绽放在沂蒙山中的生命之花(二)

风月无边朱中华

<p class="ql-block"> 沂蒙大姐 李桂芳</p> <p class="ql-block">李桂芳的雕像</p> <p class="ql-block">  李桂芳,1925年出生于沂南县岸堤镇南岩路村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9岁父母就送给大户人家作童养媳。</p><p class="ql-block"> 1938年初,村子里来了“抗日动员工作委员会”。大家都称“动委会”。出于好奇,李桂芳经常背着自己看护的孩子,到那里去玩。那些人,态度和蔼,待人热情。给李桂芳留下了深刻的印象。</p><p class="ql-block"> 1939年春,“动委会”在村子里开办了夜校。李桂芳积极报名参加。一边学文化,一边听“动委会”的老师讲授革命道理,</p><p class="ql-block"> 从而,知道了共产党是专为穷人讲话的,是为穷人打天下的。并下决心跟共产党干一辈子革命。</p><p class="ql-block"> 在“动委会”的安排下,李桂芳冲破了封建社会的礼教,到十里以外的部队被服厂做农运工作。走村串户,发动群众。做军鞋,补军装,筹军粮,摊煎饼。并统一送往部队。</p><p class="ql-block"> 为了保证军粮的安全,在日本鬼子扫荡的前夕,组织上决定,将粮食转移出去。李桂芳组织妇女,用裤子做口袋,把粮食装到裤腿里。这样,搬运灵活,运输方便。及时将粮食全部转移到了安全的地方。</p><p class="ql-block"> 救助看护伤员是妇女们的一项重要任务。部队抽调了一些,体力好,年龄小,头脑灵活的女同志负责看护照料伤员,李桂芳也在其中。</p><p class="ql-block"> 李桂芳为了不引起汉奸和鬼子的注意,将自己的长发剪去。女扮男装,打扮成乞讨者。及时将药品和食物送到伤员的身边。</p><p class="ql-block"> 在一次反扫荡的中,李桂芳和一些百姓被日寇抓住。为了得到八路军的下落,日寇对李桂芳进行了严酷的拷打。皮开肉绽,满身是血,昏死过去。</p><p class="ql-block"> 日寇走后,百姓收尸。在死人堆里,救出了李桂芳。</p><p class="ql-block"> 李桂芳女扮男装,三年多的时间。直到抗战胜利,李桂芳才留起了姑娘应有的长发,还了自己的女儿身。</p> <p class="ql-block">李桂芳与32位姐妹架起的“火线桥”</p> <p class="ql-block">  1947年5月,华东野战军把美式装备的国民党七十四师包围在孟良崮地区。</p><p class="ql-block"> 5月12日傍晚,李桂芳接到上级的命令,天黑后,五个小时之内,必须在崔家庄和万粮庄之间的汶河上架起一座桥,保证进攻孟良崮的作战部队通过。</p><p class="ql-block"> 村里的男人小伙都去支前了,只有姐妹们在村里。没有建桥的材料,没有建桥的工具。</p><p class="ql-block"> 紧急关头,李桂芳召集姐妹们,想办法,出主意。确定了门板为桥面,身体做桥墩的架桥方案。</p><p class="ql-block"> 人手不够,李桂芳就到邻村去,动员邻村的姐妹们。</p><p class="ql-block"> 夜幕降临,李桂芳带领着32位姐妹,扛着自家拆下来的门板,来到了汶河岸边。</p><p class="ql-block"> 李桂芳借着微微星光,观情水,试深浅,确定架桥位置。</p><p class="ql-block"> 32个姐妹,两人为一组,四人一个门板,高个子在中间,低个子在两端。在汶河中试架渡桥。确认可以渡河后,姐妹们才从河里上岸休息。等待部队渡河。</p><p class="ql-block"> 当部队来到河边。发现没有渡桥,准备趟水过河。</p><p class="ql-block"> 李桂芳一声令下,32个姐妹在汶河上神奇般地架起一座“战地火线桥”。</p><p class="ql-block"> 战士们哪能忍心,踩着姐妹们用肩膀扛起的“人桥”过河。</p><p class="ql-block"> 李桂芳大声喊着:“同志们!快过河!时间就是胜利!时间就是保证!”</p><p class="ql-block"> 战士们看到这奇迹般地壮举,无不为之感动。这更加坚定了“消灭74师,取上将首级”的信念。</p><p class="ql-block"> 战士们含着眼泪,踏上了姐妹们用柔弱的身躯扛起的“战地火线桥”。一个团两千多人,火速奔向孟良崮战场。</p><p class="ql-block"> 姐妹们在冰冷的河水里扛着门板坚持了一个多小时。</p><p class="ql-block"> 这种力量,这种毅力,这种精神,这种信念。古今中外都是前所未有的。</p> <p class="ql-block">前排右一 李桂芳</p> <p class="ql-block">  2015年9月3日,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阅兵式在天安门广场举行。</p><p class="ql-block"> 李桂芳作为老支前模范成为受邀代表,与其他参加过抗战的老同志组成抗战老同志乘车方队,接受祖国和人民的检阅。</p> <p class="ql-block">沂蒙大姐 李桂芳</p> <p class="ql-block">  李桂芳因病于2017年4月19日在临沂去世,享年92岁。</p><p class="ql-block"> 被誉为沂蒙大姐。</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爆破队长 公成美</p> <p class="ql-block">  公成美,1927年农历2月15日生于沂南县岸堤镇东北村。16岁到王景会家当童养媳。</p><p class="ql-block"> 公成美,天生聪明伶俐,办事利落。八路军在村里办起了识字班,她是村里的识字班班长。</p><p class="ql-block"> 带领着姐妹们推磨压碾,烙煎饼、送军粮、做军鞋、埋地雷、抬担架,站岗放哨,照顾伤员。 </p> <p class="ql-block">抗日战争妇女们埋地雷</p> <p class="ql-block">  在抗击日本帝国主义侵略战争中,担任村妇救会主任兼女子爆破队长。</p><p class="ql-block"> 1943年3月,公成美亲眼目睹了日伪军对本村的残酷“扫荡”。于是便与村里的田正英、冯广兰、隋学礼等几名妇女骨干,商量着如何用地雷炸鬼子,保卫自己的村庄和家园。</p><p class="ql-block"> 在民兵指导员王景修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抽调了赵桂琴、林秀美、田秀琴等十几个精明强干的青壮年妇女,正式成立了东北村女民兵地雷爆破队。公成美任队长。</p><p class="ql-block"> 经过两个多月的勤学苦练,她们熟练地掌握了一般地雷的使用方法。</p><p class="ql-block"> 公成美善于动脑子,埋的地雷,隐蔽性强,不易发觉;埋雷地点,选的准,效率高。</p><p class="ql-block"> 1945年初加入中国共产党。</p><p class="ql-block"> 同年清明时节,日伪军又来东北村“清剿”“扫荡”。女民兵爆破队根据通知,提前在村里庄外布置好地雷后,撤出村庄。</p><p class="ql-block"> 中午,从东岭小峪庄方向,来了60多个日军、汉奸。刚踏进村庄,被路旁的地雷炸的胆战心惊。进了村庄,又被挂在门框上的地雷,炸得血肉飞溅。鬼子汉奸被炸的不知如何是好,只有狼狈地离开了村庄。</p><p class="ql-block"> 当时村里流传着这样的歌谣:</p><p class="ql-block"> 轰隆隆,哗啦啦,</p><p class="ql-block"> 给你吃个铁西瓜,</p><p class="ql-block"> 炸的汉奸飞上天,</p><p class="ql-block"> 炸的鬼子回老家。</p><p class="ql-block"> 1944年,区妇救会长找到了公成美说:“上级又有新任务了,就看你能不能演好这场戏了。”</p><p class="ql-block"> 交谈中,公成美明白,这是让她支持丈夫去参军,让自己的丈夫起带头作用。</p><p class="ql-block"> 公成美和王景会结婚一年多,日子才刚刚开始。但是,共产党,八路军对老百姓的好,大家都记在心里。要不是解放区实行减租减息,穷人哪能吃上一口好饭。要是都不参军,谁来保卫解放区?</p><p class="ql-block"> 公成美对区妇救会长说:“我是党员,绝不拖丈夫的后腿。坚决支持丈夫参军入伍。“</p><p class="ql-block"> 在公成美的动员下,村里有十一名小伙子参军入伍。</p><p class="ql-block"> 丈夫王景会和村里的十一名小伙子戴上大红花入伍的那一天,公成美带着村里的姐妹们,扭着秧歌,唱着歌曲送郎上前线。</p><p class="ql-block"> 张景会走后,公成美不但自己撑起了家里的农活家务,而且,还帮助村里的军属割小麦、掰玉米、砍高粱。</p><p class="ql-block"> 她期待着胜利的消息,盼望着丈夫早日回家团圆。</p><p class="ql-block"> 可张景会这一走,走过了抗日战争,走过了解放战争,牺牲在了抗美朝鲜的战场上,再也没有回来。</p><p class="ql-block"> 这一别,竟成为永别。当公成美收到烈士证书时,悲伤之余,擦干眼泪说:“他不牺牲,可能别人也会牺牲,只要能打跑小鬼子,解放了全中国,老百姓才能过上安生的日子,也算值了。”</p> <p class="ql-block">沂蒙山区送子参军</p> <p class="ql-block">  2012年7月28日,公成美老人去世,享年87岁。</p> <p class="ql-block">公成美</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民兵英雄 侍振玉</p> <p class="ql-block">  民兵英雄侍振玉,1929年出生在山东省临沭县岌山区曹庄。</p><p class="ql-block"> 侍振玉姊妹十个,排行第九。由于家庭贫困,父母无力扶养,侍振玉从两个月开始,先后五次送出去做“带女”、“压女”。六岁那年去做“养女”。</p><p class="ql-block"> 所谓“带女”,就是妻子不怀孕,在家里养一个孩子,带出一个孩子。</p><p class="ql-block"> 所谓“压女”,就是出生的孩子总是夭折。在家里养一个孩子,压压晦气。</p><p class="ql-block"> 所谓“养女”,就是给人家看孩子。</p><p class="ql-block"> 侍振玉在艰苦的环境中长大,吃尽了苦头,受够了折磨。从而,也磨练意志,锻炼了能力。</p> <p class="ql-block">  日本鬼子在中国的土地上烧杀掠抢,无恶不做的侵略罪行。侍振玉记在心里,满腔的怒火压在心头。 </p><p class="ql-block"> 1940年,十一岁的侍振玉,就当上儿童团长,站岗放哨查路条。</p><p class="ql-block"> 1944年夏,日本鬼子经常到大曹庄扫荡,15岁的侍振玉和村里的人一起,在路上埋地雷,打游击,打得敌人魂飞胆破。日本鬼子曾悬赏三十块大洋捉拿她。</p><p class="ql-block"> 1945年侍振玉加入中国共产党,任区民兵自卫队长、区联防队长、区武装部干事。</p><p class="ql-block"> 1948年春的一天,侍振玉在一次回村通报敌情的路上,误踩了地雷,只听得“轰”地一声,便什么也不知道了。</p><p class="ql-block"> 头上、脸上,腿上全都受伤。昏迷不醒。</p><p class="ql-block"> 在哥哥的陪同下,几经转辗,送到了滨海医院的分院进行治疗。但她却因手续不全,被拒之门外。</p><p class="ql-block"> 侍振玉却说:“把我抬到前线去,就是死也要死在战场上。”</p><p class="ql-block"> 侍振玉回到了家里,修养了3个月。伤还没有全愈,听说独立营的一个连队要到几十里外破坏敌人南逃的公路。连长考虑到天黑路远,一律不让女同志参加。</p><p class="ql-block"> 侍振玉心想,别把我们女同志瞧扁了。我们可得为女同志争口气。于是,她便挽起头发,戴上帽子,扎上皮带,女扮男装,拿着铁锨,锯和剪刀。趁着天黑,悄悄进入了队伍。</p><p class="ql-block"> 和男同志一样,锯电杆,剪电线,捣路段,埋地雷。有效地阻止了敌人的南逃。 </p><p class="ql-block"> 在炮火连天的岁月里,侍振玉出生入死。共参加大小战斗96次。足迹遍布蒙山沂水。</p> <p class="ql-block">侍振玉和代表们与毛主席合影</p> <p class="ql-block">  1949年4月,侍振玉作为华东民兵代表里唯一的女性,出席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被授予全国“女民兵战斗英雄”称号。</p><p class="ql-block"> 毛主席接见了侍振玉。握着她的手亲切地说:“你们华东好苦,淮海战役打的好苦,你们民兵立了大功!”</p><p class="ql-block"> 1992年被山东省妇联、山东省民政厅、山东省军区政治部授予“山东红嫂”称号。同时授予山东省“三八红旗手”荣誉称号。</p><p class="ql-block"> 2011年去世。</p> <p class="ql-block">民兵英雄 侍振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