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象兴隆街

若华

<p class="ql-block">  明天计划去兴隆街耍哈,那里赶集规律是逢阳历的四或九。需要途经三阳向家桥梁皇殿一甲城,在仙人溪码头上轮渡,过悠悠静水流深的沅江,再上对河的码头就是兴隆街墟场集市所在地。</p><p class="ql-block"> 或许有十年了吧,去过几次兴隆街,是冲着“兴隆”两字还有那儿有“竹园”这四个字眼去的,以为这个地方蛮热闹,摆摊生意人嘛,嗅着兴隆热闹就好像钱容易赚些,此地有鱼,就看你逮鱼的技艺如何,这是其一;其二是鄙人玩弄些竹木生意,以为啊以为那儿有个“竹园”村,漫山遍岭多楠竹,窃以为多竹子的地方也会多篾匠手艺人,或许可能出精品篾器,去了之后有些失望,有一种刘伯温访主不遇的感觉,想当然了。</p><p class="ql-block"> 据了解过竹园当地有一个叫对叉溪的地方盛产竹扫把,质量好价格便宜,若是想做这个生意,拖啊来出手就有钱赚。这里以前还有人做竹凉床批发,后来又被空调打败,也日渐式微以至无人接续此艺道,原有的艺人也改行做了其他买卖。</p><p class="ql-block"> 题外说一下篾匠这个行当,真是个背时手艺,据说识竹剖篾匀篾编织等等学艺工序要两三年学徒期,要给师傅做许多家事,要逢年过节孝敬师傅,还要跟着师傅去人家家里做匠人编织篾货又据说要吃几斤鸡屎——剖篾时用嘴接咬衔含竹子时,竹子上有地方沾污的鸡粪!还有,劝人莫学篾匠,两手像和尚——手的龟裂粗糙就像和尚哈痢赖子头!这些都或许是可有可无的笑谈,篾匠手艺的真正衰败下去是社会的进步促使篾货有了更便宜的工业制品打压与替代,卖不脱或者卖不了应有价值,自些就渐渐无人操弄了。现在风向反转又提倡环保,又反过倡导“以竹代塑”,我看并不是代,而是应有的回归。我看篾匠手艺的接续传承还是要以“利益”尊严来维持,篾货要卖出制作付去工时的等对价值来才是正经路径!若是手艺人干一天活还不如一个卖日工的撞杆拿的多,谁会为了这个“艺道不灭”恢宏志向而继续吃几斤鸡屎学几年手艺?现在篾匠手艺人,几乎清一色是上了年纪的七零后八零后,没有年轻人为此艺道而继绝学。</p><p class="ql-block"> 继续聊兴隆街——在沅江里抬眼望近在咫尺的兴隆街,临河有一排背着沅江的吊脚楼,虽早已不是早先的木柱头了,换成水脚柱桩虽然牢靠些,但从背面看临河的房子不是很客气,有一点颓废落后的气息,实话实说。街面不是很大,上码头向左是原乡政府所在地,一条不宽的细巷子,仅比一个三轮车宽一点,巷口上有一个大金行的牌匾,有一个小屋挂着“夷望溪旅游什么”等等的牌子,锁着门或者半掩着,好像有人又好像没人值守,闲得有些落寞。废弃的政府院子也不大,也没几个人,老旧的房子也不甚热闹。</p><p class="ql-block"> 兴隆街真正的街道是一个木匠用的角尺状,短勾边是稍宽主街,街两边有临街的商铺门面;长股边街是傍右手沿河的一条次街,也有面对面挤耳密嘎的住店一体的商铺门面,次街路比主街窄,说是稍宽的巷子也不为过。每到逢集日,那些摊贩就凑凑合合在路两边各式各样地吆喝……那些年,兴隆街的街和人流比较简陋简省,与兴隆二字有点不协调。</p><p class="ql-block"> 就是这样的兴隆街那些年周围所近赶集来的摊贩乡邻约定俗成五天一次稠密在主街与次街面对面、买与卖,还有就是纯粹在街上凑个人气热闹随便逛逛走走停停地游走,遇斗好吃的好玩的把嘴巴凑过去把眼睛耳朵挤进去收集热闹,凑成茶余饭后的谈资……</p><p class="ql-block"> 到处的墟场集市都是大同小异,无非就是买卖吃的穿的用的还有祖传密方的跌打损伤的膏药,各显神通嘶声力竭大声吆喝招揽顾客……若是你眼尖,发现每个地方不一样的“小异或大异”就是你的本事——有不样的地方特色商品,腾挪闪转集散开来就是商机啊!</p><p class="ql-block"> 久别重逢印象中的兴隆街,明日再见,希望你变得漂亮了,兴隆发达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