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观杭州醒村、笕桥中央航校

孔雀东南飞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在2023.10.空军节来临之际,部分空军后代从全国不同地方来到杭州, 在密山老航校研究会副会长张志勇的组织安排下,通过参观老部队纪念馆、缅怀先烈和看望空军前辈、听革命故事等活动,重温父辈的空军精神!革命精神!</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这次到杭州特别想参观笕桥中央航校……</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一、参观醒村爱国馆</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醒村爱国馆是由解放军总政治部主办、杭州笕桥某空军部队承办,由杭州大磊营造机构设计施工,旨在打造一个集抗战时期空军事迹展示与爱国教育于一体的空军主题馆。</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笕桥中央航校</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1928年11月成立的空军培训学校</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笕桥中央航空学校是1928年11月成立于南京的中央军校航空队,是中国空军的摇篮之一。</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1930年,蒋介石决定在原中央军校航空班的基础上,择址杭州笕桥,扩建为中央航空学校。1931年春,校舍和机场等建成。抗战爆发后,航校先后迁往云南昆明、巴基斯坦拉合尔,并改名为中央空军军官学校,而笕桥机场作为空军的主基地使用。至抗战胜利学校又迁回杭州原址。1948年冬,迁往台湾。</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span class="ql-cursor"></span>徐涛大哥</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笑笑姑娘去年参加珠海航展空军馆解说员,她的父亲也是飞行员,她在这里传播红色基因,传承空军精神。</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进醒村爱国馆</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血战长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1931年,日本帝国主义悍然发动"九一八事变"。在日本军队大举入侵,尤其是"七七事变"后,中国面临"亡国灭种"的危急关头,过去曾经是一盘散沙的中国达到了空前团结。</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正如毛泽东1938年5月15日在陕甘宁边区政府、第八路军后方留守处布告中所述:"前线将士,牺牲流血。各党各派,精诚团结。各界人民,协力救亡",形成了救亡图存、抵御外敌、民族复兴的不可抵挡的历史潮流。</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航空班第一期毕业学生合影</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首战淞沪,血洒蓝天!</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八一四空战</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抗日战争首次空中大捷,这是中国空军首次与日军展开的大规模空战,打破了日本航空队不可战胜的神话。</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抗日战争前,杭州笕桥机场属于为数不多的一级机场,是中国空军的中枢。所以开战后,日军欲除之而后快。1937年8月13日,日军以重兵向上海发动进攻,威胁首都南京。</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中国空军第4航空大队也受命前往杭州支援淞沪会战,这个大队装备较为先进的“霍克”Ⅲ型驱逐机,成员大多为中央航空学校毕业的优秀学员,大队长是他们的航校教官</span><b style="font-size: 22px;">高志航</b><span style="font-size: 22px;">。</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当时,日本海军第三舰队司令长谷川清计划空袭杭州、南昌等机场,试图摧毁中国的空中力量……</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8月14日,收到空袭警报后,高志航在飞机余油不多、气象条件恶劣的情况下,毅然率领所属3个中队27架飞机紧急升空迎敌。因天空乌云密布,能见度极差,中国空军从云层上搜索到云层下,发现敌机后,立即占据有利位置。高志航首先击落1架日本九六式陆上攻击机,这是中国飞行员在空战中击落的第1架敌机(正式记录上为高志航与谭文合力击落)。第23中队飞行员梁添成击落了第2架日机(另有说法“中队长李桂丹和飞行员柳哲生、王文驿联合击落”),击落第3架日机的是中共地下党员、第22中队中队长郑少愚。据中日双方资料,中国空军共击落日机3架、重伤日机2架(即后来触地损毁、迫降坠海各1架)、轻伤日机4架。</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中国空军飞行员在空战中无一伤亡,八一四空战告捷,中国空军首战以“3比0”的战绩打破了日本航空队不可战胜的神话。</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高志航(1907年5月14日—1937年11月21日),原名高铭久,字子恒,辽宁通化(今吉林省通化市)人。中国空军王牌飞行员,民族英雄。1920年投笔从戎,考入东北陆军军官教育班,后到法国学习两年飞机驾驶,回国后在空军任职。抗日战争期间中国著名的空军抗日英雄、中国空军驱逐机部队司令兼第4航空大队大队长。1937年11月21日,高志航奉命经河南周家口机场接收苏联援华战机时,遇日军轰炸牺牲。</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2014年9月1日,被列入民政部公布的第一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王天祥(1909年11月26日—1937年8月22日),1907年生于工商业兼地主家庭。青年时期积极投身反帝爱国运动,曾担任本县“五卅”惨案后援会县立中学(今黄岩中学)分会主持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中学毕业后,考人中央军校第六期。后选考中央航空学校第一期,毕业后历任空军二中队飞行员、中央航校教官、驱逐机组长、空军第七、第八队队长、第三大队副大队长等职务。</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1937年8月22日,王天祥率机队护航飞沪轰炸机群,遭到潜伏在高空云层中的日军机群偷袭。在激战中,击落敌机多架,自身的座机也被敌击中,坠落在上海宝山县小石头村海滩,因伤重流血过多而牺牲。翌日,被乡人发现安葬。</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1946年,航空委员会驻沪办事处找到烈士遗骨,经家属认领,移葬于杭州览桥空军烈士公基。1984年,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他为革命烈士。</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沈崇诲,祖籍江苏江宁,1911年出生于一个名门望族,其爷爷沈味兰是清朝两江总督张之洞的幕僚,父亲沈家彝是国民政府的大法官。他自幼聪慧,在南开中学毕业后考入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成为清华大学足球队和棒球队的成员,多次参加全国性运动会。</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沈崇诲积极参与抗日救国运动,1932年从清华大学毕业,后考入中央航空学校学习,成为飞行员。在中央航空学校学习期间,他因表现优异留校担任飞行教官,后被调任至空军第二大队第九中队的中尉分队长。</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陈锡纯(1915—1937),今湖南望城县格塘乡华林村人。空军第二大队第九中队少尉飞行员,初中毕业后,陈锡纯毅然投笔从戎,先是考入南京中央宪兵学 校,继而人中央陆军军官学校第十期步兵科学习,后被选送杭州笕桥航空学校第五期甲班轰炸科学习飞行技术。1936年10月,被分配到驻南昌之中国空军第二大队任见习飞行员,次年1月任第九中队少尉飞行员。</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1937年8月19日晨,沈崇诲奉命轰炸敌舰。他所驾飞机突然发生故障,尾部冒出浓烟,速度减慢,脱离战斗队形。</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此时他看到,日寇旗舰“出云号”正指挥航队与中国空军激战。</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世界空战史上最血性最悲壮的一幕发生了:沈崇诲破釜沉舟,与战友陈锡纯高喊着“我的身体、飞机,当与敌人的飞机、兵舰、阵地同归于尽!”</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两人一起架机,径直撞向日舰,与日寇同归于尽。</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span><b style="font-size: 22px;">乐以琴</b><span style="font-size: 22px;">(1914年11月11日—1937年12月3日),四川省芦山县人。1934年12月,笕桥航校毕业。历任空军第3大队第8队队员、笕桥航校飞行教官、空军第4大队22队分队长、第4大队副大队长等职。1937年12月3日,在南京保卫战中壮烈牺牲,追赠少校。</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2014年9月1日,乐以琴被列入民政部公布的第一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span><b style="font-size: 22px;">刘粹刚</b><span style="font-size: 22px;">(1913―1937年10月25日),中央军校第九期步科毕业。辽宁昌图人。省立第一工科学校、笕桥中央航空学校第二期毕业。1934年以优异成绩毕业,编入空军第五大队第二十四中队任飞行员、分队长、中队长。抗日战争爆发后,随第五大队参加淞沪会战,协助陆军攻击上海虹口日军兵营、并阻止日本登陆。移驻南京后,负责首都空防任务,多次参加空战,曾先后击落敌机11架。时与高志航、乐以琴、李桂丹并称为“空军四大天王”,1937年10月26日奉命掩护陆军攻山西娘子关,飞机至高平县时失事遇难,以身殉国。</span></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李桂丹</b><span style="font-size: 22px;">(1914―1938), 辽宁新民人。李桂丹身为中国空军军人,抗战期间英勇杀敌。在抗战初期的空战中,曾先后击落日机8架,战绩辉煌,被称为抗战初期中国空军“四大天王”之一,被国民政府授予二级云麾勋章。1938年2月,飞赴武汉,担任空军第4航空大队大队长,负责武汉防空任务。2月18日在武汉上空与日机激战,共击落日机12架,亲自击落日机3架。后被日机击中,壮烈殉国,时年24岁。</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span><b style="font-size: 22px;">柳哲生</b><span style="font-size: 22px;">(1914-1991),南京中央军校第十期交通科毕业。空军军官学校第五期、美国空军飞行训练学校毕业。抗日战争爆发后,任空军第一大队分队长、中队长、副大队长,空军第三路司令部参谋长。抗日战争时朗,率队与日军空战数十次。击落日机十余架,是空军有名的英雄。1946年起任空军总司令部第一署第三处副处长,空军第三军区副司令、司令。1948年9月授空军少将。1949年到台湾,任空军总司令部参谋人员训练中心主任,1963年退役。创立百乐礼品公司和奶品加工厂,自任董事长等。1991年2月18日病逝于加拿大士嘉堡医院,享年77岁。</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span><b style="font-size: 22px;">阎海文</b><span style="font-size: 22px;">(1916年-1937年8月17日),男,满族,辽宁北镇人,空军第5航空大队飞行员。 九一八事变后加入空军,为航校六期毕业。1937年8月17日,所属第五大队轰炸上海北四川路日军陆军司令部时,被日军高射炮击中,机身着火,阎海文跳伞后落入敌阵,遭数十名日本士兵围捕并劝降,阎海文不为所动、用飞行员佩戴的手枪击毙五名日军之后,用最后一颗子弹自杀殉国。2014年,入选民政部公布第一批著名抗日英烈。</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郑少愚(1911-1942)四川渠县人。早年参加国民党空军。毕业于国民党中央航空学校第三期。抗战爆发后,任国民党空军第4大队大队长,升至少校二级。随空军转战各地,战功卓著。1942年4月22日,奉命赴印度接收美援新机,至泽波尔附近时,不幸失火坠地殉职。国民政府追赠中校。</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span><b style="font-size: 22px;">陈怀民</b><span style="font-size: 22px;">(1916年12月25日-1938年4月29日),原名天民,号我华。生于江苏镇江。16岁时就读于常州工业专科学校。1932年一·二八事变后毅然投笔从戎,参加蔡廷锴领导的十九路军中的学生义勇军,在上海吴淞一带抗击日本侵略者。1933年1月进入杭州笕桥中央航空学校。1936年毕业后编入中国空军第四大队任少尉飞行员。先后参加保卫华北和捍卫上海、南京的战斗,击落击伤敌机5架,曾3次受伤。空军当局曾考虑调他到航空学校去当教官,但他稍一康复又驾战机重返蓝天。</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1938年4月29日,侵华日军海军航空兵佐世保航空队出动飞机36架空袭武汉,欲以空中大捷作为献给天皇生日“天长节”的寿礼。陈奉命与战友们驾机迎敌,在武汉上空展开短兵相接的鏖战。激战中他击伤一架日机,就在紧追不舍时,5架日机把他团团包围,死死咬住。在日机连续攻击中,他的机身受伤,飞机逐渐失去平衡,此刻如果弃机跳伞,尚有可能保全生命。然而他迅速调转机头,猛推油门,向尾随而至的一架日机猛撞过去,与日机同归于尽。</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林恒生于1916年,是民国时期著名才女林徽因的同父异母弟弟。与姐姐林徽因一样,林恒也是一位满腹才华的才子。1935年,19岁的林恒从老家考入清华大学,成为一名清华大学的高材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也是在同一年,著名的“一二九”爱国运动爆发。作为进步青年,林恒义愤填膺,经过深思熟虑后,他主动放弃清华大学的学业报名参军。不久后,林恒考入国民党航空学校,进入中央航空学校第十期,成为一名预备飞行员。</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1940年,经过五年的学习后林恒正式毕业,而且还成为优秀毕业生。在当时所有125名同学中,他的成绩名列第二名。正式成为飞行员后,林恒进入国民党空军第五大队,驻守在成都双流机场,时刻准备着迎击侵华的日军。</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span class="ql-cursor"></span>当时成都机场恰好有31架刚从苏联接收回来的新式作战飞机,国民党空军第五大队的飞行员立刻驾驶这31架飞机迎击来犯的日本空军。经过激烈交战,第五大队飞行员林恒被日本空军击中头部,壮烈牺牲,年仅25岁。</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林恒</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林徽因(1904年6月10日-1955年4月1日),原名徽音,汉族。祖籍福建闽侯(今福建福州),出生于浙江杭州。林徽因是清华大学教授,为中国著名的建筑学家、作家,中国第一位女性建筑学家,“中国现代文化史上的杰出女性”。</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span class="ql-cursor"></span>林恒与他的战友们</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广东空军拥护北上抗日,在杭州岳飞墓前合影。</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武汉“2.18”空战中建功的中国空军将士们</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中国空军第五大队第17中队的飞行员</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这张照片是十二期第一批47名留美学员毕业合影。30人阵亡(白色十字架)、10人病故(红十字表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至此,中国空军战机所剩无几,飞行员已战损85%以上,如第四大队抗战期间就换了13任大队长,基本失去与日本空军大规模对抗作战的能力。之后的中国空中战场,主要依靠美国空军特遣队、中美空军混合团与日空军小规模作战。直至1943年10月底,中国空军在美国的援助下以有限的兵力,开始部分恢复作战行动,逐步扭转空中态势。</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1945年9月汪伪空军起义人员白景丰(后改名白起,左6)、何健生(左3)、吉翔(左2)、陈静山(左1),</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曾在山东海阳解放区修复一架缴获的日军运输机。图为他们在该飞机前合影</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这里面还有蔡云祥、刘善本、王延周等。</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蔡云翔</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中国航空学校教育长</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蔡云翔(1918-194点6),汉族,我军第一所航空学校教育长。</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1918年生于湖北黄陂</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1939年毕业于笕桥航空学校第十期,毕业后分配到第四驱逐大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1944年6月24日参加抗日战斗中飞机中弹迫降被日军俘虏,送 到汪伪南京航空署,被安排在行政专机班。</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1945年8月20日驾机起义(6人)飞往延安。</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1945年9月赴东北参加老航校建设。</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1945年10月任新成立的沈阳航空队队长。</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1946年3月1日任新成立的东北民主联军航空学校教育长。</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1946年6月14日在执行中共中央东北局运输任务时不幸牺牲,时年28岁。牺牲后被授予烈士称号,追认为中国共产党党员。</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刘善本(1915年-1968年3月10日),出生在山东省昌乐县农村,开国少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1935年,刘善本在“航空救国”思想的影响下,考入了杭州笕桥中央航校。他毕业后被分配到国民党空军八大队。1943年,刘善本等二十四个机组人员被送往美国学习,并于1945年春驾驶一批美国制造的B─24型轰炸机,取道印度回国。“文化大革命”中受到残酷迫害。</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1975年10月,中共中央批准为他平反昭雪,其骨灰安放在八宝山革命公墓。他是国民党空军中起义人中所景仰的先驱,是一面正义者的旗帜。他引导了我们不少的爱国志士飞向人民的怀抱,走上了平坦的社会主义光明大道。</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刘善本的五女儿刘嫩平,看到了父亲的照片,激动的过去指着父亲的照片</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1946年6月26日,刘善本奉命驾驶一架B-24轰炸机由成都起飞前往昆明运送美军移交的通讯器材,机上除5名机组人员外,还有搭乘飞机的国民党空军通讯学校无线电修造厂少校副厂长陈泰楷以及该校毕业生李荣琛等6人,即当时飞机上共有11人,前舱除机长刘善本外,还有上尉副驾驶张受益,空勤机械士唐世耀,通讯士唐玉文和领航员李彭秀;后舱有国民党空军通讯学校无线电修造厂少校副厂长陈泰楷及该校毕业生李荣琛等6人,搭乘飞机去昆明探亲。起飞后,刘善本告诉他的朋友陈泰楷少校说:前舱有共产党,千万别过来。又跟副驾驶张受益说:后边都是共产党,他们拿着武器要挟我们去延安!不明事理的机上人员并未产生怀疑,都抱有一种“反正都是中国人,去延安就去延安”的心态,丝毫没有做出反抗。就这样,刘善本驾驶飞机调转方向,直奔延安。开创了国民党空军驾机起义的先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毛泽东、朱德亲临欢迎大会,朱德总司令还把他请到自己窑洞里做客。在他的影响下,国民党空军先后有100余人驾驶42架飞机起义。周恩来总理多次称,“刘善本同志是国民党空军起义的带头人”</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王延周(1920年10月—2012年4月30日),1920年10月出生在山东日照孙家村一个普通的农家。1936年入伍,1938年参加了黄埔第十六期招生考试,考入黄埔军校西安分校,毕业后从一名陆军军官转变为飞行员。抗日战争期间先后击落五架日军飞机。解放后参加抗美援朝等革命建设,离休后光荣入党。2012年4月30日,王延周在北京因病去世,终年92岁。</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1940年12月,王延周无意中在西安街头看到了笕桥空军军官学校的招生广告。凭借着良好的体格和优异的个人素质,顺利地被录取。王延周先在昆明航校参加飞行理论学习,由于他身体条件好又肯用功,1941年又被派往美国航空部队进行强化训练。1943年春,学成回国的王延周被分配到“飞虎队”创建者陈纳德领导的中美空军混合团第三大队八中队任飞行员。在抗日战争中,先后击落1架大型运输机、3架零式战斗机和1架东条战斗机。在中美空军混合团,先后8次穿越被称为飞行禁区的“驼峰航线”。</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驾机起义</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抗日战争胜利后,王延周被调到济南国民党空军第九战区司令部。1946年4月20日,王延周驾驶飞机由四川飞往济南,飞过徐州后,天气突变,能见度极低,导致飞机偏离了航线。王延周操纵着飞机降落到当时的解放区河北省清河县。他尽管想把自己隐蔽起来,可是最终还是被民兵俘虏。首先被安排到一户人家吃饭休息,所有的人见到他都很热情。在解放区生活的短短的时间中,他被安排到许多地方参观,实际接触了解放区军民生活。</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到了解放区之后的所见所感,使他的思想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当解放区的领导问他是否愿意留下来时,他答应下来,参加到组建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的队伍中,先后在解放区和牡丹江航校任职。</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建国之后,1949年开国大典之时,驾驶战机接受毛泽东主席检阅。抗美援朝战争中,分别击落击伤美军F-86飞机各一架,荣立二等功。1955年转业至国家体委工作,1957年7月,反右斗争后入狱三载。1961年6月,回家乡山东日照务农。1984年,平反恢复荣誉。</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1949年2月3日,国民党空军第八大队中尉飞行员张雨农(左3)、任永荣(左5)等人驾驶 B -24轰炸机起义。</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1949年8月15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组建了第一个飞行中队,其中有许多国民党空军驾机起义人员</span></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1949年9月,刘善本(左6)出席政协第一届全国委员会。</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前排:朱德(左3)、聂荣臻(左2)、傅钟(左4)、康克清(左7);后排:杨成武(左5)、李涛(左3)、刘善本(左6)</span></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新中国开国大典空中受阅方阵主体由笕桥骄子组成</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1949年10月1日,我军组建的第一支飞行中队,组成威武壮观的机群飞越天安门广场上空,成为开国大典的壮丽画面,鼓舞了全军官兵的士气,激励了全国人民热爱新中国、建设新中国的豪情壮志。在6个梯队17架飞机组成的空中受阅方阵中,共有17名从中央航空学校走出的飞行人员,参与驾驶13架飞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从原中央航空学校走出的参加开国大典的17名飞行员</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邢海帆(时任总领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赵大海(时任分队领队)邓仲卿(时任分队领队)刘善本(时任分队领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杨宝庆(时任飞行员)谢派芬(时任飞行员)王玉珂(时任飞行员)阎磊(时任飞行员)邹耀坤(时任飞行员)</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毛履武(时任飞行员)</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徐骏英(时任飞行员)</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杜道时(时任飞行员)</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任永荣(时任飞行员)</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谭汉洲(时任飞行员)</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徐兆文(起降机场塔台指挥员)</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王延洲(时任飞行员)</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李裕(受阅飞行地面对空指挥员)</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新中国开国大典空中受阅方阵队型</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和林虎将军的女儿林英姐姐观看林虎将军在新中国开国大典空中受阅飞过天安门的飞机。</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就是这架飞机</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在抗日战争中,中国空军共出动飞机21597架次,击落敌机599架,击伤敌机110架,炸毁敌机627架,炸伤敌机120架,击沉击伤敌舰船8013艘,炸毁炸伤敌坦克和军车8456辆,另有高炮部队击落敌机171架。</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民政部在2014年、2015年、2020年公布了三批著名抗日英烈、英雄群体名录,包括高志航、闫海文、乐以琴、刘粹刚等26名中外航空烈士。2015年9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颁发“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章仪式上的讲话中指出,“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包括抗战英雄在内的一切民族英雄,都是中华民族的脊梁,他们的事迹和精神都是激励我们前行的强大力量”。</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醒村里漂亮的喷水池</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span class="ql-cursor"></span>姚大成</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林英姐姐</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刘建</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二、参观总统楼</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这栋是39号楼,由于蒋介石曾多次下榻和开会,这栋小洋楼便被称为“总统楼”,这也是整个醒村的中心。</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总统楼</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1931年始建,民国期间为"醒村39号",典型欧式建筑。蒋介石先生来航校时,就在此楼居住、办公,故称之"总统楼"。</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1949年4月22日,蒋介石先生从溪口最后一次来醒村,与代总统李宗仁在二楼"八角亭"举行"杭州会谈"次日离开笕桥赴重庆。</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李宗仁(1891年8月13日—1969年1月30日),字德邻,广西桂林市临桂人。国民革命军陆军一级上将,中国国民党“桂系”首领,中华民国首任副总统、代总统。他是北伐战争中有着重要影响的一位人物,北伐前致力两广统一,奠定北伐的基础,促成北伐。</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九·一八”事变后,抗日战争爆发,李宗仁任第五战区司令长官。1948年国民党行宪,当选副总统。蒋介石下野后,一度任代总统,欲以和谈挽救国民政府未果。之后出走美国,但最终携夫人郭德洁于1965年7月经瑞士、中东回到北京,受到毛泽东及其他中共领导人欢迎。</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1969年1月30日,因肺炎在北京逝世,享年78岁。</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我和龙华军姐姐坐的地方就是蒋介石与李宗仁交权的地方。</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1949年,蒋介石因解放战争战场频频失利,不得不被迫下野,身为国民政府“副总统”的李宗仁,代为行使“总统”职权。4月22日这个权力的交接,引发了许多人的猜测和担忧。</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总统楼外的金丝楠树</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三、弘扬红色教育,传播红色基因</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看到了我最喜欢的女战斗机飞行员之一张潇</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空军后代们要弘扬红色教育,传播红色基因,坚定的革命信仰和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从左到右:</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初占芳、龙华军、张志勇,姚大成</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在此,要感谢空军后代杭州活动发起者张志勇,他的父亲张建华是东北老航校第一批一期的飞行学员,他的姑姑是第四批女飞行学员,他是空军长春第一预校80年入伍第22期飞行学员,跟刘建是同批同学。他还参加了1984年北京国庆阅兵。他的原部队就在笕桥机场。</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张志勇副会长让他们的老部队在机务大队地勤灶给我们这帮空军后代们安排了丰盛的午餐,只要吃上部队食堂的饭菜就特别香。</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span class="ql-cursor"></span>感谢感谢!!</span></p>

年月日

空军

飞行员

中国空军

大队

航空

航校

击落

学校

善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