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今天课程的内容:走出疾病</p><p class="ql-block">什么是疾病?</p><p class="ql-block">疾:外邪入侵 矢 箭头</p><p class="ql-block">病: 丙火 为心 偏重于心理 情绪导致的不舒服 精神类疾病</p><p class="ql-block">“疾”是会意字,甲骨文字形, 从矢指人中箭。段玉裁《说文解字注》:“矢能伤人,矢之去甚速,故从矢会。” 本意指急性病。疾也作为形容词使用,同急,比如疾风知劲草,春风得意马蹄疾等等。一般说来,邪气盛,正气也足的时候,发病快、病势急,但是往往好的也快。好比外感病,起病突然,高烧体痛,但是汗出以后自然痊愈,来得快,去得急,故称为“疾”。“病”是象声词,含义是加重的“疾”,或者是合并的“疾”,也就是说,病是急性转为慢性的疾病,或者是深部的、不容易治疗的疾病。《说文》。段注:“析言之则病为疾加,浑言之则疾亦病也。”仔细研读古文的时候,就会发现古人很注意“疾”和“病”使用的分寸。</p><p class="ql-block">王老师用了扁鹊见蔡桓公的故事来做了个具体说明</p> <p class="ql-block">比如在《韩非子扁鹊见蔡桓公》中描写扁鹊初见蔡桓公,扁鹊曰:“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桓侯回:“寡人无疾。” 扁鹊说君有疾,而不是说君有病,含义就在于疾的程度表浅、危害不大。如果不治疗,进一步深入发展的话,疾就成病了。桓候连自己有小毛病的都不承认。其实疾不过是小毛病、缺点罢了。扁鹊出,桓候曰:“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桓候的意思大概也感觉到了自己有些不舒服,但是根本算不上疾或者是病,所以不大愿意让扁鹊诊治、邀功。等过了十天,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桓侯不应。扁鹊出,桓俟又不悦。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肠胃,不治将益深。”桓侯又不应。扁鹊出,桓候又不悦。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p><p class="ql-block">第二阶段的疾的发展就严重了,扁鹊就用“病”来替代“疾”了,层次也逐步深入导肌肤、肠胃、骨髓。在分析疾病的治疗机理的时候,扁鹊曰:“疾在腠理,汤熨之所及也”,小毛病用热水洗浴就能好。“病在肌肤,针石之所及也;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疾发展成了病,深入到了肌肤、肠胃、分别用针刺砭割、口服汤药能够治好。“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但是病入骨髓,如同病入膏肓,就无可救药了。短短的一篇故事,使我们看到了一个由疾而病,由病而死的过程。</p> <p class="ql-block">疾:外来入侵 外敌入侵,会有正邪交锋 战场炮火连天 人体在正邪交锋的时候,也会发热 发烧,老年人发不起高烧,正气不足, </p><p class="ql-block">发烧 是正气战胜邪气, 是表象,人为降烧,是在撤退正气,引邪入里。小孩子发烧用降温药,是在强行压制正气,很容易反复。把邪气压制到了五脏六腑里。</p><p class="ql-block">邪气入侵,由表及里,寒邪从哪里来就会从哪里走,用黄帝内针,寒邪也要从里到表,里邪出表。举例 哮喘病治愈前可能出一身疹子。排邪反应,瞑眩反应。</p><p class="ql-block">疾病是个动态的过程。</p> <p class="ql-block">手厥阴心包经经穴穴名歌</p><p class="ql-block">心包九穴首天池,天泉曲泽郄门移;</p><p class="ql-block">间使内关又大陵,劳宫掌上中冲指。</p> <p class="ql-block">躯干上焦()的疾病,首选手厥阴心包经,</p><p class="ql-block">中指麻,找手厥阴</p><p class="ql-block">无名指麻,手少阴</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大小便的问题找足厥阴肝经</p><p class="ql-block">脐疝 疝气 找厥阴</p><p class="ql-block">三阴交 内关 都可以代替</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