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必背瑶寨隶属广东省韶关乳源瑶族自治县,位于乳源瑶族自治县县城东北54公里的大瑶山腹地。隋唐时期从湖南等地迁入。明代以后,因为灾荒和战乱,必背瑶胞又大批向广西、云南等地迁徙,后再流散到东南亚,并辗转迁移到欧美各国。如今,<span style="font-size: 18px;">必背镇是老挝、泰国、越南等东南亚国家以及美国、法国等欧美国家过山瑶的祖居地之一,吸引着海内外瑶族同胞寻根问祖,成为乳源对外交往的重要窗口,被誉为“世界过山瑶之乡”。</span></p><p class="ql-block"> 该村寨原名为“鳖背寨”,因村旁有一块巨石,上有天然之图案,形似“鳖背”而得名。因“鳖”字不太順耳,且笔画多,粤语中“鳖”与“必”同音,故改“鳖背”为“必背”。</p><p class="ql-block"> 必背瑶寨的瑶族村民,称做“过山瑶”,是瑶族支系中的一个重要分支,是盘王的后裔。其特征为“耕作一山,则移一山”,“入山惟恐不深,入林惟恐不密”“耕作三年便迁居”。在崇山峻岭中,通过刀耕火种的游耕生活,创造了鲜明的瑶族文化。</p><p class="ql-block"> 必背瑶寨距乳源县50余公里,距必背镇8公里,交通不便。有约6公里的山路,很窄,单眼道,路仅3米宽,刚过一台小车。行进中,如果对向来车,两车都停下,倒车,寻找避车点,勉强错过车,再行前进。</p><p class="ql-block"> 2024年3月22日上午,我们驱车小心翼翼的艰难地开进了寨子。</p><p class="ql-block"> 面对必背瑶寨,我们感慨它的古朴,还没有进行商业化的改造。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原汁原味的瑶寨。</p> <p class="ql-block"> 这里三面环山,一面向沟,天高云淡,山清水秀,气候湿润,冬暖夏凉,无高楼林立,无车马轰鸣。从清晨到黄昏,空气清新,郁郁葱葱,群山静谧,鸡犬相闻,犹如世外桃源,与世隔绝。</p> <p class="ql-block"> 必背瑶寨,建于半山腰,坐南朝北,村寨正中有一溪谷,谷中山泉如瀑,水流湍急,奔腾而下。该瑶寨现有40余户,220余人,方圆几十里,属于较大的村落,故称“必背大村”。</p> <p class="ql-block">横跨在溪流上的风雨桥正在维修。</p> <p class="ql-block"> 寨子不大,依山势和溪谷走向,不规则地排列着一幢幢吊脚楼。每幢楼不高,多为一层或二层,因建在山坡之上,视野开阔。木泥结构,多用山中之木,搭起框架,再用黄泥土坯砌筑而成。</p><p class="ql-block"> 寨子里的一部分房屋如今已没有人居住。</p> <p class="ql-block"> 每座吊脚楼之间,相隔仅一至两米;寨中多为羊肠小道,青石板铺就;每户之间,由上下多极台阶连接。</p> <p class="ql-block"> 与一位瑶族大娘偶遇,攀谈。大娘竟是盘王后裔。今年八十有二,世代为农,生活虽显平淡,清苦,但精神豁达,身体硬朗。再三相邀我们去她家坐坐,喝茶,我们谢绝了她的好意。</p> <p class="ql-block">必背大村的政治文化中心</p> <p class="ql-block"> 还生活在村寨的人们,仍然遵循着传统的方式按部就班的生活着。</p> <p class="ql-block"> 村民采伐或捡拾来的木杆、木桩、树皮、石料等仍作为生产、生活的基本材料。</p> <p class="ql-block"> 自家种植的蔬菜平日吃不完还是要晾晒,以备日后食用。</p> <p class="ql-block"> 劈柴还是人们日常的生活必备。</p> <p class="ql-block"> 必背口瑶族新村正在不断完善中。祝愿必背瑶寨永远保持着古朴无商业化,祝愿必背瑶寨的百姓生活越来越好。</p> <p class="ql-block"> 必背口瑶族新村的广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