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青50年祭——(二十)顶凌播种

食神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顶凌播种,是我下乡第一个春耕时节第一次听说的新名词。</p><p class="ql-block"> 春节刚过,公社广播里就向全体社员宣布今年春耕要全公社打一场顶凌播种大会战,3月10号全公社统一开始播种。</p> <p class="ql-block">  从小在城里长大,只记得在楼下院子里种过几棵苞米白菜,那好像也应该是五一以后才种。中学时学校有农场是水稻,好像也是六一以后才插秧,从来没有听说过说过顶凌播种, 在公社广播连篇累牍的宣传下,我们知道了顶凌播种是一种农业播种技术,通常在冻土开始融化但下层土壤仍然冻结时进行。具体来说,当土壤表层解冻大约5至7厘米深,而下面的土壤仍然结冰时,使用机械耕作后,就可以进行播种。这种播种方式可以让农作物实现适时早播,有助于提高产量。作为十年九旱的朝阳地区,顶凌播种是抗旱保墒的重要措施。</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我们在家过完“十五”回到青年点时,节气已经过了雨水,离春耕大会战的日子只剩十几天了。大家马上进入了战前准备状态。知青们没种过地,第一次参加春耕,有点兴奋。社员们作为集体的一部分,早已习惯了服从,每天出工记满工分就好,至于结果,那是领导考虑的事情。那个年代,人们习惯于服从,还没有自信去怀疑,上级的指示总是不容置疑。也有人背地里担心咱这大山里这么早种地会冻死,可没有人会说出来。我们不懂,只是忙前忙后的准备着。播种前,我们还在山头地边插上了许多彩旗,气氛造的很足。</p> <p class="ql-block">  3月10号那天,战斗终于打响!社员们赶着牛🐂马🐎驴🫏,抗着犁杖、铁锹镐头,铁姑娘队担着大水桶扑向了各个山坡,漫山遍野布满了春耕的人们,天空中回响着公社广播员亢奋且尖利的声音,中间还夹杂着各生产队长和社员们粗旷的吆喝声。不知为啥,让我想起电影中大战役后方支前的场面,很让人热血沸腾。</p><p class="ql-block"> 可刚开干就遇上了问题:地还冻着,阳坡仅表皮一层化了,阴坡根本没化,犁杖下不去。我们大队是山区,本来气候就比平原低,我们还都大棉袄二棉裤地穿着,山里还冻手冻脚呢,种子下不去啊!正为难之时,传来上级指示,锹挖镐刨也要把种子播下去!</p><p class="ql-block"> 于是,大小牲口都歇了,人们开始锹挖镐刨。阳坡的地还好些,阴坡镐刨都费劲。第一茬把坡地的苞米都种下去了,头天种下的,第二天看浇过的水都冻上了薄薄的冰碴。第二茬又把梯田种上了高粱。经过十几天的会战,地终于都种完了,剩下的就等着出苗了。徐书记给我们青年放了两天假,伙食上犒劳我们,给蒸了白面大馒头,白菜🥬炖五花肉🥩(下乡第一年县里还给知青配给细粮和食油),大家铆劲造了一顿,欢天喜地滴庆祝首战告捷。接着创业队的我们就转战到河套筑坝造田的“战场”上去了。</p> <p class="ql-block">  因为是第一次亲手辛苦💦种下的种子,心里十分惦念,每每路过种过苞米高粱的各个山坡地的时候,总忍不住过去看看长出苗儿没有。那年春天的春脖子特别长,天气一直暖和不起来,地面总是不见绿。徐书记也特别着急,整天看他在各处转悠,时不时的还蹲下来扒拉扒拉。终于有些向阳的坡地和高梁地里稀稀拉拉地冒出来一些小芽,但真的很少,不足百分之三十,又过了几天,基本可以断定,那些没出来的可能就不会出来了!听徐书记说,全公社山多的大队基本都是这种情况。</p><p class="ql-block"> 公社召开了紧急会议,决定抓紧翻种重播,于是,第二场战役接踵而来,我们又重回春耕战场,这时已经快五一了,地基本都化了,种起来容易多了,很快就全翻种了一遍,有些社员开始偷偷的骂骂咧咧了,可活儿还是干完了。当漫山遍野一片绿油油的时候,我总是在想,顶凌播种这么失败为啥还搞呢?种了几辈子地的社员不知道吗?我也偷偷地问过徐书记,他没打哏儿的说,这是全县的统一部署!我没敢多问。</p> <p class="ql-block">  过了许多年我终于想明白了,那个年代,可能有一个脑袋想事就行了,其他人想多了就是事儿,只管执行就好。不执行的下场不说也知道。至于有权利想事儿的人啥样那只有听从上帝的安排了。错不在“顶凌播种”,是什么问题、错在哪自然已经不用再说,但同样的错误会不会换一种方式重演,还真的保不齐,因为人类真的不是一个很有记性的物种。</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