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行经络瑜伽

Ada Jin

<p class="ql-block">我喜欢的运动有很多种,其中坚持的最久的是瑜伽。瑜伽能能激活一个人的左右能量通道,带来身体的稳定与头脑的宁静。同时能够为人们探索生命更高的维度构建强大的基础。</p><p class="ql-block">五行经络瑜伽,在印度瑜伽的基础上,又引入中医传统养生的知识,对于保健更加有益,尤其是对体质比较弱不适合强烈运动的人。</p><p class="ql-block">督脉和任脉是人体内的最重要的经脉,两者的作用和功能不同。督脉走脊背向下,任脉走胸前,两脉于人体内的百汇穴和会阴穴相交,两条经络连接了身体上很多重要的穴位。</p><p class="ql-block">人腿上有六条经络,肝、脾、肾经在内侧,是阴经。胆经在外侧,胃经前侧,膀胱经在后侧。阴经朝下走,阳经朝上走,阴经阳经都会在脚趾交汇。</p><p class="ql-block">胳膊上的六条经脉分为手三阳经和手三阴经,手三阳经分别为手阳明大肠经、手少阳三焦经、手太阳小肠经,手三阴经分别为手太阴肺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阴心经,位置及巡行路线各不相同。</p><p class="ql-block">经络内联脏腑,外接皮毛,经脉是纵横的,就像大树枝上伸出的树杈。</p><p class="ql-block">我们的整个身体都被经络包围着,我们的手指甲和脚趾甲,都会有经络穴位的流经点。五行经络瑜伽就是启动身体的能量,一个同样的体式,我们稍稍变动一下关节,身体的能量就会不同。看似站在那里没有怎么动,但是体内的气血循环就加速了。</p><p class="ql-block">脊柱是人的生命线,所有的脏腑都是挂在脊柱上,通过调整身体的正位可以调整内在脏腑的能量。稍稍一点的偏差,都给脏腑造成压力。久而久之脏腑受压,病变就会出来了。我们生活姿势不对,会对身体造成压力。心肝脾肺肾对应于金木水火土,相互之间既互为表里,又相生相克,关系很复杂,我们只要记住他们是一个整体的系统,相互紧密关联就行了。</p><p class="ql-block">我以前也记不住这么多经络,但是做五行经络瑜伽,它做到每个体式的时候,会讲解这个体式会疏通到哪些经络,按摩到些穴位,这样慢慢就记住了主要的经络和穴位,而且针对这些经络和穴位练后之后觉得的确是效果显著。</p><p class="ql-block">其实中医的经络和穴位是一个虚拟的通路,在解剖学上并不能真实地能发现他们的存在。我们大概的知道他们在身体的走向就可以了,不需要像中医一样去深入研究。</p><p class="ql-block">通过瑜伽,可以调整我们的姿势,疏通我们的经络,锻炼到深层次的肌肉,同时起到保护骨骼,促进血液循环的作用。</p><p class="ql-block">我们通过肌肉解剖学,可以观察到运动引起的肌肉的变化。因为人身体中间的每一个部分都是相互关联的,而这些肌肉的变化也会带动整个系统的变化,这个变化在西方医学的解剖学中是无法被精确的测量的,但是在中医上可以通过经络这个虚拟的通道表达出来。因为人的身体是非常神奇的,不管是中医还是西医,都没有办法很清楚的解释它的运作机制。理论只是前人建立起来的,用来理解我们身体运行的一个途径,更多的是要通过我们自己对身体保持觉知。</p><p class="ql-block">拿五行瑜伽最基本的体式山式站姿来举例说明。</p><p class="ql-block">两脚分开,与肩同宽站立,脚上十个脚趾打开向上伸展,足底像吸盘一样吸住,向下跟大地要能量,足弓空起,对身体的支撑更加稳固。大脚趾向上发力,可以调整到肝和脾。上半身中正,双肩外旋下沉,带动背部斜方肌下沉。头领百会,百会与会阴在同一中轴线上。腹股沟向前平移,髌骨向后推,脖颈下颌向后微收。双手自然下垂,向后翻转,肘心掌心朝前(或朝向身体两侧),五个手指向下大大张开。10个手指和10个脚趾分别对应不同的经络,张开可以起到拉伸经络的作用。</p> <p class="ql-block">山势站姿练习到的肌肉群图解。</p> <p class="ql-block">站山式只是瑜伽中最简单的一个动作,就运用到全身这么多肌肉的协调。人体有206块骨骼,639块肌肉,有的人说有1000多块肌肉,因为有些小的肌肉其实无法统计。</p><p class="ql-block">拉伸的动作可以强化肌纤维束,拉伸肌肉外膜,肌束膜,和使结缔组织柔软有韧性。力量性强的运动可以加强肌纤维的强度,从而增加血液循环的摄氧量。</p><p class="ql-block">肌肉分为骨骼肌,平滑肌和心肌,我们能锻炼到的肌肉是骨骼肌,但是会对平滑肌和心肌产生影响。</p><p class="ql-block">运动不仅燃烧脂肪,而且增加肌肉的质量,凸显线条。</p><p class="ql-block">但我觉得以减肥为目的的运动,其实不能达到很好的效果,也很难对运动产生发自内心的热爱。只有了解你的身体结构的神奇,并对它产生由衷的赞叹和热爱,才会好好爱护她,和她做朋友。</p> <p class="ql-block">运动无所不在,连站立也都可以成为一种运动。站姿好了,身体会处在一种很放松的状态,比松松垮垮的坐着更加让身体感到舒服。适度的张力更能放松身体的结构。</p><p class="ql-block">没有任何运动是能够完整地锻炼到我们的全身。而最好的运动方式是劳作和玩耍中运动,自然地变换姿势,而不是跟着健身教练的引导,因为那是回到人之初最原本的状态,在自然中运动,奔跑起来,从现代的电子产品、程序化刻板的工作、噪音中解放出来。运动是帮助我们认识身体,回归自然的途径。</p> <p class="ql-block">学习健康知识应该中西医双管齐下。</p> <p class="ql-block">三焦经是很重要的一条经略。</p> <p class="ql-block">大肠经</p> <p class="ql-block">曲池穴是大肠经上重要的穴位。</p> <p class="ql-block">胆经不通与疼痛。</p> <p class="ql-block">膀胱经</p> <p class="ql-block">膀胱经</p> <p class="ql-block">督脉</p> <p class="ql-block">督脉</p> <p class="ql-block">督脉起于小腹内胞宫,体表出曲骨穴,向下过会阴部,向后行于尾骶部的长强穴,沿人体后背上行,经项后部至风府穴,进入脑内,沿头部正中线,上行至巅顶百会穴,经前额下行鼻柱至鼻尖的素髎穴,过人中,至上齿正中的龈交穴。主一身阳气。</p> <p class="ql-block">任脉</p> <p class="ql-block">任脉起于小腹内胞宫,下出会阴毛部,经阴阜,沿腹部正中线向上经过关元等穴,到达咽喉部(天突穴),再上行到达下唇内,环绕口唇,交会于督脉之龈交穴,再分别通过鼻翼两旁,上至眼眶下(承泣穴),交于足阳明经。</p><p class="ql-block">任脉为阴脉之海,调节阴经气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