁、汴京、东京,是河南省辖地级市,河南省原省会。</p><p class="ql-block"> 开封市是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迄今已有4100余年的建城史和建都史,先后有夏朝,战国时期的魏国,五代时期的后梁、后晋、后汉、后周,宋朝,金朝等在此定都,素有“八朝古都”之称,孕育了上承汉唐、下启明清、影响深远的“宋文化”。自宋代以后,历代王朝都把开封作为中国北方的区域性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开封是世界上唯一一座城市中轴线从未变动的都城,城摞城遗址在世界考古史和都城史上少有。宋朝都城东京城是当时世界第一大城市,是清明上河图的创作地。中国开封清明文化节、中国开封菊花文化节吸引着众多海内外游客。(2023年10月份出游)</p> <p class="ql-block">《参加第四十一届中国开封菊花文化节——赏菊花盛宴》</p><p class="ql-block"> 又是一年赏菊时,10月18日,中国开封第41届菊花文化节主会场开园仪式在龙亭景区拉开帷幕。本届菊花文化节以“花开中原 菊香中国”为主题,采取全新的“文旅+网络+科技”形式进行展现,融合文旅业态、创新节会内容,展示开封菊花文化的前世今生,向海内外游客展示了一场古典与时尚、传承与创新完美融合的菊花文化盛宴。</p><p class="ql-block"> 当日上午,龙亭公园游人如织,园区内18万盆菊花争奇斗艳,黄色的雍容华贵,红色的热情奔放,白色的洁清怡雅,嫣然一个色彩斑斓的菊花海洋。</p><p class="ql-block"> 秋日胜春朝,身着汉服的游人徜徉在如云似霞的花海中,轻舒广袖,款款而行,仿佛穿越时光,落入时间的长河,透过绚烂秋色与历史对话。(2023年10月份出游)</p> <p class="ql-block"> 《游铁塔公园——观天下第一塔》 </p><p class="ql-block"> 铁塔公园位于河南省开封市城区的东北隅,是以现存的铁塔(开宝寺塔)而命名的名胜古迹公园,占地面积51.24公顷,是中国100家名园之一 、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因塔的外表全部以褐色琉璃砖瓦镶嵌,远看近似铁色,故俗称“铁塔”。</p><p class="ql-block"> 铁塔始建于北宋皇祐元年(1049年),已有近千年历史。位于铁塔公园的东北部,是园内重要的文物,也是主要的景点。是1961年中国首批公布的国家重点保护文物之一,享有“天下第一塔”之称。铁塔高55.88米,八角十三层。因此地为开宝寺,又称“开宝寺塔”。又因遍体通砌褐色琉璃砖,混似铁柱,从元代起民间称其为"铁塔"。其设计精巧,完全采用了中国传统的木式结构形式,塔砖饰以飞天麒麟、伎乐等数十种图案,砖与砖之间如同斧凿,有榫有槽,垒砌严密合缝。建成九百多年来,历经战火、水患、地震等灾害,依然屹立。(2023年10月出游)</p> <p class="ql-block">《读水浒故事——赏相国寺菊花》</p><p class="ql-block"> 大相国寺,原名建国寺,位于河南省开封市自由路西段,是中国著名的佛教寺院。</p><p class="ql-block"> 大相国寺始建于北齐天保六年(555年),唐代延和元年(712年),唐睿宗因纪念其由相王登上皇位,赐名大相国寺。北宋时期,相国寺深得皇家尊崇,多次扩建,是京城最大的寺院和全国佛教活动中心。后因战乱水患而损毁。清康熙十年(1671年)重修。</p><p class="ql-block"> 大相国寺现存有天王殿、大雄宝殿、八角琉璃殿、藏经楼、千手千眼佛等殿宇古迹。</p><p class="ql-block"> 大相国寺为中国传统的轴称布局,保留浓厚的明清建筑风格,坐北向南,分为三进院落,主要建筑有大门、天王殿、大雄殿、八角琉璃殿、藏经楼等,大殿两旁东西阁楼和庑廊相对而立。藏经阁和大雄宝殿均为清朝建筑,形式上重檐歇山,层层斗拱相迭,覆盖着黄绿琉璃瓦。钟楼内存清朝高约四米的巨钟一口,重万余斤,有“相国霜钟”之称,为开封八景之一。</p><p class="ql-block"> 倒拔垂杨柳是古典名著《水浒传》的故事情节。《花和尚倒拔垂杨柳》的故事就发生在大相国寺中。(2023年10月出游)</p> <p class="ql-block">《游普济寺——读开封宋史》</p><p class="ql-block"> 开封普济寺,原名宗公祠(一说宋公祠),位于龙亭区西门大街北侧的301号。</p><p class="ql-block"> 宗泽是北宋、南宋之交在抗金斗争中涌现出来的杰出政治家、军事家,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民族英雄。</p><p class="ql-block"> 普济寺是纪念抗金名臣宗泽而建的供后人瞻仰的一所保存较完好的院落,全国仅此一家,弥足珍贵。据说普济寺最早为宗公祠,后来改名宋公词,再后来为了增加开封的景观,修缮后改名普济寺。</p><p class="ql-block"> 普济寺的建筑风格兼具宋代和明清的特点,显得古朴典雅。寺内的佛像雕塑和殿堂建筑都十分精美,其中大雄宝殿内的宋代木雕佛像、明代壁画等都是珍贵的文物。此外,普济寺还有着悠久的禅宗历史,是河南省禅宗祖庭之一。</p><p class="ql-block"> 对于该祠,清代《祥符县志》中多有记载。现存为清代建筑,有拜殿、大殿及厢房等。拜殿为卷棚歇山式,大殿及厢房为硬山式。其中拜殿与大殿屋面勾连搭而成,使整座院落形成了富有变化的屋面形式。宗公祠建筑翼角高耸,檐部施有单翘三踩斗拱,整体风格灵巧秀丽,建筑结构形式颇具古意,反映了河南地方建筑"袭古"的风格。特别珍贵的是建筑构件上尚保留有珍贵的古代河南地方彩绘,这些都使得宗公祠具有极高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2023年10月份出游)</p> <p class="ql-block">《走进中国翰园碑林——见证中国书法艺术》</p><p class="ql-block"> 中国翰园碑林位于开封市龙亭湖风景区西北隅,是李公涛先生带领全家自筹资金发起创建的一座融山水艺术景观和古典园林建筑艺术为一体,集古今中外诗词、书画、碑刻艺术之大成的文化园林,园区占地120亩,南部为园林风景区,北部为碑刻展示区,展出书画碑刻3800余块,长达六华里的碑廊以朝代为序,镶嵌了历代书法名家的代表碑帖,同时以书体分镶的现代碑廊全面展示了现当代书法大家的艺术风采。</p><p class="ql-block"> 中国翰园碑林占地120亩,由一岭、二潭、三山、三台、三湖、三湾、三岛、三泉、五溪、九瀑、十峰、十二桥、十二亭组成[2],分园林、碑廊两大景观。南部以园林风景为主,由南向北依次建有南牌楼、玉带桥、轩辕黄帝塑像、家训碑、盘龙岭、高风亭、文萃山、翰园湖、赛诗台、仰圣山、九曲桥、孔子像、金石岛等。</p><p class="ql-block"> 北部以碑廊建筑为主,展出书画碑刻3800余块,由南向北依次建有碑坛、无字碑、榕树亭、义虹桥、翰园艺术馆、创业史展厅、文昌阁、元首碑廊等。(2023年10月份出游)</p> <p class="ql-block">《漫步清明上河园——感悟大宋·东京梦华》</p><p class="ql-block"> 清明上河园,位于河南省开封市龙亭区龙亭西路5号,是依照《清明上河图》为蓝本以1:1的比例复原再现的主题公园。清明上河园共分三期建设,一期主要是以清明上河图为蓝本设计的,二期主要是皇家园林为主,三期是以汤文化为主题。</p><p class="ql-block"> 清明上河园占地600余亩,其中水面180亩,大小古船100多艘,房屋400余间,景观建筑面积30000多平方米。[51]园区以双亭桥为界分为南苑、北苑两大景区。南苑主要反映宋代的民俗风情、市井文化,北苑主要反映皇家园林、古代娱乐。</p><p class="ql-block"> 清明上河园按照图中所表现的北宋东京的社会、经济、民俗、风物等诸多方面,策划了宋文化广场、民俗街、宋代科技管等民俗风情的项目,也引进了北宋以来流传在民间的手艺,恢复传统民间建筑。清明上河园是一座集历史文化旅游、民俗风情旅游、休闲度假旅游、趣味娱乐游和生态环境旅游于一体的主题文化公园。(2023年10月份出游)</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走进天波杨府——听杨家将故事》</p><p class="ql-block"> 天波杨府是北宋抗辽英雄杨业的府邸,原位于北宋首都东京(今河南省开封市)城内西北隅、天波门的金水河旁,故名“天波杨府”。</p><p class="ql-block"> 天波杨府新址建成于1994年,位于河南省开封市龙亭湖风景区,是一处集湖光山色,历史文化和宋代建筑群于一体的大型私家园林,是开封市极具特色的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p><p class="ql-block"> 天波杨府是依据《宋东京考》《如梦录》《祥符县志》等记载,建于开封市城内西北隅,杨家西湖北岸,东靠北宋皇宫遗址龙亭公园,西临清明上河园、翰园碑林,占地面积约60000平方米(6公顷),其中水域面积4000平方米,绿地面积26000平方米,仿古建或建筑物占地13253平方米,是一座大型仿宋建筑群,建筑规格按当时正一品武官级别修成,与杨业受封太尉和大同节度使的官职相一致,东靠六朝皇宫遗址龙亭景区,西临清明上河园,是一座典型的仿宋式古典园林建筑,由杨家府衙,杨家花园,演兵场三部分组成。(2023年10月份出游)</p> <p class="ql-block">《古城门中的开封城——大梁门下》</p><p class="ql-block"> 开封古城的西门,古称“大梁门”,始建于唐建中二年(781年),北宋时又称阊阖门。其城门楼后屡经战乱和风雨水患,残败破落,终遭拆除。今大梁门系于1998年重建,是开封重建的三座城门之一,其中还有北门安远门,小南门新门,在宋都文化产业园中,即将重新建设两个东门曹门和宋门,这两个大门是当时东京城最大的两座城门,和北京前门的恢弘有一拼,他们成为古都的重要象征。</p><p class="ql-block"> 明初,朱元璋升开封为北京,为明都南京之陪都,改西门为大梁门,俗称西门。其城门楼后屡经战乱和风雨水患,残败破落,终遭拆除。</p><p class="ql-block"> 今大梁门系于1998年重建,是开封重建的三座城门之一,其中还有北门安远门,小南门新门,在宋都文化产业园中,即将重新建设两个东门曹门和宋门,这两个大门是当时东京城最大的两座城门,和北京前门的恢弘有一拼,他们成为古都的重要象征。城门基采用青砖结构,设拱形门洞三个,城楼采用重檐歇山式建筑风格,雕梁彩绘,古朴典雅,雄伟壮观。(2023年10月份出游)</p> <p class="ql-block"> 《鼓楼下的繁华——开封小吃一条街》 </p><p class="ql-block"> 开封鼓楼始建于明洪武十二年(1379年),钟楼在今天鼓楼广场原鼓楼的那个位置上,鼓楼在“拆楼口”即今省府西街眼科医院门前,通向迎宾路口的位置,东西对称,在一条线上,十分威严、齐整,是凝聚了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结晶的标志性建筑之一。明、清两代经过5次重修,是开封的商业文化中心。2013年10月16日,开封鼓楼重建工程圆满结束,鼓楼重新屹立在开封这片古老的大地上。</p><p class="ql-block"> 明代后期,河南巡抚认为钟楼、鼓楼妨碍了巡抚衙门的风水,下令将钟、鼓二楼上的钟与鼓互相调换,将钟楼改为鼓楼,鼓楼改为钟楼。</p><p class="ql-block"> 在卸钟进行互换过程中钟纽断了,钟从楼上掉下来,摔个粉碎。后来将碎铁片熔化后重新铸了新钟,但新钟发音远不如老钟响亮。 巡抚十分气恼,但也无可奈何,只好作罢,但从此对钟楼不管不问,任其破损、坍塌也不加修缮。</p><p class="ql-block"> 清人冯应泰写的七言律诗《登鼓楼》:“危楼高矗壮天中,极目新城百尺雄。梁园繁华归逝水,宋家议论散秋风。地钟嵩岳千层翠,险亘黄河万古虹。兴废不堪登眺感,疏砧又动夕阳红。”“诗情”和“实情”的差别实在是太大了。(2023年10月份出游)</p> <p class="ql-block">《登开封古城墙——观城摞城奇观》</p><p class="ql-block">开封城墙,位于河南省开封市,始建于唐代,是中国现存第二大古代城垣建筑。</p><p class="ql-block">开封城墙全长14.4千米,是中国现存的仅次于南京城墙的第二大古代城垣建筑。开封城墙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数圮而复、不绝传承,历经战乱和黄河泛滥,现存的城墙之下叠压着5层古城墙,虽历经多个朝代修复,其规模、格局乃至重要坐标都未改变。开封城墙见证了开封城市发展的历程与开封人民不屈不挠的精神,具有较大的历史和文化价值。</p><p class="ql-block">“开封城,城摞城,地下埋藏多座城”。一座城市在毫无预兆的情况下,像一阵风一样,突然消失得无影无踪,这在人类历史上极为罕见。然而在中国,开封“地下城”的发掘让世界闻名的庞贝古城也黯然失色!</p><p class="ql-block"> “开封城,城摞城;地上城一座,地下城几层。”作为八朝都会,像开封古城这样叠压的层次之多、规模之大,在我国5000年文明史上绝无仅有,在世界考古史和都城史上也是独一无二的。自战国魏之后,历经唐、宋、明、清,六座地下城不仅立体地展现了开封自建城以来两千多年来的古代城市变迁史,更镌刻着开封曾有的辉煌、悲壮与失落。(2023年10月份出游)</p> <p class="ql-block">《漫步开封古城——接触开封融媒体》</p><p class="ql-block"> 融合媒体是多种媒体融合形成的一种新媒体,生活当中最常见的媒体有5种,其中包括第一媒体:报纸;第二媒体:广播;第三媒体:电视;第四媒体:电脑;第五媒体:手机;也就是说媒体其实都是有一个共通性,那就是都拥有一个载体进行图片文字以及视频的传播。</p><p class="ql-block"> 在五个媒体当中,第一媒体受众面广,是大众传播的主要载体;第二媒体受众面窄,大多数受众人群为出租车司机,所以企业大多数不会选择在第二媒体做相关的推广;第三媒体电视虽然受众群体较多,但是成本太高,也是大多数企业望尘莫及的;第四媒体是全球最大最成熟的媒体,推广效果也是5种媒体当中最好的;第五媒体用户很多,但是,还没有将娱乐真正转为商用。所以品牌直通车采用全球首创融合媒体,将第一媒体和第四媒体完美结合,有效地解决关于企业推广难、效果差、成本高问题。这是一种概念创新,是一种推广变革。(2024年3月份出游)</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漫步开封古城——品味开封小吃》</p><p class="ql-block"> 开封小笼灌汤包是开封市的地方特色小吃,代表着该地区的饮食文化,曾被评为“中国地域十大名小吃”、“中国十大包子”等荣誉称号。</p><p class="ql-block"> 开封双麻火烧是河南开封市的传统特色小吃之一,代表着该地区的饮食文化,入选了“中国地域十大名小吃”河南榜名单。</p><p class="ql-block"> 开封花生糕是河南开封市的地方传统小吃之一,代表着该地区的饮食文化,曾被评为“河南名小吃”、“中华名小吃”等荣誉称号。</p><p class="ql-block"> 汴京烤鸭是河南开封市的传统名菜和特色小吃之一,代表着该地区的饮食文化,也是当地的文化名片之一。开封的烤鸭制作技艺在中国北方餐饮业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影响力。</p><p class="ql-block"> 开封桶子鸡是河南开封市的传统名菜和特色小吃之一,代表着该地区的饮食文化,也是开封的文化名片之一。桶子鸡的制作技艺在当地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p><p class="ql-block"> 开封锅贴是河南省开封市的一道著名传统特色小吃,始于明朝永乐年间(1404年),历经几代人的精心制作和不断改进,成为了开封地区的美食代表之一。(2024年3月份出游)</p> <p class="ql-block"> 四十二、揽胜山西风光——感受三晋文化</p><p class="ql-block"> 2024年3月20日由漯河出发,前往郑州,经焦作翻越太行山,前往山西晋城,开始揽胜山西风光,感受三晋文化之旅。</p><p class="ql-block"> 山西省,简称“晋”,中华人民共和国省级行政区,省会太原市,位于中国华北,东与河北省为邻,西与陕西省相望,南与河南省接壤,北与内蒙古自治区毗连。</p><p class="ql-block"> 山西是我国古代建筑现存数量最多的省份,有“中国古代建筑的宝库”之称。据统计,山西现有古代建筑18000多处,数量居全国第一,其中木结构建筑9053处,古民居1200处,古戏台2800多座,古塔约600座,大小石窟寺300多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多达271处,占全国总数量的11.5%,居全国第一。</p><p class="ql-block"> 在中国璀璨的古代建筑宝库中,宋、辽、金以前的木结构建筑如明珠般散落其中。山西,这个历史长河中的文化瑰宝,拥有120座此类建筑,占据了全国总量的75%,成为古代木结构建筑的重要摇篮。元代之前的木结构建筑如繁星点点,山西竟有350座之多,约占全国总量的80%,令人惊叹。</p><p class="ql-block"> 常言道:“地上文明看山西,地下文明看陕西。”由此不难看出山西在我国旅行中的地位。</p> <p class="ql-block">《八百里太行山——自古为兵要之地》</p><p class="ql-block"> 太行山脉,又名五行山、王母山、女娲山。太行山脉海拔一般为1000—1500米,最高山段为北段与中段,在2000米以上。相对高差200—1500米。主峰为五台山,海拔3061.1米。</p><p class="ql-block"> 太行山形势险峻,历来 被视为兵要之地。从春秋战国直到明、清,两千多年间烽火不息。抗日战争时期,太行山曾作为战略基地,开辟了晋察冀、晋冀鲁豫等根据地。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太行山人民抵抗日军的进攻,建设根据地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作出不可磨灭的贡献。</p><p class="ql-block"> 八百里太行群山拱翠,流泉碧潭,物华天宝,人杰地灵。雄壮的太行山孕育的炎黄子孙,特别淳朴厚道,真诚善良。民宅建筑,就地取材。石街、石院、石墙、石柱、石梯、石楼与大自然浑然一体,古色古香,令人寻味。(2024年3月份出游)</p> <p class="ql-block">《翻越太行山——行走在豫晋》</p><p class="ql-block"> 车在云端,人在仙境是对河南到山西的太行公路最恰当的描写。</p><p class="ql-block"> 晋焦高速公路,即山西晋城至河南焦作高速公路,全长48公里。</p><p class="ql-block"> 晋焦高速公路共动用土石方1122万立方米,挡土墙13.3万立方米,路面586千平方米,特大桥一座413米,大桥14座2692延米,小桥6座509延米,涵洞59道2258米,隧道20座单线累长20783延米,互通式立交桥2处,分离式立交桥2处,通道8座,天桥6座222米,工程投资总概算14.4亿元。</p><p class="ql-block"> 无限风光在险峰,行走在郑焦晋高速公路上,穿山脊,越峡谷,风景如同画卷般在眼前缓缓展开,峰峦叠秀,郁郁苍苍,清谷流泉,落英缤纷,不停转换的美景让人应接不暇。有人说,走完郑焦晋高速公路,便可全然领悟太行美景的精髓,因为太行山把最美丽的一段留在了河南。(2024年3月份出游)</p> <p class="ql-block"> 《中国北方第一文化巨族之宅——看皇城相府》</p><p class="ql-block"> 皇城相府,位于山西省晋城市阳城县北留镇。皇城相府(又称午亭山村)总面积3.6万平方米,是清文渊阁大学士兼吏部尚书加三级、《康熙字典》总阅官、康熙皇帝35年经筵讲师陈廷敬的故居,其由内城、外城、紫芸阡等部分组成,御书楼金碧辉煌,中道庄巍峨壮观,斗筑居府院连绵,河山楼雄伟险峻,藏兵洞层叠奇妙,是一处罕见的明清两代城堡式官宦住宅建筑群,被专家誉为“中国北方第一文化巨族之宅”。</p><p class="ql-block"> 皇城相府,原名“中道庄”,后因康熙皇帝两次下榻于此,故名“皇城”。</p><p class="ql-block"> 皇城相府其建筑依山就势,随形生变,官宅民居,鳞次栉比,是一组别具特色的明清城堡式官宅建筑群。“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皇城相府不仅是一幅古代“自然山水画”、更是一座具有强烈人文精神的东方古城堡。(2024年3月份出游)</p> <p class="ql-block">《游皇城相府——仰观河山楼》</p><p class="ql-block"> 河山楼是皇城相府(又称午亭山村)的标志性建筑,名取“河山为囿”之意,是崇祯五年,为抵御流寇侵扰,由陈家昌言、昌期、昌齐三兄弟合力建造,高三十多米,是皇城相府中最高的建筑。河山楼高达七层,可同时容纳千余人避难,如此的高度与规模在明清建筑中极为少见。更为难得的是,这样一座砖石高层建筑,历经近四百年的风雨沧桑,仍旧巍然屹立,雄距一方,周边没有超越其高度的建筑。</p><p class="ql-block"> 河山楼建于公元1632年,工程尚未完工,流寇不期而至,陈氏家族及附近村民八百余人入楼避难。流寇久攻不下,扬言要日夜封锁并采取火攻,楼内村民将井水从楼顶泼下,以显示准备充分,不惧围困,流寇知难而退,撤兵离去。此后十个月里,流寇又先后三次进犯,依靠河山楼的避佑而逃过兵灾的村民多达数千人次。</p><p class="ql-block"> 河山楼虽因辟战乱而兴建,但其在和平时期,却仍可作观赏揽胜之用,帮而又名"风月楼"。登楼四望,远近风情尽收眼底。(2024年3月份出游)</p> <p class="ql-block">《走进山西武乡县——感受抗日烽火》</p><p class="ql-block"> 武乡县,隶属山西省长治市,山西省东南部、长治市最北端,东邻黎城县、左权县,西界祁县、平遥县,北与榆社县毗邻,南与沁县、襄垣县接壤。</p><p class="ql-block"> 武乡县绵亘于太行、太岳两山之间,地势呈东西高,中间低,状若如意。境内主要河流有浊漳北源、涅河、马牧河、昌源河、云簇河、洪水河。</p><p class="ql-block"> 武乡县因有发源于境内的武山(今名八赋岭,在榆社县北)和武乡水(今名浊漳北源)而得名。</p><p class="ql-block"> 八路军总司令部旧址,位于武乡县境内,包括砖壁村和王家裕两处。砖壁村旧址由玉皇庙、佛爷庙、娘娘庙、李家祠堂等建筑组成,王家峪旧址在村北相连的三座民居中。(2024年3月份出游)</p> <p class="ql-block"> 《抗日烽火的记忆——武乡和平广场》 </p><p class="ql-block"> 太行山西麓的武乡县,位于山西省长治市的最北端,横跨于太行山和太岳山之间。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时期,这里是八路军总司令部和中共中央北方局机关的长期驻扎地,朱德、彭德怀、左权、刘伯承、邓小平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都曾在这里长期战斗和生活,组织指挥了整个华北地区的抗战。</p><p class="ql-block"> 在武乡县城西的和平广场上,矗立着一座主体高度37.825米的纪念碑,碑体造型由步枪组成八路军的“八”字,意寓着在中共中央抗日统一战线的大政方针下,1937年8月25日,中国工农红军正式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2024年3月份出游)</p> <p class="ql-block">《历时的印记——八路军太行纪念馆》</p><p class="ql-block"> 八路军太行纪念馆,位于山西省长治市武乡县城太行街363号,是一座全面反映八路军八年抗战历史的大型革命纪念馆,集旅游观光和博物馆价值为一体的国家一级博物馆和国家AAAA级别旅游景区。</p><p class="ql-block"> 八路军太行纪念馆展有珍贵历史资料和革命文物。馆区主要分为主展区和游览区两大部分。主展区包括八路军简史陈列厅、八路军将帅厅、日军侵华暴行厅;游览区包括八路军游击战术演示厅、八路军抗战纪念碑、八路雄风碑林、徐向前元帅纪念亭等。</p><p class="ql-block"> 纪念馆的正前方,是一组长10m、宽3.5m、高3.8m国内展示人物最多、体量最大的领袖群雕,展示了抗战时期朱德、彭德怀、叶剑英、林彪、聂荣臻、罗荣桓、刘伯承、徐向前、贺龙、邓小平、左权共11位八路军将领的形象。</p> <p class="ql-block">《抗日场景再现——八路军文化园》</p><p class="ql-block"> 八路军文化园位于武乡县县城太行西街,占地231亩。整个园区是在抗日战争和民族革命战争的背景下,依靠太行山区特殊的地理环境,通过物化八路军文化,用珍贵的革命文物和大量仿制的生活用品,生动地反映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和太行人民在太行山浴血奋战、艰苦创业的光辉历程。游客可以亲身体验八路军当年战斗、生产、工作、学习、生活、娱乐的真实场景,亲临其境地感受八路军与当地民众鱼水情深的艰苦奋斗精神。</p><p class="ql-block"> 景区内主要设有八路村、军艺社、抗战雕塑等主题景观和情景剧《反扫荡》、蒙太奇体验剧《太行游击队》等精彩演艺,以及水、陆、空多种拓展项目。(2024年3月份出游)</p> <p class="ql-block">《中国煤都大同——旧貌换新颜》</p><p class="ql-block"> 大同市,古称云中、平城、云州,别称中国煤都。</p><p class="ql-block"> 大同市地处华北地区、晋北大同盆地中心、晋冀蒙三省区交界、黄土高原东北,是全晋之屏障、北方之门户,且扼晋、冀、蒙之咽喉要道,北隔长城与内蒙古乌兰察布接壤,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有“北方锁钥”之称。</p><p class="ql-block"> 大同市是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九大古都之一,曾是代国南都、北魏首都,辽、金、元初陪都,境内古迹众多,包括云冈石窟、大同古城、北岳恒山、大同长城、华严寺、善化寺、悬空寺、九龙壁等,是国家文物局支持建设的“博物馆之城”、中国雕塑之都、中国刀削面之乡、中国十佳运动休闲城市、国际美食之都、中国黄花之都。</p><p class="ql-block"> 大同有“三代京华、两朝重镇”的美誉,特别是以云冈石窟、北魏悬空寺为代表的北魏文化;以华严寺、善化寺、观音堂、觉山寺塔、圆觉寺塔为代表的辽金文化;以边塞长城、兵堡、九龙壁、明代大同府城为代表的明清文化,构成了鲜明的地域文化特色,可以概括为平城文化、边塞文化和佛教文化。(2024年3月份出游)</p> <p class="ql-block"> 《走进灵岩寺——参悟北方禅宗的中心》 </p><p class="ql-block"> 灵岩寺坐落于云冈石窟大景区的湖心岛中央,整个寺院为三进院落,是按照北魏著名地理学家郦道元在《水经注》中的描述而仿建的。</p><p class="ql-block"> 游客走过张灯结彩的昙曜广场,再穿越古朴典雅的七孔桥,高大的寺院山门就出现在面前。整个寺院为三进院落,除了山门以外,还有作为中殿的“千佛殿”和作为后殿的“大雄宝殿”。</p><p class="ql-block"> 寺庙周围两侧林立的4座角楼、6座配楼,蜿蜒曲折的回廊映衬下,加上典型的“一斗三升人字拱”的风格沿袭,使这处始建于北魏年间的古建群显得格外引人入胜。</p><p class="ql-block"> 到寺中游览不能不看中央石雕方形造像塔和千佛殿里的千佛阁。前者高达5层,每层有主佛像四面12尊。连同塔柱、佛龛周围的小佛像,数以百计,堪称同类石雕塔中的极品;后者分为两组列于千佛殿的两壁,共供奉小型铜制佛像800余尊。</p><p class="ql-block"> 灵岩寺所处之地灵丘,是中国古代的佛教名山之一,被誉为“北方禅宗的中心”。历史上,众多的佛教高僧曾在灵岩寺中修行,如唐代的道宣、慧远,宋代的法演等。因此,灵岩寺在佛教文化中有着重要的地位。(2024年3月份出游)</p> <p class="ql-block">《观中国石窟精华——游大同云冈石窟》</p><p class="ql-block"> 云冈石窟,原名灵岩寺、石佛寺。位于山西省大同市西郊17公里处的武州山南麓,是中国著名的石窟群之一。云冈石窟的开凿始于北魏时期,北魏皇始三年(398年),北魏皇帝拓跋珪将都城从盛乐迁至平城(今大同市),武州山成为盛乐与平城之间的交通要冲。文成帝即位以后,令沙门统昙曜主持复法大业。在文成帝的支持下,昙曜选择了钟灵毓秀的武州山,"凿山石壁,开窟五所,镌建佛像各一,高者七十尺,次六十尺,雕饰奇伟,冠于一世"。云冈的大部分洞窟在北魏迁都洛阳前完工,但是造像工程则一直延续到北魏正光年间(520~525年)。</p><p class="ql-block"> 云冈石窟的开凿历时约150年,历经北魏、东魏、西魏、北齐、隋、唐等朝代,现存主要洞窟45个,大小窟龛252个,石雕造像59000余尊,是中国石窟艺术宝库中的瑰宝。</p><p class="ql-block"> 云冈石窟作为中国第一个皇家授权开凿的石窟,反映了北魏王朝的政治雄心。与我国诸多石窟寺比较,云冈石窟最具西来样式,即胡风胡韵最为浓郁。其中既有印度、中西亚艺术元素,也有希腊、罗马建筑造型、装饰纹样、像貌特征等等,反映出与世界各大文明之间的渊源关系,这在中华艺术宝库中是独一无二的,对后世中国文化艺术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2024年3月份出游)</p> <p class="ql-block">《走进北魏帝都——夜游大同古城》</p><p class="ql-block"> 大同城筑邑历史悠久,早在作为北魏拓跋氏的都城的时候,就已经修筑有规模宏大的城池。到了明朝初期,由于是京畿屏藩,军事位置十分险要,洪武五年(公元1372年)大将军徐达在北魏、唐、辽、金旧城基础上对其进行增筑,略呈方形,东西长1.8公里,南北长1.82公里,周长7.24公里,面积3.28平方公里。</p><p class="ql-block"> 大同城墙高大雄伟,坚固险峻,布防严密,各种防御设施齐备,自成一体,是中国古代军事建筑史上颇具特色的重镇名城。由于它在北部边防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在多次战斗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因此,一直享有“巍然重镇”,“北方锁钥”之誉。</p><p class="ql-block"> 巍峨壮美的古城墙,碧波荡漾的护城河,美丽惬意的带状公园,与古城内古韵悠长、风格迥异的寺庙教堂、阁楼牌坊、四合院落交相辉映,大同古城“北魏帝都、明清重镇”辉煌再现。“四大街、八小巷,七十二条绵绵巷”,形象地反映出大同城方正的街巷棋盘格局。(2024年3月份出游)</p> <p class="ql-block">《看历史文化名城——穿越代县》</p><p class="ql-block"> 代县,隶属于山西省忻州市。代县历史悠久,是千年古县。古称“雁门郡”“代州”,县境内早在远古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定居,春秋属晋,战国归赵,秦建县,魏立郡,隋设州,明清置道,是历朝历代州、郡、道、县行政治所。</p><p class="ql-block"> 代县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绘画画乡”、“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和“中国特色文化产业示范县”。是“国际精品文化旅游县”“中国传统建筑文化旅游目的地”“国家卫生县城”。</p><p class="ql-block"> 代县旅游是一个充满历史韵味和文化底蕴的胜地。这个地区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探访。</p><p class="ql-block"> 代县旅游资源丰富,有着许多著名的景点和特色活动。其中最著名的景点之一是雁门关风景区,这里有着壮观的山水风光和悠久的历史文化,让游客可以领略到古代战争的险要地势和历史文化的厚重。此外,还有广武城、古雁门关等历史文化遗迹,这些地方可以让游客了解到古代战争的历史背景和文化遗产的价值。(2024年3月份出游)</p> <p class="ql-block"> 《一座雁门关——半部华夏史》</p><p class="ql-block"> 雁门关,位于中国山西省忻州市代县县城以北约20公里处的雁门山中,是长城上的重要关隘,以“险”著称,被誉为“中华第一关”,有“天下九塞,雁门为首”之说。与宁武关、偏关合称为“外三关”。</p><p class="ql-block"> 雁门关坐落于代州古城北部勾注山脊,位于山西北部的代县城北约20公里的雁门山上。“九塞尊崇第一关”雄关依山傍险,高踞勾注山上,是大雁南下北归的主要中部通道之一。</p><p class="ql-block"> 雁门关南控中原,北扼漠原,是中国古代关隘规模宏伟的军事防御工程。上古称北陵、西隃,战国列称九塞之首,南北朝列称北庭三关,明代列称山西内三关。历称勾注塞、西陉关,向以关山雄固,北塞门户著名,是中国长城文化、关隘文化之瑰宝。</p><p class="ql-block"> 雁门关得名于《山海经》:“雁门,飞雁出于其门。”为什么雁要从关门飞过?原来雁门山群峰海拔1900米以上,周围群山峻岭环抱,只有过雁峰两旁道比较低矮的山峪。大雁不能从其他处飞过,只能从这里经过,雁门关正好坐落在这个山峪之上。如果在适当的季节,游客便可欣赏到雁阵过关的奇景。(2024年3月份出游)</p> <p class="ql-block">《游雁门关——看趵突泉》</p><p class="ql-block"> 雁门关,从有文字记载算起,至今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p><p class="ql-block"> 雁门关趵突泉早在明代就有记载。明万历版《代州志》载:”平地突出,若猛兽然,故名”。泉水北出塞口,流入桑干河。趵突泉是雁门关的重要水源地,为守关将士提供生活用水。</p><p class="ql-block"> 天下九塞 ,雁门为首。中华第一关,指的是位于山西省北部的雁门关,也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关隘之一。</p><p class="ql-block"> 雁门关以险著称,被称作中华第一关。从西周以来,这里发生过许多重大的历史事件,真可谓一座雁门关,半部华夏史。大家耳熟能详的昭君出塞,杨家将满门忠烈等发生地就是在雁门关。王昭君在雁门关的一首琵琶曲,让南飞的大雁都被迷倒,故有了昭君落雁之传说。(2024年3月份出游)</p> <p class="ql-block">《登雁门关万里长城——揽关内关外景色》</p><p class="ql-block"> 雁门关长城,为明万历三十三年(1605)巡抚都御史李景元在古长城基址上复筑而成。西起白草口,东至新广武,高8至10米,上阔4.6米,全长5033米,每120米建敌楼1座。现存完整敌楼有“针扃”、“控陇”、“壮橹”、“天山”等,此外还置烽火台、壕堑,是中国明代长城的代表作。</p><p class="ql-block"> 雁门关长城又叫猴岭长城:猴岭,因悬崖峭壁有石酷似猴形而名。</p><p class="ql-block"> 雁门关长城在山西代县城西北20公里雁门山腰,与宁武关、偏关合称三关。附近峰峦错耸,峭壑阴森,中有路,盘旋幽曲,穿城而过,异常险要,为历代戍守重地。现关城为明洪武七年(公元1374年)建,后复筑门楼。今存关门三座,内有战国时北边良将李牧祠旧址,尚有碑石数通。(2024年3月份出游)</p> <p class="ql-block">《登雁门关——读中国故事》</p><p class="ql-block"> 汉朝名将卫青、霍去病、李广等都曾驰骋在雁门古塞内外,多次大败匈奴,立下汗马功劳。“猿臂将军”李广在做代郡、雁门、云中太守时,先后与匈奴交战数十次,被匈奴称为“飞将军”。汉元帝时,王昭君就是从雁门关出塞和亲的。北宋初期,雁门关一带是宋辽(契丹人)激烈争夺的战场。爱国将领杨业(又称杨继业)及其他杨家将士都曾在这里大显身手,为国立功。杨业任代州刺史兼三交驻泊兵马都部署以后,曾多次以少胜多,大败辽兵,当时人们誉杨业为“杨无敌”。雍熙三年(986),在雁门附近的战斗中,杨业陷入重困,最后士卒全部覆没,在朔州的陈家谷他自己身负重伤为辽兵所执,宁死不屈,终至绝食为国。</p><p class="ql-block"> 1937年10月18日,在阎锡山弃关南撤以后,八路军一二零师七一六团挺进雁门关大同公路附近,在此伏击了日军汽车运输队,一举摧毁敌人汽车四百余辆,赢得了震惊中外的大捷。(2024年3月份出游)</p> <p class="ql-block"> 《忻州古城夜色美——山西民歌绕古城》 </p><p class="ql-block"> 忻州古城位于山西省忻州市。忻州城始建于东汉建安二十年(公元215年)已有1800多年的历史。忻州古城是按照中华民族传统规划思想和建筑风格建设起来的城市,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特色,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和坚强毅力的结晶。历代多为郡、州治所,险关要塞,人杰地灵,商贾往来,兵家必争,故有“晋北锁钥”之称。忻州文化积淀深厚,传统艺术源远流长,有“摔跤之乡”“民歌海洋”之誉。</p><p class="ql-block"> 革命战争年代,曾经是晋察冀、晋绥革命根据地的发祥地与中心腹地。国际共产主义战士白求恩曾在五台县创建了“模范病室”。著名的“忻口战役”、“平型关大战”、火烧阳明堡飞机场等战斗就发生在忻州。这片土地还诞生了高君宇、徐向前、薄一波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2024年3月份出游)</p> <p class="ql-block">《忻州古城流光溢彩——铁花飞舞火树银花》</p><p class="ql-block"> 一勺勺滚烫的铁水,在生铁冶铸传承人的击打下飞升到空中,化作一朵朵铁花在夜空中迎风绽放,像巨龙腾飞,扶摇直上,似天女散花,缤纷四射,观看的市民和网友发出一阵阵惊叹,奏响了一曲铁花火雨迎春天的美妙乐章。</p><p class="ql-block"> 忻州古城每当夜幕降临,古城广场上便会人山人海,铁花在夜幕中流光溢彩,火舞飞旋,让游客完全沉浸在美妙的非遗传统文化表演当中。</p><p class="ql-block"> 打铁花是中国传统习俗、民间艺术中富有内涵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流传于晋冀豫鲁地区,历史悠久。相传最早的打铁花,原是炼丹道士与金、银、铜、铁、锡五门工匠,每年春节共同祭祀太上老君祖师爷,而举行的一种仪式。打铁花的应用盛于宋代,明清时期让这一活动更为宏大壮观,遂演变成为民间一项喜闻乐见的社火活动。</p><p class="ql-block"> 工匠们在冶铁铸造辛勤工作之余,衍生出了“打铁花”这一包含祭祀、驱邪、祈福、娱乐的活动,代代相传,久而久之成为各地一项独特的民俗活动。除了展示行业气派,取悦民众,扩大影响外,打铁花活动更主要的是利用花与发的谐音,取“打花打花,越打越发”之意,象征着事业兴旺发达。</p><p class="ql-block"> 火树银花幻莫测,凌虚掷地纷骊珠。来忻州古城,看铁花闹春,舞得欢乐玩得尽兴。(2024年10月份出游)</p> <p class="ql-block">《传统民俗——忻州古城观舞火龙》</p><p class="ql-block"> 据说舞了火龙后可以趋吉避凶,风调雨顺。以前用稻杆扎成龙头、龙身的形状,插上燃着的香,由青壮小伙子赤膊上阵,挥舞舞动。现代以藤草、榕树叶等制成,一般龙头约50公斤。传说龙能行云布雨、消灾降福,象征祥瑞,所以以舞龙的方式来祈求平安和丰收就成为全国各地的一种习俗。</p><p class="ql-block"> 舞火龙其来源一说与刘伯温号召百姓舞火龙起义驱赶元兵有关,一说与清咸丰年间村民以舞火龙驱赶蝗虫有关。在白云区江高镇、均禾街、白云湖街及周边地区每年中秋节都开展舞火龙活动。</p><p class="ql-block"> 舞火龙,俗称“烧龙”,是客家人传统的民俗活动,大多在正月十五元宵节举行。客家人用竹篾、稻草扎成“金龙”形状,在“金龙”上安爆竹、插香火,配以锣鼓,燃放舞动“金龙”,以此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2024年3月份出游)</p> <p class="ql-block"> 《绝塞名山——北岳恒山》 </p><p class="ql-block"> 恒山,含狭义和广义两个概念。狭义的恒山,即所谓“北岳恒山”,亦名“太恒山”,古称玄武山、崞山,高是山,玄岳等,明末清初被确定为“五岳”之北岳恒山。位于山西省浑源县城南10公里处,主峰天峰岭海拔2017米,号称“人天北柱”、“绝塞名山”。广义的恒山,或称恒山山脉。</p><p class="ql-block"> 自明代,被列为北岳,清初,北岳国家祭祀也逐渐由河北曲阳移至浑源恒山,五岳文化融入恒山文化中。恒山道教始于西汉,北魏始兴盛,成为主流全真派圣地。</p><p class="ql-block"> 北岳恒山主峰天峰岭,号称“人天北柱”、“绝塞名山”,叠嶂拔峙,气势雄伟,被誉为北国万山之宗主。</p><p class="ql-block"> 恒山是中国著名的五岳之一。主峰南面的山腰上,有北岳庙,为历代帝王臣民祭祀之地。还有“悬根松”“琴棋台”“夕阳返照”“果老岭”“步云路”“虎风口”“潜龙泉”“会仙府”“白云洞”等著名的“恒山十八景”。地险山雄,风景秀丽,景观奇妙,令人神怡,古今游人络绎不绝。(2024年3月份出游)</p> <p class="ql-block">《观恒山第一胜景——登临悬空寺》</p><p class="ql-block"> 悬空寺,国家AAAA级旅游区,位于山西省大同市浑源县恒山金龙峡西侧翠屏峰峭壁间,原叫“玄空阁”,“玄”取自于中国道教教理,“空”则来源于佛教的教理,后改名为“悬空寺”,是因为整座寺院就像悬挂在悬崖上,在汉语中,“悬”与“玄”同音,因此得名。</p><p class="ql-block"> 悬空寺始建于北魏后期(491年),距今已有一千五百多年,是佛、道、儒三教合一的独特寺庙。“悬空寺”建筑极具特色,以如临深渊的险峻而著称,素有“悬空寺,半天高,三根马尾空中吊”的俚语,以如临深渊的险峻而著称。</p><p class="ql-block"> 悬空寺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恒山十八景中“第一胜景”。2010年入选《时代周刊》世界岌岌可危十大建筑。(2024年3月份出游)</p> <p class="ql-block"> 《八路军首战大捷——平型关硝烟正浓》 </p><p class="ql-block"> 平型关是明朝内长城沿线上的一个关口,位于为山西省大同市灵丘县与忻州市繁峙县的分界线的平型岭上,明朝正德六年(公元1511年)修筑明朝内长城时经过平型岭,并在关岭上修建城堡。平型关城虎踞于平型岭南麓,呈正方型,周围九百余丈,南北东各置一门,门额镌刻“平型岭”三个大字(门额现收藏于关堡遗址),南北两侧岭上明长城遗址尚存。</p><p class="ql-block"> 在平型关战役中,八路军打了个大胜仗,经过一天激战,歼灭日军1000多人,缴获了日军的许多武器装备。更加重要的是平型关伏击战打乱了日军的侵略计划,压制了日本侵略军嚣张气焰。平型关大捷使抗日军民士气大振,大大鼓舞了全国军民抗战热情,增强了抗战必胜信念。这是中国抗战开始后取得的第二次大胜利(第一为1933年喜峰口战役),它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想象,振奋了全国人心,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抗战热情。</p><p class="ql-block"> 平型关是我国抗日战争第一个大胜仗的遗址,是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的具有自然意义和历史意义的军事博物馆。平型关也是长城文化的著名旅游景区。(2024年3月份出游)</p> <p class="ql-block">《翻山越岭奔五台——最美风景在路上》</p><p class="ql-block"> 山西是一个融自然风光、历史文物、古建艺术、民俗风情、避暑休养为一体的旅游风景区。“人这一辈子一定要来趟五台山,一方净土,三柱清香,愿所愿皆所求,三分求,七分修,但行好事,莫问前程。”</p><p class="ql-block"> 从大同出发,经过悬空寺、恒山、平型关,最终到达五台山。不到二百公里的路程,旅行车一路穿山越岭,山路十八弯,隧道一个接一个,最长的达十几公里。</p><p class="ql-block"> 山西的气温相对于河南要低许多,抵达大同的时候,河里的冰还很厚,前往五台山途中,沿途的树还没有发绿,裸露的崇山峻岭,偶有类似樱花的花树点缀在山野之间,山西特有的地质地貌一览无余。</p><p class="ql-block"> 离五台山几十公里的时候,旅行车便沿着盘山公路一路爬上,山岚上积雪时断时续,随着海拔不但升高,沿途的积雪越来越多,别逐渐布满整个山坡。放眼望去,漫山遍野白雪皑皑,银装素裹,一派北国风光。临近阳春三月底,能在一饱眼福,看看雪国风光,不可不谓是一种享受。(2024年3月份出游)</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中国佛教四大名山——登五台山揽胜》</p><p class="ql-block"> 五台山,位于山西省忻州市。《名山志》载:“五台山五峰耸立,高出云表,山顶无林木,有如垒土之台,故曰五台。”五台山是中国青庙黄庙共处的佛教道场,有宗教活动场所86处,其中多敕建寺院,多朝皇帝前来参拜。著名的有:显通寺、塔院寺、菩萨顶、南山寺、黛螺顶、金阁寺、万佛阁、碧山寺等。</p><p class="ql-block"> 五台山是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一。2004年,五台山被评为中华十大名山。2009年6月,五台山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2007年,被评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p><p class="ql-block"> 五台山五座高峰峰顶平坦如台,故名五台。又因山上气候多寒,盛夏仍不见炎暑,故又别称清凉山。</p><p class="ql-block"> 五台山原为神仙方士所居,故名紫府。而是叫紫府山,也称作五峰山道场,曾建有紫府庙,是道士们修行的地方。《清凉山志》称佛教的文殊菩萨初来中国时,居于石盆洞中,而石盆在道家的玄真观内,这说明当时五台山为道家所居。(2024年3月份出游)</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登五台山——观五爷庙》</p><p class="ql-block"> 五爷庙,又称五龙王殿、万佛阁,位于山西省忻州市五台县台怀镇中心,始建于明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曾为塔院寺属庙;清代重建,改为黄庙。</p><p class="ql-block"> 五爷庙的空间格局是由文殊殿、五爷殿、万佛阁、僧舍、戏台组成。五爷庙整体坐北向南,主要建筑有五龙王殿与文殊殿,总占地面积2040平方米,共有殿堂6间、崇楼3间、僧舍20间、戏台1座、佛塔2座、明碑3通;是五台山香火最盛的寺庙之一。寺内供奉的五爷就是传说中的广济龙王菩萨,是文殊菩萨在台怀本土化、世俗化的产物,寄托着人们祈愿农作物丰收、不发生灾害、家人健康、事事顺遂的美好心愿。</p><p class="ql-block"> 因为民间传说五爷有求必应,五爷庙是五台山风景名胜区祈福人数最多香火最旺的场所。</p><p class="ql-block"> 五爷庙因寺内供有五龙王,人们称为广济龙王庙,俗称五爷庙;又因文殊殿内供有万尊泥塑贴金小佛像,又称此为万佛阁(2024年3月份出游)</p> <p class="ql-block">《文殊菩萨道场——游五台山殊像寺》</p><p class="ql-block"> 殊像寺,位于山西省忻州市五台县台怀镇新坊村,面对梵仙山,风景优雅。该寺创建于元代,于明代弘治年间和万历年间重修。</p><p class="ql-block"> 殊像寺,与显通寺、塔院寺、菩萨顶、罗睺山五大禅处,又为青庙十大寺之一,是一座很有名气的寺院。</p><p class="ql-block"> 殊像寺也是五台山五大禅林之一,因寺内供奉着文殊菩萨而得名。它 创建于东晋(公元317-420)初年,唐代(公元618-907)重建,元泰定二年(1325)又予重建,后毁于大火。明代弘治九年(1496)再建,万历年间(1573-1620)又予重修,寺内有重修碑记。殿内正中佛台上供奉的文殊骑狮塑像,高近十米,是五台山诸寺中最高大的一尊文殊塑像。</p><p class="ql-block"> 殊像寺的“殊”字,就是指这尊菩萨的塑像。在文殊大殿内的三面墙壁上,有悬塑五百罗汉图。悬塑的形状,如山洞里倒垂下来的冰岩冰棱,支离参差,又象镂空的大浮雕倒嵌于殿顶和墙壁,加上蓝、绿、红对比鲜明的色调,把整个大殿装饰得更加姿彩斑斓。(2024年3月份出游)</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登五台山——游普化寺》</p><p class="ql-block"> 普化寺,位于山西省忻州市五台县台怀镇中心寺庙集群区南1公里处。坐落在清水河东侧山脚下。该寺地势平坦,布局整严对称。</p><p class="ql-block"> 普化寺,殿建坐东向西,以中院为主,南北各有两层院落护持,形成五院并排,占地面积为一万五千八百平方米,计有殿堂楼房一百余间。</p><p class="ql-block"> 普化寺,创建年代已经无法考证。普化寺原称玉皇庙、帝释宫,现存寺庙是于民国年间重建。这里的建筑特点,一是楼廊式格局,二是装饰精细,门上券口、格下槛墙、墀头角柱石和柱础等多有汉白玉石雕,体现了民国年间的建筑风格。五台山建造最早的寺院,应为显通寺的前身大孚灵鹫寺;较晚的一座寺庙,当为普化寺。普化寺,初名帝释宫。明崇祯年间(1628-1644),因这里建有一座玉皇阁,里面供着玉皇大帝,所以又有玉皇庙之称。现建筑是民国十四年(1925)在玉皇庙的废墟上重建的。</p> <p class="ql-block">《登五台山——观显通寺》</p><p class="ql-block"> 显通寺,位于山西省五台山台怀镇北侧,是五台山规模大、历史悠久的寺院,也是五台山五大禅处之一、全山寺院之首,与洛阳的白马寺同为中国最早寺庙之一。该寺始建于东汉永平年间(公元69年),初名大孚灵鹫寺。北魏孝文帝时扩建,唐代重修,并更名“大华严寺”。明初重建,太祖赐额 “大显通寺”。</p><p class="ql-block"> 该寺坐北朝南,面积约8万平方米,各种建筑400余间,且大多为明清时期的建筑。中轴线建殿七座,分别为观音殿、文殊殿、大雄宝殿、无量殿、千钵殿、铜殿和藏经阁。铜殿铸于明万历三十八年(公元1610年),共用铜10万斤,是中国国内保存最好的铜殿之一。</p><p class="ql-block"> 显通寺始建于东汉明帝永平年间(公元58年-公元75年),相传白马寺建成以后,两位天竺高僧迩叶摩腾、竺法兰从洛阳来到五台山,建起了这座寺院,取名大孚灵鹭寺,世称“中国第二古寺”,它与洛阳白马寺同为中国最早的寺庙之一。</p><p class="ql-block"> 在全寺中轴线上,寺前铜塔耸立,七重殿宇布从南到北,依次为观音殿、大文殊殿、大雄宝殿、无量殿、千钵文殊殿、铜殿、藏经楼,此外,还有钟楼、僧舍和各种配殿。(2024年3月份出游)</p> <p class="ql-block">《行走在山西——看省会太原》</p><p class="ql-block"> 太原市,简称并,古称晋阳,别称并州、龙城,山西省辖地级市、省会。</p><p class="ql-block"> 太原市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是一座有2000多年建城历史的古都,“控带山河,踞天下之肩背”,“襟四塞之要冲,控五原之都邑”的历史古城。太原三面环山,黄河第二大支流汾河自北向南流经,自古就有“锦绣太原城”的美誉。</p><p class="ql-block"> 太原市宗教历史悠久,有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基督教。东汉建安年间(196—220)兴建的普光寺,是太原市现存最早的佛寺。北魏时道教兴起,唐代道教、佛教达到鼎盛时期。唐朝中叶伊斯兰教传入太原,现存的清真古寺据说建于唐代。明崇祯七年(1634),比利时耶稣会金尼格来太原建堂,设立会口,传播天主教。清光绪三年(1877),英国传教士李提摩太在太原设立基督教浸礼会,传播基督教。(2024年3月份出游)</p> <p class="ql-block">《走进晋农之窗——山西特产一览无余》</p><p class="ql-block"> 山西晋农之窗农业博览园有限公司于2012年07月20日成立。</p><p class="ql-block"> 晋农农业博览园景区是我省唯一一家集农业和旅游业于一体的综合服务型企业,先后被省、市有关部门评为“旅游购物推荐单位”、“AAAAA级旅游购物中心”、“山西特色农产品(太原)展示直销中心”、“山西省农业旅游示范点”、“山西省重点农业化龙头企业”。成立至今,共接待中外游客480余万人次,在推广山西特色农产品、推动山西以农促旅发展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晋农之窗农业文化主题博览园总占地面积18亩,一层为我省的“天天农博会”会展中心,汇集我省11个地市的名优特产、手工艺品、小杂粮、字画、文创等两千多种商品;二层为我省的面食文化中心,汇集我省11个地市的特色地方小吃,满汉全席杂粮宴等,让客人一站式品鉴山西。(2024年3月份出游)</p> <p class="ql-block">《品尝老陈醋——感受醋文化》</p><p class="ql-block"> 山西老陈醋,山西省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p><p class="ql-block"> 山西老陈醋是中国四大名醋之一,已有3000余年的历史,素有“天下第一醋”的盛誉,以色、香、醇、浓、酸五大特征著称于世。老陈醋具有一般醋的酸醇、味烈、味长等特点,同时,还具有香、绵、不沉淀的特点。另外,老陈醋储存时间越长越香酸可口,耐人品味。而且,过夏不霉、过冬不冻,颜色深橙,为山西醋中独具一格、质地优良的佳品。山西老陈醋中含游离氨基酸多达18种,其中8种为人体所必需,另外还含有多种维生素,可促进胃液分泌,抑制血糖升高,降低血脂等。(2024年3月份出游)</p> <p class="ql-block">《世界面食在中国——中国面食在山西》</p><p class="ql-block"> 山西面食是地方传统特色面食文化的代表之一。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从可考算起,已有两千年的历史了,称为“世界面食之根”。以面条为例,东汉称之为“煮饼”;魏晋则名为“汤饼”;南北朝谓“水引”;而唐朝叫“冷淘”……。面食名称推陈出新,因时因地而异,俗话说娇儿宠称多,面食众多的称谓与名堂,正说明山西人对它的重视和喜爱。相比于南方对米的热衷,山西人对面食同样狂热。</p><p class="ql-block"> 俗话说,“世界面食在中国,中国面食在山西。”</p><p class="ql-block"> 山西面食种类繁多,一般家庭主妇能用小麦粉、高粱面、豆面、荞面、莜面做几十种,如刀削面、拉面、圪培面、推窝窝、灌肠等。到了厨师手里,更被做的花样翻新,目不暇接,达到了一面百样,一面百味的境界。据查,面食在山西按照制作工艺来讲,可分为蒸制面食、煮制面食、烹制面食三大类,有据可查的面食在山西就有280种之多,其中尤以刀削面名扬海内外,被誉为中国著名的五大面食之一。其他如大拉面、刀拨面、拨鱼、剔尖、饸饹、猫耳朵、蒸、煎、烤、炒、烩、煨、炸、烂、贴、摊、拌、蘸、烧等多种,名目繁多,让人目不暇接。(2024年3月份出游)</p> <p class="ql-block">《了解山西面食文化——品味中国五大面食名品刀削面》</p><p class="ql-block"> 山西的刀削面名扬海内外,被誉为我国著名的五大面食之一。家庭主妇们托起揉好的面团,站好优美的姿势,飞刀之下面条如流星落地,鱼跳龙门,削出的面条又细、又薄、又长。山西刀削面内虚、外筋、柔软、光滑,深受人们喜爱。刀削面同北京的打卤面、山东的伊府面、河南的鱼焙面、四川的担担面,同称为中国五大面食名品,在国内外享有盛誉。</p><p class="ql-block"> 刀削面柔中有硬,软中有韧,浇卤、或炒或凉拌,均有独特风味。传统的操作方法是一手托面,一手拿刀,直接削到开水锅里,其要诀是:“刀不离面,面不离刀,胳膊直硬手平,手端一条线,一棱赶一棱,平刀是扁条,弯刀是三棱。”要说吃了刀削面是饱了口福,那么观看刀削面则饱了眼福。(2024年3月份出游)</p> <p class="ql-block">《走进中国老陈醋之都——水塔醋业品东方圣水》</p><p class="ql-block"> 山西水塔老陈醋股份有限公司位于“中国老陈醋之都”——清徐县,是国家八部委确定的首批全国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也是国内大型的山西老陈醋生产基地。 公司主要产品有老陈醋、陈醋、风味醋、保健醋、醋饮料五大系列200多个品种。公司“水塔牌”商标与产品先后荣获中国驰名商标,中国名牌产品。公司老陈醋传统酿制工艺,被评为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产品以其独特的口味,丰富的营养保健功效,畅销全国,远销海外;被国外誉为“东方圣水”。</p><p class="ql-block"> 水塔醋业陈酿区共有一万个大醋缸,每缸可以盛醋一千斤,经过"夏伏晒 冬捞冰"的陈放过程,大概为一到数十年不等。陈酿一缸新醋,除去一半以上的水分后,便能达到颜色黑紫、过夏不霉、过冬不冻。(2024年3月份出游)</p> <p class="ql-block"> 《天下第一醋——宝源老醋坊观手工酿醋》 </p><p class="ql-block"> 太原清徐宝源老醋坊位于山西省太原市,是“太原市青少年传承教育基地”,被太原市旅游局评为“太原市首批工业旅游示范景点”,被山西省文化厅评为“山西省清徐老陈醋酿制技艺博物馆”,被国家旅游局评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p><p class="ql-block"> “自古酿醋数山西,山西酿醋数清徐。”作为山西老陈醋的发源地——清徐,在4000多年的醋史演变中,对中国的酿醋产业做出了巨大贡献,清徐因此也被誉为“中国醋都”。</p><p class="ql-block"> 在明清两朝,山西老陈醋发展达到了鼎盛时期,在清徐当地先后涌现出了“宝源坊”、“顺泰号”、“同泰庆”、“美和居”等一大批酿醋作坊,伴随晋商走南闯北的脚步,山西老陈醋也传遍了大江南北,成为人们所喜爱的调味品,被誉为“天下第一醋”。(2024年3月份出游)</p> <p class="ql-block">《醋文化的传承——中华第一醋》</p><p class="ql-block"> “宝源坊”始建于明朝宣德三年,即1428年,距今已有500多年历史。宝源老陈醋曾作为明、清两朝皇家贡品,为山西醋业写下了辉煌的篇章。但是,随着历史的推进,到民国时期,因晋中一带遭遇连年饥荒与战火的摧残,宝源老醋坊关号歇业。</p><p class="ql-block"> 为了挖掘老陈醋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弘扬山西醋文化,让世人了解老陈醋的历史渊源和传统制作过程,在宝源坊遗址上,完全还原了明、清时期醋坊原貌。</p><p class="ql-block"> 重建的宝源老醋坊采用明清建筑风格,青砖、灰瓦、古木雕刻,完全还原明清醋坊老陈醋生产工艺,酿醋器具、工具和服饰,从酿醋原料到成品一步步再现了古代酿醋场景。(2024年3月份出游)</p> <p class="ql-block">《漫步山西古城——看民间酿造醋坊》</p><p class="ql-block"> 漫步山西,每一座城市,每一个街头,每一个古城的角落都散落着大大小小的民间醋坊,醋味飘逸,浓郁芳香。</p><p class="ql-block"> 都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几乎每一个地方都会有其特有的味道,东北人偏咸,四川、湖南喜辣,江南人爱甜,而山西人则对醋独爱有加,所以说,山西的味道,是酸,是醋的酸;记得当初还特别问了山西人为什么喜欢吃醋,朋友说一来山西水土硬,醋可以起到软化的作用,二来山西人喜吃面食杂粮,而醋可以帮助消化。</p><p class="ql-block"> 山西人的醋文化得意于三点:一是在明清时期,山西各地大量建造醋坊,至今还保留下来许多,比如清徐宝源老醋坊,二则是晋商成为了推动山西醋走出山西的一股重要力量,著名的六必居就是山西人把柴米油盐酱醋的生意开到了燕京,三则是文人的笔墨宣传,汪曾祺曾经感叹:山西人真能吃醋!而山西人到各地吃饭时能吃醋的本身也为自己做了广告。</p><p class="ql-block"> 在中国有四大名醋——山西老陈醋、江苏镇江香醋、四川阆中保宁醋、福建永春老醋,其中山西人嗜醋如命,一切皆可醋;醋是一种调味品,按制作原料可分为:粮谷醋、酒精醋、糖醋、酒醋、果醋等,在中国,粮谷醋占了醋的半壁江山;而粮谷醋,又可分为:陈醋、香醋、米醋和谷薯醋等;山西陈醋就是用高粱酿制,老陈醋则是酿造时间比陈醋要长,酸度比陈醋要高。(2024年3月份出游)</p> <p class="ql-block">《山西的小江南——游晋祠古典园林》</p><p class="ql-block"> 太原晋祠风景区,位于太原市区西南25公里处,始建于北魏,为纪念周武王次子叔虞而建,是一处风景十分优美的古建园林,被誉为山西的“小江南”,是一处国家少有的大型祠堂式古典园林,驰名中外。</p><p class="ql-block"> 晋祠殿宇、亭台、楼阁、桥树互相映衬,山环水绕,文物 荟萃,古木参天,是一处风景十分优美的古建园林。尤其是圣母殿、侍女像、鱼沼飞梁、难老泉等景点是晋祠风景区的精华。祠内的周柏、难老泉、宋塑侍女像被誉为“晋祠三绝”,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科学价值和艺术价值。晋祠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华夏文化的一颗璀璨明珠。</p><p class="ql-block"> 晋祠是中国现存最早的皇家祭祀园林,晋国宗祠;是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集约载体,国内宋元明清至民国本体建筑类型、时代序列完整的孤例,附属彩塑壁画碑碣均为国宝;是三晋历史文脉的综合载体,晋文化系统上溯西周封唐建晋至盛唐肇创文脉传承的实证;是世界王氏、张氏发祥地。</p><p class="ql-block"> “不到晋祠,枉来太原”,这是山西人给晋祠的最高礼遇。(2024年3月份出游)</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走进晋祠——观圣母殿之精华》</p><p class="ql-block"> 晋祠,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古典宗祠园林建筑群,现存有三百年以上的建筑98座、塑像110尊、碑刻300块、铸造艺术品37尊,是集庄严壮观与清雅秀丽,宗祠祭祀建筑与自然山水完美结合的典范。</p><p class="ql-block"> 晋祠现存最早的主体建筑圣母殿,创建于北宋太平兴国九年(984年),殿四周围廊,为中国现存古建筑中的最早实例,是中国宋代建筑的代表作,对研究中国宋代建筑和建筑发展史有着重要意义。</p><p class="ql-block"> 圣母殿圣母殿是全祠的主殿,殿内供奉的是西周时周武王的妻子,周成王和唐叔虞的母亲,姜子牙的女儿邑姜。大殿创建于北宋太平兴国九年。殿周围廊,是我国现存古建筑中“副阶周匝”的最早实例。前廊中的八根木雕盘龙也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大殿采用了宋《营造法式》的“柱升起”、“柱侧角”,增强了大殿的曲线美和稳固性。因此,圣母殿是我国宋代建筑的代表作,是研究我国古代建筑艺术和建筑发展的重要的实物资料。</p><p class="ql-block"> 木雕盘龙木雕盘龙是中国现存最早的盘龙雕柱,雕于宋元佑二年(1087年)。八条龙各抱一根大柱,怒目利爪,周身风从云生,一派生气,虽已近千年,鳞甲须髯。(2024年3月份出游)</p> <p class="ql-block">《看西游记——观水镜台》</p><p class="ql-block"> 晋祠水镜台位于太原西南的晋祠,是现存较大的明清戏台。戏台分前后两部,从建筑形制来看,后台为明代建造;前台是清代补建。前台立十二根明柱支撑卷棚式屋顶,周围加各种装饰,制作工艺精细。后台台身四角立柱,有两面围廊与前台连成一体。前后台之间设上下场门,中以木板隔开,上悬“水镜台”横匾。台基高出地面1.3米,前沿排列六十公分高的石望柱,嵌入石勾栏,将前后台围一周,使整个建筑浑然一体。</p><p class="ql-block"> 从建筑结构上看,水镜台体现了殿、台、楼、阁四种风格。从东边看去,上部为重檐歇山顶,它像座楼;下部为宽阔的宫殿形制,它又是殿。从西边看去,上部是单檐卷棚顶,像座阁;而下面又是宽敞的高台。这是一座由殿楼和卷棚合而为一的特殊建筑。后半部分单檐卷棚顶楼台式正是演剧的前台,面对圣母殿。四周为廊,门左右各一圆窗,北方古建特点十分明显。据说台下埋着许多大水缸,每两个扣在一起,形成4个“大音箱”,这是古代一种增强音响效果的方法。因为有了这大瓮音箱,观众不论站在庙里何处,都能听到台上的声音。</p><p class="ql-block"> 水镜台看上去是不是有些眼熟,它就是电视剧《西游记》孙悟空变成硬座小庙,被杨戬识破的取景地。(2024年3月份出游)</p> <p class="ql-block">《走进晋祠——观晋阳第一泉》</p><p class="ql-block"> 难老泉为晋祠三绝之一。难老泉水出自悬瓮山断岩层,不知始于何时,《山海经》就有:“悬瓮之水,晋水出焉”的记载。泉水清澈见底,长流不息,北齐时撷取《诗经·鲁颂》中“永锡难老”的锦句,命名为“难老泉”。晋水源头特有长生萍,浓翠如玉,四季常青。唐代大诗人李白曾赞叹:“晋祠流水如碧玉,微波龙鳞莎草绿。”</p><p class="ql-block"> 晋水源头位于晋祠内,共有三泉。鱼沼泉和善利泉时流时枯,难老泉则长流不竭,泉水自地下约5 米的岩石中涌出,平均流量约每秒1.8 立方米,常年水温保持在17℃,清澈见底。泉名取自诗经名句“永锡难老”。晋祠内,周柏、难老泉、侍女像,被称为晋祠三绝。</p><p class="ql-block"> 晋水由智伯渠溯流而上,即难老泉。整个泉系,形成一组的建筑组合。其中有七孔八眼的泉眼,有神奇的中流砥柱、张郎塔、不系舟、人字堰、洗耳洞、真趣亭,还有“南海眼”的难老泉亭,然后是水母楼。难老泉水从源于一丈深的石岩中流出,泉水常年恒温17℃。水的流势不大,清澈如玉,常年不息。唐代大诗人李白,写有“晋祠流水如碧玉”“百尺清潭写崔娥”名句的诗篇。</p><p class="ql-block"> 难老泉被誉为晋阳第一泉。(2024年3月份出游)</p> <p class="ql-block">《一座城——遥一场梦》</p><p class="ql-block"> 平遥古城,位于山西省晋中市平遥县康宁路,地处山西省中部,始建于西周宣王时期(前827年—前782年),于明代洪武三年(1370年)重建、扩修城池,是现今中国境内保存最为完整的一座古代县城,整座城池宛如乌龟向南爬行,因此有“龟城”之称。</p><p class="ql-block"> 平遥古城由城墙、店铺、街道、寺庙、 民居等共同组成一个庞大的建筑群,整座城池对称布局,以市楼为轴心,以南大街为轴线,形成左城隍、右衙署,左文庙、右武庙,东道观、西寺庙的封建礼制格局,总占地面积2.25平方千米;城内街道格局为“土”字形,整体布局遵从八卦方位,由四大街、八小巷、七十二条蚰蜒巷构成八卦图案,南大街、东大街、西大街、衙门街和城隍庙街形成干字型商业街。</p><p class="ql-block"> 平遥古城是中国汉民族城市在明清时期的杰出范例,它保存了其所有特征,而且在中国历史的发展中为人们展示了一幅非同寻常的文化、经济、社会及宗教发展的完整画卷。平遥古城内的街道商铺都体现历史原貌,设计布局体现了明清时期城市规划理念和形制分布,展示了五个世纪以来中国建筑风格和城市规划的演变,被称为研究中国古代城市的活样本,在建筑、宗教、商业、民俗、民间艺术上具有丰富且独特的价值。(2024年3月份出游)</p> <p class="ql-block">《平遥古城夜市美——雨中观平遥市楼》</p><p class="ql-block"> 平遥市楼,又称“金井楼”,位于山西省晋中市平遥县城内南大街,占地面积133.4平方米,是清朝时期的古建筑遗址。</p><p class="ql-block"> 平遥市楼始建年代不详,据清光绪《平遥县志》载,清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重修,后世多有补葺。平遥市楼,贯通平遥古城南大街南北,是古城内唯一的楼阁式高层建筑。市楼坐北朝南,平面呈方形,砖木结构两层过街楼建筑,面宽、进深各三间,三重檐歇山顶,孔雀蓝、黄、绿三色琉璃瓦覆顶,并饰琉璃脊饰、宝刹。</p><p class="ql-block"> 平遥古城建筑都有“房子半边盖”的特色,流传最广的说法为“四水归堂”或“肥水不流外人田”。山西地处干旱,且风沙较大,将房屋建成单坡,能增加房屋临街外墙的高度,而临街又不开窗户,则能够有效地抵御风沙和提高安全系数,而院内紧凑的布局则显示对外排斥,对内凝聚的民族性格。(2024年3月份出游)</p> <p class="ql-block">《从电视剧到现实生活——走进乔家大院》</p><p class="ql-block"> 乔家大院,又名在中堂,位于山西省祁县乔家堡村,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二级博物馆,国家文物先进单位,国家级青年文明号,山西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始建于1756年,整个院落呈双“喜”字形,分为6个大院,内套20个小院,313间房屋,建筑面积4175平方米,三面临街,四周是高达10余米的全封闭青砖墙,大门为城门式洞式,是一座具有北方传统民居建筑风格的古宅。</p><p class="ql-block"> 乔家大院陈展有5000多件珍贵文物,集中反映了以山西晋中一带为主的民情风俗;陈列有农俗、人生仪礼、岁时节令、衣食住行、商俗、民间工艺;还设立有乔家史料、乔家珍宝、影视专题等的陈列。乔家大院是一座雄伟壮观的建筑群体,体现了中国清代民居建筑的独特风格,具有观赏、科研和历史价值。</p><p class="ql-block"> 乔家大院始建于清乾隆二十年(公元1756年),从始建到建成的格局,中间经过近两个世纪。虽然时间跨度很大,但后来的扩建和增修都能按原先的构思进行,使整个大院风格一致,浑然一体。</p><p class="ql-block"> 乔家大院是一座雄伟壮观的建筑群体,综观全院,布局严谨,设计精巧,建筑考究,砖瓦磨合,精工细做,斗拱飞檐,彩饰金装,砖石木雕,工艺精湛,从高空俯视院落布局,很似一个象征大吉大利的双“喜”字。大院形如城堡,三面临街,四周全是封闭式砖墙,高三丈有余,上边有掩身女儿墙和瞭望探口。设计之精巧,工艺之精细,体现了中国清代民居建筑的独特风格,具有相当高的观赏、科研和历史价值,充分显示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高超的建筑工艺水平,是一座无与伦比的艺术宝库,被专家学者称为“北方民居建筑的一颗明珠”。因此素有“皇家有故宫,民宅看乔家”之说,名扬三晋,誉满海内外。</p><p class="ql-block"> 乔家大院至今完整地保留了乔家鼎盛时期商业和民俗的风貌。全面展陈了北方农耕习俗、商业习俗、岁时节令、人生礼仪、民俗社火、乔家史料、乔家珍宝、传统晋剧、祁太秧歌、形意拳术、影视道具等12大系列上万件文物,真实地反映了明清时期北方汉民族的民俗风情和晋商文化。特别是《大红灯笼高高挂》《乔家大院》《诚忠堂》等上百部影视剧的拍摄,使这里成为中国北方影视外景拍摄基地。(2024年3月份出游)</p> <p class="ql-block">《大红灯笼高高挂——乔家大院与影视剧》</p><p class="ql-block"> 乔家大院因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深厚的历史文化背景,吸引了众多影视作品前来取景。其中,《大红灯笼高高挂》更是让乔家大院的名声远扬,成为了国内外游客争相参观的热门景点。此外,《乔家大院》这部专门介绍乔家大院的电视剧,在播出后获得了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并传播到了港澳台及海外地区。</p><p class="ql-block"> 乔家大院作为中国著名的古建筑之一,已经成为众多影视作品的拍摄地。以下是部分在乔家大院拍摄过的影视作品:《大红灯笼高高挂》、《昌晋源票号》、《乔家大院》、《赵四小姐与张学良》、《上党战役》、《杨家将》、《狄公案》、《亮剑》等。(2024年3月份出游)</p> <p class="ql-block">《灵石名胜荟萃——千年古刹闻名遐迩》</p><p class="ql-block"> 灵石县,隶属山西省晋中市。位于山西省中部,晋中市最南端,北临介休市,南接霍州市,东靠沁源县,西连交口县、孝义市,总面积1206平方千米。</p><p class="ql-block"> 春秋,始置邬县。隋开皇十年(590年),文帝杨坚北巡挖河道,获一巨石,似铁非铁,似石非石,色苍声铮,以为灵瑞,遂命名为“灵石”,割平周县西南地置为灵石县。</p><p class="ql-block"> 灵石县位于山西省中部、晋中市最南端,素有“燕冀之御、秦蜀之经”、"秦晋要道,川陕通衢"之称。</p><p class="ql-block"> 灵石县四周群山环绕,山峦重叠,山地和丘陵面积占90%以上。中部为汾河谷地,县城即居于谷地之中,乃为晋中通往晋南之咽喉,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p><p class="ql-block"> 灵石名胜荟萃、钟灵毓秀。全县共有文物古迹46处。王家大院以其雄伟的建筑艺术和丰富的文化内涵闻名于世,被誉为“中国民间故宫”、“山西的紫禁城”和“华夏民居第一宅”,更有“王家归来不看院”之美誉。静升古镇以其极高的历史价值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被列为首批十大“中国历史文化名镇”之榜首,现存大大小小的店铺、典当行、水井、石板小路、戏台等依稀可见当年静升的繁荣景象和独特的人文气息。国家级森林公园石膏山风景名胜区、红崖大峡谷、介庙、中国式古堡夏门古堡、千年古刹资寿寺、韩信墓、周槐等景点闻名遐迩。(2024年3月份出游)</p> <p class="ql-block">《华夏民居第一宅——走进民间故宫王家大院》</p><p class="ql-block"> 王家大院位于山西省灵石县城东12公里处的中国历史文化名镇静升镇。</p><p class="ql-block"> 王家大院的砖雕、木雕、石雕题材丰富、技法娴熟,大量采用了世俗观念认可的各种象征、隐喻、谐音,甚至禁忌的艺术形式,在文人、画家、雕刻艺人的共同参与下,将花鸟鱼虫、山石水舟、典故传说、戏曲人物或雕于砖、或刻于石、或镂于木,体现了清代建筑装饰的风格,将儒、道、佛思想与传统民俗文化凝为一体。</p><p class="ql-block"> 王家大院的建筑装饰,是清代“纤细繁密”的集大成者,结构附件装饰均绚丽精致、雍容典雅。如穿廊上的斗拱、额枋、雀替等处的木刻,柱础石、墙基石等石刻装饰以及各院落内的楹联匾额,形式多样,做工极佳,体现了中国古代北方地区民居 “坚固、实用、美观”的建筑特点。</p><p class="ql-block"> “王是一个姓,姓是半个国;家是一个院,院是半座城‘’,“华夏民居第一宅”,“中国民间故宫”,“山西的紫禁城”,“王家归来不看院”,这些都是对山西王家大院的美誉。(2024年3月份出游)</p> <p class="ql-block">《王家大院与影视作品》</p><p class="ql-block"> 王家大院作为一个备受关注的影视拍摄基地,吸引了众多影视作品在此取景。其中,比较知名的影视作品包括《闯关东中篇》《风声》《榆阳秋》《刀客家族的女人》《铁梨花》《吕梁英雄传》《杀虎口》《古镇大河》《沧海桑田一百年》《关中往事》《熬年》《书房沟》等。</p><p class="ql-block"> 王家大院与其说是一组民居建筑群,不如说是一座建筑艺术博物馆。它的建筑技术、装饰技艺、雕刻技巧鬼斧神工,超凡脱俗,别具一格。院内外,屋上下,房表里,随处可见精雕细刻的建筑艺术品。这些艺术品从屋檐、斗拱、照壁、吻兽到础石、神龛、石鼓、门窗,造型逼真,构思奇特,精雕细刻,匠心独具,既具有北方建筑的雄伟气势,又具有南国建筑的秀雅风格。这里的建筑群将木雕、砖雕、石雕陈于一院,绘画、书法、诗文熔为一炉,人物、禽兽、花木汇成一体,姿态纷呈,各具特色,称得上北方民居建筑艺苑中的一颗璀璨明珠。王家大院是山西最大的一座保存完好的建筑群,称“三晋第一宅”,入选《中国民族建筑集·汉·北方民居》一书,山西省仅此一例。(2024年3月份出游)</p> <p class="ql-block">《天下第一壁——观静升文庙》</p><p class="ql-block"> 静升文庙位于灵石县静升镇静升村中,创建于元至顺三年至至元二年(1332-1336),现存为清代建筑。占地面积3500平方米。坐北朝南。由东西并列的三座院落组成。中院中轴线上依次建“鲤鱼跃龙门”双面镂空石雕影壁、棂星门、泮池、戟门、大成殿、寝殿、尊经阁,左右排列有廊庑。东南角建六角四层魁星楼1座。东院有义仓等建筑,西院为明伦堂,内设学宫。鲤鱼跃龙门影壁壁心22.8平方米(高3米、宽7.6米、厚1米)壁心满嵌石雕,用镂刻分块砌筑而成,双面同一规格,同一内容,弥足珍贵。</p><p class="ql-block"> 静升文庙享誉“天下第一壁”的万仞宫墙,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科学价值和艺术价值,是研究中国传统影壁不可或缺的活教材。(2024年3月份出游)</p> <p class="ql-block">《晋中第一镇——漫步静升古镇》</p><p class="ql-block"> 静升镇,隶属于山西省晋中市灵石县。静升古名旌善。据说晋国大夫介子推偕母隐于绵山,晋文公为逼介子推复出而火焚森林,介子推母子罹难。文公悔之不迭,誓要“志吾过,且旌善人”,旌善村由此得名。在当地方言中,“旌善”和“静升”发音相同。</p><p class="ql-block"> 静升古镇,山水之间,古色古香,名列第一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镇如其名,依靠着绵山,潺潺水流抱着小镇,清新雅俗,让人静心。自唐贞观以来,这里兴旺昌盛,被誉为“晋中第一镇”。古镇历史悠久,人文荟萃,景点众多,资寿寺,王家大家,红崖峡谷等地名扬三晋,享誉全国,素有“灵石小江南”美誉。</p><p class="ql-block"> 静升镇是黄土坡上的建筑奇迹,屋舍院落错落有致,堡墙环绕,仿佛是隐在山中的城堡,神秘又独特,令人心生向往。这里还保留着很多古时的建筑,就是文化传承的博物馆,让人在其中,感悟良久。</p><p class="ql-block"> 静升古镇的建筑群,融南方之集秀、幽雅、古朴和北方之雄伟、厚重、粗扩为一体,形成别具特色的建筑风格,给人以完美的山庄别墅感受。当你走进两进或三进不同风格的四合院内,让你感到既宽敞博大,又曲径通幽,尤其是登上最高楼层后回阵顾盼,居高临下,视野开阔,使人舒展清心。(2024年3月份出游)</p> <p class="ql-block">《前往广胜寺——观中华特色建筑文化之一牌坊》</p><p class="ql-block"> 牌坊是中华特色建筑文化之一。是封建社会为表彰功勋、科第、德政以及忠孝节义所立的建筑物。也有一些宫观寺庙以牌坊作为山门的,还有的是用来标明地名的。又名牌楼,为门洞式纪念性建筑物,宣扬封建礼教,标榜功德。牌坊也是祠堂的附属建筑物,昭示家族先人的高尚美德和丰功伟绩,兼有祭祖的功能。</p><p class="ql-block"> 牌坊,也称“绰楔”或者“绅楔”,是中国传统纪念性建筑物之一。</p><p class="ql-block"> 现代城市建设中牌坊则多被用为有传统特色的标志物,建于风景区或街区等入口位置其中粗制滥造、比例失调者众多,但也不乏精美壮观的成功之作。</p><p class="ql-block"> 牌坊是古代官方的称呼,老百姓俗称它为牌楼。作为中华文化的一个象征,牌坊的历史源远流长,在周朝的时候就已经存在了,《诗·陈风·衡门》:“衡门之下,可以栖迟。”《诗经》编成于春秋时代,大抵是周初至春秋中叶的作品,由此可以推断,“衡门”至迟在春秋中叶即已出现。衡门是以两根柱子架一根横梁的结构存在的,旧称“衡门”也就是牌坊的老祖宗。</p><p class="ql-block"> 其实牌坊与牌楼是有显著区别的,牌坊没有“楼”的构造,即没有斗拱和屋顶,而牌楼有屋顶,它有更大的烘托气氛。但是由于它们都是我国古代用于表彰、纪念、装饰、标识和导向的一种建筑物,而且又多建于宫苑、寺观、陵墓、祠堂、衙署和街道路口等地方,再加上长期以来老百姓对“坊”、“楼”的概念不清,所以到最后两者成为一个互通的称谓了。(2024年3月份出游)</p> <p class="ql-block">《游览广胜寺——观中华三绝》</p><p class="ql-block"> 广胜寺,坐落于山西省临汾市洪洞县,国家AAAA级景区。寺院始建于东汉桓帝建和元年(147年),原名俱庐舍寺,亦称育王塔院,唐代改称广胜寺。</p><p class="ql-block"> 唐大历四年(769年),中书令汾阳王郭子仪撰置牒文,奏请重建。宋、金时期,广胜寺被兵火焚毁,随之重建。元成宗大德七年(1303年),平阳(今临汾)一带发生大地震,寺庙建筑全部震毁。大德九年(1305年)秋又予重建。此后,明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和清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平阳一带又发生地震,但这两次地震寺宇未遭大的损坏,除上寺飞虹塔及大雄宝殿明代重建外,其余均为元代建筑。</p><p class="ql-block"> 洪洞广胜寺景区分为上、下两寺和水神庙三处建筑。飞虹塔、《赵城金藏》、水神庙元代壁画,并称为“广胜三绝”。(2024年3月份出游)</p> <p class="ql-block">《游广胜下寺——知佛教历史》</p><p class="ql-block"> 广胜寺分为上下两寺。下寺由山门、前段、后殿、垛殿等建筑组成。山门高耸,三间见方,单檐歇山顶,前后檐加出雨搭,又似重檐楼阁,是一座很别致的元代建筑。前殿五开间,悬山式,殿内仅用两根柱子,梁架施大爬梁承重,形如人字柁站,构造奇特,设计精巧。后殿建于元至大二年(1309),七间单檐,悬山式,殿内塑三世佛及文殊、普贤二菩萨,均属元作。殿内四壁满绘壁画,1928年被盗卖出国,藏于美国堪萨斯城纳尔逊艺术馆。残存于山墙上部16平方米的画面,内容为善财童子五十三参,画工精细,色彩富丽,为建殿时的作品。两垛殿至正五年(1345)建,前檐插廊,两山出际甚大,悬鱼、惹草秀丽。</p><p class="ql-block"> 《赵城金藏》是宋代我国第一部木刻版大藏经《开宝藏》的版式,这部藏经是唐代三藏大法师玄奘自天竺取回的梵文经卷中译善本,全世界只此一部,因而被视为稀世瑰宝,与《永乐大典》、《四库全书》、《敦煌遗书》并称国家图书馆四大镇馆之宝。</p><p class="ql-block"> 水神庙是我国现存最为完整的供奉水神的庙宇,始建不晚于唐代,水神庙内的元代壁画以祈雨、行雨、酬神为主线,具有极高的历史、艺术价值。(2024年3月份出游)</p> <p class="ql-block">《游广胜上寺——感古代建筑艺术》</p><p class="ql-block"> 上寺由山门、飞虹塔、弥陀殿、大雄宝殿、天中天殿、观音殿、地藏殿及厢房、廊庑等组成。创始于汉,屡经兴废重修,现存为明代重建遗物,形制结构仍具元代风格。山门内为塔院,飞虹塔矗立其中,现存为明嘉靖六年(1527)重建,天启二年(1622)底层增建围廊。塔平面八角形,13级,高47.31米。塔身青砖砌成,各层皆有出檐。全身用黄、绿、蓝三彩琉璃装饰,一二三层最为精致,檐下有斗拱、倚柱、佛像、菩萨、金刚、花卉、盘龙、鸟兽等各种构件和图案,捏制精巧,彩绘鲜丽,至今色泽如新。塔中空,有踏道翻转,可攀登而上,设计十分巧妙,为我国琉璃塔中的代表作。清康熙三十四年(1695)临汾盆地八级地震,此塔安然无恙。寺内碑碣甚多,是研究寺史沿革的重要资料。向后为弥陀殿五间,内施六根大斜梁,减少两缝梁架,在结构上有独到之处。殿内奉弥陀佛和观音大势至菩萨,称“西文三圣”,工艺甚佳。东壁及扇而墙上满绘壁画,内容为三世佛及诸菩萨。金皇统间平水版大藏经原存于此,后移北京图书馆。大雄宝殿五间,悬山式,殿内木雕神龛及佛像,或剔透玲珑,或丰满圆润,工艺俱佳。毗卢殿五间,庑殿式,殿内两山施大爬梁,结构奇特,是元代建筑艺术富有成就的实例,该殿装修上木雕棱花是明代小木作中的精品。殿内奉毗卢、阿闪、弥陀三佛及胁侍菩萨、护法金刚等像,沿壁木雕龛阁,内供铁铸佛像35尊。四周壁画,以后壁十二圆觉技艺最佳。寺内碑碣数十通,对研究广胜寺的历史很有价值。(2024年3月份出游)</p> <p class="ql-block">《唐僧扫塔辩奇冤——广胜寺飞虹塔》</p><p class="ql-block"> 飞虹塔始建于明代正德年间,是全国最精美、保存最完好的琉璃塔。早期我们熟知的86版《西游记》中那集《扫塔辨奇冤》正是取景于此神塔。飞虹塔屹立于山门的正面,呈八角形共13层,塔身高47.31米。塔身由青砖砌成,各层皆有出檐。 全身用黄、绿、蓝三彩琉璃装饰,一二三层最为精致,檐下有斗拱、倚柱、佛像、菩萨、金刚、花卉、盘龙、鸟兽等各种构件和图案,捏制精巧,彩绘鲜丽,至今色泽如新。檐角均挂有风铎,微风吹拂下能发出悦耳的铃声。塔顶建有铁制法轮,中镶风磨铜塔刹,约重67.2市斤。塔中空,有踏道翻转,可攀登而上,设计十分巧妙,为我国琉璃塔中的代表作。清康熙三十四年(1695)临汾盆地八级地震,此塔安然无恙。能够保存如此完整、精美的琉璃塔,在世界上也是绝无仅有的。(2024年3月份出游)</p> <p class="ql-block">《走进华人老家——漫步神圣之邦洪洞县》</p><p class="ql-block"> 洪洞县,隶属于山西省临汾市,地处山西省南部。</p><p class="ql-block"> 洪洞因城南“洪崖”、城北“古洞”得名,西周时洪洞为杨侯国,秦统一六国后推行郡县制,洪洞为杨县。隋义宁二年(618年),改杨县为洪洞,沿传至今。洪洞县是中华民族古老文明的发祥地之一,被称为“华人老家”,境内有250多处人文名胜及自然景观,从远古神话传说到有明确的文字记载,仅《中国历代名人词典》所列的26位远古人物中,有一半之多在洪洞都能找到其活动遗迹。洪洞大槐树是全国以“寻根”和“祭祖”为主题的唯一民祭圣地,是山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最大的民间祭祖圣地,被誉为“根祖圣地”“天下故乡、华人老家”。</p><p class="ql-block"> 洪洞县古称“礼义之邦”、“神圣之邦”,是五千年华夏文明的发源地之一。六百多年来,“问我祖先在何处,山西洪洞大槐树”的民谣使洪洞大槐树成为寻根问祖的主要目的地;广胜寺有三绝一奇:五座佛祖舍利塔和中国现存四座古塔之一的飞虹塔,宋代中国第一部木刻版大藏经《开宝藏》的复刻本《赵城金藏》,水神庙元代壁画,唐代对扭千年古柏;“苏三起解”的发生地苏三监狱是最完整的一座明代监狱;侯村女娲陵寝是炼石补天的伟大祖先女娲最后长眠的地方;羊獬历山联姻民俗历经五千年传承。(2024年3月份出游)</p> <p class="ql-block">《游洪洞大槐树——知中国移民史》</p><p class="ql-block"> 洪洞大槐树寻根祭祖园旅游景区位于山西省洪洞县,是全国以“寻根”和“祭祖”为主题的唯一民祭圣地,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山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8年大槐树祭祖习俗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p><p class="ql-block"> 景区分为“移民古迹区”“祭祖活动区”“民俗游览区”“汾河生态区”和“根祖文化广场”五大主题区域,有碑亭、二、三代大槐树、千年槐根、祭祖堂、广济寺、石经幢、移民浮雕图、中华姓氏苑等60余处风景文化景点。</p><p class="ql-block"> 洪洞大槐树移民的时间从北宋末年宋室南迁开始,到明朝洪武、永乐形成高潮,一直延续到清代中叶。历时讫宋徽宗建中靖国元年(1101年)至清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约700余年的时间。明朝洪武、永乐年间的大移民,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范围最广、有组织、有计划的一次迁徙。为了巩固明朝统治的经济基础,朱元璋实行移民屯田,奖励垦荒的民屯、军屯、商屯之制,这对恢复生产、增加人口、发展经济、开发边疆、文化交流等都具有一定的历史意义。迁徙长达五十年之久,涉及1230个姓氏,由这里迁往各地的移民后裔,数以亿计。</p><p class="ql-block"> 从明洪武三年至永乐十五年,大槐树下就发生大规模官方移民18次,遍布河南、山东、河北等18个省市500多个县份。经过六百年的辗转迁徙,繁衍生息,而今全球凡有华人的地方就有大槐树移民的后裔。(2024年3月份出游)</p> <p class="ql-block">《走进吕梁山——重读吕梁英雄传》</p><p class="ql-block"> 云丘山属于吕梁山脉南麓。它位于山西省临汾市西南部,被誉为中国道教名山,同时也是中华农耕文明的发源地之一,以及华夏乡土文化的地理标志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地。</p><p class="ql-block"> 吕梁山,中国山西省西部山脉。吕梁山原指山脉中部的骨脊山(或称狭义吕梁山),后成为整个山西西部山脉的总称,自北而南包括芦芽山、云中山、关帝山、紫荆山、龙门山等,向西南延伸入陕西境内。北北东走向,南北延长约400公里东西宽80-120公里。吕梁山山脉北高南低,北段不少山峰超过2700米,南段降低到1000-1500米。主峰关帝山(孝文峰)海拔2831米。</p><p class="ql-block"> 相传禹治洪水凿吕梁,禹所凿之吕梁系指陕西韩城境内之梁山与河津黄河岸之龙门山。《水经注》载“历于吕梁之山而为吕梁洪”,可见吕梁山应在其上,山水汇集而成吕梁之洪。</p><p class="ql-block"> 吕梁山区曾是红军东征的主战场,革命圣地延安的东部屏障,晋绥边区首府,抗日战争初期,八路军在吕梁,创建了晋绥边区革命根据地。曾是中央后委机关所在地,山西第一支工农武装—中国工农红军晋西游击队、第一个县级红色政权—中阳县苏维埃革命委员会均诞生于吕梁。有晋绥边区政府旧址、中央后委旧址、红军东征纪念馆等红色遗址。《吕梁英雄传》描写的就是吕梁山区人民献身革命事迹。境内有北武当山、碛口古镇、庞泉沟、佛教净土宗祖庭玄中寺、汾阳杏花村等一大批旅游景区享誉国内外。(2024年3月份出游)</p> <p class="ql-block">《观河汾第一名胜——登云丘山》</p><p class="ql-block"> 云丘山景区是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人文景观和文化遗产,是晋南地区少有的集旅游观光、休闲娱乐、度假养生、民俗体验、文化交流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旅游景区。</p><p class="ql-block"> 云丘山峰岭叠翠,景色秀丽,素有“姑射最秀峰巅”、“河汾第一名胜”的美誉。崇山、险峰、奇石、飞瀑、沟堑、清泉、溪流应有尽有,拥有国内最大规模的自然冰洞、风洞群,和国内最大面积的天然红叶景观。《乡宁县志》这样描绘云丘山:春树葱茏,夏林苍翠、秋风丹染、冬松傲雪,四时山花吐香,常年流水潺潺。</p><p class="ql-block"> 云丘山古称昆仑山,是尧、舜、禹之望岳,华夏乡土文化的地理标志,中华农耕文明及二十四节气的发源地,也是中和文化非遗传承地。自中古及下,云丘山在中华文明的千年传承中融汇万千。景区道教文化兴盛,殿宇、洞观为数众多,是全真教龙门派开山祖庭,有“北云丘、南武当”之称。云丘山道教文化与云丘书院,多宝灵岩禅寺所代表的儒释文化相融相生,和谐共存。同时,云丘山还完整保存有11座千年古村落,是罕见的晋南窑洞建筑古村镇群落。(2024年3月份出游)</p> <p class="ql-block">《走进塔尔坡古村——观活态民俗博物馆》</p><p class="ql-block"> 塔尔坡古村,距今已有2500多年历史,因老子李耳云游天下曾下榻于此地而得名。后世道家闻名而至,见此风水宝地非常适宜清修,遂在附近山中辟谷修行,并和当地山民结邻而居,渐成村落。整个村落依山傍水,古树掩映,犹如世外桃源一般。村内院落共计43处,依山而建,整体呈叠地式排列,建筑多为石砌拱顶的窑洞建构,也保有部分依山挖掘的石洞、土洞。村中的房屋既沿袭了古老石构建筑的特点,又充分利用了自然地貌,院子套院子,窑洞通窑洞,部分院落之间有暗道相通,有很强的防御功能与私密空间,形成了迷宫般的建筑形态。悠久的历史积淀使塔尔坡古村呈现出丰厚的地方文化,婚俗表演、皮影戏、铁艺、巫傩、花馍、植物染......这些云丘山当地的特色民俗,经过数千年的传承依然散发着炙热的温度和蓬勃生机。因此塔尔坡古村不仅被称为“千年民居建筑的活化石”,更是一座没有屋顶的“活态民俗博物馆”。(2024年3月份出游)</p> <p class="ql-block">《观云丘山风水宝地——神仙峪》</p><p class="ql-block"> 神仙峪,山清水秀,全植被覆盖,环境优美,属风水宝地。全长四公里。传说真武大帝(即大禹的父亲鲧)因治水失败,被尧王贬为庶民后,寻找修炼之地时,曾在此停留老子下榻塔尔坡时也在此地游玩;全真教长春真人丘处机也在此短暂居住,人们为了纪念这三位神仙,便把此地取名神仙峪。</p><p class="ql-block"> 峪中种植大量柿子树,因此当地百姓也把它叫做“柿子沟”。相传,真武大帝曾在这里看见有一颗软枣树,果实已经成熟,就随手摘取,吃了后,感觉香甜可口。后来人们采集了柿子树芽嫁接到真武当年摘软枣的这棵树上,这颗树上结的柿子也香甜可口,随后人们又用这颗树上的枝芽嫁接到其他树上,所以云丘山一带的柿子都香甜可口。真武得道成仙后,软枣树对面岩壁上的石头留下了他的面容,后来人们把这条沟称作神仙峪。这个故事一传十,十传百,神仙峪的名气也越来越大。(2024年3月份出游)</p> <p class="ql-block">《走进云丘山——观道教五龙宫》</p><p class="ql-block"> 云丘山是一座儒、道、释三教合一的圣地,山中既有儒家的云丘书院,又有佛教的多宝灵岩寺,更多的则是道教殿宇。</p><p class="ql-block"> 五龙宫位于云丘山旅游景区入口处的山崖之上。传说,北方主神真武大帝潜心修道,在他得道成仙时,有五条祥龙把他捧起上天。五龙宫的创建就以此典故而命名。</p><p class="ql-block"> 五龙宫始建于元末明初,距今约600多年,是由全真教龙门派和华山派道士借助民间捐资,历时数年修建而成。抗日战争期间,侵华日寇火烧宫殿后,动用飞机轰炸抗日驻军时,突起大雾,飞机最终撞在马首山上,机毁人亡。</p><p class="ql-block"> 五龙宫因山势分为五层,入山门是灵官殿,供奉的是道教护法镇山神将王灵官。主殿一层为真武殿,供奉着真武大帝,是北方的平安神。二层为财神殿和关帝殿,供奉的是文武财神。三层为五龙捧圣殿。四层为吕祖殿,供奉的是道教八仙之一吕洞宾,拜吕祖保佑健康长寿。五层为三清殿,供奉道教中最高的神,三清四御(元始天尊、灵宝天尊、道德天尊、玉皇大帝、北极大帝、天皇大帝、后土皇地祇)其中,道德天尊就是民间供奉的太上老君,人们认为他可保佑工业、交通安全,所以晋南人民将此地作为祈求安全多财的福地。(2024年3月份出游)</p> <p class="ql-block">《跨越三百万年冰洞群——云丘山冰洞洞里乾坤大》</p><p class="ql-block"> 云丘山冰洞群隐藏在深山之中,产生于第四纪冰川期,距今已有300多万年历史,是目前国内发现规模最大的天然冰洞群,其围岩地层年龄在4亿年左右。云丘山冰洞群属于制冷机制最为复杂的地热负异常型冰洞。因其成因复杂、规模最大、365天全年都有冰,所以云丘山冰洞群也成为最具科研价值和观赏价值的天然冰洞群之一。</p><p class="ql-block"> 其洞外看起来普通,洞内洞腔相互贯通,蜿蜒曲折,总长100多米,最宽处12米,最高处15米,可谓别有洞天。</p><p class="ql-block"> 进入冰洞,洞内四壁皆冰,各种形态的冰遍布洞中,五步一景,冰柱、冰笋、冰钟乳、冰石花、冰锥、冰葡萄分布整个空间,大大小小的冰凌晶莹剔透,在五彩灯光的映照下显出梦幻般的景象,犹如仙境,随手一拍,便是大片。(2024年3月份出游)</p> <p class="ql-block">《走进云丘山万年冰洞——惊叹大自然奇观》</p><p class="ql-block"> 云丘山冰洞群是世界三大冰洞奇观之一,也是迄今为止国内发现规模最大的天然冰洞群,距今已有300多万年的历史。走入冰洞,瞬间就从酷暑中解脱,穿越到一方晶莹清爽的冰雪世界。洁白的冰雪映照着彩灯,折射出奇妙的色彩,绮丽迷人。</p><p class="ql-block"> 各种形态的冰雪布满洞中,冰瀑、冰柱、冰笋、冰钟乳、冰石花……他们已经存在了几百万年,仿佛永远不会融化,奇特壮观。</p><p class="ql-block"> 云丘山冰洞群目前已探明发现的冰洞共16个,面积相当庞大惊人,景区只开放了其中一个,其规模和神奇程度已让人叹为观止。</p><p class="ql-block"> 在冰洞中穿行,或上或下,时而宽阔时而狭窄,游客在其中上下冰楼梯、过冰隧道,钻冰洞,感受另外一种冰雪世界的乐趣。(2024年3月份出游)</p> <p class="ql-block">《旅行在山西——下榻乡宁县》</p><p class="ql-block"> 乡宁县,隶属于山西省临汾市。春秋晋鄂侯居此,古称鄂邑,迄今有2000多年的历史。历有昌平、平昌、吕香、昌宁之称,五代后唐同光元年(923年)因避庄宗祖讳,改昌宁县为乡宁县。</p><p class="ql-block"> 乡宁县名胜古迹,有战国时荀息墓,廉颇墓,隋唐千佛洞,宋代柏山寺,金代寿圣晨钟,明代结义庙、文笔双塔等。还有重建重修可供游人观赏的云丘山、云台山、北山公园、峰岭景区、华灵庙、黄河风光等一批风光胜景和旅游圣地。</p><p class="ql-block"> 云丘山地处吕梁山与汾渭地堑交汇处。从南而望,遥接北斗,若天顶高榘,独傲苍穹。古曰“昆仑”,俗称“北顶”。自三代起为唐尧、虞舜和夏禹之望岳。奇特的喀斯特地貌形成了绵远不断的奇山异峰,观之令人赞叹不已。史书誉为:“貌姑射最秀之峰巅”。历史文化积淀博大精深,中和文化在此延伸,观天测时在此建立,中华道教龙门派在此再生,斯山与武当山齐名,素有“北云丘,南武当”之美誉。山奇险、水清秀,一年四季春花、夏冰、秋红、冬云,佳境交替。(2024年3月份出游)</p> <p class="ql-block">《千里黄河一壶收——观壶口瀑布》</p><p class="ql-block"> 壶口瀑布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东濒山西省临汾市吉县壶口镇,西临陕西省延安市宜川县壶口镇,为两省共有旅游景区。</p><p class="ql-block"> 壶口瀑布是中国第二大瀑布,世界上最大的黄色瀑布。黄河奔流至此,两岸石壁峭立,河口收束狭如壶口,故名壶口瀑布。瀑布上游黄河水面宽300米,在不到500米长距离内,被压缩到20—30米的宽度。1000立方米/秒的河水,从20多米高的陡崖上倾注而泻,形成“千里黄河一壶收”的气概。</p><p class="ql-block"> “壶口”一名,最早见于战国时代的《尚书·禹贡》中,如“既载壶口,治梁及歧”、“壶口、雷首,至于太岳”,都与大禹治水的路线与策略有关。这里提壶口而未言瀑布。(2024年3月份出游)</p> <p class="ql-block">《世界最大黄色瀑布——走进吉县壶口瀑布》</p><p class="ql-block"> 东濒山西省临汾市吉县,西临陕西省延安市宜川县,为两省共有的旅游景区。壶口瀑布是中国第二大瀑布,也是世界上最大的黄色瀑布,曾被《中国国家地理》评为中国最美六大瀑布之一,每年都有很多游客慕名而来,就是想要一睹其恢宏的气势。那么问题来了,我们要想观赏它,可分别在山西临汾吉县壶口瀑布景区和陕西延安宜川壶口瀑布景区观看。</p><p class="ql-block"> 山西吉县壶口瀑布景区内的观景台恰好正面面对壶口瀑布,观赏角度相对更好。而且在黄河岸边有一天然洞窟,名曰龙洞,进入其中观看,能近距离的接触瀑布,真切体会到“黄河之水天上来”的恢弘气势。</p><p class="ql-block"> 陕西宜川壶口瀑布景区内观景台位于壶口瀑布的侧面,视角上不如山西这边,不过其观景台相对开阔,可观赏到多处瀑布景观。</p><p class="ql-block"> 山西吉县观景台在黄河东岸,陕西宜川观景台则在西岸。那么,从摄影角度考虑,上午观赏应该选择山西这边,下午观赏应该选择陕西这边。</p><p class="ql-block"> 由于山西一侧更靠近壶口边缘,所以在山西这边观赏,会觉得水流特别湍急,水幕和水雾近在咫尺,感觉更震撼。而陕西这边由于距离瀑布较远,所以不像山西这边感觉震撼。(2024年3月份出游)</p> <p class="ql-block">《走进壶口瀑布,——感受八大奇观》</p><p class="ql-block"> 伴随瀑布出现一系列奇特的景致,主要有8大奇观,称之为:水底冒烟、旱地行船,霓虹戏水、山飞海立,晴空洒雨、旱天惊雷、冰峰倒挂、十里龙槽。</p><p class="ql-block"> 水底冒烟:黄河入“壶口”处,湍流急下,激起的水雾,腾空而起,蒸云接天,似从水底冒出的滚滚浓烟,十数里外可望。</p><p class="ql-block"> 旱地行船:壶口瀑布落差甚大,加之瀑布下的深槽狭长幽深,水流湍急,给水上船只通行带来很大困难。从壶口上游顺水下行船只,不得不先在壶口上边龙王辿处停靠,将货物全部御下船来,换用人担,畜驮的方法沿着河岸运到下游码头。同时,靠人力将空船拉出水面,船下铺设园形木杠,托着空船在河岸上滚动前进,到壶口下游水流较缓处,再将船放入水中,装上货物,继续下行,在岸上人力拖船很费力气,常常需上百人拼命拉纤。</p><p class="ql-block">霓虹戏水:壶口瀑布反复冲击所形成的水雾,升腾空中,使阳光发生折射而形成彩虹。彩虹有时呈弧形从天际插入水中,似长龙吸水;有时呈通直的彩带横在水面,象彩桥飞架,有时在浓烟腾雾中出现花团锦簇,五光十色,飘忽不定,扑朔迷离,为天下奇观。</p><p class="ql-block"> 山飞海立:是对壶口瀑布磅礴气势的形容,黄河穿千里长峡,滔滔激流直逼壶口,突然束流归槽,形成极为壮观的飞瀑,仰观水幕,滚滚黄水从天际倾泻而下,势如千山飞崩,四海倾倒,构成壶口瀑布的核心景观。</p><p class="ql-block"> 晴空洒雨:悬瀑飞流,形成的水雾飘浮升空,虽然烈日当空,但在瀑布附近,犹如濛濛细雨,湿人衣衫。这也是水底冒烟所产生的又一有趣的景观。一般越接近河面水雾越浓密,因而,在水底冒烟时,岸边观瀑就难免衣服湿漉漉,如在轻洗。</p><p class="ql-block"> 旱天惊雷:黄河在峡谷中穿行,汹涌的波涛如千军万马,奔腾怒吼,声震河谷,当瀑布飞泻,反复冲击岩石和水面时,产生巨大的声响,并在山谷中回荡,恰如万鼓齐鸣,旱天惊雷,声传十数里外。只有在壶口瀑布附近,才能真正感受到“黄河在怒吼”、“黄河在咆哮”。</p><p class="ql-block"> 冰峰倒挂:隆冬季节,龙槽冰封,两岸谥流形成的水柱如同大小不一的冰峰倒挂悬崖,彩虹时隐时现,游移其间,七彩与晶莹相映衬,使游人无不叹喟造化之神奇。</p><p class="ql-block"> 十里龙槽:壶口至孟门约5千米,在这段400多米宽的箱形峡谷的底部,黄河水流下切,形成一条30—50米宽,10—20米的深槽。黄河水从壶口奔涌下泻后,以每秒数千立方米的巨大流量归于此槽。由于传说它为龙身穿凿,长度约为10华里,故取名“十里龙槽”也称“十里龙壕”。(2024年3月份出游)</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