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图为:海西州格尔木市回族患者马军林,在海东市乐都区袁根善大夫诊所接受治疗。) </span></p><p class="ql-block"> 俗话说得好,“清晨不借钱,初一不探病。” 不是病痛的折磨,谁愿放弃聚家团圆的新春佳节,日夜兼程,从海西州奔赴海东市,寻求乐都区针灸大夫袁根善的帮助。</p><p class="ql-block"> 龙年春节前的一天上午, 位于海东市乐都区高店镇湾子村的袁根善诊所里,排满了前来就诊的患者,就在这时,袁大夫的手机铃声响了,电话那头传来了一位中年妇女的声音,恳求道:“您好,你是乐都的袁大夫吗?” 袁大夫说:“我就是。” 电话里的妇女激动地说:“我是海西州格尔木市的贺青莲,我老公病了,请求您为他治病。”</p> <p class="ql-block"> 家住青海省海西州格尔木市金峰路的马军林和贺青莲,是一对年近六旬的回族夫妇。妻子贺青莲说:“五年前,丈夫马军林患脑溢血,经过大夫的精心治疗和家人的照顾,病情基本得到了康复。但是,去年以来,老公身体出现了各种不适,腿脚麻木、僵硬、脚趾头外翘,疼痛难忍,整个双腿不听使唤,走路都成了问题。” </p><p class="ql-block"> 心急如焚的家人,迅速带马军林到格尔木市人民医院做核磁检查,结果为重度腰椎间盘膨出伴突出压迫神经所致。当时,医院给出的治疗方案是立马做手术,一听做手术,心里没底的一家人彻底懵了,这可是腰椎部位,万一手术有个意外,一家人往后的日子可怎么办。就在这时,经朋友介绍说,海东市乐都区有一位针灸大夫袁根善,曾经为他治好了严重的腰椎间盘突出病症,这位朋友将袁根善大夫的联系方式提供给了贺青莲。</p> <p class="ql-block"> 由于,格尔木市距离乐都区近一千公里,为了不跑冤枉路,能有十足的治疗把握,贺青莲通过微信,从格尔木将老公的核磁报告传给了乐都的袁根善大夫,经袁大夫再三分析斟酌后,将治疗方案详细反馈给了贺青莲。袁大夫说,像这种病情,治愈的希望很大,可以来到他的诊所,他用扎针烤电保守治疗法,尽最大努力帮助康复。</p><p class="ql-block"> 挂了电话的贺青莲,就像找到了救星一样,恨不得立马购买车票启程赶赴乐都。因为过完年,儿子儿媳出去打工,家里三个孙子要上学,接送做饭都是贺青莲夫妇每天的必修课,距离开学的日子越来越近,时间容不得贺青莲一家人消停半步。</p> <p class="ql-block"> 正月初五,贺青莲带着老公马军林踏上了前往西宁的列车,当天傍晚时分夫妇俩走出西宁站,找了一家宾馆住了下来。第二天清晨,从西宁租了一辆出租车,顺着袁根善大夫发的诊所定位,一路导航至乐都区高店镇袁根善诊所。</p><p class="ql-block"> 到达诊所后的贺青莲夫妇,看到很多患者排队就诊,心里就像吃了定心丸一样,果然名不虚传,悬着的心终于放了下来,瞬间觉得这次找对大夫了,双手合十地默默庆幸。袁大夫立马给马军林做了小针刀治疗,接着扎针和药包烤电同步跟进。同时,袁大夫还在诊所里为这对远道而来的少数民族夫妇免费安排了住宿。</p> <p class="ql-block"> 在家千日好,出门一时难。由于,夫妇俩人是回族,周边没有清真饭馆,要想吃点清真饭菜,必须到八公里外的平安区才能吃上。馒头、牛奶、榨菜和泡面成了夫妇俩人每天的三餐。</p><p class="ql-block"> 经过四天的治疗,马军林觉得腿疼症状有了明显好转,腰板能直起来了,晚上翻身也轻松了很多。看到一天天好起来的老公,贺青莲泫然欲泣地对笔者说:“如今,政府的惠民政策这么多,好日子还在后面,医疗保险为我们老百姓解决了看病难,就医难的大问题。只要我的家人能好起来,再苦再累,受冻受饿,每天啃干馒头,吃咸菜,我都愿意,我要不惜一切代价将老公是健康换回来,老公是我的精神支柱,是我全家的顶梁柱。” </p><p class="ql-block"> 柔肩担重任,巾帼绽芳华,贺青莲以实际行动阐述了“妻子”二字的深刻内涵,真正体现了一个女人对家庭的初心和使命,用铿锵有力而感人的誓言诠释了爱情的真谛和伟大。</p> <p class="ql-block"> 在丈夫马军林治疗的同时,身患颈椎病和肩周炎的妻子贺青莲,时常被头疼、头晕、恶心和脖子疼痛所困扰。贺青莲说:“从海西过来一趟不容易,借助给老公治疗的机会,为了能够少花功夫,少花钱,少跑路,我一边操心老公,一边将自己多年的颈椎病和肩周炎治疗了一下,几天下来,我的病情也有了明显好转,头疼头晕症状减轻了,头里面觉得清新了许多。太感谢袁大夫了,为我和老公驱除了病根,减轻了病痛折磨,我代表我的家人向袁大夫深深的鞠上一躬。”</p> <p class="ql-block"> “这次来乐都治病,我夫妻俩结识了很多汉族朋友,他们忠厚善良,和蔼可亲,跟我们聊天拉家常,嘘寒问暖,鼓励我们说,三分病,七分精神,静心配合大夫治疗,一定会好起来的。同时,从汉族朋友的眼神里,也看出了对我们少数民族的热情和帮助,使我俩倍感温暖,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我们都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一份子,是情同手足的兄弟姐妹,是鱼水情深的一家人。” 心怀感恩的青海省海西州格尔木市马军林贺青莲夫妇说。</p><p class="ql-block"><b>[作者简介]:</b></p> <p class="ql-block">袁有辉,男,汉族,1973年8月出生,青海省作家协会会员,乐都区作家协会副秘书长,海东市乐都区妇联职工。作品散见于中国文明网、中国新闻网、中国藏族网通、中国公益新闻网、人民网、新华网、搜狐网、凤凰网、云南网、华夏经纬网、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网、国家乡村振兴局网、青海省人民政府网、青海新闻网、《西双版纳报》《青海日报》《海东日报》和文学刊物《湟水河》《平安》《柳湾》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