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向西去拉萨

朝东

<p class="ql-block">  2024年3月21日,踏上了虽胆怯而一直未放弃的拉萨之旅,此次走的是颠藏线,飞机降落丽江已是晚上8:30以后,只是在机上与丽江的夜景打了个照面。</p> <p class="ql-block">  22日早晨起来,发现我们所住地就在黑龙潭边,问了导游果然是的,去宾馆对面的小菜场采购一些水果乘上丽江当地一位纳西族大叔所开的大巴开启一路向西的行程,同行的还有张家港一行的大巴。</p> <p class="ql-block">  第一站行驶90公里到达虎跳峡,虎跳峡位于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香格里拉市虎跳峡镇,分为上虎跳、中虎跳、下虎跳三段。</p><p class="ql-block">虎跳峡景区南岸为玉龙雪山,北岸哈巴雪山。受两岸高山的紧紧束缚,江流入峡后宽仅50多米,最窄处虎豹一跃即过,故名虎跳峡。峡谷在金沙江上游,全长17千米,迂回道路25千米,峡谷垂直高差3900多米,是世界上最深的峡谷之一。</p><p class="ql-block"> 听了田鸡的话,说是上下只有50米,不用花钱乘电梯,事后证明户外行的田总和我们的认知不是一个层面的。</p> <p class="ql-block">离开虎跳峡,汽车到达香格里拉已是下午两点多钟,去了代表地独克宗,公元676-679年,土蕃在这里的大龟山顶设立寨堡,名“独克宗”,一个藏语发音包含了两层意思,一为“建在石头上的城堡”,另为“月光城”。后来的古城就是环绕山顶上的寨堡建成的。位于独克宗古城龟山山顶的“龟山公园”,并非仅是一处景点,更是一种心灵的净化与信仰的交融。这里的“龟山大佛寺”与巨型转经筒,不仅让人们领略到古老传统的魅力,更是一种精神寄托与宗教体验的空间(记入吉尼斯纪录的经筒是世界上最大经筒之一)。独克宗古城是中国保存最好、最大的藏民居群之一,迄今已有1300多年历史。整个古城建筑依山势而建,路面起伏不平,许多岁月久远的旧石头就着自然地势铺就而成,有的石头上还残留着些马蹄印,那是当年的马帮给时间留下的信物。也是当年茶马古道上的重镇之一,也是马帮进藏去的第一站。历来为滇、川、藏茶马互市之通衢。尤其是清乾隆、康熙年间,独克宗成为滇藏贸易的非常重要的一个集市,境内矿业兴旺,四方商贾云集。值得一提的是,独克宗还是滇川藏结合部民族文化交流的窗口。虽有部分重修,但藏族风情还是突显。香格里拉这个名字最早出现在美国小说家詹姆斯·希尔顿于1933年出版的小说《消失的地平线》中,其中所述的“太阳最早照耀的地方,人间最殊胜的净土”,便是香格里拉,是理想中的乌托邦进而引发关注。香格里拉海拔3459米,团队两个苏州娇娘已感不适,开始吸氧。</p> <p class="ql-block">到达巴拉格宗宾馆已是晚上8:30,晚上不知道,早晨起来才发现宾馆座落于悬崖峭壁的谷底,有点小恐惧。</p> <p class="ql-block">3月23日早餐后步行去巴拉格宗景区门口乘景区内中巴车游玩巴拉村。因董卿朗读者里的斯那定珠个人用了10年修建出山的路,用掉几千万而破产,也因此地图上有了这个地名。景点囊括了雄奇的香格里拉大峡谷景观、壮丽的格宗雪山风光、传承千年的圣洁原乡巴拉村、神圣的千年凤凰菩提树、天然而成的香巴拉佛塔,同时不乏浓郁的藏民族风情。巴拉村的房屋建筑是非常独特的纯藏式土墙碉楼。墙厚楼高,底层作畜厩,二层作伙房、宿舍、仓库,三层为佛堂和客房,屋顶插着风马旗,屋顶平台设一煨桑台。巴拉村处于海拔2900米的缓坡上,有利于雨雪淋下以便减轻对房屋的压力,碉楼式有利于收打青稞和每天的煨桑。这种高原坡顶式和河谷碉楼式完美结合的建筑风格在香格里拉是独一无二的一种藏式建筑。这是一座1300多年历史、宁如世外桃源般古朴而宁静的古村落。</p> <p class="ql-block">沿着金沙江,路过三江并流,(三江并流是指发源于青藏高原的金沙江、澜沧江和怒江三条大江在西藏自治区、四川省、云南省境内自北向南并行奔流170多公里,穿行在横断山脉的崇山峻岭之间,形成世界上罕见的“江水并流而不交汇”的奇特自然地理景观。)三大江穿越过横断山脉后相互揖别,长江来了个120度大转弯折向东北方向行进,分别流经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注入太平洋东海,澜沧江经老挝、柬埔寨、越南注入太平洋南海,怒江经缅甸注入印度洋安达曼海,各自成了中国、中南半岛、缅甸的母亲河(之一)。到达海拔3600多米飞来寺,首次有了高反的症状。住在观景梅里雪山最高峰卡瓦格博峰宾馆房间里,想看日照金山,只可惜预报明天是个阴雨天只能留有遗憾了。</p> <p class="ql-block">  3月24日日照金山没看见,早晨出发时飘着雪花,沿着澜沧江进入藏区,到达盐井,参观芒康县千年古盐井,芒康盐井古盐田已有1300年历史,位于西藏芒康县盐井镇澜沧江东西两岸,是我国唯一保持完整最原始手工晒盐方式的地方,盐井的盐田在结构和制盐方法上保留了传统的风格,包括使用木柱支撑的盐田、从盐井中抽取卤水、以及将卤水倒入盐田中晒干的过程,当地人使用古老的方法制盐,挖盐井、造盐田、晒盐卤、收盐粒等步骤,这种制盐方式体现了人类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存。芒康县盐井的盐因其独特的制作工艺和历史价值而被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盐井盐田由于产盐而得名,盐井藏名为“擦卡洛”,“擦”意为盐,就是生产盐的地方。分处于澜沧江东西两岸的纳西村、上盐井村和加达村,是这里主要的产盐地。密密麻麻的盐田里,晒盐女劳作中影影绰绰的身影,也成了一道独具风情的人文风景线。从高处俯瞰,盐田依着河谷山势的大曲线,呈方格棋盘般整齐排列着,层层叠叠,呈现出五彩斑斓的炫目色块。盐井所产的盐因为土质的不同颜色分红、白两种,加达村两岸地势低缓,盐田较宽,盐为淡红色,红盐因采盐高峰期多在3-5月,而此时又是桃花盛开的季节,因而俗称“桃花盐”。红盐产量较高、价格低,这里的百姓一般是用红色的盐喂牲口,而白盐则作为食用盐。澜沧江边搭建的这些土木结构的平台就是盐田。顺着盐田之间的小道下坡,盐水井就挖在江边。在加达村,连片的盐田充满生机,不时可以看到村民在盐田里劳作。他们用抽水机将江边卤水井里的卤水,抽到沉淀池初步过滤,再引入自家盐田。在这之前,妇女们都是每天背着30多斤中的木桶来回几十次甚至上百次。一般情况下,春夏风高日烈,晒盐最多只需一两天就能好;秋冬日薄风寒,晒盐则需四五天。晒好后盐田里就凝结了一层厚厚的结晶盐,然后用木刮刀轻轻刮拢这层晶体,再装到竹背篓里沥干水分,她们就得到了大自然馈赠的财富。每块盐田都是由崖壁、木质盐台和支撑木构成,盐台上再铺上一层细细的沙土。这样卤水向上可以蒸发,向下可以渗透,简单却非常实用。盐田下面的钟乳晶盐千姿百态,置身其中,仿佛进入了水晶宫。支撑盐棚的木料被经年累月地使用,盐水渗透木料在其表面凝结成一层厚厚的晶体,阳光下璀璨生辉。中午特色藏青稞面,唱着歌儿的服务员穿梭于餐桌之间,不停的给每个伸出来的空碗加面,比赛谁吃的碗数最多,最高纪录是75碗,其实每碗只有一筷子或两筷子面,但气氛热闹非凡。这个店上过央视,是《舌尖上的中国》、《走进西藏》、《远方的家》等拍摄之家。下午过芒康县城从214转318国道,下午翻越雪山一路美景到海拔2600米的如美住宿,晚餐地锅鸡庆祝进藏。</p> <p class="ql-block">3月25号早餐7点1楼大厅,8:30出发,全程300公里,翻越觉巴山,到达东达山,踏上了人身颠峰海拔5130米,中午左贡吃菌菇火锅,下午天路72拐,走过人生所有弯路,从此进入坦途。今天行驶在海拔4000左右高海拔区,越雪山,爬行盘山公路,体验318为什么成为老司机的挑战。入住八宿多拉神山温泉大酒店,海拔总算低了下来3200米左右。</p> <p class="ql-block">3月26,从澜沧江来到怒江边,前往波密。路上因海拔4500米左右,有积雪、冰川,路途时有狭窄,行驶缓慢,甚至有停留。到达上然乌湖已经12点多了,然乌湖位于西藏自治区昌都市然乌乡,海拔3850米,面积约22平方公里,然乌湖是是一个美丽的高原湖泊,为藏东第一大湖。然乌湖是由于山体滑坡或泥石流堵塞河道而形成的堰塞湖。然乌湖紧临318川藏公路,湖畔有雪山,冰川,森林,湖水向西倾泻(是唯一向西流的河流)形成西藏著名河流雅鲁藏布江重要支流帕隆藏布江的上源之一。上午上然乌湖,然后中、下然乌湖,湖面仍有部分被冰雪覆盖没有融化,大部分已经融化的然乌湖碧蓝清澈如镜,湖边的雪山、绿柏在水中映出倒影,四周群山环绕,风光旖旎。雪域高原的湖水、冰雪、森林彼此相依相偎,像走入梦幻之境,如诗如画。中餐丽江排骨火锅,餐后沿着帕隆藏布江去往波密,入住波密桃源名舍酒店,全程220公里,波密又是-个仙境般的存在,周围雪山环绕,白云穿梭其中,帕隆藏布江穿城而过,美不胜收。过了昌都区,波密已是林芝地区,帕隆藏布江汇入雅努藏布江流经印度、孟加拉国最终注入印度洋。</p> <p class="ql-block">3月27早餐后,驱车30公里到达波密桃花沟秘境古通村。古通村人少景美,桃花盛开在房前屋后,起伏的村落建筑让这里的春色更有层次。在古通村桃林背后便是高耸入天的波密冰川,随手一拍就能拍到冰川与桃花同框的美景。中餐有着浓郁藏族特色环境和餐食,下午经过通麦大桥,有人说”如果你不经过通麦,你就不知道川藏线的难度”,在通麦特大桥建成之前,它曾被认为是”死亡之地”,这里的天地之险,让路过的人们生与亡只在一瞬间,但是当通麦特大桥建成后,人们进入西藏变得更加容易和安全。通麦特大桥,位于西藏林芝市波密县通麦镇,跨越易贡藏布江,是川藏公路的“咽喉工程”。通麦特大桥是一座独塔单跨钢桁架悬索桥。桥长256米,宽12米。主塔高59.5米,结构形式在中国很少见。通麦特大桥在2012年9月开始动工,在2015年12月正式通车。大桥建成后,可抵御8级地震和百年难遇的大风洪水。当我们想到西藏,我们可能会想到“布达拉宫殿、珠穆朗玛峰、雅鲁藏布江、纳木错、林芝”等等的山脉、湖泊、冰川和森林。但是在通麦特大桥还没有建成之前进藏,有一处地方让所有的跑川藏线的司机都心中一颤的地方,就是通麦,通麦甚至有“通麦坟场”之称,海拔仅有1800米的通麦,降水极其丰富,山体土质疏松,号称“亚洲第二大泥石流群”,一旦遇到风雨或者冰雪融化,极易发生高山落石、泥石流和塌方,一年各种地质灾害累积300多次,被戏称为“世界公路病害的百科全书”。通麦大桥是川藏公路南线318国道著名通麦天险路段上的咽喉工程,在同样的位置分布着不同历史时期的三座跨江大桥(第一座通麦大桥:1950年代修建,2000年易贡湖大溃坝冲毁它(远在墨脱县背崩乡的雅江解放大桥也被冲毁)。第二座通麦大桥:2013、2015年连续出故障。通麦三桥:现在通车的那座桥。原来的两个已经暂停机动车通行。现在这三座桥都成了通麦风景的一部分。到达鲁朗小镇用晚歺,小镇石锅鸡又是一处上榜央视30年石锅鸡传承老店,由于胃肠道不适,买了两个小馒头吃下以补充体力。西藏林芝鲁朗小镇,被誉为“东方小瑞士”,是一个充满着藏族风情和宁静神圣氛围的旅游小镇。鲁朗一词在藏语中意为龙王谷和神仙居住的地方。平均海拔为3300米,318国道贯穿其中,鲁朗位于一片茫茫的原始森林中,鲁朗拥有丰富多样的自然景观,如色季拉山垭口南迦巴瓦峰观景台、鲁朗林海、田园风光、高山牧场、贡措、拉月温泉等。饭后翻过色季拉山,色季拉山口是西藏林芝县东部与中西部的分界带,是尼洋河流域与帕隆藏布江的分水岭,为川藏公路南线所跨越。登临海拔4728米处的山口可观日出、云海、无际的林海和远眺南迦巴瓦峰,只是我们到时飘着雪花,只蒙胧远眺南迦巴瓦峰峻美的雄姿。入住林芝盛德酒店,全程230公里。今天一天很萎靡不振,昨晚开始上吐下泻,折腾一夜,不知高反还是吃坏东西。</p> <p class="ql-block">3月28日,早餐后宾馆门口总算见到了日照金山,美丽非凡,转瞬即逝。被喜马拉雅山脉、念青唐古拉山脉和横断山脉包围的林芝是此行的倒数第二站。雅鲁藏布江流经此地,形成了气势磅礴的雅鲁藏布江大峡谷,9点出发雅鲁藏布江大峡谷,雅鲁藏布江峡谷是世界上最大、最深的峡谷,由于高峰和峡谷咫尺为邻,几千米的强烈地形反差,构成了堪称世界第一的壮丽景观。雅鲁藏布江大峡谷是青藏高原上最大的水汽通道,据说雅鲁藏布大峡谷是喜马拉雅山运动和江水的冲刷形成的,雅鲁藏布江大峡谷以其深度、宽度名列世界峡谷之首。沿雅鲁藏布江大峡谷、以南迦巴瓦峰为中心,是西藏东南季风型温性冰川发育的一个中心,这是由于雅鲁藏布江水汽通道输送印度洋暖湿水汽导致的结果。雅鲁藏布江是藏族人民心中的天河,雅鲁藏布江大峡谷以高、壮、深、润、幽、长、险、奇、秀等特点成为世界上最险峻、最壮观的峡谷。峡谷两边遍地含包待放的桃花古树,索松村位于雅鲁藏布江北岸,与南迦巴瓦峰仅一江之隔,每当桃花盛开,数以万计的野桃树一同开放,一定蔚为壮观。盛放的桃花,与白雪皑皑的雪山、绿盈盈的雅江水交相辉映,想着定是美绝人寰。只可惜由于气温影响,景区司机师傅说今年推迟了一周盛放期。站在索松村边山崖处眺望,可将峡谷、藏寨、雪峰等景色尽收眼底。索松村犹如被雪山和桃花包裹起来的世外桃源。徒步索松村,满眼的桃花含苞待放在刚吐出绿芽的小麦地中,映衬着被蓝天氲染成淡蓝色的雪山,仿若穿行在一幅浓墨重彩的油画当中。远眺仅次于珠峰的南迦巴瓦山峰,心中充满神圣和震撼。因索松村的挑花未完全盛开,回林芝的途中去了嘎拉桃花源看桃花,最终心满意足而归。林芝古称“工布”,藏语音译为“尼池”,寓意为“太阳宝座”,地处西藏东南部,素有“西藏江南”“雪域明珠”等美称。内与拉萨、山南、那曲、昌都相邻,与云南毗邻,外与印度、缅甸接壤,平均海拔3100米,林芝给大家留下了舒适,富裕的观感。</p> <p class="ql-block">3月29号,7点早餐、退房,8点上车出发离开林芝,120公里到达巴松措,巴松措又名措高湖,藏语中是"绿色的水"的意思,湖面海拔3700多米,虽位于林芝地区远离城镇的高峡深谷里,但它却以其林木繁茂和群山耸立中的一池碧水而闻名遐迩,小岛上有唐代的建筑措宗贡巴寺,是西藏有名的红教宁玛派寺庙,建于唐代末年,为土木结构,上下两层,殿内主供弥勒佛、千手观音和金童玉女,是红教的一处著名神湖和圣地。巴松措景区集雪山、湖泊、森林、瀑布、文物古迹、名胜古刹为一体,有着“小瑞士”美称。下午1点车上集合出发去拉萨,途中司机师傅休息时,去了天然温泉泡脚。到达拉萨宾馆,放下行李出来找吃食,慢慢踱步来到布达拉宫广场东门附近的一家小食店,吃了碗粥和两个蔬菜小笼包,赶在布达拉宫晚上9:00至11:00亮灯而夜观布达拉宫,排队安检进门长达50米,夜幕下亮灯的布达拉宫更显庄重和壮丽,它散发着一种神秘的韵味,仿佛在诉说着千年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3月30日,9点大厅集合出发大昭寺,由导游事先联系好的讲解员接待引导。据说大昭寺创建于吐蕃王朝松赞干布时期。松赞干布为了安置他的两个妻子文成公主和尼婆罗(今尼泊尔)尺尊公主带去的两尊佛像,决定兴建佛寺神殿。“根据文成公主的建议,用白山羊驮土填平卧马错湖,就地兴建佛寺。公元647年,建成“惹萨珠囊”,意为“白山羊驮土幻显寺”,即大昭寺。“惹萨”一词也渐渐在九世纪前期演变成“拉萨”,意为“佛地”、“佛土”。现有建筑面积约为21500平方米,是一千多年前的唐代遗物,殿内中心部分仍保持原来式样。主殿觉拉康殿内主供文成公主从长安带来的释迦牟尼12岁时等身像。这尊像原先供奉在拉萨小昭寺内(小昭寺由文成公主亲自督建,就在大昭寺附近,现寺已毁。),松赞干布死后,谣传唐要出兵取回佛像,藏民将它藏在大昭寺的一间密室里。公元710年金城公主进藏,唐蕃和好,又把这尊佛像搬出来供在大昭寺正殿内。二层配殿内,供有松赞干布、尺尊公主、文成公主的塑像。殿堂及四周回廊间绘满壁画,其中《文成公主进藏图》、《大昭寺修建图》等,其中对于松赞干布头顶还有一颗小脑袋的形象众说纷纭,个人认为是为自己的领袖地位而神化自己所做出的表象。大昭寺前的围墙内,保存着唐蕃舅甥会盟碑。会盟之后,唐朝又派大理寺卿刘元鼎为传使,随论纳罗入蕃,在逻些(拉萨)设盟坛。碑文追述唐蕃历史,强调了文成、金城嫁给吐蕃赞普的舅甥姻缘关系,记述了会盟经过,碑身虽略有风化,但所刻汉文藏文尚能辨认。大昭寺内还珍藏着两幅明代刺绣的唐卡,即卷轴画。由于拉萨气候干燥,虽经五百多年而仍色泽鲜艳,保存完整。大昭寺门前还有一块乾隆年立的痘碑,叫做《劝人种痘碑》(当时西藏天花流行,藏人十分害怕,一发现此病,就把病人赶到山野岩洞不管不问,任其死亡。驻藏大臣和琳特地命人在藏北草原上修建几间平房,拨给口粮,派士兵守卫护理,安置天花病人,使不少人痊愈生还。驻藏大臣还严谕前后藏,痘疹不是不治之症。并劝令班禅和达赖以后照此办理,捐给口粮,作为定例,事后刻石树碑,称为痘碑)。大昭寺建成后,经过元、明、清历朝屡加修改扩建,才形成了现今的规模。大昭寺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有着“圣地”之誉,与这座佛像有关,在藏传佛教中拥有至高无上的地位。大昭寺是西藏现存最辉煌的吐蕃时期的建筑,也是西藏最早的土木结构建筑,并且开创了藏式平川式的寺庙市局规式。环大昭寺内中心的释迦牟尼佛殿一圈称为“囊廓”,环大昭寺外墙一圈称为“八廓”,大昭寺外辐射出的街道叫“八廓街”即八角街。以大昭寺为中心,将布达拉宫、药王山、小昭寺包括进来的一大圈称为“林廓”。这从内到外的三个环型,便是藏民们行转经仪式的路线。大昭寺融合了藏、唐、尼泊尔、印度的建筑风格,成为藏式宗教建筑的千古典范。寺前终日香火缭绕,信徒们虔诚的叩拜在门前的青石地板上留下了等身叩头的深深印痕(据说信徒终身要叩满10万个等身头),万盏酥油灯长明,留下了岁月和朝圣者的痕迹。而寺内信徒和游客拥挤着一点点向前挪动,通过壁画和佛像了解大昭寺的历史和藏教的发展史。下午1:30出发去了海拔高度4998米羊卓雍措打卡。因海拔高,风大温度低,打卡完又用2小时赶回。途中休息暂停地,有藏民有偿提供藏獒和牦牛供游客拍照。</p> <p class="ql-block">3月31日,9.50西藏邮局集合,由讲解员带领分两组进入布达拉宫。布达拉宫是藏传佛教的重要圣地和西藏最著名的标志性建筑之一。它始建于公元7世纪,最初是由吐蕃王朝的赞普松赞干布为迎娶唐王文成公主而建造。经过多次扩建和修复,特别是1645年五世达赖喇嘛时期的大规模重修,布达拉宫形成了现在的规模和格局,成为历代达赖喇嘛的冬宫居所,为西藏政教合一的统治中心。布达拉宫共拥有大小房屋约有1000间(具体多少房间仍没准确数据),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宫堡式建筑群之一。整个建筑群依山而建,气势恢宏,分为三个主要部分:雪老城、白宫和红宫。雪老城位于山下,象征着世俗的世界;白宫是达赖喇嘛生活、起居和处理政务的场所,共有七层。五世达赖去世后,为安放灵塔,宫廷总管第巴·桑结嘉措继续扩建宫殿,形成红宫。红宫是供奉历代达赖喇嘛灵塔和佛像的地方,采用了曼荼罗布局。五世达赖因成就至伟而灵塔最是宏伟。布达拉宫的建筑风格独特,整座宫殿具有藏式风格,外观13层,实际只有9层。由于它起建于山腰,大面积的石壁又屹立如峭壁,使建筑仿佛与山岗融为一体,气势雄伟。墙体色彩寓意深刻,白色象征大慈大悲的观世音菩萨,代表慈悲和平,红色象征大智大悟的文殊菩萨,代表智慧,黑色象征大力大勇的金刚手菩萨,代表严肃、严厉,也与驱除邪恶有关。金色象征至高无上的权利和当时政教合一的政治地位,也被视为尊贵和权利的象征。墙面是牛奶加白糖粉刷而成,其中阿嘎土和白玛草是重要墙体原料,墙内注有铁汁。宫内珍藏着大量的佛教文物和历史遗迹,包括珍贵的唐卡、佛像、经文等。它不仅是西藏的政教中心,也是藏民心中最为神圣的场所。不远的药王山海拔3725米,山形奇特,五世达赖时期,开始组织各地僧医在此学习,整理西藏医药学等,以后逐渐发展为藏医学院“门巴扎仓”。因具有宗教性质,也称药王庙。藏传佛教中,药王是释迦牟尼佛的一个化身,相传能医治百病。从吐蕃王朝时代西藏民间出现藏医算起,藏医学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公元七世纪,文成公主唐蕃和亲时,除带来大唐汉文化,还有《医学大全》。后来的唐朝金城公主又带来了医书《月王药诊》。从此,中医的一些理论和方法逐步融汇到藏医学之中。上世纪六十年代以后,原属于药王庙的藏医学院合并到“门孜康”,成为现在的藏医院 。药王山与布达拉宫所在红山原为一体,公元八世纪,吐蕃赞普赤德祖赞在红山和药王山之间修造了三座大白塔。一些虔诚的信仰者虑及神脉被断,便用长长的经幡将两山牵连在一起,五彩纷飞在城市高空中飞扬,成拉萨一道亮丽的风景。1995年修建布达拉宫广场。恢复“巴噶林”三座古老白塔,即红山白塔,过街塔和药王山白塔。昔日的拉萨门户过街塔在原址复建,既方便交通又维系了神山的脉络,也成为布达拉宫雄伟建筑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布达拉宫还被誉为“世界屋脊上的博物馆”,收藏着大量珍贵的历史文物,传颂着吐蕃王朝的辉煌事迹。已成为世界各地游客向往的旅游胜地,让人们共同领略这雪域圣殿的神奇魅力。</p> <p class="ql-block">西藏之行,滇藏公路是入藏公路中海拔最低的,古时的茶马古道走的就是这条线。沿途气候温和湿润,林木繁茂,景色秀丽。三江逶迤穿越高山峡谷,山高谷深,公路落差很大,一天之内便可经历四季不同的气候与风光。,百芒雪山洪拉山哈巴雪山玉龙雪山穿越横断山脉,又纵穿金沙江、澜沧江和怒江的三江并流,历经帕隆藏布江到雅鲁藏布江,在四个纬度之间的水平气候带与垂直气候带之间,交错成为了最迷人的旅行路线之一。整条线路贯穿山岭、冰川、峡谷、河湖等多种地理元素,一路走过,长空寥廓,山高水长,潇洒自在,在三大板块的共同作用下遍布着大起大落、纵横交错的地貌特征,或断裂沉陷为谷为壁,或挤压成山成岭。同时,喜马拉雅—横断山带又处于低纬度区域,多种气候带错落分布,导致了峡谷、森林、草原、雪山垂直并存,交相辉映。所到之处,无一不是动人心魄的异域神貌。一路行来,团队成员友好相处,安全愉快的渡过高原行程。于4月1日乘拉萨航班经停成都安然返回虹桥机场,此次行程圆满结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