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疫情结束,终于重新开启了追梦之旅。<br> 2023年4月30日,怀着躁动已久的心,驱车驶上了前往大西北的漫漫旅程。<br> 大西北,那是片神奇的土地,是很多人心目中的诗和远方,是无数旅人魂牵梦绕的地方。那里远离红尘喧嚣,那里有不一样的民俗、风光,那里是一片净土,那里是人间天堂。<br> 带着对大西北期盼已久的向往,用64个日日夜夜,走过了陕西,走过了甘肃,走过了青海,走过了新疆。走过了大漠戈壁,走过了雪山草原,走过了山川河流,也走过了都市村庄。<br> 一路上,追寻当年红西路军将士征战河西的足迹,我们看到了他们不畏强敌英勇拼杀、血洒祁连的不屈和刚强。<br> 一路上,追随当年玄奘大师西去取经的身影,我们听到了他虽历九死一生、仍“宁可西行死,绝不东归生”的铮铮誓言的回响。<br> 一路上,透过历史的烟尘,我们还看到了大败匈奴的霍去病、出使西域的张骞、远嫁乌孙的汉家公主、流放伊犁的林则徐、抬棺出征的左宗棠……他们为中华民族开疆拓土、收复失地、守边安民、推动中西方文化交流、促进民族融合,在大西北这块热土上,写下了一页页气壮山河、惊天动地的宏篇伟章。<br> 这次大西北之行,是最触动心灵的一次自驾旅行。不仅仅因为大西北的处处美景怡情养性,更因为大西北的历史文化厚重深沉,那一个个生动感人的历史故事和一个个鲜活不朽的英雄形象,总是不断荡涤心灵、给人以强大的精神力量。<br> 一次旅行,一生记忆。感谢大西北,敞开怀抱,让我们饱览了你壮丽秀美的自然风光;感谢大西北,让我们走进你底蕴丰厚的历史,更加了解了你前世今生的不同凡响。就把这一千张照片作为礼物送给你吧,以表达我们对你真挚的热爱和崇仰。<br> 大西北,若有缘,再相见!<br> 充满激情,充满期待。“梦之旅”伙伴2023年大西北追梦之旅快乐启程。 第一站——陕西商洛塔云山,大西北追梦之旅开篇,由此掀开。<br> 道教名山塔云山,主峰海拔1,665.8米,位于秦岭南段。云雾飘渺,古松参天,既有北山之雄,又有南山之秀,乃秦岭第一仙境。 金顶观音殿,建于万仞绝壁之上,三面悬于万丈深渊,鬼斧神工,令人惊叹。置身金顶,流云绕膝,清风扑面,犹在天宫。 观音殿面积不足6平方米,由4根石柱插入石缝支撑,用条石铺垫立基,可谓“秦楚一柱,绝顶道观”。 塔云山,中国最险道观。 摩月楼与踩云桥,多好听的名字。 一代美人杨贵妃,在马嵬坡兵变中,被唐玄宗赐死,葬在陕西咸阳马嵬村。墓园门楼"唐杨氏贵妃之墓"七个大字,为民国25年时任陕西省政府主席的邵力子题写。<br> 杨贵妃墓呈半球形,冢高3米,整座墓冢用青砖包砌。 贵妃墓后的半坡上,立有一尊3米高的贵妃雕像。神情凝重,眼睑下垂。不知是在悔恨自己的无能,还是在抱怨玄宗的无情。 贵妃雕像背后是太真阁,里面有杨贵妃生平展,可全面了解杨贵妃非凡而不幸的一生。 太真阁后面有一精致小巧的水池,一泓碧水让贵妃墓园显得更加灵动、幽静。 墓冢左侧是一排画廊,用连环画的形式叙述了杨贵妃的一生。 墓冢右侧是碑廊,保存有唐、宋以来历代名人凭吊、抒怀的诗作石刻。 墓园里还有一堵毛泽东于上世纪六十年代书写白居易《长恨歌》的诗墙。 会宁是中国革命圣地。1936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三大主力经过艰苦卓绝的两万五千里长征,在甘肃会宁胜利会师,实现了中国革命的历史转折。 会宁会师、红军长征胜利结束的标志,中国革命开始走向胜利的起点和里程碑。 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任弼时、张闻天、王稼祥、邓小平、李先念、杨尚昆等革命家,朱德、彭德怀、刘伯承、林彪、贺龙等9位元帅,徐海东、陈赓等8位大将,1955年授衔的宋任穷、杨成武、洪学智、张爱萍等45位上将,136位中将、1,200位少将都曾在会宁留下足迹。 “中国工农红军第一、二、四方面军会师纪念塔”,塔名由邓小平题写。 为纪念红军长征会宁会师,1958年,会宁县政府将会宁原西津楼改名为“会师楼”,将西津门更名为“会师门”。 会宁红军长征胜利纪念馆门前,矗立着一座名为《地球上的红飘带》雕塑:三杆直指蓝天的步枪,三个目光坚毅的红军战士头像,环之以鲜红的飘带,立意深刻,意蕴深远,给人以强烈的艺术感染。 会宁红军长征胜利纪念馆,通过一件件实物、一张张照片、一幅幅影像,全面展示了红军长征的历史画卷。 红军战士何志汉和戴高明长征过草地时曾穿过的牛蹄窝鞋。 会宁会师时红军战士穿过的羊毛袜和会宁老百姓为红军手工编制的毛线鞋。 右为会宁会师时朱德用过的马鞭、马叉和马玲;左为红军遗留在会宁老百姓家中的马镫。 会宁会师时,朱德用过的煤油灯、铜水壶和徐向前用过的行军水壶。 会宁会师时,徐向前用过的牛皮文件包、香烟盒和张琴秋用过的眼镜袋。 会宁会师时,陈昌浩用过的折扇和赠给当地学校的康熙字典。 左为会宁会师时,周恩来用过的文件箱;中为博古在长征时用过的文件箱。 图为会宁会师时,红军女战士用过的梳妆盒、针线包、拧线架和木水勺。 <div> 十多年前,曾看过一本讲述红西路军历史的书籍,心灵受到极大震撼。一直想找机会去西路军将士曾经战斗过的地方实地看看,去倾听他们当年奋勇杀敌的呐喊,去回望他们与数倍强敌浴血搏斗的不屈雄姿,更近距离地感受和触摸那段令人扼腕的历史,以寄托和表达对西路军先烈们的无限哀思和崇敬。这次自驾游的首要目的,便是了此心愿。</div> <div> 离开会宁,追寻西路军足迹的第一站,首先来到甘肃靖远县的虎豹口。这里是西路军当年西征作战的出发地。</div><div> 1936年10月,红四方面军所属的5军、9军和30军的21,800名将士,还没来得及从会宁大会师的喜悦中平静下来,就接到中革军委下达的西渡黄河执行“宁夏战役”和打通国际战线的命令。于是,这支年龄大致在17-20岁之间,师、团级干部年龄也只在20-30岁之间的年轻队伍,毅然决然地开进到了靖远县虎豹口黄河边。</div> <div> 虎豹口,明清以来靖远四大官渡之一,兵家必争之地。1936年10月24日-30日,红四方面军总指挥徐向前、政委陈昌浩,率所属30军、9军、5军、妇女独立团、教导团、骑兵师及总指挥部、直属队在此强度黄河,攻克国民党马步芳匪军布设的中和堡防线,拉开了宁夏战役的序幕,也开始了血战河西的悲壮征程。</div> 虎豹口黄河边,一尊红军强渡黄河的纪念雕塑巍然屹立,记录着当年红军冒着枪林弹雨,突破敌人防线,强度黄河的英雄壮举。 <div> 置身黄河古渡,面对滚滚东流的黄河水,当年红军将士强度黄河的战斗场景浮现眼前。</div> 1936年11月11日,中央电令已西渡黄河的红四方面军部队改称红西路军,陈昌浩任西路军军政委员会主席兼总政委,徐向前任副主席兼总指挥,王树声为副总指挥,李卓然为政治部主任,李特为参谋长。 甘肃、青海是国民党马步芳匪军经营多年的老巢,为防止红军抢占地盘,马匪集中了6倍于红军的优势兵力对红军进行疯狂围剿。彼时,红西路军是孤军深入,既无援军和后勤补给,也无当地群众基础。加之天寒地冻,天时地利人和均无优势。悲剧的命运似乎从一开始就已被注定。<br> 景泰黄河石林,以它亘古旷世的地质奇观,诱惑着众多游人。今天,我们也心甘情愿地“自投罗网”。 站在黄河石林景区码头上,看着这块“黄河之水天上来”的巨大碑刻,滚滚东去的黄河水,引人无限遐想。 石林码头背后,是冷峻高耸、连绵不断的石林壁。 <div> 黄河石林是400万年前燕山运动,河床下切、风化、雨蚀,重力坍塌等地质作用而形成的石林地貌。</div> 石林峡谷内,目光所及皆是陡崖凌空,峰林挺立,且造型各异,让人不得不赞叹的大自然杰作。 十里长峡,美如画廊,行走其间,峰回路转,犹如进入迷宫。 黄河石林独特的地貌和原始风韵,吸引了许多影视导演来此拍摄外景,在《阿诗玛》、《西游记》、《花木兰》、《少林寺传奇》等众多影视剧里,都能看到黄河石林的身影。 黄河九曲,龙湾多娇。座落在黄河岸边的龙湾村,浓荫铺地,绿蔽河湾,是一片远离喧嚣的清净之地。 龙湾村街道整洁,到处都是民宿、餐馆、小商店。一个好的景点能带富一村人。 旅游淡季,龙湾村街上游客稀少,显得有些冷清。 来到黄河边,岂能不尝尝美味的黄河大鲤鱼,这可是黄河人家地地道道的农家名菜。 追寻西路军足迹的第二站,我们来到甘肃省景泰县。景泰县人民公园风光优美,游人如织,一派祥和景象。 公园内高矗的纪念碑,记载着当年红西路军在景泰的战斗经历:1936年10月,西路军渡过黄河进入景泰,与围追堵截的马匪8个旅6万多人浴血奋战14天,经历大小战斗10多次,粉碎了敌人妄图在景泰境内阻止和歼灭红军的企图,西路军也有1,300多名官兵命陨沙场。 <p class="ql-block"> 红西路军景泰烈士陵园,大门两侧“捐躯景泰气壮山河碧水长歌,浴血祁连功昭日月青山永泣”的挽联,表达了景泰人民对西路军烈士的深切缅怀和由衷的崇敬。</p> 走进陵园,高大的纪念碑直指蓝天。纪念碑高13.1米,代表红西路军在景泰牺牲了1,310名官兵。 纪念碑右侧,整齐排列着“血战一条山烈士之墓”、“芦塘城攻坚战烈士之墓”和“大拉牌战斗烈士之墓”三座陵墓。 三座黑色墓碑的背面分别记载了这三大战役的战斗经过。<br> 1,310具烈士的骸骨就分别葬在这三个墓冢之下。<br> 永泰古城,位于景泰县城20公里外的老虎山北麓。是明代为防御北方少数民族入侵而修建的一座城池,距今已有400多年历史。 <div> </div> 走进古城,满目疮痍。几近荒废的古城内依然住着几户放羊的人家,也许是故土难离,他们割舍不下这个世代安居过的地方。 历经数百年风雨侵蚀,古城城墙已多处坍塌,昔日城垣的巍峨已不复存在。 破落的永泰古城,凭借浓厚的历史底蕴和古朴荒凉的苍茫感,赢得了《西部热土》、《汗血宝马》等多部影视剧导演的青睐,已俨然成了西北地区一座知名的“影视城”。 <div> 追寻西路军足迹的第三站,我们来到甘肃省古浪县。古浪地处河西走廊东端,位于乌鞘岭北麓,为古丝绸之路要冲。古浪,自霍去病大败匈奴后正式纳入大汉版图。</div> 看着古浪县城文化广场上那些充满欢乐的休闲人群,怎能想象 87年前,这里曾是红西路军远征河西首场恶战的主战场。 1936年11月12日,红9军西征占领了古浪县城。马步芳立即调动大批匪军,在飞机大炮的掩护下,昼夜不停地向红9军驻地发动猛烈进攻。 经干柴洼突围战、横梁山阻击战、古浪县城争夺战三场恶战,红9军终因寡不敌众,20多名团以上干部和2,400多名官兵壮烈牺牲。留在城里的红军伤员全部被马匪杀害。剩余部队于18日夜,在红30军接应下,连夜向凉州、永昌方向突围。<div> 古浪三战,红9军元气大伤,战斗力减半,西路军三军折其一,成为西路军兵殇河西的起点。</div> 古浪战役纪念馆,位于古浪县城西南角公园路。采用图文雕塑、情景再现等形式,重现了红西路军当年在古浪及河西走廊浴血奋战的悲壮战史。 展柜中红西路军官兵曾使用过的枪支、大刀及残缺不全的红旗,让我们看到了古浪之战的惨烈和残酷。 纪念馆里的每一件文物和遗物,都冲击心灵,给人以强烈感染。 “巍巍祁连埋忠骨,茫茫瀚海慰英灵”。古浪县红西路军烈士陵园,当地人称“万人坑”,时为1936年红9军古浪战役战场遗址。古浪战役结束后,当地百姓自发将红军烈士遗体集中在此掩埋。现陵园纪念碑和公墓就建在当年掩埋红西路军烈士的“万人坑”上。 古浪烈士纪念碑,正面镌刻着李先念题写的“红军西路军烈士永远活在我们心中”15个鎏金大字。纪念碑背倚高山,肃穆庄严。 纪念碑后方是红9军烈士公墓,公墓里安葬着在古浪战役中牺牲的2,400多名红9军先烈。肃立墓前,垂首致哀,愿先烈在天堂安息。 <div> 武威天梯山石窟,开凿于1,600年前东晋十六国时期的北凉。是我国开凿最早的石窟之一。天梯山石窟是太原云冈石窟和洛阳龙门石窟的源头,被称为我国的“石窟鼻祖”。</div> 1927年武威大地震,天梯山十多处石窟被震毁,1959年修建黄羊河水库,其余洞窟的造像、壁画全部搬迁至甘肃省博物馆保存,目前到天梯山只能看到主窟的大佛。 因主窟里大佛体量巨大,无法搬迁,考古人员精心设计建造了一座拦水大坝,避免大佛被库水淹没。(此图来自网络) 走在拦水大坝顶端的木栈道上,一边是冷峻的山体、远古的大佛,一边是波光粼粼的一池碧水,别有一番情趣。 <div> 沿着拦水大坝木栈道两端的木梯径直下到窟底,近在咫尺的大佛给人以强烈的震撼。主尊释迦牟尼佛高28米。两侧分立着两个弟子,文殊、普贤二菩萨和多闻、广目二天王。造像神态逼真,生动传神。仰望大佛,合掌示敬,愿我佛真的能普度众生,荫庇天下。</div> 白塔寺,武威一处重要的历史文化遗迹,是西藏正式纳入中国版图的历史见证地。 公元1247年,西藏萨迦派宗教领袖萨迦班智达•贡嘎坚赞,与蒙古汗国皇子、西路军统帅阔端,在白塔寺举行了著名的“凉州会谈”,达成了西藏归顺蒙古汗国的重大协议。从此,西藏正式成为中国元朝中央政府直接管辖下的一个行政区域,成为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br> 白塔寺,是元太宗窝阔台之子西凉王阔端专门为西藏佛教领袖萨迦班智达•贡嘎坚赞而修建。公元1251 年,萨迦班智达•贡嘎坚赞在白塔寺圆寂,阔端将其舍利供奉于塔内。 在武威市区,多地都能看到这个著名的雕塑——马超龙雀,它是国家旅游局的标志,更是武威的标志。武威也因此被称为“天马”的故乡。 武威,古称“凉州”。四千年前就已有许多北方民族在此居住。公元前121年,汉武帝派霍去病远征河西击败匈奴,将河西走廊纳入西汉版图,为彰显大汉的武功军威,汉武帝设立河西四郡,并将凉州改称“武威”,为河西四郡之一。 十六国时期,武威又先后有前凉、后凉、南凉、北凉和西凉五个政权在此定都,史称“五凉”。丝绸之路的繁荣,使武威一度成为当时全国排名第三的大城市。 雷台公园,内有著名的雷台汉墓。雷台汉墓,系东汉晚期(公元186-219年)的一座大型墓葬,墓主人为驻守张掖的武将张君。著名的“马超龙雀”就出土于该墓。 雷台公园门前一侧,有个立于高台之上的“马超龙雀”雕塑。蓝天下,只见它昂首奋发,四蹄飞扬,势不可挡的气势真的如同天马行空一般。 <div> 走进雷台公园,迎面是一个仿照雷台汉墓出土的一组铜马车仪仗军阵整体放大6倍的巨大模型。仪仗军阵由 38 匹马、1 头牛、14辆车、17个手持兵器的武士俑和28个奴婢俑组成,再现了汉官的威仪和出巡场景。</div> <p class="ql-block"> 雷台一号汉墓,1969年9月由当地农民挖防空洞时发现。汉墓内共出土各种文物231件,古钱币3万枚,艺术价值最高的“马超龙雀”便出土自该墓。</p> 出于科普和大众旅游的需要,雷台汉墓经考古挖掘后恢复了原貌,并进行了加固处理。游人可直接进入墓道,身临其境进行参观。 墓道有的地方很低矮,需弯腰弓身才能通过。 雷台汉井,直径1米,深12米,井壁用汉砖垒砌而成。像这样保持原貌的东汉古井,全国仅此一眼。奇怪的是,落到井底的东西,看起来会比原物大一倍。因而引得游人纷纷将钱币抛入井中,以遂前(钱)程(沉)远大之愿。 二号汉墓在一号汉墓北侧,1996年3月发现。墓道长50余米,曾4次被盗,墓中物品基本被洗窃一空。根据发现的尸骨推测,二号汉墓拟是两对夫妻的合葬墓。 雷台公园内的汉文化陈列馆,展示了两千多年前的汉文化,精彩呈现了雷台惊世、汉风马韵、马啸河西、丝路马影等主题,值得一看。 雷台汉墓出土的“马超龙雀”青铜瑰宝,重17.5公斤,造型俊美,铸造技术精湛,堪称青铜艺术极品。 武威悠久的历史文化,孕育出了独领风骚、千古绝唱的凉州词。凉州词中那壮阔苍凉的边塞景象,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以独特的艺术魅力为盛唐诗坛带来了一股清新而又沉重的悲壮之风。 《凉州词》本是凉州乐曲,经传唱而流播中原,成了盛唐流行的曲调名。全唐诗有近两千首边塞诗,以《凉州词》为题或以凉州为背景的诗就有百首之多。 盛唐时期,无数文人墨客留下了诸多以凉州为名的千古名作。如王翰的“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王之涣的“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div> 古代凉州,还是歌舞之乡。从晋末到盛唐,《西凉乐》、《霓裳羽衣曲》等风靡朝野,天下闻名。在凉州词陈列馆里,可以看到模拟再现的西凉乐舞场景,近距离感受凉州歌舞繁华及千百年来人们追求太平盛世的美好愿望。</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