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忙忙碌碌中,音乐优质课赛讲终于在忐忑不安中结束了。旁听了一些课,有一些感触想要写一写。</p> <p class="ql-block">一、选题</p><p class="ql-block"> 你是否还在因选择什么课型而纠结?是唱歌课,还是欣赏课?这要结合自身专业素质而言,比如大部分老师会选择唱歌课,因为平时教学中经常会用到,比较轻松的能够驾驭,但是其她老师也是这样想,结果就踩了雷,唱歌课扎堆,而欣赏课寥寥无几。观摩的二十多节课大都是唱歌课,很不幸,这次我也踩了雷。回忆起多年前的两次讲课能够比较顺利,大概率跟当时选的欣赏课有关,希望可以帮助那些有讲课想法的老师避雷。</p> <p class="ql-block"> 如果你选择的是欣赏课,首先恭喜你有这个敢于尝试的勇气。其次,找准定位,你的特长是唱歌、小提琴、钢琴还是舞蹈,或者其它。确定了这个以后再来选择哪一个类型的欣赏课,以人音版四年级为例,如果你擅长钢琴,《乒乓变奏曲》是个不错的选择;如果你擅长声乐,《洪湖水浪打浪》就很不错;如果你擅长舞蹈,《节日舞》《那不勒斯舞曲》可供挑选;如果你擅长戏曲,《甘洒热血写春秋》《故乡是北京》可以挑选,总之一句话:找准自己的专长对症下药。</p><p class="ql-block"> 如果你没有什么特长,只考虑唱歌课,那可供选择的就太多了。但要记住一条:不是所有课都适合讲优质课。以人音版四年级为例,如果你擅长民歌,又能学会一些方言,《杨柳青》是个不错的选择;如果你擅长律动,《童心是小鸟》《土风舞》就很有特点;如果你合唱指挥不错,《西风的话》《愉快的梦》都可以体现你的综合能力。</p> <p class="ql-block"> 无论你选择哪种类型的课,一个好的教学设计,对于你课的精彩呈现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我们先从课的基本流程说起。</p> <p class="ql-block">一、导入环节</p><p class="ql-block"> 导入环节有亮点,能很大程度吸引评委老师的注意,如果你选的是勃拉姆斯的《摇篮曲》,特长又是小提琴,那就可以来一个片段小展示,如果你选择的是唱歌课舒伯特的《摇篮曲》,可以以创设情境为主,引出本课题。谈话导入、音乐导入、猜谜导入、视频导入、情境导入、乐器导入等等都可以,也可以二者结合式的导入,不易过于突兀,导入要简洁明了有特点。</p> <p class="ql-block">2.讲授新课</p><p class="ql-block"> 千人千课,每个人的专长不同,针对性也就不同。</p><p class="ql-block"> 先说唱歌课。有些老师会简单练声后教唱乐谱,有些会先摘取歌曲中常用节奏和重难点展开练习,无论是哪一种都要以围绕教唱为主,教唱乐谱还是模唱,又或者直接唱词,要依据不同的学情决定。常用的流程是完整聆听,感受情绪、速度→再听,感受歌曲内容或特点→出示一组节奏(重难点)→跟节奏读词→学唱乐谱或模唱旋律→填词演唱→情感升华→完整演唱。</p><p class="ql-block"> 再说欣赏课,无论欣赏的曲式有多么复杂,都会有主题旋律,这是需要教学生哼唱并熟悉的。熟练后再来欣赏其它部分,更能发现曲子的特点,以舒曼《梦幻曲》为例,用小提琴演奏或者音频导入新课后,初步聆听总体谈感受→然后分段聆听:</p><p class="ql-block">第一乐段:</p><p class="ql-block"> 1.创设情境:小朋友睡着会怎么样?用动作表现怎样去睡觉;</p><p class="ql-block"> 2.感受情绪,平静、柔和的。</p><p class="ql-block">第二乐段:</p><p class="ql-block"> 1.创设情境:小朋友们睡着会怎么样?(做梦)</p><p class="ql-block"> 2.梦中会想到什么?看,小朋友们都梦到了什么?导入视频.</p><p class="ql-block"> 3.学习律动</p><p class="ql-block"> 4.如果是你,会梦到什么?听音乐做一做。</p><p class="ql-block"> 分段聆听→简介曲名《梦幻曲》、作者→再唱主题旋律→完整体验。</p><p class="ql-block"> 通过了解你会发现,欣赏课考验的音乐知识很综合,不仅有你的特长,还有环节的设计,语言的组织,特别考验老师的综合素质。</p> <p class="ql-block">3、 拓展环节</p><p class="ql-block"> 除了常规的教唱或者欣赏之外,拓展也是很容易出彩的一个环节。拓展是在完成本节课任务的基础上,对相关音乐知识的延伸。比如可以创编舞蹈、打击乐、创编歌词、律动等等,既是对本节课教学内容的巩固又是对课外知识的延展,这个环节的设计内容不宜过多,但一定要少而精。以听的一节唱歌课《土风舞》为例,这个老师的拓展环节是这样设计的:</p><p class="ql-block"> 1.跟《土风舞》边唱边做律动,简介捷克民族。指出这是捷克人民在劳动时所创作的歌曲和舞蹈。</p><p class="ql-block"> 2.引出我国黎族《舂米舞》视频,给学生指出,这是我国劳动人民在劳动时创造的舞蹈。</p><p class="ql-block"> 3.劳动人民在劳动时创作的这一类型的舞蹈还有《锣鼓舞》《竹竿舞》等等</p><p class="ql-block"> 这个设计的精彩之处在于每一步都是由浅入深层层递进,让音乐照进现实生活。艺术本就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会让学生有一种亲切感。原来音乐就在我们身边,更有助于学生用发现的眼光去感受身边的音乐。真正的实现新课标提出的核心素养内涵中的“审美感知”和“文化理解”。</p> <p class="ql-block">4、 课堂小结</p><p class="ql-block"> 小结,既是对本节课知识点的归纳概括,也是对整节课情感的升华。这一部分要简洁、精练。起初在讲《龙里格龙》这一节课时,最初的总结我是设计了较长一段话,关于京剧的艺术魅力,我们应该继承并发扬等等,背词很拗口不说,语言也过于书面化。直到一位好朋友的话点醒了我:总结过于假大空,不贴合学生实际。是的,总结是点睛之笔,不需要过于浮华,太过深刻学生理解不了。结合眼前,树立决心,带着信心上好每一节音乐课就够了。其它的留给时间,随着时间的推移,知识的增长,学生会慢慢了解老师的良苦用心。</p> <p class="ql-block">5、 板书设计</p><p class="ql-block"> 进行到这一环节,也不能松懈,还有板书和教后反思等着你。有些老师的板书设计很是精美,跟教学内容有关,画一些插画等能体现老师的综合素质,但不宜过于复杂,毕竟微型课时间有限,还会有个别老师因过于紧张等不可控因素,想要有更完整的体现,在上课过程中又巧妙补上,也是很大程度上锻炼了老师的应变能力。</p> <p class="ql-block">六、教后反思</p><p class="ql-block"> 再说教学反思,在讲课之前会有很多次的试课,试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以及在结合新课标的前提下,每个环节设计的初衷是什么,都可以呈现在反思中。多次试课你比较满意的是哪个环节,不太理想还有待提升的是哪些方面,都可以用简单、明细的语言来表达。</p> <p class="ql-block"> 以上六个环节都完成,就开始反复的磨课→改课→再讲→再改→定稿。熟悉流程和每一张幻灯片对应的词是什么,要有简案、详案,更要有逐字稿。幻灯片的制作也不宜过于复杂,要实用、简单、清新、美观。凡是能说出的文字,最好不要呈现在课件上,整体会给人从容不迫的感觉,毕竟要主次分明,课件是辅助,讲好课才是根本。</p> <p class="ql-block"> 基本上也就这些,虽然不知道结果如何,但备课的种种细节都记录的差不多,整个过程是既煎熬又享受。有几个晚上,真正的属于沉浸式学习,甚至是越备课越上头,真的很享受整个备课的过程,日常教学中如果能有更多的时间备好课,上课效率真的会提高很多。</p> <p class="ql-block"> 怎么说呢,再啰嗦几句,很多时候能一步到位就不要想着去曲线救国。因为走着走着你会发现初衷变了,即使初衷不变也已经身不由己,我们就似那个被命运裹挟的小人物,在岁月的年轮下艰难地前行,哪怕是一条看不见光明的路,只要选择了,也会一路披荆斩棘,活出自己的风采。</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