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背景音乐 古筝《平湖秋月》</p> <p class="ql-block">今年3月中旬,与一众好友赴天台县“后岸”远足、小聚。久闻天台“国清寺”是一座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千年古刹,欣然包车前往、访古、观瞻。</p><p class="ql-block">中国寺院“四绝”之一的天台“国清寺”,始建于隋开皇十八年(598年),至今巳有1400多年历史了。初名“天台寺”,(604年)扬广即位,后改为“国清寺”。清雍正十一年(1734年)重修。寺中历代曾有多位高僧主持,如唐一行法师,丰干、寒山、拾得、济公大师。寺院占地7.3万平m,主要建筑三十余座六百多间。由1400年前高僧智者大师创立了“天台宗”,影响远及日本、韩国。日本的师空海、最澄大师纷纷前来留学、取经。“国清寺”是日本、韩国天台宗的祖庭。</p><p class="ql-block">可惜在文化大革命中,古刹佛像尽毁,僧人星散。197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后,日本提出佛教代表团要来天台国清寺朝拜。当年周总理批示“要尽快修复国清寺”,终于使得这座千年古刹起死回生。同时还批准将故宫等地的御用的珍贵佛像、法器调往国清寺。与寺内尚存的钦赐遗珍都成为了这座千年古刹的镇寺之宝。</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下车后,走向寺院的通道,只见斑驳的院墙、参天的古树,幽深古朴的气息扑面而来。寺前有一座建于宋代,清乾隆年间(1765年)重修的石栱桥,以纪念唐代高僧丰干命名的叫“丰干桥”。</p> <p class="ql-block">寺院对面的“隋塔”,建于隋代后修葺于南宋(1128年),六面九级,砖木结构。现高59.4m,边长4.6m。由于年久失修,四周木结构,飞檐斗栱都毁坏殆尽。更显岁月的沧桑,现状令人十分惋惜。</p><p class="ql-block">院墙外还排立着十分醒目的“七支塔”,为纪念过去的七佛。</p> <p class="ql-block">寺前南北隔桥相望的两块照壁,分别题有清代书法大家王震的“教观总持”和赵朴初老的“隋代古刹”。看来国清寺是以讲学为主的寺院而非“禅寺”。</p> <p class="ql-block">转过照壁,就见朝东开的山门,门面不大,上书“国清讲寺”。(这里又可印证寺院的性质)两边楹联分别为“古刹著城中创六代盛三唐宗风远播”、“名山传海外倚五峰临三涧胜迹长新”。</p> <p class="ql-block">走入寺院,前面是这中轴线上第一殿“弥勒殿”,殿前竹林掩翠,与寺墙黄绿相间色彩十分和谐。</p> <p class="ql-block">殿前这对高2.28m的汉白玉石狮子,就是当年在周总理顾问下,故宫博物院选送来的清代文物。</p> <p class="ql-block">院中左侧有一扇上题“双涧萦流”的门洞,四周环绕着众多巨大的百年古树群。</p> <p class="ql-block">穿过门洞,那是“放生池”。池旁有三间免费茶饮室。在这个门票越卖越贵的年代,国清寺既免了门票钱,又提供免费茶饮。很让人欣慰。</p> <p class="ql-block">回到中轴线上的第二殿“雨化殿”。相传五祖章安灌顶大师在此讲法时,精诚所至,感动上天,天下下起法雨天花,故得此名。</p> <p class="ql-block">院中的东西相对的分别是“钟楼”与“鼓楼”。能在此地听一听暮鼓晨钟,读一读明月蒼松,也是人生的一大快事。</p> <p class="ql-block">“雨化殿”里供奉着“四大天王”神像</p> <p class="ql-block">中轴线上的第三殿是“大雄宝殿”了,大殿面阔七间,进深五间。大雄宝殿四字由赵朴初于1973年重题。</p> <p class="ql-block">殿前安放着一通铜鼎炉,这座来自故宫博物院的铜鼎炉于清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铸造,高3.8m,重3.5吨。造型古朴,浮雕纹饰精美。是具有极高的文物和艺术价值的国宝。</p> <p class="ql-block">殿中的释迦佛铜像,通高6.8m,重13吨。两旁弟子阿难、伽叶均为明代浇铸的铜佛精品</p> <p class="ql-block">东西两壁的金絲楠木贴金元代的“十八罗汉”,均来自北京的雍和宫。后壁两边分坐着“文殊”和“普贤”菩萨。</p> <p class="ql-block">转过大雄宝殿,走上一个平台。可观看大雄宝殿庭院的整个布局。</p> <p class="ql-block">这厢黄墙边有一株苍虬多姿的“隋梅”。相传为五祖章安灌顶大师手栽,距今已有1400余年。树高10m,冠幅7m,至今枝繁叶茂。为寺院一绝。墙旁有陈钟祺、赖少其所书“隋梅”及跋语。郭沫若有诗一首“塔古钟声寂,山高月上迟,隋梅私自笑,寻梦复何痴”。</p><p class="ql-block">邓拓先生也叹梅一首“剪取东风第一枝;半帘疏影坐题诗,不须胭粉添颜色,犹忙天台相见时”。</p> <p class="ql-block">走过“梅亭”沿着台阶依山就势,层层递高,进入另一个院落。</p> <p class="ql-block">从这个平台可透过大殿屋角,遥望远处巍巍“隋塔”。</p> <p class="ql-block">平台上有建于1982年的“中日祖师碑亭”,为日本佛教天台宗报答恩德而建。</p> <p class="ql-block">檐下匾额“法乳千秋”由赵朴初老题写。正中间为《天台智者大师赞颂碑》。</p> <p class="ql-block">中轴线上第四殿为“药师殿”,面阔三间供奉着“药师佛”。</p> <p class="ql-block">中轴线上最后一殿,于1983年建在月台之上的“观音殿”。殿内供奉着千手千眼观音木雕贴金像。后壁为观音的三十二化身像。</p> <p class="ql-block">寺院由数十个大小不同,风格各异的院落和建筑群组成。有近2000m的连檐柱廊贯穿全寺,高低错落,禅门重重。</p> <p class="ql-block">“中韩天台宗祖师纪念堂”建于1995年。供奉祖师智者大师,月圆觉大师和高丽义天大觉国师。祈佛缘千秋、世界和平。</p> <p class="ql-block">“妙法莲华经幢”建于1985年,也称报恩塔。是日本佛教日莲宗为报答祖庭恩德而建。高约3m,呈四方形。</p> <p class="ql-block">“三贤殿”始建于1015年,祀丰干、寒山、拾得三位贤人,佛教称为三大士。清雍正帝读寒山、拾得传世之作而感,命重修国清寺。奠定了今天的寺院之格局。</p> <p class="ql-block">殿前走廊墙上有寒山的大作和一幅简笔石刻寒山图。读一读图中寒山的三言诗“重岩中,足清风。扇不摇,凉气通。明月照,白云笼。独自坐,一老翁。”很有意思。</p> <p class="ql-block">三圣殿北侧为“静观堂”,共有二层。楼下为“台宗讲席”。</p> <p class="ql-block">西线路上的“玉佛阁”面阔七间,是二层阁楼式建筑。一层为文物室。</p> <p class="ql-block">室内藏有众多珍贵文物,有隋碑、唐瓦当、五代金涂塔、宋石刻造像等等。</p> <p class="ql-block">再往前的“罗汉堂”重建于1990年,面阔七间,罗汉堂三字由溥杰先生所书。</p> <p class="ql-block">殿内正中供奉法华三圣,中间为释迦牟尼,两侧是文殊和弥勒菩萨。</p> <p class="ql-block">法华三圣前的玉石释迦牟尼佛坐像,是2013年斯里兰卡总统赠送。</p> <p class="ql-block">“五百罗汉”由香樟木雕成外渡金身。形态各异,栩栩如生,工艺精湛,光彩照人。</p> <p class="ql-block">沿路寺院的碑廊上相嵌着不少碑文,细细观来,石碑中不乏有历代著名书法家的手笔。如名气如雷灌耳的枊公权、黄庭坚、米芾、朱熹等等。令人大饱眼福。</p> <p class="ql-block">碑廊东侧有一独笔“鹅”字碑,字右一半有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所书,左一半由天台人氏曹抡选用了七年功夫补写而成。(此字由好友建平兄提供)</p> <p class="ql-block">穿过一条条下雨不会打湿脚的过道,抬头望一望考究的花式木椽檐顶。平凡的细节之中透着用心之作。</p> <p class="ql-block">“伽蓝殿”供奉的伽蓝菩萨为道士打扮。历代道家认定他掌管天台,自然成了国清寺的护寺菩萨了。</p> <p class="ql-block">庭院中香烛炉中熊熊燃烧的红烛火摇熠着,似乎也在述说着:天台宗这段漫长的历史和他的传承。</p> <p class="ql-block">在“清心亭”和“放生池”旁,竖有清代乾隆元年所立的《乾隆御碑》。因年代久远,字迹不清,依稀可辩几行“天台山国清寺,五峰耸峙,双涧萦流,七塔拱于前,石梁环其后……”。</p> <p class="ql-block">不知不觉中半天时间,很快就过去了。这千年古刹令人印象深刻,有内涵的地方往往不太张扬。“国清寺”在盛名之下,至今仍保留和坚守着一份古朴自然之气。让人敬佩不已。</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55, 138, 0);">〖THE END〗</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