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老山,位于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麻栗坡县。中国最后一场大规模内陆战役—老山战役就发生在这里。</p> <p class="ql-block">20世纪70年代至90年代初,越南这个一直受我们帮助的国家,却反过来侵占我们的领土。越南当局凭借其在抗美战争中捞到的政治资本和军事装备,依靠前苏联的支持,迫不及待地推行“印度之那联邦计划”,妄想在东南亚称王称霸。越南当局奉行反华仇华政策,残害和驱逐越南华侨、华裔居民,实行“净化边境”政策,不断在中越边境挑起武装冲突,派遣武装人员越界进行侵扰,打死打伤我边民,推到界碑,蚕食边境,制造纠纷和流血事件,造成边境一线居民有家不能回,有地不能种,学生有学不能上。</p> <p class="ql-block">为了打击越军的挑衅行为,保卫祖国边境安全,维护国家尊严,1979年2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奉命对入侵猛硐扣林山一带的越军进行了自卫还击战,解放军攻入越南占领了谅山,给过教训之后便撤回中国领土。</p><p class="ql-block">越南方面看到解放军撤军,便在国内宣称他们胜利了,之后组织好兵力重回边境,在老山主峰上精心构筑了无数大大小小的工事、战壕和暗堡,坑道纵横、地雷密布,形成了一套进可攻,退可守的防御体系。这便有了1984年4月28日收复老山战役及之后长达9年的防御战争。</p> <p class="ql-block">1984年4月28日收复老山战斗是一场艰难的山岳丛林战,老山山高坡陡,森林密布,草棘丛生,加之越军工事严密,战斗异常惨烈,双方伤亡很大。前面的战士倒下,后面的战士踏着血迹继续往上冲,手脚打断、身负重伤不下火线,肠子打出来用手捂着继续战斗,经过雷区,怕贻误战机,就用身体去滚炸地雷,为战友开辟道路,英勇顽强的人民解放军最终取得了胜利,收复了老山被占领土。他们打出了军威,打出了国威,打出了曾激励我们一代人成长的艰苦奋战、无私奉献的“老山精神”。</p><p class="ql-block">从1984年开始,解放军开始了两山轮战,抽调了10个集团军轮番上阵,将这里变成了一个练兵场。</p> <p class="ql-block">象征着战士顽强生命力的老山兰。</p> <p class="ql-block">老山主峰的路边有很多这样的标识,越军在占领老山时,为了防止解放军进攻,就在山上埋了大量的地雷。到了1984年我军夺回老山,为了防止越军入侵,也埋了很多地雷。到现在也没人知道,老山地区到底埋了多少地雷。</p> <p class="ql-block">因为当年所埋下的地雷,大多是72式反步兵地雷,个头很小,外壳材质都是塑料的,所以金属探测仪是很难发现的。</p> <p class="ql-block">道路两旁的工事掩体,没有人给讲解,确实不知道它的作用是什么。</p> <p class="ql-block">老山主峰北侧纪念馆</p><p class="ql-block">纪念馆屋顶正面上方原来是江泽民同志题写的“戍边卫国”四个大字。</p><p class="ql-block">现在为“老山主峰”四个大字。两侧的墙壁上是表现战争场面和军民鱼水情深的两幅巨型浮雕。</p> <p class="ql-block">“战斗英雄”张大权烈士的雕像。</p> <p class="ql-block">张大权烈士头戴钢盔,身穿戎装,双手紧握冲锋枪,目视前方,象征着守卫边防的钢铁战士。</p> <p class="ql-block">张大权烈士1957年出生,贵州省金沙县人,35207部队5连副连长。在收复老山战斗中,张大权带领突击队从正面向老山主峰发起进攻,冲锋在前,英勇杀敌,3次重伤不下火线,坚持组织指挥战斗3个多小时,第一个冲上老山主峰,为歼灭老山之敌作出了重大贡献。战后,中央军委授予张大权“战斗英雄”荣誉称号。</p> <p class="ql-block">麻栗坡烈士陵园中张大权烈士之墓。</p> <p class="ql-block">老山主峰阵地停放着一辆北京吉普212越野车。</p> <p class="ql-block">这辆车曾是老山作战时期,14军40师师长刘昌友的指挥车。它伴随着刘昌友师长上阵地,过弹坑,侦查敌情,部署战斗……老山前线陡峭崎岖的路上,都留下过它的车辙。</p> <p class="ql-block">走过烽火岁月,它见证了老山在血与火中的蜕变。如今它像一位老兵一样,静静地停在老山主峰,俨然成为了老山精神传播者。</p> <p class="ql-block">老山主峰的一片草坪中,设立了老山文化经典歌曲石林。</p> <p class="ql-block">当年这些耳熟能详的歌曲,鼓舞了多少人的斗志,唱出了多少战士的心声和保家卫国的情怀。</p><p class="ql-block">《热血颂》</p> <p class="ql-block">《望星空》</p> <p class="ql-block">《两地书 母子情》</p> <p class="ql-block">《我爱老山兰》</p> <p class="ql-block">《小草》</p> <p class="ql-block">《再见吧妈妈》</p> <p class="ql-block">《十五的月亮》</p> <p class="ql-block">《老山人》</p> <p class="ql-block">《血染的风采》</p> <p class="ql-block">老山主峰战壕中的机枪工事</p> <p class="ql-block">单兵掩体</p> <p class="ql-block">避弹所</p> <p class="ql-block">猫耳洞</p><p class="ql-block">猫耳洞是战士们隐蔽和存放物资、修在战壕内侧的小洞,因为形状像猫耳朵,所以被叫作“猫耳洞”。</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洞里空间非常狭小,战士们在里面根本站不起来,就是休息也只能蜷缩着身体。洞内空气污浊,闷热潮湿的像桑拿房,雨季时雨水会顺着山体灌入洞中,猫耳洞就成了水牢。战士们就是在这样恶劣的生存环境中,驻守着祖国的边疆。</p> <p class="ql-block">从前线撤下来的战士几乎个个都患有不同程度的疾病,前列腺炎、尿路感染、关节炎等等,战士们调侃地将这些病症称为“猫耳洞综合症”。这群被称为“猫耳洞人”的老兵中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在猫耳洞里待一年,把一辈子的苦都吃完了”。</p> <p class="ql-block">当年一位视察过老山的指导员曾说,在这样的猫耳洞里待上一年,就是不打仗,也应该立功,应该给他们记一等功!</p> <p class="ql-block">修整后的战壕</p> <p class="ql-block">老山上254号国界碑</p> <p class="ql-block">老山上的烽火台</p> <p class="ql-block">老山上的瞭望亭</p> <p class="ql-block">老山作为名震中外的对越自卫还击和防御作战的主战场,中央领导、解放军首长都到过老山视察。原国防部部长张爱萍同志到老山视察时题写的“老山精神万岁”汉白玉纪念碑矗立在老山主峰。</p><p class="ql-block">纪念碑高1.984米,宽0.428米,寓意1984年4月28日收复老山。</p> <p class="ql-block">在老山上,我看到许多当年参加过越战的老兵来到他们曾浴血奋战过的战场,追忆他们的青春岁月。</p> <p class="ql-block">军嫂</p> <p class="ql-block">这是当年济南军区4位参加过收复老山作战的老兵,身穿白色T恤的是一位排长。当年他们就在老山主峰,就在脚下这片土地上,在距离越军仅7米的距离作战。</p><p class="ql-block">他们都曾荣立二等战功,都是伤残军人,在他们的身上现在还都留有弹片。</p><p class="ql-block">他们几人都是1964年出生的,小我一岁,我是心怀敬仰与他们合影,他们亲切地称我大姐,坚持把中间位置留给了我,真是人民子弟兵爱人民,尽管他们已经脱去戎装。</p> <p class="ql-block">这是一位昆明军区的老兵,没有在战场上与敌人拼杀过,他是一名战地医院的卫生兵,负责救治伤员,掩埋牺牲的战友。</p><p class="ql-block">我问他,战场上是否来得及为战友整理遗容,他告诉我,战斗非常惨烈,很多战友的尸骨都找不全、找不到,来不及整理遗容只能就地掩埋。所以,麻栗坡烈士陵园里有许多烈士的墓冢都是衣冠冢。听到这里,我不禁又湿了眼眶。</p> <p class="ql-block">这位老兵是1963年出生的,与我同龄,且只大我5天。</p> <p class="ql-block">老山女子民兵宣传队为游客演唱《小草》、《血染的风采》等老山文化经典歌曲,引起了许多人的共鸣。</p> <p class="ql-block">老山作战支前烈士纪念馆</p><p class="ql-block">麻栗坡县作为边境自卫还击暨防御作战的主战场,作战期间,麻栗坡县各族人民十年如一日,积极响应“一切为了前线,一切为了胜利”、“后方多流汗,前方少流血”的号召,29600多名民兵民工参加了支前作战,牺牲了49人,为战争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p> <p class="ql-block">当时的物资弹药只能靠人背马驮运往前线阵地,麻栗坡县有3120匹骡马支前参战。</p> <p class="ql-block">麻栗坡烈士陵园中唯一一位女烈士杨志琼就是麻栗坡县天保农场的一名支前民兵,是千万名支前民兵的缩影。</p> <p class="ql-block">老山脚下天保农场管理区红光社区曼棍居民小组,这里距天保口岸4公里,距老山主峰25公里,这里有一个天然溶洞,因所处地名为曼棍,所以叫曼棍洞。</p> <p class="ql-block">曼棍洞</p><p class="ql-block">洞内冬暖夏凉,空气流通,可容纳上千人。洞底溪水潺潺,在洞外汇聚成河,风景秀丽。</p> <p class="ql-block">曼棍洞因其得天独厚的战术位置和良好的地理环境,在80年代老山拔点作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国人民解放军若干军(师)级领导机关、指挥所设在此洞,曼棍洞因此而蜚声老山战区。</p> <p class="ql-block">付全友、廖锡龙等多位将军曾在此运筹帷幄、指挥战役、决胜老山。十年轮战,从洞里走出了上百位具有卓越军事才能的高级将领,曼棍洞又被称为“将军洞”。</p> <p class="ql-block">师领导住宿地</p> <p class="ql-block">今天的将军洞不再有昔日嘀嗒的发报声,不再有作战命令向前线下达,不再有热血沸腾的战前动员,将军洞孕育英雄,指引胜利,已经永远成为“老山人”心中的圣地。</p> <p class="ql-block">“老山神炮”遗址</p><p class="ql-block">“老山神炮”遗址是对越作战炮兵阵地中唯一保存较为完好的炮兵阵地遗址。位于麻栗坡县天保镇交址城,现在叫新城。</p> <p class="ql-block">该遗址是原炮兵第4师5团8连对越炮击作战,收复老山和防御作战的战斗遗址。</p> <p class="ql-block">在“两山”拔点战斗中,炮兵连以快、准、狠的炮火,摧毁数个敌人工事、炮兵阵地、弹药所,击毁敌人数门火炮,数辆军车,创造了“两山”拔点作战中以快制快的奇迹。1984年9月4日中央军委发布命令,授予炮兵第4师5团8连“老山神炮连”荣誉称号,“老山神炮”因此得名。</p> <p class="ql-block">“老山神炮”遗址分洞外和洞内两部分,洞外为大型陆战装备展示区,主要展陈有:</p> <p class="ql-block">59式主战坦克</p> <p class="ql-block">54式122毫米榴弹炮</p> <p class="ql-block">81式122毫米40管火箭炮</p> <p class="ql-block">59式100毫米高射炮</p> <p class="ql-block">59式130毫米加农炮</p> <p class="ql-block">工作人员告诉我,这是一架用于侦查的战斗机。</p> <p class="ql-block">指挥车</p> <p class="ql-block">洞内为陆战装备馆,以图文、实物展陈,场景体验等形式展现了老山作战期间,炮兵第4师5团8连的作战历程。</p> <p class="ql-block">洞内展馆现在均处于封闭状态,已经无法参观。</p> <p class="ql-block">地雷展览馆</p><p class="ql-block">现在也是处于封闭状态无法参观。</p> <p class="ql-block">一首《血染的风采》唱出了一代人的青春无悔。</p> <p class="ql-block">一句“理解万岁”喊出了80年代青年士兵的心声。</p><p class="ql-block">老山战役1993年4月结束,中越边境恢复正常,1993年离我们很近,但我们觉得战争似乎离我们很远,是因为有这些英雄用他们年轻的生命和满腔热血替我们守住了安宁的生活,让我们铭记历史,铭记英雄,珍爱和平。</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