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的记忆 (续改)

阳光

<b>阳光,省诗词协会会员、作协会员,两省摄协会员。喜旅行、善散文、游记,1971年开始接触摄影,作品曾获青海省影赛大奖。足迹遍及中国(港澳台)34省市自治区,多次游走国外,游记共计160余篇(均为平台精品之作),近70万字,主要记录了各地的自然风光和风土人情,真实反映了祖国江山秀美风光和人民现实生活,多篇游记曾发表并获好评。著有专著《生命在路上》。</b><div><b>******************************</b></div> <b>我喜欢称西安为长安。<br><br> 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因为工作关系经常去西安,最多一年去四次,最长一次学习近一个月,所以走了西安大大小小很多著名之地,切身感受古城。真正具有历史的古城,而不是我身边这种“山寨”的古。</b> <b>一、西安古城</b> <b>西安,它雄踞西北撑起了中国半部历史, 它笑傲江湖 ,折服了几多英雄豪杰。在这里,可以追溯大秦崛起大一统。在这里,可以追忆大汉雄风大气魄。在这里,可以追望大唐盛世大气度。<br><br> 大秦、强汉、盛唐,那才是中华民族应有的模样,那才是中华民族复兴的方向。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b> <b>长安,古城墙,那被千年夕阳映照过的历史沧桑。<br><br>   青灰色的西安的城墙是,落满了岁月风霜,爬满了青苔衰草。人说是世界上保存最完整的城墙,城门深邃,箭楼巍峨,于晨昏曦暗之交,烟雨朦胧之时,不知何处何人吹埙,苍凉远古,声声裂帛,当此时际,漫步于城墙古道,环顾四野,念天地悠悠、岁月如驹 ,竟有不知身在何处、今夕何年之感 。</b><br> <b> 古城墙是西安的古味。登上城墙,秦砖汉瓦的建筑,流淌着帝王的恢弘,透逸着王者的威仪,任岁月沧桑,铅华殆尽,丝毫退不了几代王朝的辉煌颜色和泱泱神韵。如今脚下车水马龙,畅享盛唐的旖旎,看到盛唐的繁华。</b> <b>二、骊山华清池</b> <b> 华清池,贵妃沐浴之地,八十年代末,第一次去华清池,并非向往“飞龙池”“海棠汤”“贵妃池”那时还是废墟一片,条石杂陈,但很原始。骊山下的“五间厅”“兵谏亭”才是我兴趣所在,中华历史上记录了一笔,《西安事变》蒋公从此成为中国抗日最高统帅,而另一些人“不忠不肖”包袱背负了一生,还有的死后怕被挫骨扬灰。</b><br> <b> 著名诗人白居易《长恨歌》云:“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侍儿扶起娇无力,始是亲承恩泽时。”《长恨歌传》也这样描述杨贵妃浴罢的情景:“即出来,体弱力微,若不盛罗绮,光彩焕发,转照动人。”</b> <b> 唐玄宗更是对贵妃出浴大加赞赏:“美人新浴,如出水芙蓉。”另有《长恨歌传》“时每岁十月,驾幸华清宫……别疏汤泉,诏赐汤沐,春风灵液,澹荡其间。上心油然,若有所遇,顾左右前后,粉色如土。”等等,都将贵妃出浴的美形容得恰到好处。</b><br> <b>历史真的演绎了脍炙人口的唐明皇与杨贵妃的爱情故事?</b><div><b><br></b><div><b> 再去“华清池”,数“汤”建筑恢弘,整修后全无“原始”感觉,以致于日后一次学习组织参观,我等几人竟然把门票“低价转让”了。</b><br></div></div> <b>三、兵马俑</b> <b>只有永恒的队列,穿越一部厚重的史册,呈现在我们的惊诧与嗟叹里......<br><br> 三次光临,每次都有不同的感受。</b><br> <b>从秦朝奔赴而来的勇士,狼烟熏黑了他们的脸庞。拂去风尘,依稀听见金戈铁马在函谷关下、漓水河畔席卷而来的振聋发聩之音;依稀看见,车马踏过分崩离析的土地,鸽子便在硝烟黏合的版图上自由地飞翔……</b> <div> <b> 面对这些血与火早已融入的黑漆漆的陶土,一个宏阔的时代,向今天走来。你不想多站一会儿,最好站成一个戍守边关的秦朝战士、一位统一中原的勇士。</b><br></div> <b>四、乾陵</b> <b>无字碑矗立了1300多年,它静默于岁月的更替,却从未远离人世间的喧嚷。无论是一个人还是一个王朝,无论是一座精美的石碑还是与之经年的岁月,时间让一切真实的和虚妄的都成了一个个谜题。  </b> <b> 时间追溯到公元706年的6月至7月间,随着武则天与高宗李治合葬乾陵,无字碑便矗立在高宗李治述圣纪碑的东侧。不难想象,继位一年出头的中宗李显和文武百官面对这块无字碑,他们的内心在做何揣测。</b> <b> 无字碑虽然无字,其表现的威严壮美和极致精细的雕刻,因为充满了岁月的印记,显得更加弥足珍贵。<br><br> 无字碑的美,美在独一无二。在整个乾陵的石雕中,它因处于显著位置而引人注目,又因口口相传名播八方。到乾陵来,几乎都要在无字碑前凝眸注视或指点评说。 </b> <b>我没登上墓顶,一直默默的站在“无字碑”前......</b> <b>五、马嵬坡贵妃墓</b> <b> 莺花尚恋霓裳影;环佩空归月夜魂。<br><br> 谷铃如诉旧愁来,蜀道秦川,过客重谈杨李事;<br> 墓粉还将秋色外,雨尘云梦,伤心何似汉唐陵。<br><br> 触景生情,伤感凄切,回忆往事,怀古思人,一代绝世美女杨贵妃惨死后竟然埋在大路旁,悲惨遭遇令人同情惋惜。<br><br> 从西安到法门寺必经“贵妃墓”,所以去了几次“法门寺”就到过几次“贵妃墓”。</b> <b>六、扶风法门寺</b> <b> 法门寺在扶风县虽属宝鸡,但大多都是从西安前往。</b><div><b><br></b><div><b> 第一次去法门寺时(八十年代),四周空荡荡的,显得法门寺如此之小,整个寺里只有我一行十几人,地宫里静静的,在“舍利”前你可以长时间的近距离观瞻。<br></b></div></div> <b> 隔年再去仰望巍巍寺塔,荡荡寺院,煌煌藏宝阁,车水马龙,人流如织,盛况空前。法门寺享誉中外了,家喻户晓,不仅是寺塔本身的历史悠久,皇家风范,也因为发现了数千件国宝和佛指舍利的横空出世。法门寺因为有塔,而又因为塔的坍塌,裸露了无数奇珍异宝而声名大噪,而我再也不想去......</b> <b>七、碑林</b> <b>因为《开成石经》,才使后人作为保存历史碑刻而形成的碑林,可以说,没有《开成石经》就没有西安碑林。因而,便从这部石经漫漫展开碑林的岁月。今天面对千年的碑石,凝聚一种永不磨灭的人文精神。望着清清冷冷的展馆,与“填塞街陌”相比,深感中国书法文化在现代生活中,更多的需要是一种人文的关怀。</b><br> <b> 那年我独自一人观摩碑林半天,回去后,一位书法家问我感想,我答非所问的告诉他,我更喜欢米芾。</b> <b>八、大雁塔</b> <b> 大雁塔唐代的慈恩寺座落在空旷的绿色田野与小径穿林之间,迷人的风光里显得红墙青瓦的寺院幽静肃雅、神圣庄严。一天,寺内方丈奉敕欲造贮经笈塔,却不知将塔置院内何处为好,亦为塔名百思不定而踟蹰。正在方丈垂首踱虑之时,一只带着箭伤的大雁扇动着疲困的双翼从墙外栽进院内。方丈急忙躬身“阿弥陀佛”,将此雁捡回禅房,为它精心治疗……但由于雁体伤势过重,未能救活,方丈为此生灵的不幸好不佛怀大悲。</b><br> <b> 为了寄托对大雁的哀思,在时造塔之际,方丈将大雁葬埋在雁落之处,亦将笈塔建造在这块地上,又为笈塔取名为“大雁塔”。<br><br> 乐凯胶片公司驻西安办事处同学带我又一次登上大雁塔,玄奘大师曾经站过的地方,慢慢感受大师的气息,静静的呼吸,静静的冥想,静静的看向远方,思绪飘向了大唐盛世......</b> <b>九、大唐不夜城</b> <b> 以前的一条小街,三十年后的“大唐不夜城“。</b><div><b> 来西安旅游,不逛大唐不夜城,等于没有来西安。所以摩肩擦踵,比天安门人还要多。</b><br></div> <b> 五千年历史,像浩瀚的银河,大大小小的朝代,是银河中闪闪发光的星星。其中,有一颗最璀璨、最明亮的星星,就是唐朝。</b> <b>走进不夜城,彩灯红映,音籁悠扬,动舞飘逸,一幅绝美的盛唐画卷,一道道久远的诗情,让人浮想翩翩,流连忘返。仿唐建筑灯光闪烁,流光溢彩,精彩接连不断,情节绵延婉转。</b><br> <b> 不需要快走,蜂拥般的人海一浪接一浪,就把你推进了波浪中。</b> <b>十、曲江寒窑</b> <b>任何一个动人心弦曲折离奇的美丽故事,能够千年百代流传,虽然不一定都是真实的,但一定是符合民众心中愿望的。王宝钏的故事早在民间流传,我头脑的记忆是“文革”休学中,一个阿姨每天给我们讲古代传说,其中一直在头脑中留存着这个似真似幻的故事。在老百姓中家喻户晓古寒窑,人人皆知王宝钏,留存在一代一代人的广泛传说和深刻记忆中。</b> <b>十一、秦皇宫</b> <b> 做为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位皇帝,千古一帝秦始皇,无疑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最伟大的人物。他削平六国,统一中原,缔造了当时世界最强大的大帝国,使中国成为了第一个多民族的国家,确立了中华民族的雏形。<br> <br> 不知为什么,我又想起了山东成山头上那个气吞山河的秦始皇雕像。<br><br>  秦始皇能够用自己的雄才大略为后人留下“世界第八大奇迹”。为什么,在成头山上,他没有把自己的脚步向前迈几步,他将很有可能开创了人类最早的海洋时代,也就开创了一个崭新的时代!应该说也是一种历史的遗憾。<br><br> 秦始皇建“阿房宫”于咸阳,今日“秦皇宫”却建在西安电影制片厂南院。</b> <b>附; 此片为1989年在华清池留影,右上为姚远军(时为西钞劳资处统计员),左下为孟钟。姚总进步突飞猛进,后来为何无声无息了?</b><div><b><br></b></div><div><b> 2020.3月草 2024年3.11 修改</b></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