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赶在四月一日去杭州,因为当天是西湖风光邮资明信片发行30周年的日子,而且准备去做一次或许是邮痴才会去做的事情:就是实寄三十年前的杭州西湖邮资明信片。</p> <p class="ql-block"> 准备盖戳邮寄的就是1994.4.1邮电部发行的《西湖风光》邮资明信片。它分A(国内邮资)、B(国际邮资)二组,每组10张,主要展示西湖的浓妆淡抹和它的春夏秋冬。而今天我来到西子湖畔,只是想忆一忆30年前西湖的妆容,看一看今日西湖别样的美,也想唤醒留在手中30年的西湖风光邮资明信片的又一个春天。</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本文中的照片采用西湖风光邮资明信片的实寄片内容和这次西湖旅程中所拍照片相结合的方式来体现西湖的美和集邮的乐。</p> <p class="ql-block"> 四月初的西湖,就是江南景色最美的时候:苏堤春色的桃红柳绿很是应景,依稀的杭城高楼是新西湖的城市背景,远山朦胧是西湖扬名后不变的中国山水画,江南美景在西湖体现得淋漓尽致。好似窈窕淑女在湖边优雅的散步,又似天上众仙在人间喧哗的聚会。</p> <p class="ql-block"> 西湖风光邮资明信片(系列号:YP12)包括了以下的西湖景色:西湖春色、瀛洲夏曲、平湖秋月、断桥残雪、六合远眺、三潭印月、曲院风荷、花港观鱼、云林禅寺、宝叔流霞。</p> <p class="ql-block"> 这套明信片上有几个地方值得说一下:</p> <p class="ql-block"> (1)传统的西湖十景中的雷锋塔换成了钱塘江畔的“六合远眺“,六和塔是建在钱塘江边用来镇江潮的,虽说行政位置算是处在杭州的西湖区,但绝对不是西湖的景色,拉扯进西湖风景似有不妥;究其原因或许是由于当时西湖十景之一的雷锋塔已毁,就把六和塔从钱塘江边搬过来凑数,而今西子湖畔雷锋塔已重建、使得这套邮资明信片的选题既带有当年时代的因素,又具有明显的缺憾。</p> <p class="ql-block"> 上图中的邮资片是钱塘江边的“六合塔”,风景戳是西湖十景的雷锋夕照(字有点看不清),下面的照片是当天隔湖所拍的雷锋塔。</p> <p class="ql-block"> (2)“六合远眺”中指的六合塔,正名应该是六和塔,这里不用正名而用“别称”也是奇怪之处。六和塔由佛教僧人所建,六和取自佛教“六和敬”之义,即佛教中的六种规约,包括身和同住、口和无诤、意和同悦、戒和同修、见和同解以及利和同均,这种命名体现了佛教的精神和规约;而六合则是指“天地四方”之意,寓意着这座塔与天地四方相和谐。</p> <p class="ql-block"> 三潭印月和断桥残雪邮戳</p> <p class="ql-block"> (3)该套票印刷时间是1993年,但是实际发行时间是1994年,是唯一一套印制时间与发行时间不符的邮资明信片,应该是个严重的错误,但是当时为什么就这样发行了也只有邮政自己清楚。为确证此事特意找出了设计者赵玉华在《中国邮政》1994年11期上发表的“淡抹浓妆总相宜─—《杭州西湖》风光邮资明信片设计随笔”一文,文中明确指出:1992年年底接到设计任务,曾经三次去杭州,6次修改,于1994.4.1发行。所以今天是真正的30周年发行日。</p> <p class="ql-block"> 有一个有趣的事情,就是在网上搜索信息时竟然看到几枚盖了1993.4.1日戳的西湖风光明信片。很明显这些都是假戳。由于明信片上印了1993年,让作假者想当然的把1994.4.1改为了1993.4.1。</p><p class="ql-block"> 下图为楼外楼门前的紫藤。</p> <p class="ql-block"> 保俶塔邮资片上盖了保俶塔邮局的日戳。</p> <p class="ql-block"> (4)这套邮资明信片的另一个特点是正面照片不像其它邮资明信片都是满幅,而是在四周留下了白边。这点赵玉华在文中做了专门的解释:为了反映西湖的秀丽、素雅、和文静,有意在四周留白,使整个画面镶嵌在画框之中。</p> <p class="ql-block"> 其实完成西湖邮资明信片发行30周年的纪念实寄片也是蛮辛苦的:要准备邮票,要网上打探盖西湖邮戳的地方,要寻找西湖附近的酒店。功课没做好的是网上说得最牛的西湖少年邮局仅在星期日开放,平时就是宝俶路邮局,所以去了个寂寞。而感到折腾的是在楼外楼侧厅里虽然找到了西湖十景的邮戳,但是附近没有邮局,只能打车回中山路邮局去进行投寄。</p> <p class="ql-block"> 为做这几套实寄纪念片,从筹划到完成,历时10来天,当回家后收到寄回来的邮资片时,我在想:当今的邮痴还有几人?</p> <p class="ql-block"> 三十年弹指一挥间。</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