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清 明 的 雨</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 1, 1);"> 一年一清明,一岁一思念。南方的天气,清明节气前后总是春雨绵绵,清明的雨好像子孙思念祖先的泪水一样,不停地流淌。</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 1, 1);"> 清明扫墓祭祖,是人们怀念已故亲人的时节,没有祖先就没有我们,感恩父母,是父母把我们带到这个美丽的世界上来的,不去扫墓的人是没有孝道的人,也是没有良心道德的人。</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 1, 1);"> 有一些年轻人不结婚,结了婚的也不想生小孩,只顾自己过好日子来的人,这种人是自私的表现,自古以来,人类的繁衍,都是一代传一代,生生不息。</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怀念我的爷爷奶奶和父母</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 1, 1);"> 满山遍野的映山红,染红了后垅岭整个山岗,唤起了我孩童时代跟随爷爷去扫墓的情景,爷爷说,等我老了走不动了,清明扫墓就要你们后生仔去。</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 1, 1);"> 爷爷出生于清朝光绪年间,兄弟四人,排行老二,过继给小大公〈曾祖父〉,小大公不到二十岁去世了,也没有结婚。大公七兄弟,人多家产少,一间简易的木棚子算是小大公的遗产,我爷爷可以说是白手起家的。</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 1, 1);"> 爷爷这一辈子盖了两次房屋,第一幢房屋丁丑年涨大水淹倒了,后来在原址上重建。他勤劳好学,没有拜师傅会做泥工和木工手艺,他砌筑八九尺高的石墈至今九十多年依然不倒(干砌石,没用石灰浆,那个年代也没有水泥)。还会用木材自制诱捕猫狸子,黄鼠狼的笼子。</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 1, 1);"> 爷爷说,帮人家捕黄鼠狼,一只一个大洋(银元)的报酬,有一年挣到好几十个大洋。自家的田晚上莳,对面插一支香点燃作为一个直线点,白天帮人家莳田好挣钱,他勤俭持家,攒到钱来买田土,送我父亲去赣州府知行中学念书,那个时代能在赣州读书的人,家里算是殷实户,解放后划阶级,我家定为中农,其他三个爷爷家都是贫农,爷爷七十年代中期逝世,享年七十七岁,那个时候也算是高寿了。</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 1, 1);"> 奶奶特别喜欢我,古人云:爷爷奶奶喜欢长孙。1959年冬家乡闹饥荒,父母带着姑姑,姐姐和我下万安逃荒,当年我才两个虚岁,奶奶不放心,随我们一起走,留下爷爷一人守家。六十年代末,我跟着奶奶逢圩(赶集),那时街上的清汤(混沌)一角二分钱一碗,奶奶拿钱给我至少一角五分,有时拿两角钱。奶奶八十年代末逝世,享年八十七岁。</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 1, 1);"> 父亲在民国时期是一名教师,曾经在髙岭,攸镇,小分水等小学教书,直到1954年才回家务农。</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 1, 1);"> 七十年代初,我家九口人吃饭的大家庭。人多劳动力少,年年超支,生产队又粮食紧缺。父亲利用休息时间绞箩绳卖,大集体时候劳动力实行定工定勤制度,一个月出勤26天,剩下的几天要请假,他步行到万安的沙坪,遂川的巾石等圩场卖箩绳,往返一百多华里的路程,换一点大米回来弥补口粮的不足。春夏之交,利用午休时间捉黄鳝,泥鳅街上卖钱,买点蕃薯米,蕃薯米捞饭时拌在一起蒸熟,解决一家人的饥饿,那个时候的生活十分艰难困苦。父亲二零一零年秋逝世,享年八十五岁。</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 1, 1);"> 母亲十八岁那年嫁给我父亲,与父亲相濡以沫共同生活了六十二的春秋。母亲生儿育女,一家人的茶饭,砍柴割草,养牛养猪,洗浆补连(洗衣服,做布鞋,缝补衣服等活),一辈子辛辛苦苦。</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 1, 1);"> 等到弟弟结了婚,我们兄弟才分家(打总食九年),分家时打算父母各跟一家或者是另立灶台,油盐柴米我们兄弟俩负责提供,父母不同意,要带着弟弟一家人一起生活,古人云:爸爸妈妈喜欢满崽(最小的儿子)。我们兄弟姐妹在爷爷奶奶的精心呵护和爸爸妈妈的细心培育之下茁壮成长,都已成家立业。</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 1, 1);"> 母亲二零一三年春逝世,享年八十四岁,父母先后三年相继离世,我们兄弟感到风树之悲。</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 1, 1);"> 再过二十年,希望在另外一个世界与爷爷奶奶,爸爸妈妈久别重逢,相聚相爱,来生还是做您们的儿孙。</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清明前后雨绵绵</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上山扫墓祭祖先</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映山红花盛开时</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先人希望后代贤</b></p> <p class="ql-block"><b> 我的大姑姑今年九十四岁,耳聪目明,腿脚不便,走远一点膝盖疼,沙地逢圩是大表哥用手推车推去。二姑姑八十一岁那年患老年痴呆症去世了。小姑姑今年七十九岁,家里像幼儿园样,孙子孙女,外孙子外孙女一大伙,真的是子孙满堂,她还在持理家务,我每年都有一两次去看望她们,因为她们是我父辈的亲人。</b></p> <p class="ql-block"><b>泥鳅箩</b></p> <p class="ql-block"><b>邀 约</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