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们,大家上午好!</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今天,我和大家分享的主题是《让核心素养落地生根,为阳光课堂赋能增效》。2022版《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已经颁布一年多,咱们第一教学联合体的各学校都组织开展了多轮形式多样的学习培训、研修活动,也开展了相关的教学实践研究。在研读、实践新课标中,我们不难发现:项目学习、知识结构化、单元整体教学、跨学科主题学习、核心素养等是新课标提出的新理念。其中,核心素养导向,是新课标的主旋律,更是开展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如何让核心素养真正落地课堂教学,不断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就成了当下教学实践与研究的热点。</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下面,我就根据自己研读新课标、学习新课标、实践新课标谈几点粗浅感悟,与大家分享,不当之处敬请批评指正。</p> <p class="ql-block"><b>探“源”:领会新理念,为核心素养落地数学课堂蓄势;</b></p><p class="ql-block"><b>理“脉”:落实新理念,为核心素养落地数学课堂赋能;</b></p><p class="ql-block"><b>塑“型”:深化新理念,为核心素养落地数学课堂提质。</b></p> <p class="ql-block"><b>一.探“源”:领会新理念,为核心素养落地数学课堂蓄势</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让核心素养正真落地数学课堂,最直接的在于教师对新课标、新理念的领会、吸收、内化并付诸于实施。这就要求我们每一位数学教师用心学、真心悟,探寻数学新课标新理念的根“源”——聚焦核心素养,重视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培育,面向未来,促进学生终身发展。</p> <b>首先,梳理“四基”、“四能”和核心素养之间的关联。</b>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四基”,即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四能”,即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四基”、“四能”再到核心素养,体现了我国数学教育的不断发展、创新。“四基”、“四能”和核心素养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核心素养是数学教学的灵魂,“三会”是核心素养的具体表现,“四基”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基本要求,“四能”是学生学习数学要形成的能力。以问题解决为起点,创设有价值的情景,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获得知识与技能的同时,积累思考体验,最终形成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的终极目标,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p> <b>其次,理解数学课程要培养的学生核心素养的内涵。</b>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数学课程要培素养的学生核心素养,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简称“三会”</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数学来源于生活,但是数学研究的对象更多的是现实情景、自然现象背后的原理、规律,要让学生具有数学的眼光,就要给学生提供丰富的素材,为核心素养的萌芽提供肥沃的土壤,同时教师要引导学生主动思考,从而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独具慧眼”。例如,今天的两节课《交换律》和《乘法分配律》,两位做课教师都从现实情境中引导学生提炼出数学模型,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学习情境背后隐藏的数学原理。</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数学为人们提供了一种理解与解释现实世界的思考方式。数学知识的习得不应是被动的,而应是通过探究得来的,教师要引导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利用观察、计算、实验、推理、验证等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真正经历独立的数学思维过程,才能理解并建立数学与现实世界之间的联系。</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例如,《乘法分配律》一课,韩教老师通过“初始模型——寻找模型——归纳模型——深化模型”几个环节,让学生在观察分析、计算求证、说理解释、推理归纳中真正经历数学思维的过程,经历从特例到一般,进而推广到其它情形的抽象概括过程(从乘加到乘减的延伸),逐步建立并深化乘法分配律这一模型,发展学生的模型意识,不仅从形式上认识乘法分配律,更加深对乘法分配律内涵的理解——乘法意义。</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再如,《交换律》一课,史老师立足单元整体教学的思路,先让学生根据“自学指导”自主探究加法交换律(1、用尽可能多的方法解决问题;2、探究加法的规律,试着用自己的话总结叙述出来;3、用你喜欢的方式表示出规律)。在学生理解了加法交换律,建立加法交换律模型的基础上,史老师适时抛出“交换律适用于所有的四则运算吗?请举例说明”这一挑战性问题,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合作探究。利用探究加法交换律的思路研究交换律在乘法、减法、除法中是否存在,实现探究方法上的迁移,模式上拓展。课的最后,史老师有出示一串有启发性的问题:三个数相加,又有什么规律;三个数相乘呢?既有加,又有乘的时候,会不会也存在着什么规律?交换律适用于小数、分数的四则运算吗?这些问题立足于大单元整体教学,也体现了知识的结构化。</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数学为人们提供了一种描述与交流现实世界的表达方式。学生通过经历用语言表达现实世界中的数量关系、规律等过程,初步感悟数学与现实世界的交流方式,逐步养成用数学语言表达与交流的习惯。《交换律》和《乘法分配律》两节课,教师都让学生经历了用数学语言和数学符号描述模型的过程(a+b=b+a;a×b=b×a;(a+b)×c=a×c+b×c),重视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个人认为:“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是“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和“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的外在体现,只有学生用数学语言表达清楚、明白,我们才知道他是如何观察并思考现实世界的,因此它处于核心素养重中之重的地位。“三会”的渗透与培养应贯穿于教学的整个流程和学生学习的每个阶段,每一位数学教师都应有意识、有义务把握“三会”的内涵,有策略、有目的地落实“三会”素养目标,构建立体化、全程化的核心素养培养体系。</p> <b>二.理“脉”:落实新理念,为核心素养落地数学课堂赋能</b>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课堂教学是实践落实新课标、新理念的重要途径。纵览新课标可见:突出课程内容结构化,提倡核心素养导向的学科内容结构化重组,加强跨学科学习,开展主题式学习是本次课程标准修订的重大变化。因此,对于我们一线数学教师来说,关键在于正确把握课程内容的具体要求,理清知识的脉络,并将其落实到课堂教学实践中。</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1. 整体上把握分析内容。</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span class="ql-cursor"></span></b>教师要树立大单元、大概念意识,从主题视角看知识的本质与关系,并且将本单元内容与前后相关单元内容建立联系,有助于学生更清晰地认识和理解内容本质。例如,六年级上册《分数乘法》单元。</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乘法是加法的简便运算,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根据运算的一致性,分数乘、除法的教学与整数、小数乘除法教学亦应是一致的。根据整数乘法的意义引出了分数乘整数,借鉴同分母分数加法及分数的意义,推理出了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例1)。依据乘法模型之一“总量=份量×数量”得出一个数乘分数的算式,利用分数的意义理解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一个数乘几分之几表示的就是求这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例2)。“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是分数乘法的核心知识,是这一单元的“大概念”,也是利用分数乘法解决问题的重要依据,当遇到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问题,就可以用这个数乘几分之几来解决。“连续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例8)及“求比一个数多(少)几分之几是多少”的问题(例9)都可以转化为“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问题”这一模型来解决。</p> <p class="ql-block"><b>2. 确定单元中关键内容。</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b>关键内容能更好体现所学内容的学科本质和核心概念,并且蕴含着相关的核心素养。(出示多边形面积单元图)比如,五年级上册《多边形的面积》,本单元包含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三角形的面积、梯形的面积、组合图形的面积等内容。在三年级时,学生已经学习过计算长方形面积,用数方格的方法很容易发现“长方形的面积=每行面积单位的数量×行数”,并得出“长方形的面积=长×宽”的结论。可是,在计量平行四边形面积时,学生如果依旧沿用数方格的方式,就会遇到面积单位“方格”不是“整格”的情况。</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面对这一问题时,大部分教师会直接告诉学生:计算平行四边形面积时用数方格的方法太麻烦,数方格的方法已经落后了,采用把平行四边形剪拼成长方形、把三角形和梯形拼摆成平行四边形的方法更便捷。但这样的教学只能让学生将关注点聚焦在计算公式的推演上,并不能引导学生从面积计算的根源上思考问题。</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那么,多边形面积计算的本质规律究竟是什么呢?面积计算的本质就是计算该图形包含多少个面积单位。即:“每行面积单位数×行数”。 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虽然会遇到“方格”不是“整格”的情况,但是通过剪拼,依然可以用“每行面积单位数×行数”的规律计算。三角形和梯形面积的计算,同样可以转化成“每行面积单位数×行数”。 </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剪拼只是手段,但归根结底要引导学生通过大胆猜想、小心求证,找到多边形面积计算的“通法”——“每行面积单位数×行数”,实现学生学习的“通透”。因此,我们觉得本单元的关键内容为: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通过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的学习,理解“多边形的面积=每行面积单位的数量×行数”这一“通法”。</p> <p class="ql-block"><b>3. 设计有效的教学活动。</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有效的教学活动一定是基于问题解决,以核心问题为引领,促进学生思维持续发展的教学活动。(出示平行四边形面积核心问题)例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可以设计关键的核心问题,以“问题串”将本节课的核心知识串联起来。这个草坪的面积有多大?(直面现实问题,将其转化为数学问题,建立数学与生活的练习,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怎样计算平行四边形面积?(独立思考,大胆探索平行四边形面积)两个答案都对,可能吗?(数学是讲道理的,培养学生的理性精神和科学态度)30平方厘米是错的,错在哪里?面积变了,什么时候变得最大?什么时候变得最小?变中不变的是什么?面积大小的变化与什么有关?(在拉动平行四边形的动态变化中寻找引起面积变化的要素,底的邻边并没有发生变化,平行四边形面积与底和高有关系,揭示变中不变,即面积与底和高之间的关系不变)任何一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都是底乘高吗?(让学生在带有方格的平行四边形上动手通过剪拼,利用长方形面积计算方法推出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般算法:底×高,也就是求每行面积单位数×行数这一“通法”)这个草坪的面积是多少?(运用数学模型解决数学问题,即用数学语言表达现实世界)</p> <b>三.塑“型”:深化新理念,为核心素养落地数学课堂提质</b>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核心素养理念的指引下,教师不再是传统上的“传道、授业、解惑”的知识传授者,教学活动也不是“教”的单一模式,而应是学生学和教师教的和谐统一,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为此,教师要转变观念,理清思路,落实“三化”,构建核心素养引领下的数学课堂新样态,逐步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为核心素养落地数学课堂提质增效。</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首先是化“被动学习”为“主动习得”。</b>学生主动习得的知识能根植于心,固化于行。让学生主动去“经历”,去“发现”,更好地参与课堂学习,让学生在课堂上从“被动习得者”变为“主动习得者”。</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其次是化“个体学习”为“合作协同”。</b>课堂学习中,学生除了个体自主探究学习之外,还要关注他人,要学会与他人合作协同学习。</p><p class="ql-block">在课堂上,同伴的影响有时比教师本身的影响更大,因为模仿是学生最擅长的学习方式,课堂沟通与协作能引起学生更大的学习兴趣。</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再次是化“注重结论”为“过程体验”。</b>众所周知,课堂学习不仅是要得到一个知识的结论,还要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构建核心素养引领下的数学课堂新样态,还需要我们学校从顶层设计,引领教师打造符合个人特质的品质课堂。在这一点上,我们四小开了持续的探索,并取得一定的成效。</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阳光”育人理念是我校的品牌、特色,在“阳光”育人理念指导下构建“阳光课堂”是我们四小教师的教学实践与探索的方向。阳光课堂是爱智共育的课堂,是快乐的课堂,是充满智慧的课堂。对照新课标新理念,阳光课堂应具有以下特征:<b>一是聚爱。</b>爱,是构建良好师生关系及和谐融洽课堂氛围的根基,老师爱学生,学生也爱老师,师生相互尊重,互相包容,互相激励,共同成长;<b>二是融智。</b>课堂是充满理性思维的智慧课堂,智慧的教师,有较高的学科素养和扎实的教学基本功,正所谓学深为师。智慧的学生,会观察、会思考、会表达,核心素养得到充分彰显;<b>三是快乐。</b>快乐是有效学习的催化剂,教师教的快乐,学生学的快乐,教与学高效统一;<b>四是多元</b>。尊重多元,张扬个性,发展学生强势智慧。学习方式、教学方法的多元化,评价方式的多样化,评价主体的多元化,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使得人人能获得良好的教育,逐步形成适应终身发展需要的核心素养。</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各位领导,老师们,学习新课标、践行新理念,我们永远在路上。作为数学教师,我们要坚信:<b>你对数学的热爱和喜爱能够为孩子们树立一个榜样,并在他们心中种下热爱数学的种子。</b>因此,我们要时刻思考如何以恰当的途径实现自身的专业成长,努力让自己成为一名出色的数学教师,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为学生打下坚实的数学知识,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从而培养学生成为终身热爱数学的学习者。</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老师们,为了实现这些最美好的愿望,让我们一起做好改变的准备吧!感谢大家的聆听!</p> <p class="ql-block">(在2024年春期第一教学联合体数学教研活动上的发言,不当之处,敬请批评指正。)</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