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我喜欢彩陶的器形,它基本上都是日常生活用品,常见的有盆、瓶、罐、瓮、釜、鼎等。更喜欢彩陶的图案,有专家说“彩陶的象形图案多种多样,最基本的主题是生殖主题,有大量的鱼、蛙、植物果实、花朵的描绘。半坡时期人的平均寿命二三十岁,生育是既神密又急迫的事情。所以鱼蛙这些多产的动物就成了多产的象征。生育繁衍的主题在民间艺术里一直延续到今天”。“还有大量的几何形纹饰,这既是早期彩陶中编织物纹印以及鱼网、水涡、树叶䓁图案的延续和变化,同时也是原始人内心的音乐涌动和视觉表现”,“他们已把自身体验到的运动、均衡、重复、强弱等节奏感用画笔表现出来,这无疑是神奇的创造”。“彩陶中的动植物图形一般都用几何形式把它们概括出来,形神兼备,显示彩陶艺术写心写意的高超水平”。</p> <p class="ql-block"> 我主要查找了两个时期,五种类型的彩陶图片,即仰韶文化的半坡类型、庙底沟类型、马家窑类型和半山文化的半山类型,马厂类型。大体归为:人面纹、鱼纹、蛙纹、鸟变纹、兽纹、目纹、花辫纹、旋纹、水波纹、锯齿纹、几何纹、网格纹、菱格纹、线、绳纹、回型纹等。</p> <p class="ql-block"> 我喜欢彩陶,还因为它是人类文明的历史沉淀和见证,.更是人类艺术历史的心路历程。它是人类智慧和情感的结晶,是对生命的礼赞。为此2020年 2 月 我查阅了大量的博物馆资料,下载了大量的彩陶图片,创作了我喜欢的远古彩陶剪纸二百七十多幅。今天重新翻阅,我创作的“我的远古彩陶剪纸欣赏”仍然感慨万千。</p> <p class="ql-block"> 甘肃是我国彩陶起源最早、发展时间最长、分布范围最广、艺术成就最高的地区,素有“彩陶之乡”的美称。距今7800年前的秦安大地湾一期文化出现的彩陶,为世界上最早出现的彩陶文化之一,属于仰韶文化的大地弯文化依存中发现,彩陶呈现为这一时期的最重要的文化表征。</p> <p class="ql-block"> 相关资料显示:任何时期的优秀艺术都是人类"远观诸物,近取诸身",取舍创造并加以发展的产物,从山顶洞人留下的贝壳项链,我们就可以知道,人类装饰自己,美化和赞颂人本身,是随着人类的进化,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地变化着。每一个原始民族都有文身的历史,而彩陶艺术是人类文身艺术在器形上的表现方式。它是人类智慧和情感的结晶,是对生命的赞颂。</p> <p class="ql-block"> 一、仰韶文化的彩陶,工艺相当成熟。器物规整精美,多为细泥红陶和夹砂红陶。灰陶和黑陶极为少见。其装饰以彩绘为主于器物上绘精美彩色花纹,反映当时人们生活的部分内容及艺术创作的聪明才智。另外还有磨光头、拍印等装饰手法。造型的种类有杯、钵、碗、盆、罐、瓮、盂、釜、灶、鼎、器盖和器座等。最为突出的是双耳边尖底瓶,线条流畅、匀称、极具艺术美感。</p> <p class="ql-block"> 二、仰韶文化彩陶,半坡、庙底沟纹样。</p><p class="ql-block">半坡彩陶最早发现于西安半坡,距今有7000年的历史,是我国彩陶文化历史较早,特点突出,影响较大的一个类型。半坡彩陶的遗址在河流的岸边,因而半坡的彩陶有汲水尖底瓶、葫芦、长颈瓶,另外还有盆类,罐类,与今天的盆罐大体相似。纹饰形象主要描绘了当时人们接触的动物,有奔跑的鹿、鱼纹、人面纹、蛙纹、鸟纹、猪头纹以及有以上纹样两种或三种组合的纹样,也有一些单纯的几何纹样,如折线纹、三角纹、网纹等。</p> <p class="ql-block"> 77.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白衣彩陶钵。——河南省博物院收藏。距今(7000--5000年),1956羊三门峡庙底沟出土。</p> <p class="ql-block"> 78.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彩陶盆,——中国历史博物馆收藏。</p> <p class="ql-block"> 79.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彩陶钵。——河南省博物院收藏。距今(7000——5000年),1956年三门峡市庙底沟儿出土,“金乌”。.中国神话中的神鸟,古人认为红日中央有一只黑色的三足乌鸦,黑乌鸦蹲居在红日中央,周围是金光闪烁的红光,故称“金乌”,而太阳之所以会日出日落,则都是由于这只“金乌”负载着太阳活动的原因,因此“金乌”也作为太阳的别名,也称为“赤乌”。</p> <p class="ql-block"> 80. 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彩陶钵。</p> <p class="ql-block"> 81.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花瓣纹彩陶盆。花瓣纹彩陶盆是仰韶文化的主要纹饰。主要使用在器型较大的陶盆腹部,是富有中期特点的纹饰。形似绽开的花朵,一类是由彩绘实体纹组成,花瓣如半月形或橄榄形,由中心向周围展开。另一类是由多个弧边三角纹相接而形成空白的组成。</p> <p class="ql-block"> 82.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彩陶钵。——河南省博物院收藏。距今(7000--5000年),1956年三门峡市庙底沟出土。这件彩陶钵在白色陶衣上绘出黑彩圆点的弧边三角形,衬托出白色的花瓣纹。类似的花瓣纹图案在中原地区仰韶文化彩陶中较为常见。在古文中“华”的本义就是花,有人推测这一普遍使用花瓣纹图案的氏族与“华夏”族有一定的渊源关系。</p> <p class="ql-block"> 83.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豆角纹彩陶钵。——中国历史博物馆收藏。高 17cm,囗颈 31.5cm,陕西西安半坡出土。</p> <p class="ql-block"> 84.仰韶文化—花叶纹彩陶钵。</p> <p class="ql-block"> 85.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弧边三角纹彩陶盆。距今(5500年前),秦安县大地湾遗址出土。高 16.4cm,囗径 39cm,底径 13.2cm。器上施橙黄色陶衣,腹部以黑彩绘两两相对的孤边三角形纹饰一周六组图案,每组冉三角纹、垂弧、凸弧构成类似花边的纹饰,中腹偏下部由圆点、直线、垂弧组成,图案规整有序,风格别致。</p> <p class="ql-block"> 86.仰韶文化——弦纹、三角纹彩陶器座。</p> <p class="ql-block"> 87.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白衣彩陶钵。——河南省博物院收藏。距今(7000--5000年),1956三门峡庙底沟出土。</p> <p class="ql-block"> 88.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绘鸟纹彩陶钵。——西安半坡博物馆收藏。高 12cm,囗径 32cm,出土于陕西华县。鸟绘于陶钵外壁,鸟作侧身伫立状,又若振翅欲飞。左有带形纹,与鸟形相呼应。该图用笔简括生动,极富装饰意味。</p> <p class="ql-block"> 89.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人头器口彩陶瓶。——中国历史博物馆收藏。高 47cm,囗径 32.7cm。河南省临汝县阎村出土。</p> <p class="ql-block"> 马家窑的彩陶,早期以线黑彩绘花纹为主;中期使用纯黑彩和黑、红二彩相间绘制花纹;晚期多以黑、红二彩并用绘制花纹。马家窑文化的制陶工艺已开始使用慢轮修坯,并利用转轮绘制同心圆纹、弦纹和平行线纹,表现出了娴熟的绘画技巧。而且它的内彩也十分发达,图案的时代特点十分鲜明。</p> <p class="ql-block"> 90..仰韶文化马家窑类型旋涡纹彩陶翁。——中国历史博物馆收藏。1950年 4月积石山县三坪村出土。瓮高40cm,囗沿有四只提耳,平口、短颈、阔肩、腹部逐渐下收、平底,系泥制红陶。其精美绝伦的造型和图案,赢得无数参观者的惊叹,被誉为中国的“彩陶王”,列为国家一级保护文物,并多次代表国家文物精品赴国外展出。</p> <p class="ql-block"> 91.仰韶文化马家窑类型舞蹈纹彩陶盆。——中国历史博物馆收藏。 青海省大同县上孙家寨出土。此盆高14cm,口径29cm,底部 10cm,卷唇,平底儿,内壁会有四道平行带纹,最上一道较粗,口沿处也有一圈带纹,上下两组纹饰间有舞蹈人三组,每组两边用内向弧线分割。两组弧线间还有一条斜向的柳叶形宽线。舞蹈纹每组五人,手拉手,面相一致,头上有辫发,外侧的两人的一臂均为两道线,似为表示舞蹈动作之意。值得注意的是在每个人物的体侧都有一尾状物,大约是模拟动物的一种装饰。舞蹈人足下的四道平圆圈线,可能是表示人们在湖边进行舞蹈表演的场景。在这里,彩陶工艺家表现的意境。富有诗情画意。彩陶盆的外壁用三道线装饰,它模拟着三道绳圈将陶盆儿紧紧的捆扎着,这是一件杰出的优秀彩陶工艺品。</p> <p class="ql-block"> 92.仰韶文化马家窑类型舞蹈纹彩陶盆。——现收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此盆为水器。是1973年青海省文物考古工作者在犬通县上孙家寨遗址甲区发掘第20号汉墓时发现的。盆高 14.1cm,口径28cm,底径10cm。呈橙红色,上腹部弧形,下腹内收成小平底,口沿及外壁以简单的黑线条作为装饰,内壁饰三组舞蹈图。具有舞蹈画面简洁,线条明快,笔法酣畅,透过静止的画面,仍能让今人感受到远古的舞蹈艺术家击节踏歌,肢体扭动时强烈的节奏感的特点。是新石器时代后期马家窑文化的代表,属国家一级文物。2013年8月列入《第三批禁止出境展览文物》。</p> <p class="ql-block"> 93.仰韶文化马家窑类型——同心圆内彩陶盆。</p> <p class="ql-block"> 94.仰韶文化马家窑类型——同心圆内彩陶盆。</p> <p class="ql-block"> 95.仰韶文化马家窑类型——同心圆内彩陶盆。</p> <p class="ql-block"> 96.仰韶文化马家窑类型—蛙纹内彩盆。距今约(5000—4650年),细泥质橙黄陶。敞口,口沿外卷,鼓圆的宽口沿上黑彩绘七组圆点纹和斜线纹,弧腹内绘四组有序旋转的弧线纹和水波纹,中间绘一只活灵活现的蛙,配上曲折有力的腿部。连腿的每一个关节处都画上肢爪。青蛙两眼炯炯有神,蛙腹夸张成椭圆形,内绘网格纹。画面布局完美。俯视更加生动,绘图显示了青蛙在天地洪水中畅游,不畏大自然的神情和姿态,显示出它驾驭洪水的超凡神力。</p> <p class="ql-block"> 97.仰韶文化马家窑石岭下类型。—黑彩鲵鱼纹彩陶瓶。—甘肃省博物馆收藏。小敞口,长颈内收,圆溜肩,深直腹,两侧有对称半环耳,在腹部一面绘黑彩曲体鲵鱼纹。构图巧妙,形体清晰。为马家窑文化彩绘动物中所罕见,表现出当时绘画艺术的高超。</p> <p class="ql-block"> 98. 仰韶文化马家窑类型涡形纹、网纹彩陶瓶。</p> <p class="ql-block"> 99.仰韶文化马家窑类型——对鸟纹彩陶壶。</p> <p class="ql-block"> 100.仰韶文化马家窑类型——对鸟纹彩陶壶。彩陶壶腹部两侧有对称双耳,通体施黑彩。壶颈部饰平行条纹,腹部绘两组展翅相对的变形鸟纹,其下为垂弧纹周鸟纹,这是中国早期彩陶上最常见、应用最广泛的纹饰。这一图形富于变化,种类繁多,其形象也经历了从写实到简化变体的过程。</p> <p class="ql-block"> 101.仰韶文化马家窑类型—鸟纹彩陶壶。—现藏于上海博物馆。 此壶属马家窑类型中最早类型的彩陶,黑彩绘画,构图疏朗,看似几个形的纹饰,实为鸟纹的变形,具有较高的艺术和审美价值。</p> <p class="ql-block"> 102.仰韶文化马家窑类型石岭下—鸟形纹彩陶壶。公元前 3800年。</p> <p class="ql-block"> 103 .仰韶文化马家窑类型——对鸟纹彩陶罐。</p> <p class="ql-block"> 104. 仰韶文化马家窑类型—鸟变纹彩陶翁。</p> <p class="ql-block"> 105.仰韶文化马家窑类型。—水波纹牛头罐。—现中国国家博物馆收藏。 1956年甘肃水靖三坪征集。为新石器时代马家窑文化时期作品,高50cm,囗径18.4cm,底径15.9cm。此彩陶罐采用泥质红陶制作,敛口、鼓腹,腹一下渐收,平底,整体呈翁状,口沿外侧有四个钩状泥突形成四系,腹部两侧有对称的环状耳。表面打磨光滑,饰黑彩,上腹部有涡旋纹,绕器一周,在两个大旋涡纹之间,各再绘出两个小旋涡纹,旋涡纹带下有一周水波纹带和弧纹带加以承托。</p> <p class="ql-block"> 106.仰韶文化——人形器口、旋纹、水波纹、水滴纹彩陶罐。</p> <p class="ql-block"> 这是“我的远古彩陶剪纸欣赏”(第三册)第 76--106幅作品。</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