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理论课程结束了,进入临床实习阶段,我被安排在八八医院。医院坐落在泰山脚下,建筑在虎山山坡上,西临虎山水库,与虎山水库一水之隔是一旅游景点王母池,王母池不远处便是登泰山的起点--红门。站在八八医院的置高点,泰安市容尽览眼底,真正是一个坐山观景的好地方。</p> <p class="ql-block"> 我们这个专业到八八医院学习的一共九个人,张惠英、王安杰本来就是八八医院的医生;王忠义所在的汽车团就驻在八八医院的左后侧;雷新生、秦梅才所在的二零零师医院与位于山前路的普照寺一墙之隔;他们的小家庭都在泰安,因而他们居住在家中。邵万书所在部队六零零团驻在磁窑;赵庆海、王建国和我来自二零一师,部队驻在莱芜、沂源和新泰。医院将我们安排在虎山后侧的集体宿舍。这个宿舍区有五、六幢简易平房,始建于五十年代初期,年久失修,门窗玻璃脱落,已显得破旧。东南侧靠近大门口的一排宿舍已改建成奶牛场,一走进这个宿舍区,一股养牛场特有的臭味扑鼻而来,初来此处,有一种窒息感,时间长了也就习以为常了。我们的宿舍在大门口的左侧第一排东面第一间,靠近养牛场,除了有些气味外,比起其它宿舍来这一间相对好一些。护士队六名学员住在我们后面的一幢宿舍。来的当天,张惠英为我们找来了后勤人员,为我们修好了门窗,装好了玻璃,并为我们每人配备了一床厚厚的床垫。这个宿舍一共住了六个人,除了我们四人外,还有两位进修人员,他们是来自海军一三七医院药剂科的老宋和莱芜钢铁厂职工医院内科的老李。一生中大家能相识,并共居一室也是一个缘分。因此,上下班我们同进同出;早上起来一起登山锻练,晚饭后一起休闲散步,节假日一道逛市场、游岱庙;每逢周末,便自己动手,烧几个小菜,用瓶盖当酒杯,来上几口白酒,相互之间,胜似兄弟,亲密无间。</p> <p class="ql-block"> 对于我们这批来自临床一线并有一定临床基础的学员,医院里把我们当作进修医生对待,让我们根据自己喜好,自行安排进修科室,我选择的重点是内科。因我所在的部队是八八医院的收治单位。在部队时常和八八医院打交道,加上我在两年前因持续高热在内二科住过几天,因此对内科的情况比较熟悉。实习的第一站就是内二科,带我的是科副主任李瑞英,正是我住院时的主治医生,她工作认真,善于钻研,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和深厚的理论功底。带教时她言传身教,耐心解答,时常提问,促使你认真学习和钻研。副院长杨思齐是建国前的老军医,在济南军区内是屈指可数的呼吸内科专家,虽已离休,仍坚守在临床一线。他平易近人,对我在生活上的关怀细心周到,经常询问我生活缺少什么?有什么困难?天冷了,让我到护士长那里借床被子等,真是无微不至。在业务上对我们要求严格,我所写的病历在李主任审阅后,杨副院长还要再次过目,那怕一个标点符号错了,他都要把我叫到跟前来纠正。每次主任查房,他都是提前半小时到病房,先看一下重点病人,再去查看最新的实验室检查结果。查房时要求我们不看病历,汇报自己床位上病人的病情进展情况、有关的阳性体征、各种检查的报告结果、临床诊断和鉴别诊断依据,治疗的理论依据等,你汇报错了,他不用看病历就能及时指出你错的地方。有一次,我在汇报病人情况时,错把病人入院后首次的血液检查结果当成复查结果,他立刻指出我错在那里,并严肃指出:我们的工作性质人命关天,一定要认真仔细,不能有半点的差错和失误,那怕有一丝疏忽,也可危及一个人生命。这句话影响了我的整个职业生涯。在以后的从医过程中,我以他为榜样,把自己的业余时间大部分花在病房里和钻研业务上。</p> <p class="ql-block"> 内二科病房里住着一位名叫李子山的胃癌晚期病人,时年23岁,是我部三营八连的炊事员。那是我刚到营卫生所巡诊时,发现他捂着肚子,佝偻着腰,消瘦的脸庞露出痛苦的模样,一米六五的身高,体重不到五十公斤。在给他做腹部触诊时隐约感到上腹部有个包块,随即送八八医院进一步诊治,结果是胃癌,做了胃大部切除术。术后不到一年胃癌复发,癌细胞已广泛转移,住院进行化疗。因为我们是一个单位的,他重病住院,我理所当然地对他特别关照。每次我去看他时,他象一个孩子一样,拉着我的手,笑得特别开心。因此,除了正常上班时间外,一有空我就到他床边坐坐,陪他聊天。在轮转到特检科的一天下午,接到内二科向子全主任的电话,说小李病情危重,他想见我。我接到电话,连忙赶到他的床前,此时小李端坐在床上,一手抓着床栏杆,输液的另一只手搭在护士手臂上。此时他面色苍白,呼吸急促,鼻子上插着氧气管,两眼向外张望着。见我到来,忙把扶栏杆的手伸向我,我赶忙上前握住他那湿冷略带颤抖的手,他气喘嘘嘘地跟我打招呼。知道自己生命时日不长了,把我当成他所在部队的首长,向我提出了想见见自己的父母和未婚妻的要求。病人临终之前想见见自己的亲人,是人之常情,何况是当兵四年从没见过自己母亲的年轻战士。我立即向部队首长汇报,并征得部队首长的同意,当天给他父母和未婚妻发了加急电报。</p> <p class="ql-block"> 第二天上午,卫生队李队长来到医院,带来了部队首长的慰问。第三天中午,小李的父母和未婚妻及其父亲赶到医院。不知是心灵感应还是回光返照,本来半躺着已处于昏迷状态的小李在他的父母和未婚妻到来之时,神志清醒,挣扎着坐了起来。按照小李的意愿,此时的他穿上军服,双手紧拉着父母的手,眼睛却直瞪瞪的盯着未婚妻。他的未婚妻可能一下了没适应小李生病的样子,愣愣地站在那里,直到她父亲提醒她时,才回过神来,上前脸对脸的亲了一下小李。小李费力地拉过未婚妻的手和他父母的手放在了一起,上下嘴唇动了动,可就是发不出声来,眼泪顺着眼角流了下来;在场的人们都明白他的意思,自己不能为父母尽孝了,让未婚妻代他尽孝吧。小李母亲从一进入病房起就哽咽着,双手不停地抚摸着儿子的脸庞,眼泪浸湿了小李的军装。他的父亲和岳父默默地站在床边,凝视着自己的儿子,眼睛里闪着泪光。白发人送黑发人,此情此景让铁石心肠的人都为之动容。我看已是下午一点半钟,几位老人千里迢迢赶到这里,吃不安,睡不宁,非常劳累,于是将他们安排到二零零师招待所住下。在安排他们吃饭时,服务员喊我接电话,我有不祥预感,因为只有内二科向主任知道我在那,现在叫我接电话,肯定与李子山有关。果然,电话是护士长打来的,她告诉我,小李在他父母离开不久,呼吸心跳就停止了,经抢救无效,于下午二点五十分走完了他人生旅程。我忙和招待所长商量,请他帮我安排一辆车,因为我们同是六十七军的,兄弟部队热情相助,很快就派来了一辆解放牌军车。在老人们吃过饭后,我才告诉他们有关情况,老人们情绪还算稳定,能在小李噎气前见上一面,老人们感到满足了。</p> <p class="ql-block"> 妥善地处理完李子山的后事,我又回特检科上班。特检科是医院A超、B超、心电图、心电向量、超声心动等仪器设备检查诊断中心,作为临床医生尤其是内科医生掌握了这些仪器的操作和诊断技术,对以后的临床工作将有很大的帮助。特检科的童教娣主任是一位受人尊重的长者,她的丈夫是二零零师的副政委,知道我们这些来自部队基层的医务人员难得有学习机会,亲自为我们制定学习计划,坚持每天上午为我们讲一个小时的理论课,然后手把手地带我们在仪器上进行实际操作,每项检查都是让我们出诊断报告,由她进行修改,指出错的地方,分析错的原因,这充分调动了我们的学习兴趣和知识掌握的进度。在她的带教下,仅仅三个月的时间,我就熟练掌握了心电图、心电向量等有关心脏疾病的检查诊断技术,也使我爱上了心内科这一专业,为我日后的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p> <p class="ql-block"> 正当我们全身心的扑在吸收医学知识营养,努力提高自身业务技术能力的关键时期,一次意外事件打破了我们平静的学习生活。和我同在一个宿舍,又是一个部队战友的赵庆海在实习期间,在铁路系统工作的妻子带着不满周岁的儿子来部队探亲,热心的雷新生将他临时安排在本单位的宿舍区,一天下午用电炉烧开水时,他的妻了不幸发生触电事故,等赵庆海下班回家时才发现妻子发生意外,急忙呼救,可为时已晚,一个年轻的生命就这样消失了。我们学习组的全体人员闻迅快速集结,分成协调、接待和后事处理三个组,齐心协力共同处理这一突发事件。邵万书、王建国和我三个人在接待组,负责接待双方亲友。亲友们被安置在红门附近的旅馆里,由于事发突然,女方亲属心理上难以接受这一事实,对死因提出质疑,尤其是死者的两个哥哥,情绪激动要赵庆海说个明白,任凭我们怎么做工作,就是不答应,最后在看了事发现场、验看了死者身体并在八八医院的专家们的耐心解释下,才心平气和地坐下来商讨死者身后事宜。经过两个不眠昼夜的努力,从而很完善地处理了这起意外事件,充分体现了战友和同学之间的深情厚意。</p> <p class="ql-block"> 在八八医院进修的最后一站是内一科,主要收治心脑血管疾病和内分泌、免疫系统疾病的患者,根据我的选择,薛主任安排我在心内科,负责带教的是年过四十的陈医师。陈医师为人耿直,不善言笑,工作严谨认真,遇事沉着冷静,决策果断,从她的性格上看不到女性的温柔,倒有点男性的阳刚之气,这可能是心内科收治的大多是危重病人,经常遇到心肺复苏、急诊抢救等危急情况,长期以久使她养成了所特有的职业习惯。初期相识,感到有点畏惧,时间长了,觉得陈老师很好相处,她真心待人,心胸开阔,从不计较个人得失。从她的身上我不仅学到了知识,更学到了做人的道理。心内科有一个重症监护室,四张床位,住的都是急性心肌梗塞和心肺复苏后的危重病人,必须24小时有人值班,我在内一科期间,多半时间是在这里度过的,在这里我有过心肺复苏成功后的喜悦,也有因抢救无效、病人死亡带来的懊丧;这不仅丰富了我从医生涯的阅历,也提高了我的医学技术水平和危重病人抢救的应急能力。</p> <p class="ql-block"> 在八八医院的学习生活就这样在忙忙碌碌而又不知不觉中度过了,老师们高深的医学理论、精湛的医学技术、良好的医德医风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这里,我不仅学到了医学技术理论,更懂得了从医之道,为我日后的从医之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p> <p class="ql-block"> 结束了为期两年的求知之路,我将回到老部队,继续为部队建设发光发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