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龙门古镇

夏日清风

<p class="ql-block">  龙门古镇位于杭州市西南52公里的富阳区富春江南岸,是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周末来此人不是很多,古朴的小镇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从杭州出发乘地铁六号线,终点站桂花西路站下车,再改乘富阳红色之旅一号线刚好到。</p> <p class="ql-block">  龙门古镇是三国东吴大帝孙权的故乡,也是江南地区面积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村落。同时,这里还是孙氏后裔的主要聚居地之一,据当地人讲自然村中7000余人口中,有90%是孙权后裔。</p> <p class="ql-block">  古镇对面龙门山杏梅尖,为杭州南最高峰,山中有五星级登山古道,落差逾百米龙门飞瀑,一年四季,游人不绝。</p> <p class="ql-block">  古镇前面的广场,地面是用河卵石,不知道是史上的还是后人所为,还是很壮观,想必是集结兵力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  通往古镇的小路也都是鹅卵石铺的,起初我也为就这一部分鹅卵石路面,结果古镇巷子里也都是这样的小路。来游玩的朋友一定要穿平底鞋,鞋底越厚越好,否则鹅卵石还是很硌脚的。</p> <p class="ql-block">通向古镇的石桥。</p> <p class="ql-block">  据介绍镇内现存有明清民国时期古厅堂40多座,古民居400余间,千年禅寺1座、古牌楼3座、古桥5古塔1幢,镇内廊房相连,曲巷相通,人行其中,不辨西东,有"千年迷宫"之誉,是江南地区保存完好的最大明清古建筑群落。</p> <p class="ql-block">龙门古镇牌坊。</p> <p class="ql-block">小巷口的孙氏宗堂入口。</p> <p class="ql-block">  进入其中,地上是一个鹅卵石铺就的地面,并且拼出个大大的福字,下面还有个金元宝。</p> <p class="ql-block">  孙氏宗堂门口的两个旗杆感觉有些年代感,但也不可能是一千多年前的。两侧山墙变化丰富,错落有致,前后院落组合大小相宜。</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孙氏宗祠堂名为"余庆堂",因袭了"积善余庆、""积恶余殃"的观念,在龙门也一直信奉着"积善人家庆有余"的持家思想。整个建筑宏伟大气,造型优美,它是孙氏家族祭祖和议事的主要场所。宗祠分门厅、正厅、后堂,两侧有厢房。大门分正门和偏门,一般走边门,正门后有可拆除的戏台,只有地位显赫的人才拆除戏台,打开正门,敲锣打鼓迎接。大厅正中悬挂的是孙氏先族三国吴大帝孙权的画像,其上有孙权亲撰的《天子自序》,极为珍贵。每年都要在宗祠中举行规模宏大的祭祖活动,分为春祭和秋祭两次。后堂供奉着龙门孙氏历代先辈的牌位。孙氏宗祠的原址为孙处士祠,是供奉孙权祖父孙钟的香火堂。</p><p class="ql-block">初建年代:南宋。</p><p class="ql-block">重建年代:清代。</p> <p class="ql-block">正厅</p> <p class="ql-block">后堂。</p> <p class="ql-block">  孙氏一门自古多豪杰。兵法大家孙武、孙膑,三国英主孙权,乃至革命先行者孙中山,抗日烈士孙晓梅都与龙门孙氏有着割不断的血脉亲情。厚重的家族史,凝聚成龙门浓厚的宗族文化。</p> <p class="ql-block">两侧。</p> <p class="ql-block">戏台。</p> <p class="ql-block">两侧和戏台。</p> <p class="ql-block">宗堂侧门外。</p> <p class="ql-block">  天子堂原名"怀珍堂",清嘉庆五年(公元1800年),启丰公独资建造,与其周围古建筑一起,称之为"五福捧寿",咸丰年间毁于太平天国战乱。2008年由政府出资新建,取名"天子堂",内置三国东吴大帝权公铜像,及东吴文化内涵布展,堂内上方悬挂"一代英主"、"有为有守"、"如岡如陵"匾额,是东吴文化展现的又一亮点。</p> <p class="ql-block">  进门的门板下依次雕刻的梅、兰、竹、菊,很精美。</p> <p class="ql-block">  义门为褒扬孙潮所建。孙潮,孙权第三十八世孙、人称四十五月太。他经商有道,家资段实,为七县首富。人们称他是:左脚踏銀右脚踏金,虽家财方贯,但是他粗衣淡饭,乐善好施。明朝嘉靖年间,龙门闹灾荒,民不聊生,孙潮不仅代缴了全村皇粮,还以一千石稻谷救灾。知县将他的事迹呈报皇上,得到朝廷褒奖,贈义烏﹣一匾。明寡靖二十三年,富阳知县奚朴亲笔题写『义门』两字,建起义门牌楼。建造年代:明代嘉靖年间。</p> <p class="ql-block">  世德堂建于明代,孙权第44世孙念阳为纪念先祖孙钟种瓜积德启迪后人世代代承先辈德行而建所造。</p> <p class="ql-block">世德堂。</p> <p class="ql-block">  古镇还有孙氏后人抗日女英雄孙小梅故居。孙小梅1943年残遭日寇杀害,年仅29岁。</p> <p class="ql-block">  镇上很多房屋都是闲置无人居住,甚至是年久失修的。一切都映衬着古镇的变迁。</p> <p class="ql-block">也有一部分住着人家。</p> <p class="ql-block">  值得一提的是,虽然这里的建筑多是明清风格的,但由于历史原因,不太可能保存完整的三国时期的建筑。不过,游客依然可以在此感受到浓郁的历史文化氛围和独特的民俗风情。</p> <p class="ql-block">  砚池,景点名称“砚池夜月”。</p> <p class="ql-block">  砚池夜月,宛若一方大砚台的池水<span style="font-size:18px;">亭台楼榭,傍水而筑,皓月当空,读书人依旧寒窗青灯。</span>昭示着读书乃是家族的最大希翼所在,考取功名,光耀门楣成为龙门后生的最大抱负。</p> <p class="ql-block">  兜兜转转来到了老街,在古镇里感觉进入了迷魂阵,如果是阴天真是不知道东南西北,不知道古镇的住民夜间怎么出行。</p> <p class="ql-block">坐落在老街上的工部。</p> <p class="ql-block">古镇上的关帝庙。</p> <p class="ql-block">古街上的艺术品店。</p> <p class="ql-block">  古街上的传统美食也不少,油炸馒头夹丸子、豆皮、臭豆腐、姜糖、米酒、梨糖膏等等。</p> <p class="ql-block">古镇上的住民的日常生活。</p> <p class="ql-block">  古镇的独特建筑也是写生的好地方。</p> <p class="ql-block">墙上的物件不知道是干什么用的。</p> <p class="ql-block">潺潺溪水围绕古镇流淌。</p> <p class="ql-block">  古镇还是电影《理发师》的拍摄地,当年作家陈逸飞是在古镇居住并创作了《理发师》的剧本,也让古镇更为知名。</p> <p class="ql-block">  古镇游下来感觉一大半还没走到,拍到手机没电,只能期待下次再去,真是很值得一游。</p> <p class="ql-block">  出来等车时发现从这里进入可以完全不用买门票,也就是看不到孙氏宗堂等几个重要景点而已。</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