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近日,笔者有幸收藏到了一份半个世纪前的珍贵史料《断手再植点滴体会》。</p><p class="ql-block"> 拿着这陈旧泛黄、簿簿几页纸的“体会”,一下觉得这几张纸的份量,竟如此厚重,手上沉甸甸的。</p><p class="ql-block"> 再聚焦这份颇有年代感、铅字打印的“体会”,透过那一段段油渍斑斑的字里行间,让我仿佛看到了共和国三线建设画卷中,那一抺靓丽的景色!</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那是1972年,六枝矿务局医院(即现在的六盘水市第二人民医院)的一份医案总结材料。</p><p class="ql-block"> 它再现了当年9月3日,该院做的一例前臂不完全性离断再植手术的主要过程和缘由。</p><p class="ql-block"> 从资料中,可看出:伤者姓帅,是一位年仅27岁的矿工。他在井下施工时,左前臂不幸被52公斤重的铁支架压割,造成前臂部分离断。三小时后,他被送到了医院救治。</p><p class="ql-block"> 时间就是生命!该院收治后,迅速行动起来。立即成立了以骨外科为主的抢救专班。在经过临床检查和必要的术前准备后,10余位医护人员全力以赴,投入“战斗”。</p><p class="ql-block"> 精准麻醉、骨端处理、血管处理,术中输血、术后缝合……一系列救治举措,惊心动魄!</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无影灯下,医务工作者们,演绎了一场动人心魄的战斗。整台手术,历经六个小时。术中流程,环环相扣,一气呵成。</p><p class="ql-block"> 两个月后,医院经全面检查帅某术后功能恢复情况,完全达到了预期效果,帅某身体状况良好,一切正常。</p><p class="ql-block"> 这可是该院在汲取前两次同类手术教训的基础上,创造的全省第一例“断手再植”手术成功的事例啊!</p><p class="ql-block"> 喜讯传出,全院一片沸腾,大家奔走相告,纷纷向主刀的赵霖教授和宋平、徐志诚、查寿林等专家们,伸出了大拇指!</p> <p class="ql-block"> 我知道:1964年,波澜壮阔的三线建设,在全国十三个省区拉开帷幕后,成千上万的建设者,用青春和热血,用智慧和才干,在共和国的历史长河中,描绘了一幅幅憾天动地的英雄画卷。</p><p class="ql-block"> 赵霖,无疑是无数三线“绘画者”中,最为出色的“操刀手”之一。</p><p class="ql-block"> 他是河北丰南人,1917年9月出生。1942年,赵霖从上海同济大学(医科)专业毕业后,先后在上海宝隆医院、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从事外科临床及教学工作,由此积累了深厚的临床经验和扎实的理论功底。 </p><p class="ql-block"> 1963年,赵霖到苏州医学院工作后,不仅肩负着教书育人的重任,还挑起了医务处主任的担子。他一面在教室里“传道授业解惑”,一面又在手术台上“救死扶伤”。</p><p class="ql-block"> 1965年,赵霖积极响应“好人好马上三线”的号召,从江南水乡来到了大山深处的六枝矿区,成为矿区医院的开拓者之一,担任了医院的外科主任。</p><p class="ql-block"> 应该说,他是当年投身到贵州三线建设企业中,唯一拥有“教授”头衔的医务工作者,也是贵州省解放后,首位骨科副教授。</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放弃舒适、优越的工作、生活环境,一头奔向贵州的山沟沟里,安营扎寨,艰苦创业。这在今天,有人会觉得不可思议。</p><p class="ql-block"> 然而,当年像赵霖教授这样扎根在西南煤海中的“傻子”,何止几人、几十人!仅西南煤炭建设指挥部属下的六枝矿区指挥部医院,三线建设之初,就有两百多名医务工作者,从南京、苏州、无锡等地的25所医院,义无反顾地来到六枝矿区,参加三线建设。</p><p class="ql-block"> 他们中,既有经验丰富的内科名家,又有名声在外的外科专家。他们到了六枝后,与有关单位的一百多名医务人员一起,共同组建了六枝矿区指挥部医院(即后来的六枝矿务局医院)。</p><p class="ql-block"> 创业之初,全院职工兵分三路,同步进行。一路负责建院搭房,就地取材,修建“干打垒”房屋;一路在临时、简陋的油毛毡房里,救治伤病员;另一路深入到边远、偏僻的木岗、化处等煤矿施工现场,开展巡回医疗。</p> <p class="ql-block"> 贵州省首例“断手再植”手术成功后,医院的该项手术,事后获得了全省科技成果二等奖。</p><p class="ql-block"> 一时,矿区医院声名鹊起,赵霖等一批专家教授,还经常应邀前往省人民医院、贵阳医学院,对一些骨外科重症患者,进行会诊、救治。</p><p class="ql-block"> 1984年,赵霖教授在煤炭部编辑的《临床创伤外科》一书中,担任了副主编。他不分昼夜地将自己几十年的临床经验和体会,反复提练、打磨,付诸笔墨。字里行间、每个章节,无不浸染着赵霖教授的心血和情怀。该书出版后,一度受到了全国煤炭系统,广大医务工作者的好评和热捧。</p><p class="ql-block"> 赵霖凭着自己良好的医德医风和精湛的医疗技能,不但在同行和患者中,广受赞誉,同时,也赢得了组织的信任和重用。80年代中期,他被提拨为医院的副院长,后来还当选为六盘水市人大副主任。</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正是因为有了赵霖等一大批“能工巧匠”,六枝矿区医院才能有效开展一百余项疾病诊断和手术方法的新项目;才能有效救治数以千计的三线职工及家属患者;才能在除“断手再植”外,将“背阔肌转移术”、“肾自体下位移植术”、“胸腹联合创伤救治”以及“腹膜透析”等科目的治疗水平,提档升级,跨入当时国内和煤炭部医疗系统,在这些项目上的先进行列中。</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至今,六枝矿区的三线老人们,提起当年的矿区医院,仍然津津乐道,赞叹不已。</p><p class="ql-block"> 大家称:当年赵霖教授和宋平、徐志诚、查寿林等一批专家,在“无影灯”下,出手不凡,用“手术刀”创造了奇迹,铸就了辉煌!</p><p class="ql-block">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