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一眼荒芜,残垣断壁,寸草不生的土堆,毫无生机。这里是玉门关,这个在敦煌西南70公里的关隘孤零零地站在荒漠中,不远处就是令人闻名色变的罗布泊。</p><p class="ql-block"> 玉门关,俗称小方盘城。相传西汉时西域和田的美玉经此关口进入中原,因此得名玉关、玉门关。</p><p class="ql-block"> 这里,目光所及都是最最真实的历史建筑遗迹。玉门关遗址分为三处,大小盘城和汉长城遗迹。站在遗址前可以穿越到千年前,探究古人的生活历程。“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一座玉门关,多少千古情。</p> <p class="ql-block"> 我们对玉门关的认识都是在唐诗之中,“羌笛何须怨杨柳 春风不度玉门关”,“玉门关城迥且孤,黄沙万里百草枯”,“长风几万里 吹度玉门关”等等等等。虽然是唐诗让我们对玉门关耳熟能详,但是这里却不是唐代的玉门关,而是汉代的玉门关。</p><p class="ql-block"> 玉门关在历史上是迁移过的,玉门关初建于汉代,后来因为瓜州到伊吾直达的路开通之后,玉门关就向东迁移到了瓜州一带,直延续到了唐代。到了五代宋初,因为瓜沙归义军和回鹘的分界,玉门关又向东迁移到了嘉峪关的石关峡,一直到1036年,西夏占领了整个河西走廊,历时1100年的玉门关便消声匿迹了。</p> <p class="ql-block"> 历史上这里发生过许多惨烈的护疆战役。其中有一场战争叫做“十三将士归玉门”。东汉初年,因为中原内乱,汉光武帝刘秀无瑕顾及边事,匈奴趁机侵扰边塞,老百姓陷入战事苦不堪言。当时耿恭将军仅带领300将士迎战了匈奴2000大军,军力悬殊困难重重,战事长达一年之久,耿将军想尽各种奇招对付匈奴的无数次攻势,即便在伤亡惨重,粮草断绝的情况下,他们从来没想过投降。食尽穷困,乃煮铠弩,将士们将铠甲上的皮革以及弓上用动物筋膜所做的弦取下来煮熟充饥,最终等来了援军,仅幸存下的13名将士踏入玉门关的时候,背朝黄土面朝天的纳喊道:臣等前后杀醜虜数百千人,卒全忠勇,不为大汉耻!就是这一句“不为大汉耻”,是多少次身死相杀,多少个日夜苦守换来的,听着让人热血沸腾,感慨万千。</p> <p class="ql-block"> 这是一处汉长城遗址,汉人因地取材修建这座长城。这里缺少砖石黄土,只有散石流沙,而水泽当中有芦苇和红柳。所以这边的长城的墙体是用散石、流沙、芦苇、红柳掺在一起,一层一层地铺起来。近距离观察依然清淅可见,这2000多年前的长城,虽然岁月已经带走了它原来的模样,但是我们仍然可以想象到它曾经是那样的巍峨矗立在茫茫大漠之中,守护着我们的疆土。</p> <p class="ql-block"> 有城有关就一定有前赴后继戍边之人。这里有着无数没有被历史记录下名字的将士,或许他们远离家乡,或许他们就在这里度过一生。所以玉门关在许多人眼里也像是生死关。将士们有着豪情壮志,也有千尺柔肠,“胡为老死长城下,白骨支撑玉门关”,“半夜帐中停烛坐,唯思生入玉门关”。我们今天在这里怀古凭吊,去叹历史如烟,更叹我们的渺小如尘。</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