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有人到家里陪着二葵玩了,时常有三妹和以琳,偶尔还有陆小璐也来过挺开心的。 </p><p class="ql-block"> 终于等到了这一天,大队妇女干部汴英通知二葵交床板,到公社去转移户粮关系。汴英对二葵还是很照顾的,跟着到屋内看了一下床板还在,就算移交了。</p><p class="ql-block"> 小队大明还在屋里烧个蜂窝煤炉子做饭,每天按时上工,二葵把管灶时的红木箱子移交给了他。</p><p class="ql-block"> 离开大明,离开这间屋子,心情很难受,也不知道跟大明讲什么,一切说出来的也许都是假话。</p><p class="ql-block"> 二葵给大明说,我转完户粮关系把户粮簿交给你。</p> <p class="ql-block"> 体检是在上午,雁塔路鲁家村附近的323医院,带队干部也去了。</p><p class="ql-block"> 先一个一个叫着女生的名字进去,到了一个女知青体检时,护士把带队干部叫进了室内,二葵看着心里咯噔一下,女知青体检多了一道程序,就是检查阴道,看处女膜是否破裂了,来评价女知青的人品道德,一票否决能否被招工出去,还好不一会都出来了,看表情很顺利。</p> <p class="ql-block"> 男知青都是些常规检查,身高、体重、视力、听力,量量血压,再用助听器掀起衣服听听肚皮,二葵进去没有一会就出来了。</p><p class="ql-block"> 女知青多,男知青没有几个,显得很显眼。</p><p class="ql-block"> 王洋掐卯掐点来的很准时,见谁都没有说话,往门诊体检门口一站,仅有三五分钟时间,里边就叫到他的名字了,检查出来脸上很平静也不转身扭头,没有和任何人打招呼直接就走了。</p> <p class="ql-block"> 检查完身体好像轮胎放了气一样瘪瘪的再也转不动了,不愿动脑子了,浑身也没劲了,就等着工厂来信去报到上班了。</p><p class="ql-block"> 以琳她小队的一位社员老汉,在郊区政府里看管自行车,通过他去找郊区招工办能知道招工的去向,把以琳和诺诺俩人分到了韩城工务段,俩人咋也想不通本来下乡插队到郊区是为了照顾家里,现在却分配到了外地,就是打死也不能去那个鬼地方,再说了都是铁路子女也知道工务段就是干扳道岔、铺枕木、翻道渣、巡道,常年住在一个每天只有一辆火车客车停靠的小站工作。以琳约上诺诺继续找到郊区招工办,打听韩城工务段招工人员的住处。 </p> <p class="ql-block"> 以琳和诺诺俩人找到了工务段招工人员,知道是有十五个名额,这真应了宝成他爸专门给未来的儿媳妇晶晶招工搞的名额,本打算换取西安市的名额,结果咋还是把以琳和诺诺给圈进去了。</p><p class="ql-block"> 招工人员给以琳和诺诺说道:“你们也是铁路家属,不瞒你们说工务段的工作你们也清楚,男的都三十好几了都找不到媳妇,如果不想来就给你们把档案退回去,还有个办法就是你们自己找人调换一下。”</p><p class="ql-block"> 刚好他们四小队有一家“文革”回乡的城里人,儿子小一岁,落实政策按知青待遇,就是他和建设占走了俩名额,以琳找到他,讲了一番好处,主要就是挣钱多,小伙子挺高兴的,跟着以琳一同去了韩城工务段招工处,办妥了调换这件事,而诺诺更简单在郊区招工办,一个陌生人想到铁路上挣大钱直接就对调了。</p><p class="ql-block"> 二葵是否被招工录取还是个未知数,每位知青都在调动各种能量积极的活动,树欲静而风不止,心里总不踏实。</p><p class="ql-block"> 诺诺想出了个点子,一同叫上以琳到郊区还找她小队给郊区政府保管自行车的那位大伯,托他到招工办打听一下。 </p><p class="ql-block"> 到了小寨郊区政府,以琳找到保管自行车的伯伯说明来意。 </p><p class="ql-block"> 伯伯看了看二葵认识,很麻利地说道:“二葵是好娃,在学校教过书,走上楼。” </p><p class="ql-block"> 三人跟在大伯的屁股后边,上楼进了一间大办公室,只见伯伯给坐着的一位工作人员说道:“给这娃查查,招工了没有,招到啥地方了?” </p><p class="ql-block"> 工作人员看了看二葵,又看了看以琳和诺诺,问道:“这俩查不查?” </p><p class="ql-block"> 诺诺接过话:“就查他一个人,我俩前几天来查过了。”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工作人员问二葵,姓名,在哪个公社插队,在桌子上很多A3纸的大本里,翻出花名册,一看说道:“招工有你。” 二葵害怕也是韩城工务段,接着问道:“麻烦再帮我看看招到哪里了?” 工作人员答道:“看看可以,但是不能调整。”二葵高兴地答道:“只要留在西安市,啥工作都行,事在人为,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p><p class="ql-block"> 工作人员听了这句话,挺高兴,又重新打开花名册说道:“西安肉联厂。”</p><p class="ql-block"> 二葵说了声谢谢,以琳和诺诺也跟着道了声谢谢,零成本没花一毛钱,得了个大消息心里挺高兴的。</p> <p class="ql-block"> 回来的路上,诺诺说道:“走登大雁塔,这里以后就是我呆的地方了。” 二葵惊奇地问道:“啥意思,当尼姑呀?”诺诺忙解释:“我分配园林局了,以后在大雁塔苗圃上班。”二葵回道:“吓我一跳,说话不要大喘气呀。”“管它的,只要留在西安市能挣钱干啥都行。”</p><p class="ql-block"> 继续问以琳:“你分到哪里了?”以琳答道:“西藏招待所。”二葵更是吓了一跳:“啥意思,韩城不去了,一抬脚飞到西藏了?”以琳解释道:“你个瓜怂,是西藏住陕办招待所,在在雁塔路上呢。”二葵顶她了一句:“瓜女子连话都说不清,还怪到我头上了。”</p> <p class="ql-block"> 进大雁塔寺庙,有一个和尚把门,看见三人也不说话,装着没看见转身走了。估计要让买门票,诺诺会张嘴:“我们是苗圃的。”</p><p class="ql-block"> 大雁塔盘旋着木楼梯登到最高层,北望笔直的大道能看到和平门的城墙,东南方向能看到曲江池上边的五典坡公路,西望是弯曲的公路两排法国梧桐树,南望底下就是归永宁公社的大雁塔村。</p><p class="ql-block"> 大雁塔的每层的墙上都有“到此一游”涂鸦的字体有的是用土块写的,有的是用钥匙或小刀刻上去的,大雁塔底座上刻有金榜题名的很多名字。</p> <p class="ql-block"> 诺诺还是聪明,说道:“二葵,肉联厂我有两个同学接她妈的班,在制药车间,咱这两天过去看看了解一下。” </p><p class="ql-block"> 肉联厂我和陆小璐去给余王碥截渗灶房买过猪头和猪油去过几次,也在厂里转了几圈,但没有向人打听了解过。</p><p class="ql-block"> 回到家里,二葵把招工到肉联厂的事情告诉了二葵妈。</p> <p class="ql-block"> 二葵妈向在肉联厂工作的邻居打听后很高兴,说进了工厂不愁没猪肉猪油吃,福利待遇可好了。</p><p class="ql-block"> 诺诺和以琳先到的肉联厂在大门口等我,我先在终点站下车的地方生产大门等了一会没见人,继续往前走,到了厂正门,正门是两扇木头大门,对面是饲养车间大门,多亏过去来过,要不加上冷库四五个大门呢,工厂占了十字路口的东南,东北,西北三个地方。</p> <p class="ql-block"> 进制药车间还有一扇大门,给门卫说了找人,里边把她同学叫了出来,在大门外了解了一些情况,人家又接着上班去了。</p><p class="ql-block"> 仨人在厂里转悠,把过去和陆小璐没有走到的地方看了看,职工食堂、大礼堂、理发室、洗澡堂、洗衣房、汽车楼、锅炉房、图书室,卫生所、肉质品车间、屠宰车间、清真牛羊车间、饲养车间等设施参观了一遍,感觉很满意,过去看到的工厂大多很小,也没有这么多后勤设施,肉联厂是西安市商办唯一的县处级单位。</p><p class="ql-block"> 诺诺说道:“二葵,还是你的工作好是个大工厂,屠宰场的名声不好听,你看养猪、杀猪、制药的都是城里年轻人,福利待遇多好,大个子跑到外地铁路上有啥好的。”</p> <p class="ql-block"> 天灰蒙蒙的,田地里的麦苗冬眠看着很干燥,地里用小四轮拖拉机和大马车上了一层薄薄的土粪,回了一趟村子怎么会显得很陌生了。 </p> <p class="ql-block"> 路边的杨树第一年插队时修剪过,长粗了、长高了,转眼三年多没有修剪过了,路边到处都是飘落树叶,路面坑坑洼洼地也没有人平整。</p><p class="ql-block"> 这段路是与田岚第一次碰面她问路的地方,这一段曾经是我拉个架子车夏收时看麦地的地方,这段路是通往火葬场,这段路是公社和新开门知青大院,这是西影厂曾经在这里钓鱼电影票看了《桃花扇》电影,闭着眼睛都能走回家的路面和街景,一路上有种说不出的感受。</p> <p class="ql-block"> 二葵心想:三年多的知青生活,对得起这个村庄,对得起这片土地,将农村的农活基本干了个遍,每年需要家里补贴着资金,由于去周至尚村买油还落下了关节炎,生产小队至今还欠着自己的工钱 。三年来由于与田岚的恋爱失败,落下了强烈的自卑感,虽然有陆小璐、诺诺、三妹、以琳、月桂等女知青的安抚,但对于爱情已经心灰意冷。</p> <p class="ql-block"> 二葵从农村带回来的被褥拆洗后准备带到工厂的宿舍,有些农村穿的衣服都撕成了碎布铺衬,我给我妈说那条补了二十多个布丁的裤子留着做个纪念,二葵妈说,布都化了一起撕成碎布了,那件和王洋一起买的涤卡中山服还可以继续穿,内衣内裤回来后都用脸盆用开水放到火炉上煮了煮,过去时常可以逮到虱子,等以后工作挣钱了慢慢添置。</p> <p class="ql-block"> 二葵在余王碥管灶时,副支书曾给二葵讲过一个社教发生过的事情,一个保管家里老小饿了几天,实在不行了,偷了仓库二斤小麦回家煮着吃,怕社教运动查账对不上,偷偷改了账本被发现,连续开批斗大会,斗得死去活来,本来没事是自己心虚。二葵也怕不知道啥时候查自己的账。叮咛二葵妈不要动账簿和票据。开会、运动、秋后算账,过七八年再来一次,这些冷冰冰的词语二葵还是懂得一二。</p><p class="ql-block"> 带回家账目都还保存在箱子里,用绳子捆着,也没有像大队会计那样还有记账凭证、编号,二葵是第一次管知青灶账簿一本,截渗管灶账簿一本,第二次管知青灶账簿一本,账目发票很乱有正式发票、有计开或收据、有自己手写的说明当发票,像余王碥截渗两三天买一次菜,票据最乱,只是谁经手采购的签个字就行了。</p><p class="ql-block"> 二葵叮咛二葵妈把账簿保管好。</p><p class="ql-block"> 二葵妈说道:“你没绑紧账和票据都散乱了。”“乱不要紧就怕丢一张纸,大队会计一两小时就能捋清。”</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