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的教堂(下)

云卷云舒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时至2023年的年末,圣诞期间。</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息焉堂是一个很特别的教堂,一是地方偏,在可乐路上,至于可乐路,许多上海人也不知道。二是建筑造型独特,不知道的以为是清真寺,其实是拜占庭式的天主教堂,由乌达克设计。</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这是正门,拉着圣诞快乐的横幅。</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节日气氛浓厚,让我想起那首《铃响叮当》。</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它的门楣也和其他教堂不太一样,高低错落着好几个十字架,两边的小天使,不知是因为圣诞摆放,还是一直在的。</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它坐落在一条小河边上,远处两三行人,显得有了冬意的杉树越发高大,附近还有一座寺庙,不是今天的主题,也就没进去。</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徐家汇天主教堂,开放后也是网红之地。这里倒是看见几位外国人(其他教堂几乎没有外国人来的),神父读圣经时屏幕上有英文显示。</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天主教不称“礼拜”,是称“主日”,我曾在电话咨询时被人家呛过:“一听就知道你不是教徒,我们天主教,不叫做礼拜”。</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主日里面有个环节,大家向坐在周边的人(前后左右)相互祝福,这让人感到原来互不相识的人好像顿时就成了兄弟姐妹。</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漂亮的教堂起码要去两次,因为晚上的夜景也很美。</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似乎比白天更漂亮。</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耶稣诞生,只会在圣诞期间才会摆放。</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马赛克地砖</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教堂附近还有一个可以转转的地方是徐汇书院,倒是个可以坐下来静心阅读的地方。书院下面可以直接进地铁站。</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书院二楼的围廊里,有个机位,可以拍到这个画面,远处的中式风格的建筑正镶嵌在教堂两个塔尖之中,夜晚塔尖上的十字架清晰可见。</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这是书院。</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这是地处曹家渡的是圣弥额尔天神堂。</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中学同学都是老静安,对曹家渡非常熟悉,大家都说以前没有这么个教堂啊!看上去确实很新,但却有百余年的历史,1919年由法籍修女在曹家渡传教,当时是在长宁路140弄108号,有的资料说是窝在一片居民区里,2004年9月拆迁了,经置换到现在的位置,万航渡路1066号,教堂在2011年9月重新开放,也成了曹家渡,这个三区交界之地的一道风景。</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小德肋撒天主教堂,是一座镶嵌在居民区里的教堂,不经意间经过,往往会忽视了它的存在。它地处老静安的大田路,周边已经因动迁都封掉了。我去的时候不对外开放,但是因为有唱诗班的排练,倒也不能把大门关上,我就磨磨蹭蹭的到了里面,因为工作人员不让再往里面进,我就在走廊里看介绍:“二十世纪最伟大的圣女”。看后倒确实让人感动。</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这时进来几位唱诗班的教友,一边和她们搭讪一边和她们一起进了电梯,我到了二层的礼拜堂里面。</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和其他教堂一样,教会会在附近建医院和学校,在教堂的北面,曾开有一家叫“仁慈”的诊所,由教徒担任医护人员,为周边居民就医带来方便,且分文不取。学校则建有求德男子和女子学校,男校后改名为景德小学,画家丰子恺曾做过校长。</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那天去时值樱花季节,不远就是雕塑公园。</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上海的教堂不少,一般我去市中心的几个,但是这个独特的建筑风格吸引了我,所以尽管地处蟠龙天地,我还是去看了,是个天主教堂,我去时没开放,只能在围栏外面看看,当然顺便逛了一下蟠龙天地,还是不错的。</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地处郊区的一个教堂是必须要去,那就是佘山天主教堂,曾经在四十年前去过。</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现在还没到70,可体力真是衰退的好快,爬个100米多的小山,歇了好几次。此生也是最后一次来了。</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天好,晴空万里,画面特别干净明亮。</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门口遇见那位专门坐在街头画画的上海爷叔,他在画上海教堂系列,就剩这座教堂了,我想我在走上海教堂,差不多也剩这所了。我想许多人都知道这位爷叔,他靠街头写生卖画供养了三胞胎大学毕业。</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这是董家渡天主教堂,在网上查不到做礼拜的信息,电话也都不对的,去了一看果然不开放,周边都围了起来,像在大修。只能在门缝里拍张照片。</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教堂建于1847年,属于西班牙风格,这是当时在中国规模最大的教堂,可以容纳两千多人做礼拜,也是上海教区第一座主教座堂。顶上的这个十字架,长达四米,重达一顿。网上还有一些关于教堂内部修饰的介绍,可惜我看不见,我所走的这些教堂几乎都到里面一窥究竟,可惜这所不行,任我敲门呼喊连个人影子也没有,只能过个一年半载再来看看。</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离董家渡天主教堂不远还有个清心堂,这是它的侧门,大门在大昌街,这里原来属于南市区。顶着太阳找到大门,关着,按门铃来了工作人员,今天不开门,不能进去,我跟工作人员说,我在写上海教堂,这是最后一个了,今天那么热,我过来也比较远……,看看我还是个规矩人,他终于让我进去瞧了一眼,还是值得看看的里面的布局别具一格,和大多数的礼拜堂不一样。</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清心堂建于1860年,迄今已有160年的历史,1966年停止聚会,1979年恢复活动。</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这个教堂别看小,安排的活动倒也不少。</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马路上竖着巨大的指示牌,很少有教堂能够这样标位置的。</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近半年因为周日安排有别的活动,只能安排其他时间跑教堂,也就没能参加礼拜。</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最后要说几个已经移做它用,或者总也不开门的教堂。</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新乐路上的东正教堂,一直关着,但是来往的人都会被这洋葱头所吸引,我因为家住的近,出去逛街时看到光线充足时就拍一张。</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新天安堂,已有135年的历史,解放前曾是联合教堂,但现在已不做教堂使用,这里会安排一些小型的音乐会。我那天是去看Fu大爷的脱口秀专场,才得以进到里面。顺便也拍了一张外景,亮灯时很好看的。</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晚上亮灯时比白天漂亮。</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现在的内部空间。做演出或比较特殊的活动倒是不错。</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皋兰路上的清真寺,现已成为思南书局的诗词店。</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这个笔记记录了教堂循迹的过程,先根据图谱记下要去的教堂,然后在网上找到地址电话,电话咨询开放的时间,高德上查位置。这样前后和游走苏州河一样,也用了一年半的时间,去过了市区的大部分教堂。</p><p class="ql-block">随着上海的开埠,随着外滩金融街的逐渐形成,教堂也随之一座座建成,从外滩开始,由东向西,逐渐延伸到曹家渡,随之配套的还有医院和学校。当然从我的角度,主要是看其建筑,我切实感受到那句话:“如果想感受老上海的风貌,老教堂必然是绕不开的”。</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a href="https://www.meipian.cn/3kk2j4jo" target="_blank">我的游记汇总</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