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事记忆】情系周家塘

天道酬勤

<p class="ql-block">  清明时节,回到老家,漫步在故乡的田野上,感觉视野中的一切变化是那么大,尤其是当年田野上的多个池塘早已不见了,留下的只有半个池塘,那就是周家塘。</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周家塘,是儿时年代我家附近的一个池塘,印象中的池塘似乎很大,其实现在感觉并不大,最多也就半亩方塘,也许与儿时年代的个子矮小、眼光短浅有关。</p> <p class="ql-block">周家塘曾经是我儿时的乐园,一年四季我与伙伴们基本都要与池塘打交道,那就是春秋的钓鱼、夏天的游泳,冬天的玩冰。只是后来经济发展、工业兴起,池塘大部被征用,仅留四分之一左右的水面,供周边农户农用取水,维护作物,一直延续至今。周家塘的记忆有很多,感觉最深的就是“一游二摸三钓鱼”。</p> <p class="ql-block">  游泳,有一举多得之效。夏天是我们男孩子的天下,一般下午三点以后,我们几个小伙伴就早早下塘游泳,有时游得上瘾,迟迟不肯上岸,直到皮肤发涨,嘴唇发紫,会招睐父母的责骂。那年头,自由泳、仰泳、潜水是我们的强项,“打水仗”、“翻跟斗”是我们的绝活。</p><p class="ql-block">“赶养鱼”,应该是我们的越级玩法,时有意外的惊喜发生:就是我们几个伙伴排成一列,一声令下,齐头并进,一边游泳玩水,一边拍打水面,这样有声有色,象鲢鱼、胖头鱼胆子小,常会跃出水面,甚至跳到岸边,被我们当场抓获,带回家美美地吃上一餐,那场景还是历历在目。</p> <p class="ql-block">  摸螺蛳,很有乐趣。当年的池塘比较肥,因为农村还没普及自来水,洗菜洗衣、剖鸡剖鸭等都在塘边操作,塘中的鱼虾、螺蛳都长得既肥又好,鱼苗是生产队放养的,年终放水抲鱼,我们是不能随便可以抓捕的,其实这类鱼也不会上钩,还真没有法子捉住。</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米虾长得比较小,比米粒略大,也难抲难捞,而且收获从来不多;唯一能我们享用的就是螺蛳,螺蛳大多长在塘边的石缝之中,浅水区伸手进去即可捞获,深水区则不然,得潜下水去,然后轻轻地伸手插入石缝摸索,有时也比较危险,因为进去是空手,出来手捏着螺蛳,拳头放大,有时手会被石缝卡住,手拿不出来,人就浮不起来,容易闹出人命,儿时似乎在邻村就发生过类似的事件,难怪我们的父母亲常来管教。螺蛳的吃法基本上是红烧,酱油、香油、小葱,再加点味精,色香味俱全,口感真是好极了。</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钓鱼,那是一件斗智斗勇的事。只是当年没鱼具,鱼杆基本是从竹林里找来的,鱼饵是掘来的秋蚓,鱼钩起先是用大头针制作的,鱼线也就是老妈日常的家用线,这种装备的战况并不好,大头针制作鱼钩的没有“倒钩”,常用线又不结实,即使钓中,鱼儿嘴巴疼得厉害,乱跳乱撞,也容易逃脱,直到后来能够购买鱼钩、尼龙线,钓鱼的收获才有所改观。</p><p class="ql-block">只是当年生产队放养的鱼种,鲢鱼、胖头鱼比较多,这类鱼不吃秋蚓,偶有鲤鱼、草鱼上钩,鱼杆鱼线不够结实,时常逃脱,因而钓中的多是鲫鱼、白条与小杂鱼,都是野生的,个头也比较小,如能钓上三五两重的鲫鱼,我们都会连喊“老板鲫鱼”,其乐融融。</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实际上,当时最大的问题是生产队不让我们钓鱼的,因为鱼儿是集体放养的,常常引来生产队长的追赶,如果被抓住,会被没收鱼具,放走来之不易的“战俘”,回家后还可能被老妈敲打一顿。</p> <p class="ql-block">  今非昔比,现存的周家塘的作用已经不大,它早已完成了当年的使命,留下的只有满满的回忆。客观地说,当年周家塘的存在,是需要的,它担负着洗漱、浇灌等多种职能,现在周家塘被基本填平,也是需要的,期待它在发展家庭工业中有更多的产出。</p><p class="ql-block">因为时代在变,社会在变,需求在变,形势在变,我们需要顺势而为,与时俱进。相信,千变万变,我们的家乡、我们的周家塘只会变得越来越好,越来越美……</p> <p class="ql-block">(部分图片来自网络,感谢分享)</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