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忆婆婆

碧海琴声

<p class="ql-block">我的婆婆已经离世多年,但我总会时常想起与她相处的日子。</p><p class="ql-block">自从嫁入夫家后,我和婆婆同在一个屋檐下生活了好些年。一开始由于两代人的差异总有一些不自在和些许摩擦,但因了婆婆的善良、包容和体谅,我们婆媳关系如同母女。</p><p class="ql-block">“婆婆做的腊肉”是我若干年前发表在长沙晚报上的一篇小文。今日清明,我想重温那段逝去的时光,以祭奠我的婆婆。</p><p class="ql-block">湖南人爱熏腊肉,我又特别爱吃婆婆制作的腊肉。虽然它并非餐桌上的稀贵菜肴,但那透着浓浓熏香的舌尖美味至今还会常常勾起我极强的食欲。</p><p class="ql-block">婆婆熏制的腊肉从备料、腌渍到熏制都非常讲究。食材一定要挑选新鲜带皮的肥瘦合适的后腿肉或五花三层肉。熏料一般以花生、瓜子壳、橘子皮为主再掺合些松柏木屑。每年腊月以后,婆婆就开始忙活了。只见她将买回家的猪肉先一块块分割好,然后将盐均匀地抹在每一块猪肉上,再将其装在一个颇大的土蒸钵里进行腌渍,这个过程大约七天时间(俗语称鱼三肉七),即鱼腌三天,肉腌七天。在这七天里还得将肉翻动二次,以让食盐充分渗透到猪肉里。七天后再将腌渍的猪肉拿出来晾晒直至去除水分。当水分基本没了后,就开始进行烟熏这道工序了。</p><p class="ql-block">当年婆婆的家住在有着百年历史的老街上,如果要当街熏制腊肉会有诸多不便。好在婆婆家的隔壁是一家区文化馆,从街口到文化馆有一条大约二米多宽近十米长的小巷子,除了周末周日,平日里少有人进出。而这条小巷紧挨着婆婆家,这是熏制腊肉的最佳场地。腊肉的熏制过程是需要特别用心专心的,否则,一不小心炭火就会把肉烤糊,还怕引发火灾。凭着婆婆多年的经验,只见她熟练地引燃熏料后,就拿来一个家里专门用做熏肉的铁桶,再把要熏的肉码在铁桶上面的篦子上,盖好麻袋将其捂实就行了。每当看到婆婆忙上忙下的身影,闻着那丝丝缕缕的熏香,全家人就会感到一股浓浓的年味扑面而来。</p><p class="ql-block">后来单位分了房子,我们要搬出去住时,我还真是有些舍不得。婆婆更是时常惦记着我们,每年照样把熏制好的腊肉给我们送来,看着我们吃的开心的样子,婆婆的脸上总是漾起幸福的微笑,满满的爱意,温暖如春风。考虑到婆婆年岁的增大,我和丈夫时常劝她少累着,我们想吃腊肉市场上都有卖,但婆婆执意认为,市场上的腊肉不太卫生,唯恐我们吃了会生病,唉!真是可怜天下父母心。</p><p class="ql-block">有年年底,我和丈夫都刚好出差在外,很长时间没有着家,当我满身疲惫的回到自己家时,冷冰冰的屋子里没有一点生气,一种难言的寂寞涌上心头。正在此时听到敲门声,我连忙打开房门,原来是婆婆冒着凛冽的寒风给我们送来了腊肉。我一边接过沉甸甸的腊肉,一边拍打着飘在婆婆身上的雪花,心中充满了感激之情。望着婆婆饱经劳累的面容和两鬓白发,不由顿感内疚,本应是我们晚辈回报母爱的时候,却还让老人家为我们操着心。</p><p class="ql-block">多年前,我也做了婆婆,我知道,<span style="font-size: 18px;">婆媳关系难处这是千古难题,但</span>秉承良好的家风,我也时时提醒自己一定要做个像我婆婆一样的好婆婆。因此,如何扮演好婆婆的角色,我一直在努力地平衡着各种责任和期待。</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