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吴和娃们的语文世界】跨学科学习|多元趣读,共话西游

紫墨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阅读名著,品味经典</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且看</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西行三界,异景万象</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匠心妙笔,神幻翔游</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天马星空,妙在“童心”</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我们</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换个姿势打开《西游记》</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名著还可以这样读!</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p class="ql-block"><br></p> 一探《西游》究竟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文/张哲勋</p> <p class="ql-block">  说到《西游记》,同学们也许想到的是“长篇神魔小说”、“四大名著之一”、“三复情节”之类的有关于文学方面的内容,也普遍认为其中除了以唐朝时“唐玄奘前往印度取经”为原型之外,其他皆是不真实,虚构的,且与科学不挂钩。但其实,《西游记》中不仅蕴含了大量科学知识,还与生物学等学科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呢。倘若你不信,就接着往下看吧——</p>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第四大组《西游记》与地理)</b></h3> 什么,孙悟空是硅基生物? <p class="ql-block">  当你看到这句话,一定会感到惊奇吧:神通广大的孙悟空竟然是硅基生物?别急,请听我解释。</p><p class="ql-block"> 我们先来了解什么是硅基生物。它目前只是科学家设想的一种以硅元素为基础形成的一种生物,它与我们(碳基生物)的差别在于,它无需氧气,可适应超高温和超低温,也无需睡眠,没有受伤衰老的概念,有极强的自我复制能力,且他怕水。</p><p class="ql-block"> 其实说到这儿大家就明白,这不就是孙悟空吗?一点儿也不错。当然还有一些地方可以证明孙悟空是硅基生物。</p><p class="ql-block"> 《西游记》第一回“灵根育孕源流出,心性修持大道生”中写道,孙悟空是一个石胎,而岩石的主要成分为二氧化硅和硅酸盐,其中便含有大量硅元素,而不是支持碳基生物生命的碳元素。</p><p class="ql-block">  第一回中还写到孙悟空出生时“目运金光”,那这又是怎么一回事呢?不难发现,硅是很好的半导体材料,是制作二极管的主要材料,一个简单的电路激活可以将二极管做成闪光灯,金光自然就是闪光灯放射出的光了。</p><p class="ql-block">  第七回“八卦炉中逃大圣,五行山下定心猿”中,孙悟空在八卦炉里烧了七七四十九天。如果它是一只普通猴子,这显然不符合常理,但如果将孙悟空假设为硅基生物,那也就不奇怪了。前文提到,硅基生物最耐高温,熔点高达1600°C,而在孙悟空大闹天宫时期,人们还在用煤炭加热,而煤炭最高只能烧到1200°C,孙悟空自然是炼不化的。</p><p class="ql-block">  在书中还有个细节,那便是孙悟空怕水,每次下水作战都需要念避水咒,这也符合硅基生物特性。正常碳基生物有两个碳原子,一起形成碳碳双键,增强碳原子活性,能让生物有应激反应、新陈代谢等多种生命特征。而硅基生物也有硅硅双键,但碳链不同,硅链在水中极度不稳定,容易断裂,所以硅基生物怕水。</p><p class="ql-block"><br></p> 火眼金睛又是怎么一回事?<br>  不难发现,硅在高温条件下会玻璃化——这不就相当于给孙悟空戴了副眼镜吗?火眼金睛其实还类似于X射线。因为孙悟空的硅基二极管所形成的真空条件为他创造了有利条件,所以取经路上,孙悟空能用他眼看出谁是想吃掉师傅的妖怪。<br><b>  综上所述,书中神通广大的孙悟空很有可能是硅基生物。</b> 古代中竟然有克隆技术? <p class="ql-block">  克隆技术其实就类似于电脑键盘上的“复制”和“粘贴”,这点我们在生物课本上便有浅浅的了解。类似的克隆技术在西游记中也出现过好几次,如孙悟空的分身术,在《西游记》第二回孙悟空与混世魔王的对战中有详细描写,还有一处值得一提,那便是原著五十六至五十八回“真假美猴王”这个故事情节了。</p><p class="ql-block"> 文中出现了一只和孙悟空一模一样的六耳猕猴,它们不仅外表一模一样,连武艺也一般高强,言语声音也一样,各路菩萨神仙也分辨不出谁真谁假。虽谛听知道谁真谁假,但不可当面说破。两猴一直闹到灵山,结果假猴被如来识破,并被真悟空一棒打死。</p><p class="ql-block"> 我们发现这就有克隆技术的影子了,否则世上怎么会有两只一模一样的猴子呢?而这个故事也引来了许多人的讨论,被打死的猴子真的是假悟空吗?其实书中早就给出答案了。从本质上看,西游记是一本修行之书,取经路也是悟空的修行之路。于是我有几个朋友潜心研究,得出了一个结论,两者皆为真悟空。</p><p class="ql-block"> 想必你已经大吃一惊了吧?但是为什么这么说呢?先来看第五十八回题目二“心搅乱大乾坤,一体难修真寂灭”,再看第五十八回中如来说的话:“......且看二星竞斗而来也。”其中都有个词令人费解——“二心”。这是一个专门修饰真假二猴的形容词,因为其他回目中便再也没有出现这个词了。我们的理解,“二心”是指孙悟空的真、妄二心。所以两猴子都是真的,不过心境不同。一只是花果山时期的悟空,桀骜不驯,向往自由;另一只则是迈入佛门之后的悟空,这时的它开始思索一切的意义、稳重、淡然,有了禅心。再回到标题,其中也有几个词至关重要,比如“一体”,指“一个人”,但更多比仗上半句的“二心”,它的深层含义还要包括后两个字,即“一体难修”。</p><p class="ql-block">  这里可以理解为修身的意思,也对应前面“二心”,意为修身要先正心,而“真寂灭”则为一个人的状态,“成佛”的状态。</p><p class="ql-block">  所以孙悟空打死另一个“妄心”的自己,第五十八回之后,孙悟空便一心一意取经。然后我们探究小组为了求证,又去找有关唐僧念紧箍咒的章节,发现全书一共出现10次,而五十八回“真假美猴王”就是最后一次。</p><p class="ql-block">  <b>综上所述,我们认为五十八回是取经团队的关键转折点。</b>毕竟此回后的孙悟空像变了个人似的。如六十五回中,悟空又被师父误会了,照理来讲,这时他应该很生气才对,但他不仅没有怨言,甚至在后文听闻唐僧被抓后“暗自怜悯”,确实不符合孙悟空之前的人设。</p>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第三大组《西游记》与生物)</b></h3> 九头虫究竟是个什么生物? <p class="ql-block">  在《西游记》六十二回至六十三回提到了碧波堂有个万盛龙王的女婿,唤做“九头虫”。这个妖精就有点奇怪,大部分妖精基本上听名字就知道它是什么妖精,如黑熊精是只黑熊,七只蜘蛛精就是七只蜘蛛。那“九头虫”的原型是什么动物呢?在八六版西游记电视剧中,九头虫则是一只类似“美杜莎”的九头蛇,但只要精读这两回还是有迹可循的。原著中这样描写它:毛羽铺锦,团身结絮......眼多闪灼幌金光,气傲不同凡鸟类。</p><p class="ql-block">  这里便可知“九头虫”就是“九头鸟”。可为什么要叫“虫”呢?带着这个疑问,我参考了一些文献,方知在古代,虫子几乎囊括了所有生物,甚至包括人类。出自《礼记》,“有羽之虫三百六十,而凤凰为之长;有毛之虫三百六十,而麒麟为之长;有甲之虫三百六十,而神龟为之长;有灵之虫三百六十,而蛟龙为之长;有萤之虫三百六十,而圣人为之长。”可知“虫”在古代分“羽、毛、甲、鳞、蠃”五类。“羽”就是指鸟类;“毛”则指身上有兽毛覆盖的生物,如狗、猫;“甲”则指身上有甲壳的生物,所以说在古代七星瓢虫是甲虫,乌龟也是甲虫。“鳞”比较好理解,就是身上有鳞片的生物,如蛇、鳄鱼,还有传说中的龙银。“蠃”在古代同“裸”,即为身上光光的,没有兽毛、甲壳和鳞片覆盖的生物,如青蛙、蚯蚓和人类。</p><p class="ql-block">  当我们对号入座就发现“九头虫”即为羽虫。《山海经》中也有记载,这种动物人面鸟身,便唤作九凤。但无论是“九头虫”或“九凤”,它们都主要来自于楚人的崇拜。如屈原的《离骚》中有这样一句话:“吾令凤鸟飞腾兮,继之以日夜。”其中“凤鸟”就是“九凤”。</p><p class="ql-block">  <b>所以我们认为“九头虫”的原形为“九凤”,也是一种楚文化的图腾。</b></p><p class="ql-block"><br></p>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第二大组《西游记》与文学)</b></h3> 取经究竟有多少人? <p class="ql-block">  这个问题想必很多人都会不以为然:这还用问,唐僧师徒四人,再加上白龙马,不就五人吗?在我看来,其实不然。我认为取经路上一共只有一人,书中也多次暗示:</p><p class="ql-block"> 九十八回,在他们即将上灵山时,“见了一道活水,滚浪飞流,约有八九里宽阔,四无人迹。”那如何渡过去呢?只见下流有一人撑一只无底船过来接他们。四人中,只有悟空识破了撑船的人是接引佛祖,便叫他靠岸。</p><p class="ql-block"> 唐僧见是无底船,不敢上前,却被悟空一把推了进去。他先是跌进水里,又被撑船人扯起,再整理行装,埋怨行者。这时只见上游躺下了一具尸体,唐僧大惊,悟空、八戒、沙僧、佛祖等却皆欢喜,并对唐僧说:“是你,是你!”</p><p class="ql-block"> 到这就比较诡异了,为什么唐僧的尸体会从上流淌下来?为什么其余人都如此开心?其实,唐僧落水时,肉身便沉下去,灵魂被佛祖拉了上来,象征着唐僧在这时已不是肉体凡胎。所以当唐僧尸体从上游重新流淌下来时,其余人都眉开眼笑。如果取经团队是五人,为什么上游不是流淌下五具尸体,而是一具?所以我认为取经团队一直只有一人。</p><p class="ql-block">  深层意义上看,也不是毫无根据。唐僧在取经路上代表肉身,孙悟空代表心,这也是他被称呼为“心猿”的原因。白龙马象征意,所以被称呼为“意马”。“心猿意马”就是指心思不定,像猴子跳马奔跑一样控制不住,而取经路上其实就是要控制住“心猿意马”。八戒象征着欲,沙僧象征着情,这就是佛教中的五圣一体啊。通过修行,唐僧也跳出肉身,修成正果。</p><p class="ql-block">  还有一点很有意思,在唐僧师徒上岸时,唐僧急转身,反谢了三个徒弟。这时行者知道“两不相谢,彼此皆扶持也。我等亏师父解脱,借门路修功,幸成了正果,师父也赖我等保护,秉教加持,喜脱勒凡胎......”这里其实就巧妙暗示了取经团队是一个整体,互相扶持。</p><p class="ql-block">  <b>所以我认为取经这一人就是一个整体,一个相互扶持的整体。</b></p> 妖怪与基因突变的层层关系 <p class="ql-block">  取经路上总会想吃唐僧肉的妖怪,虽然他们的结尾要么是被孙悟空一棒打死,要么就是被神仙、菩萨收走,但他们的出现也引起了我的兴趣,妖怪是怎么产生的?</p><p class="ql-block">  我们发现妖怪大部分都是有原型的,它们分别是一些常见的动物,如羊(羊力大仙)、熊(黑熊精)、大象(黄牙老象)等。那么如何用现在人们的科学知识解释这些现象,相信很多人也能猜到了——基因突变。</p><p class="ql-block">  基因突变,即为基因组DNA分子发生的突然的、可遗传的变异现象。在一定条件下,基因突变改变成另一种新的基因,从而代替叫前一个原有基因,也叫突变基因,于是后代表现出祖先未有的新状、新性状。<b>这可能就是用科学去探究妖怪来历的唯一猜想了。</b></p>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第一大组《西游记》与心理学)</b></h3> 《西游记》是一部优秀的长篇神魔小说,虽是想象之作,但在这看似扑朔迷离乱象背后,也可以用合理的科学解释,在探究的过程中,让我产生了新的乐趣,令我回味无穷。<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