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b style="font-size: 20px;">安家街及其变迁</b></p><p class="ql-block"> (山西文水县武午村 安福明)</p><p class="ql-block"> 在我们收集、整理武午村安氏家谱资料的过程中,安氏十二世孙安仕(生于1926年)回忆,文水县城北街有个安啊(家)街,安啊(家)街的安财主家是晚清时期由武午村搬迁兹地,据老人讲安财主名安鑑,其父安立志,安鑑有个最小的女儿名安桂芳,安桂芳仍在文水生活。安仕父亲安克勤曾在安财主家做过管家。安仕称安财主为陆大爷。也就是说,安鑑安财主比安克勤出生时间要早,安克勤生于清光绪六年,也即公元1880年。由此可知,安鑑生于1880年之前。</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那么,安啊(家)街安财主是什么时候、如何由武午村搬迁至文水县城?那条街为什么叫安啊(家)街?在安啊街安财主状况如何?其后人今又何在?</p> <p class="ql-block">安家街一号院</p><p class="ql-block"> 带着这些疑问,我走访了在安啊街生活了一辈子至今仍健在的张瑞全老人,走访了至今仍在安啊街居住的改变老人。最后,又转辗见到了安鑑安财主的孙女儿安惠先、孙女婿尹建山。</p><p class="ql-block"> 安啊(家)街是位于文水县城北大街西侧,文水县人民政府办公大楼北侧东西方向的一条小巷。街北侧,从东向西依次为安家街一号院、二号院、三号院、四号院。街南侧现在为市政嘉园。一号院为文水县博物馆。</p><p class="ql-block"> 这条街之所以叫安家街皆因这里曾经居住着一户安姓人家,此户人家经济富裕、社会地位很高,而且居住时间也最早。这条街有钱人很多,现在的文水县博物馆也即一号院,原为李秀章宅院,二号院原为张财主宅院。街南侧现市政嘉园西侧为郭树林宅院。</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b style="font-size: 20px;">一 安家经济富庶</b></p><p class="ql-block"> 安鑑孙女安惠先、尹建山讲:老人(母亲)传言,老祖宗在广东做生意发家后,回老家文水在县城北街置办了家产,还带回一个广东奶奶。置办的家产共五个院落,即现在的安家巷一号院(现文水县博物馆占用)、安家巷二号院、安家巷三号院、安家巷四号院以及一号院与二院北侧的书院。一至四号院均在安啊街北侧,坐北朝南,一号院、二号院北至书院和花园,三号院、四号院北至后街。书院坐西朝东,书院和花园南至一号院和二号院,北至后街。</p><p class="ql-block"> 曾祖父安立志有两个儿子,安鑑为长子,因长有六指,后人称陆大爷、陆爷爷。次子名讳失传,后人称七叔、七爷爷。据传,二号院和三号为爷爷安鑑所有,一号院和四号院为七爷爷所有。</p><p class="ql-block"> 土改前,七爷爷的一号院和四号院以两千大洋的价格卖与李秀章,一次性付清。买得宅院后,李秀章对整个一号院进行了装修,街门原在西南角,装修时改在正中央。当时门楼特别漂亮。四号院用做长房院,住着长工等干活的伙计,里面按有石碾、石磨等生产工具。李家住了不到十年被日本人占用,日本人溃退后又被勾子军占用,土改时,政府占用。</p><p class="ql-block"> 土改前,爷爷安鑑将二号院以壹千大洋的价格卖于一个张姓财主,但大洋不足,不足部分补以粮食和其他财物。张财主只住了三年便开始土改,扫地出门,被政府占用。抗战时也被日本占用。</p><p class="ql-block"> 建国后,公安局曾占用一段时间, 后来,堡子村发洪水,一号院和二号院都用于安置堡子村难民。</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书院,在一号院北侧,大门坐西向东,进入大门后有坐西向东、坐北向南两个街门。向东的街门院为坐西向东五间筒瓦房,是学生学习的地方。向南的街门院有五间垛口筒瓦正房,东厢房一间。住着教书先生。</p><p class="ql-block"> 后来,爷爷大儿子去世,大孙子兰生(安汝济)又不在家中,家中只留大娘,年事已高,为照顾好大娘的生活,以两间房为条件,雇佣了半峪村经常驮煤的一个杨姓人伺候,承诺大娘百年后两间房赠予杨姓人。建国时,兰生(安汝济)已是南下干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安汝济从湖南回来,托他人将其余部分房屋卖与外姓。书院西侧有一空地,里面种植一些花花草草,有井、有树木。相当于是花园。</p><p class="ql-block"> 最后,安家只剩下一个三号院。</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b style="font-size: 20px;">二 安家居住最早</b></p><p class="ql-block"> 郭树林是本县武福贵的亲舅舅,而武福贵是建国前太原省银行的东家,非常有钱。据安家街老居民张瑞全(生于1944年)老人回忆,他妈讲过:郭家宅院修建那年正是张瑞全大姐出生的年份(兔年,1927年。),那年武福贵建其东街宅院的同时一并给他舅舅修建了郭家宅院(武福贵不差钱,且郭树林也有钱。)。张瑞全大姐长他一十七岁,即郭家宅院建于1927年。而安家宅院修建时间比其更早。</p><p class="ql-block"> 因此,这条街被称为安家街。</p> <p class="ql-block">安家街二号院</p><p class="ql-block"> <b style="font-size: 20px;">三 文化底蕴深厚</b></p><p class="ql-block"> 在安啊街北侧,除了一号院、二号院和三号院、四号外,四号院西侧就是张瑞全老人的老宅院,张宅西侧为郭树林长子郭维芳的宅院。</p><p class="ql-block"> 张瑞全老人清楚地记得,安鑑安财主夫人他称陆奶奶,有文化没文化不知道,但每当下午时分,总能听到老夫人的准时弹琴声。那个年代的小脚女人有闲情逸致去弹琴,足见安家经济富庶、生活无忧,社会地位的不凡。张瑞全老人至今还记得他陆奶奶弹的曲调,好像是“小放牛”。自古正月十五闹元宵,数这条街的花灯最好,别处的花灯都是纸糊的那种自制的简陋花灯,而安家街是玻璃花灯,是宫灯。</p><p class="ql-block"> 据传,安家虽然很有钱,可生活简朴,勤俭持家,省吃俭用,一直吃着窝窝头。但在生意场诚实守信,在做生意遭受挫折时宁肯卖房卖地也不会亏待每一位伙计。在生活中对每位亲朋好友都宽厚以待,有个半峪村经常驮煤的杨姓人,常给安财主家做些力气活,最后,安家赠予了两间房屋。原籍武午村本家十一世孙德旺(连敦父)家境贫寒,到了成家的年龄,是安财主帮忙修好了房子。</p><p class="ql-block"> 在二十世纪四十年代的时候,安鑑安财主就看到了社会的发展趋势经常告诫街坊邻居“有地不卖终究是害”。安家是财主,可在1941—1944年间将土地卖了。宅院也只留了一个,就是现在的三号院。还向政府捐赠了不少财物。土改时划为中农,其他有钱人都划为地主富农。</p> <p class="ql-block">安家街三号院</p><p class="ql-block"> <b style="font-size: 20px;">四 家 世</b></p><p class="ql-block"> 1.与武午村安氏源缘</p><p class="ql-block"> 安财主安鑑(生于1880年之前,卒于1934年至1946年间)懂中医,能开处方。前后生有九子六女,部分名讳失传,我们暂且称老大、老二、…、老九吧!与武午村的源缘</p><p class="ql-block"> 有三个方面可体现安啊街安财主安鑑与武午村安氏的关系。</p><p class="ql-block">(1)武午村安氏十二十孙安仕回忆,其父安克勤(生于1880年)曾在安啊街安财主家做管家,安仕称安财主安鑑为陆大爷。安仕讲,安财主家是晚清时由武午村迁北街。</p><p class="ql-block">(2)安仕武午村现在的宅院有三间东厢房,原为本家安连敦的住宅,据连敦(连敦和安仕同辈,为安氏十二世)的女儿春香讲,此房屋是其爷爷安德旺成家时由安财主资助修建的。</p><p class="ql-block"> (3)安鑑父亲安立志,武午村安氏十二世安仕,称安鑑为大爷,说明安鑑为十一世,安立志为十世。巧的是,武午村安氏十世孙名字多带“立”字,如立全、立申、立元、立仁、立賔、立宝。</p> <p class="ql-block">安家街四号院</p><p class="ql-block">2 .安鑑家族</p><p class="ql-block"> 安财主安鑑(生于1880年之前,卒于1934年至1946年间)懂中医,能开处方。前后生有九子六女,部分名讳失传,我们暂且称老大、老二、…、老九吧!</p> <p class="ql-block"> 安家书院</p><p class="ql-block"> 安鑑的九个儿子中,老大留有一子名安汝济,乳名兰生,战争年代参加革命,后随南下干部入湘,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曾回过安啊街,留有一女。老四有一女儿安瑾嫁本省绛县,女儿生有六个儿子。老五安敦信建国前参加党的地下工作,生有一子安汝潜、一女安汝琪均在北京。老七(安敦瑞)、老八、老九(安敦序)顺次人们称七秃则、八秃子、九秃子。七秃则(安敦瑞)卒于1970年。九秃子名安敦序(1921—1985),是最小的儿子。</p> <p class="ql-block">安鑑的六个女儿中,长女嫁平遥回回堡村程家。次女安玉壁嫁武家寨武家。三女安玉衡嫁文水县城南街高家。四女(别人抱养)嫁龙泉。另一四女叫安玉环嫁五台县县长赵建邦,建国后这个当五台县长的女婿在太原人事局任职,职位也挺高。最小的女儿安桂芳,原名安玉亮(生于1934年),后人称五姑(把别人抱养的四女算在内,实际是六女),嫁文水县城,留有一女名心爱。</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安敦序和安桂芳为同父同母兄妹,其母卒于1965年。</p> <p class="ql-block"> 安敦序(1921—1985),乳名九秃则,也有人叫八秃则,建国前从事党的地下工作,后在北京参加工作,建国后回太原商业厅工作。</p> <p class="ql-block"> 安敦序生有四个子女,老大是女儿安荣先,生于1946年;老二是儿子安汝渊,生于1953年;老三安惠先是女儿,生于1962年;老四安庆先也是女儿,生于1964年。</p> <p class="ql-block"> 五 <span style="font-size: 20px;">协成乾财东——安立志</span></p><p class="ql-block"> 清咸丰十年(1860),志成信部分人员辞铺后另组票号协成乾,财东有太谷桃园堡人吴遵仲、太谷阳邑“资深堂”杜口口、太谷城内人张塘椿、孙永年、房映宾、贾口口、文水县人安立志,太谷人吴士廉、祁县炮守堡村人程力川相继任掌柜。最初资本6万两白银,分20余股,后发展为30余股,4年一个帐期,1股分红最多时1.1万两白银。在北京、天津、归化、沈阳、营口、上海、苏州、镇江、芜湖、南京、汉口、广州等地设12处分号。业务重点在广州以及江南一带,上海、汉口、苏州、南京等分号均为当地重要票号,是上海最早加人山西汇业公所的票号之一,在同行业中享有很高信誉。业务对象主要是商号、钱庄,还为清政府汇兑官款,也发行少量银票。同治八年(1869)、光绪三年(1877)、光绪十年(1884),时任两广总督的瑞麟、刘坤一、李瀚章在向皇帝汇报汇兑京响情况的奏折中三次提到协成乾。光绪二十九年(1903)盈利7380两白银;光绪三十二年(1906)盈利5.19万两白银。</p> <p class="ql-block"> 六<b style="font-size: 20px;"> 爱国情怀</b></p><p class="ql-block"> 安立志之孙、安鑑五子安敦信,1903年生,1927年毕业于北京中国大学。因其相貌堂堂,文笔出众,温文尔雅而被校长吕复推荐给商震将军作秘书。安到商部,恰值中国北方革命风起云涌之际,商十分注重自己部队的政治教育工作,遂指派安负责商总部政治部领导工作。日军逼近我长城沿线时,商率部固守长城防线,并在各个关口抗击日军。安奉商命深入到各师、旅、团等基层单位,督促与宣传抗日爱国思想,激发广大官兵爱国抗战热情。商部驻防冀东期间,安奉命到滦县、乐亭、昌黎、秦皇岛等地与地方官员取得联系,向地方官员及社会团体作抗日宣传鼓动工作。七.七事变爆发后,32军改编成20集团军。安敦信辞32军秘书与军党部委员职,专任集团军总部参议,协助商震作下属各部队的政治联络工作。1938年5月,商任河南省主席时,任命安敦信为伊阳县县长。临走,32军139师师长李兆瑛(保定军校九期生)为多年感情所系,亲自赠安两支手枪、两匹军马、两名卫士。安到县任,立即组织地方进行抗击日军的准备工作。为支持抗日进步力量,打击地方土豪劣绅,他通过夫人蒋俊儒安排共产党员刘振东为县府三科科长;又安排进步人士靖似兰与共产党员周之焕在县政府办公室,辅佐县长工作。不久,又通过蒋俊儒安排共产党员韩威红作县政府文书工作。经省主席商震同意,安敦信在伊阳县成立了抗日工作团、妇救会、儿童团、学生联合会、识字班、文艺宣传队等。大力发动民众,坚持民族抗日统一阵线。经商批准,安敦信还在伊阳县成立了民兵抗日大队,他自兼大队长,委刘振东为教官。将收集的国民党溃兵丢下的机枪、手枪、步枪、冲锋枪、子弹手榴弹等归民兵训练使用。此外,他还同蒋俊儒、刘振东等一起视察县城周围地形地貌,构筑工事阵地,准备日军来犯予以痛击或率领民兵上山打游击。为随时抵抗日军的疯狂进攻,县政府举办多期联保主任、民兵骨干与社会青年训练班,安委托蒋俊儒与刘振东讲授游击战等方面的知识,其内容系八路军领导人彭雪峰同志在太原游击干部训练班上的讲稿。由于伊阳县的各项活动均仿自八路军根据地的做法;一些党员在活动中过于暴露,因而引起了国民党反动派的警觉。县党部书记长李景含与洛阳党部委员刘锡五秘密勾结,指令安敦信将刘振东与白堤押解至洛阳进行审讯。安接令后立即通知刘与白,并派王排长送去两匹军马,每人各50银元路费,亲自打开城门护送上路(其后,一人去了西安,一人去了延安)。因安敦信公然放走了共产党员,遂遭到撤销县长职务处分。时商震已调离河南,故反动派更加肆无忌惮,就在他们准备秘密逮捕安敦信一家时,原32军军法官于文北深夜报信,遂全家分散逃匿,躲过一劫。由于得到商震的支持与信任,安敦信放手发动群众,扩大爱国进步力量。在他不知不觉的情况下,他身边的刘振东与周之焕,竟秘密发展25名党员,成立伊阳县政府党支部。其中,有3名共产党员被安任命为联保主任。为支持丈夫的执政工作,蒋俊儒亲自抓全县的抗日宣传队。日常,除组织剧团、张贴标语、画抗日漫画、给前方将士写信外,她还亲自组织街头演出"放下你的鞭子",靖似兰与安的长子安汝谦任演员。演出之后,蒋还亲率子女汝谦、汝琪到街头教群众大唱抗日救亡歌曲,如"义勇军进行曲"、"松花江上"、"大刀进行曲"、"游击队歌"、"黄河大唱"等。对振奋全民抗战情绪,起到了积极作用。在发动全县青年参军参战的工作中,安敦信带领全家老少及身边的共产党员,积极投入宣传鼓动工作,并为参军青年披红带花,列队欢送,圆满完成征兵工作。洛阳专员李杏村(保定军校生,32军师长)感慨地说,别的县青年参军都是用绳子捆绑,伊阳县的青年参军却是欢天喜地,热热闹闹。全国都像伊阳县的搞法,不愁打不败日本鬼子。以上事例报到省政府,商震兴奋,大加赞扬。</p><p class="ql-block"> 安敦信解放后曾任南京雨花台烈士陵园修建办事处主任,南京苗固场场长,南京市二、四届人大代表,南京市民革常务委员等。1956年病故。安夫人蒋俊儒女士,1906年出身于安徽歙县一清朝官宦人家,家庭经济状况较好,幼年及青年时亦受良好的文化教育。其兄为中国近代首任驻德国公使。由于受其兄及其他爱国进步人士的影响,她广览进步书刊,广交进步人士,因而思想开化进步较快。抗战前夕,她在日本大学研究社会学与教育学,后获社会学学士学位毕业回国,以崭新思想投入工作。她先后为32军及傅作义的35军创办了子弟学校及奋斗小学,从小启发和教导孩子们树立爱国进步思想。</p><p class="ql-block"> 抗战期间,她除组织军属们学习文化宣传抗日外,还组织军属生产自救,如自己纺线,织布,做军服军鞋等。使后方军属与前方将士紧密联系在一起。由于她的勤奋努力和出色工作,得到商震将军、傅作义将军的支持与表彰。解放后,任南京重点中学五中的班主任及教研室组长,区人大代表,区政协委员等。后调北京中央民革团结报任编辑。1963年病故。</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