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乡偶记

日子慢慢走

<p class="ql-block">  清明假期,和家人们回乡挂清扫墓。三天时间一直细雨绵绵,或许是父亲思念我们的眼泪吧。田园阡陌间,屋宇交错,烟雨蒙蒙,宛如一幅水墨画,不由自主想起朱自清的散文《春》。</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驶出坪上高速收费站,不过5分钟便到了小表哥家的新房子,自从故乡通了高铁通了高速,便不断看到故乡的变化,生活有了新的气质,房子很新,新人也不断出现,我也荣幸地被从城里回来度假的小表哥四岁的孙子然然热情地唤为“姑奶奶”,几天时间里在他的口中我的辈分在不停地变化,有时被降为姑姑。</p><p class="ql-block"> 亲人们都很热情,两天半的时间里我们和故乡方圆不超过10公里的各处亲友一起吃了6个正餐,时间还是太短,饭安排不过来,小小的餐厅弥漫着我们对逝去亲人的思念和身边人的珍惜和祝福。</p><p class="ql-block"> 不过一年光景未见四叔,82岁的他日渐老态,行动缓慢,言语很少,记忆中那个雷厉风行、办事果敢、善于管理、口才甚好、思维敏捷、厨艺精湛的叔叔再也见不到了,偌大的别墅里住着两位80+老人和一个保姆。看到我们的那一刻四叔眼睛里泛着光,紧紧握住我们的手,抱着我们的肩,看着老一辈,我既欣慰,又惆怅,既高兴,又心酸……</p><p class="ql-block"> 一天,又一天。</p><p class="ql-block"> 一辈,又一辈。</p><p class="ql-block"> 一代人在成长,一辈人在老去。</p><p class="ql-block"> 在镇上见到生前和父亲关系甚好的张叔家的阿姨和叔叔的女儿宜妹,张叔和父亲是师生关系,也是无话不谈的朋友,退休后长期在坪上镇居住,去年年底在武汉一个有名的大医院因为一场脑部手术出现意外而不幸离世,最后和父亲一样选择了魂归故里,叶落归根。上周和宜妹通话时方才知晓这一令我很是震惊和难过的消息,记忆中张叔比父亲小十多岁,每次见面对我格外疼爱赞赏有加,常常让我感觉受之有愧。此生再不能和他相见,我也禁不住泪眼婆娑。记忆中的他多么健谈好客啊!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今天见到的亲友不知道下一次还能不能再见。从一年前的谢石叔叔离世到如今张叔也不在,这两位都是过去经常和父亲煲电话粥的学生,也是和他像兄弟一样的好友,惟爸说老爸在那边不孤单了,那边有大伯二伯,还有和他关系这么好的学生们也去和他汇合了,他们可以继续畅谈国事天下事,回忆人生过往。</p><p class="ql-block"> 在张叔家还偶然遇到一对夫妻,夫妻二人都是父亲的学生,刚刚从省里退休的公务员,得知我们来自哪里,和谁有什么亲属关系时,又是一顿唏嘘不已,在他们眼里,父亲是他们的恩师,是他们美好人生的铺路石之一,看着我也许是看见了年轻时的父亲,不停地说着我和父亲长得真像,连说话的神态都像,那一刻,我知道父亲还没有真正离开,因为他还时常被人世间的人念叨和怀想。</p><p class="ql-block"> 离开的那一天两辆车的后备箱已装满了各种土特产,行动不利索的80岁的大姨还在家里慢慢走动着到处翻她存着的各种土货,看还有什么好东西我们可以带走,清晨蒙蒙细雨中身体健朗的85岁的大姨父就去自留地收最新鲜的蔬菜放在车上,老一辈总想倾其所有让我们多带些东西走,就连和我一起同窗三年的两个老同学都是给我们杀鸡宰鸭拿腊货执意要送给我。</p><p class="ql-block"> 还有善良的小姑,这次虽然只是一起坐了一会,实在抽不出时间一起吃饭聊天了,还有退休后不得闲的何老师,逢年过节要给他的师母,我的母亲发微信发红包表示祝福关心的他,也只是匆匆见了一面。</p><p class="ql-block"> 城市里的我,中年的我,对乡村和土地充满回忆和遐想,美好的记忆从儿童时代一直延伸到今天,虽然有些事已经渐渐遥远不再清晰,有些景物和童年记忆中也不能吻合,但记忆里,总是有那么一种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慰藉我,总有一些浓浓的真情温暖我感动我,或许这就是故乡情结,或许这就叫乡愁。</p><p class="ql-block">​</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