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别鲍老

韩凯~谢绝送花

<p class="ql-block">2022年11月15日,是一亇难以忘怀的日子。那天上午,在有关方面十分严格的控制下,我和社里同事昕明以家属友好的身份,前往八宝山殡仪馆梅厅送别尊敬的鲍老,还帮忙担负现场的攝像和攝影工作。</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能明显看到平日里业务繁忙的这个座落在市区的殡仪馆今天却十分冷清,其它告别厅都因暂停使用而空无一人。尽管因疫情吃紧,限制人数,参加送别的也有近百人。整个氛围都充滿了一种被压抑下的沉重和悲壮。全过程还是得到相关部门同志的配合,算是较顺畅地完成了现场视频和图片的拍攝预期。我们亲眼见证了送别中国优秀知识分子代表人物的这一历史时刻!</span></p> <p class="ql-block">面对不少善意的提醒,我们仍觉得,作为媒体从业者,总多少应有一份历史责任在身。不管环境再怎样,也该积极并策略地面对,努力化解风险,做必要的沟通,不能让值得记载的历史真相从我们身边眼巴巴地逝去!终成憾事!</p> <p class="ql-block">当年因张罗庄则栋老师的丧事,找我反复谈话,也被有关部门监控,压力的确不小,挺过来了,回头望去,庆幸自已没有退缩,所做的一切是多么值得!</p> <p class="ql-block">昨天非常感谢社里同志,在单位无法报道的情况下,已晚上6点多了,仍积极设法提供设备,认真教我操作步骤,使我72岁的退休老头能在这么重要的活动现场担负起“首席攝像”(没有第二席);还得到视频部及图片网同仁的帮助。</p> <p class="ql-block">毫不夸张地说,这也从另一亇侧面体现了我们的“中新风格”。政治纪律是纪律,职业使命是使命。往往越是在特殊的时刻,越是在别人觉得不值得做的事情面前,越发考量一个团队的智慧和胆量,越发折射出一个团队的素质和风格!昨天的实践对此再一次得到证实。</p> <p class="ql-block">我们既尽量避免暴露身份(有相关部门的同志指着我说:“我们知道你,是《人民日报》的xx,才让你进来拍照…”)也尽可能争取他们的理解和配合。讲政治,在岗位,他们有时也身不由己。</p><p class="ql-block">环境就是这么个环境,但不管以什么身份,不管以什么方式,我们都要努力见证历史,留下珍贵的记载!这些经历,虽有风险,仍很值得!人这一辈子,没有点追求,只图个安安稳稳地活着,不也是很没劲儿么!(写于2022.11.15)</p> <p class="ql-block">永远怀念那些值得我们敬仰和纪念的前辈!在今天做自己能够做、应该做、必须做的事情,并把它做好!</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