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苏轼通过会考入馆,在很大程度上是一件非常值得喜庆的事,前面入馆的人,苏轼都有所耳闻,只要进入“三馆”,有的不到半年就是官运亨通。宋朝时期的三馆指的是:史馆、昭文馆和集贤院。她是才子的缊床,阶梯的起步,任职直史馆就在皇帝的身边办事,在合适的时候,始终贯穿着可能性,随时会结束任职,被委以重任,并且可以超迁官阶。苏轼此将能够“入馆”,也代表着他未来的仕途前景光明,很快就可以青云直上……苏轼对自己讲:好好干,会有出息的。他心里高兴,心里高兴就赋予自己要写诗,于是他慎重其事的在正式坐上入馆位置之前写下了他此时的心情和那心中愉悦的呐喊!他把墨捏好,加水……当时的苏轼对于未来充满满志,和那满怀和期待一并写进了自己的这首“入职”诗中;</p><p class="ql-block"> 黄省文书分道山,</p><p class="ql-block"> 静传钟鼓建章闲。</p><p class="ql-block"> 天边玉树西风起,</p><p class="ql-block"> 知有新秋到世间。</p><p class="ql-block"> 诗词的意境和诗中的描绘主要围绕着进入馆之地而展开,诗中思想景象和抱负的意境深远,表达了作者在即将进入这个幽静的地方,会再次感受到对文化和知识的重温和向往,在这样的环境中感受到特有的宁静和无尽的渴慕和美好。</p> <p class="ql-block"> 事出有因,在苏轼入馆正常任职后,关于任职风波一事已是风平浪静。但作为一代宗师丞相——韩琦必竟是位位高权重,举止言谈在朝廷内外总有得罪的人自也不少,当一众执政官中有人将他(韩琦)与宋英宗为苏轼当官一事的对话告知苏轼时,苏轼对此认为:阻拦自己进翰林的韩琦在任用问题上有着江山伟业之念,一视同仁,没有邪道可揽。心胸开阔倒是有着古人君子之风,说话坦荡,因势利导。但我(苏轼)不等于自己的人生也将被君子之风所庇护,后来居上,后发先至, 是在所难免,也因应时努力之。</p> <p class="ql-block"> 晚上,苏轼对知道皇帝和丞相的对话一事,又陷入沉思 ,想到自己即将步入而立之年,成就和家庭初现端倪,虽然官宦之道起步六年有余,这六年,自己总是时时的把握自己:要有一份好的心态放平对待 ,事情哪怕是一众人在狂欢,只是一群人在打发各自的寂寞;当各自独立或者回家,还是各人面对个人的寂寞;其实,没有人能分担你心灵的寂寞,内心的精彩才是真正的喜悦。</p><p class="ql-block"> 当晚,苏轼把白天发生的事和自己对事情的想法一一告诉了爱妻王弗。王弗对丈夫那种心胸开阔和那深思熟虑的理解意识,发自内心的高兴。自凤翔府随苏轼一起带着儿子苏迈和女佣男仆,乘坐马车,冒着风雪,向东返京。一路的风宿路营,一路的风尘仆仆在到达河南开封府时,王弗已经是病到了,身体每况愈下。有人说:一个成功的男人背后,总有一个“贤内助”,在无私的支持着。</p> <p class="ql-block"> 爱妻的积劳成疾,谱写了二人之间的爱情和对家庭的无私奉献。苏轼想到这里,已经走过了十年的婚姻对王弗而言付出太多。眼下正是年头的正月,对苏轼夫妇来说是一个特殊的日期,那年的正月二十,是苏轼和王弗亲定终身的日子;定情之日,就是两个青年男女来到王弗家附近的山岗上约会。在春寒料峭的正月二十的晚上,望着那轮很晚才爬上夜空的明月,悄悄谈论着她们的未来,花前月下你依我依私定终身。想到这里苏轼眼泪突框而出——从凤翔府回京城之后,身体一直欠安,这也让丈夫在平日里多了一份心思……</p> <p class="ql-block"> 我们在轻风细雨中漫步西湖,带着一份怀古,带着一份追思,让心情中兴致盎然的活跃来理历眼前的一景一物。蒙蒙细雨宛如薄纱,温柔地笼罩着湖面,湖边的浪花像个调皮的孩子,在细雨中轻轻拍打着湖滩,发出清脆的声响。蒙蒙细雨中,远处的山峦和那另一处的年代建筑若隐若现,宛如一幅现代泼墨山水画。</p><p class="ql-block"> 路边草丛中的播放器里,播放着贝多芬的悲伤第九交响曲,细雨飘洒,与激昂的音乐相互交融,营造出一种如梦如幻的氛围,仿佛置身于仙境。</p><p class="ql-block"> 贝多芬的悲伤歌词(探寻内心深处的情感)是他的第九交响曲中的第二个乐章。这个乐章的名字叫做“悲伤”,它的旋律悲怆动人,让人们感受到了贝多芬内心深处的情感。他是一位音乐创造者,而文学大家苏轼是一位人民生活的创造者。 (待续)</p><p class="ql-block"> 2024.4.7</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