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 20px;">在这万物复苏的季节,清明以春晖踏青的悠扬,以思念感怀的委婉向我们走来,诉说着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渊源。清明节是我国的重要传统节日,也是二十四节气之一。为了让孩子们了解清明节的由来、意义及风俗习惯,培养孩子们爱祖国、爱家乡、爱集体的情感,感受传统文化的内涵,城东明德小学以节日为契机,组织开展了一系列清明节主题教育活动。</span></p> 探寻清明 吟唱传统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 20px;">清明节,又被称为踏青节、行清节、三月节、祭祖节等,它的历史可以追溯至周代的寒食节。据古籍《礼记·月令》记载,寒食节的设立是为了纪念忠诚的介子推。到了唐代,清明节与寒食节逐渐合并,形成了如今我们所熟知的清明节。清明节都有什么习俗和传统呢?快来听孩子们说一说吧!</span></p> 至味清香 共赏寒食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 20px;">青团是江南地区的传统特色小吃,也叫“艾团”“清明果”,青团的绿色来自艾草或浆麦草的汁液,这种颜色和青草的香味被视为象征着春天的生机和希望,青团的形状圆润,寓意着团圆和家庭和睦,吃青团也被认为是对先人的怀念以及对健康和好运的祈愿。青团不仅是一种美食,也是情感的寄托和文化传承的象征。白居易作诗“寒食青团店,春低杨柳枝。酒香留客在, 莺语和人诗。”此外,还有一些描述青团的句子,如“青青盘中餐,纷纷为中梅瑶枝,祖辈姑早有青团”“圆脑青脸可口食,艾草幽香舌尖流”等。通过吃青团,读诗句,孩子们感受清明习俗。</span></p> 花开清明 踏青寻春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 20px;">“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清明节不仅是一个祭祖的日子,更是一个彰显对生命尊重和对自然敬畏的节日。古人有言:“清明者,万物洁齐而清明。”在这个时节,大地回春,万物生机勃勃,人们纷纷走出家门,投身大自然的怀抱,感受生命的节奏与韵律。孩子们也追随着春的脚步,与大自然亲密接触,孩子们浸润在缤纷的春景中,春雨更是给家乡的景色罩上了一层迷蒙的诗意。</span></p> 追风拾野 放飞纸鸢🪁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 20px;">清明来到,万物凋零的寒冬就过去了,风和日丽的春天真正地开始了。三月的春天,有绚丽的阳光;三月的春天,有稚嫩的笑脸;三月的春天,更有孩子们的活泼身影。风筝🪁又称“纸鸢”,放风筝是清明时节人们所喜爱的活动,孩子们趁着假期在绿色的大地上放飞风筝,寻自然春光,完成对春天生命成长的探索。</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 20px;">一年一清明,一岁一追思。清明,教会我们不能忘本;清明,教会我们在爱中告别;清明,教会我们尊重生命……通过本次活动的开展,让学生们对清明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感受到传统节日的精髓,同时也接受了一次红色教育的精神洗礼。不负春光勤耕耘,只争朝夕齐奋进。让我们在这个春天,承英烈之志,行责任担当,携手共向未来出发。</span></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