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世界艺术博物馆巡礼</p> <p class="ql-block">巴黎当代艺术中心</p><p class="ql-block">巴黎当代艺术中心是坐落于法国首都巴黎拉丁区北侧、塞纳河右岸的博堡大街的现代艺术博物馆,当地人常也简称为“博堡”。因这座现代化的建筑外观极像一座工厂,故又有“炼油厂”和“文化工厂”之称。可谓是超级网红的打卡点啦!</p> <p class="ql-block">凯斯·哈林作品</p> <p class="ql-block">毕加索作品</p> <p class="ql-block">古根海姆博物馆</p><p class="ql-block">总部设在纽约的美国古根汉姆博物馆,在西班牙毕尔巴鄂、意大利威尼斯、德国柏林和美国拉斯维加斯拥有4处分馆。2006年7月又与阿布扎比政府签订合同在当地建立分馆,这将会是古根汉姆众多美术馆中最大的一个。与此同时,古根汉姆也一直积极谋求在亚洲地区、尤其是中国的战略发展。这种连锁经营的模式和全球化策略已经成为世界博物馆领域一个不容忽视的趋势。“美国艺术300年:适应与革新”大型展览的构想始于1998年,其后有着十年的筹展历程。2006年10月16日,美国古根汉姆博物馆代表团访问中国美术馆,亚洲战略发展部主任Min Jun Kim,展览收藏及设计部主任Karen Meyerhoff,展览策展人Susan Davidson,教育部主任Kim Kanitani等就展览事宜,与中国美术馆馆长范迪安,副馆长钱林祥、马书林及相关部门的负责人举行了会谈,并分三个小组,就展览、教育、学术活动等合作的具体问题进行讨论。在过去六十六年的历史中,纽约所罗门.R.古根汉姆基金会(Solomon R. Guggenheim Foundation)发展了众多渠道去实现其国际文化交流合作的使命:如在欧洲、亚洲、澳大利亚的巡回展览的同时,把欧洲、亚洲、非洲、和南美的艺术珍品借到纽约展出;或者在其他国家建立新古根汉姆美术馆等。而后者正形成了古根汉姆和其他艺术机构的区别。除了美国,古根汉姆在意大利,德国和西班牙都有自己的美术馆,从而把它的国际性任务提升到了首要的位置。纽约古根汉姆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巨型蜘蛛(雕塑)</p> <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徐冰,男,祖籍浙江温岭,生于重庆。1977年考入中央美术学院版画系,1981年毕业留校任教,1987年获中央美术学院硕士学位。1990年接受美国威斯康辛大学的邀请,作为荣誉艺术家移居美国。现为独立艺术家,生活工作于纽约。曾在美国华盛顿沙可乐国家美术馆、纽约新美术馆、布朗士美术馆、西班牙米罗基金会美术馆、捷克国家博物馆等重要艺术机构举办个人艺术展。曾被邀请参加英国、法国、加拿大、日本、澳大利亚、芬兰、意大利、德国、韩国等国的重要联展。1999年获得美国文化界最高奖:麦克·阿瑟奖(MAC ARTHUR AWARD)。</p><p class="ql-block">徐冰入选“影响中国”2017年度人物年度文化人物榜单。[1]</p><p class="ql-block">2020年6月4日,徐冰以2019年度公开拍卖市场作品总成交额666万元人民币名列《2020胡润中国艺术榜》第64位。</p><p class="ql-block">2022年参与故宫博物院与腾讯联合举办的《照见天地心——中国书房的意与象》展览,展出最新的作品,纪录片《因为书房》记录了创作全程。</p> <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曾梵志,1964年生,湖北武汉人,中国当代画家,其主要绘画作品有《最后的晚餐》《培根和肉》《献血过量》《自画像09-8-1》《祈祷(双联作)》《火(双联作)》《猿(双联作)》《智者(双联作)》《面具系列 1996 No. 6》《面具系列1997第3号》《踏雪寻梅》等。曾梵志于1991年毕业于湖北美术学院油画系;1991年—1992年,创作作品《协和》系列(包括《协和三联画》1-3);1992年,创作作品《协和三联画之二》《肉》《献血过量》《飞》;1992年—1993年,创作作品《肉》系列(包括《肉》《肉·卧》《人类与肉类》等);1993年,作品《协和三联画》获得“九十年代广州双年展”优秀奖;1994年,离开武汉来到北京,并开始创作《面具》系列;1996年,创作作品《面具系列1996 No.6》《面具系列:11996第8号》;1997年,创作作品《面具系列1997第3号》《面具NO.12》;1998年,创作作品《面具系列1998第17号》;1999年,创作作品 《(b.1964) 面具系列》;2001年,创作作品《最后的晚餐》;2008年,创作作品《火(双联作)》《培根和肉》《无题 08-4-1》;2009年,创作作品《无题 09-7-1》《自画像09-8-1》;2010年,创作作品《猿(双联作)》《江山如此多娇之二》;2011年,创作作品《无题11-4-4》《虎》;2012年,创作作品《双妹》《无题》《兔子》等;2015年,创作作品《蓝》《拉奥孔》;2022年,创作作品《E系列2022第14号》《无题》等。中国湖北美术学院相关视频共20个词条人物经历1964年,曾梵志出生。1990年,创作作品《散步》;另在湖北美术馆举办“曾梵志油画个展”。1991年,毕业于湖北美术学院油画系。1991年—1992年,创作作品《协和》系列(包括《协和三联画》1-3)。1992年,创作作品《协和三联画之二》《肉》《献血过量》《飞》;另在广州参加“九十年代中国美术(油画)双年展”。1992年—1993年,创作作品《肉》系列(包括《肉》《肉·卧》《人类与肉类》等)。1993年,在香港汉雅轩画廊举办“假面?曾梵志个人油画展”;作品《协和三联画》获得“九十年代广州双年展”优秀奖。1994年,离开武汉来到北京;并开始创作《面具》系列;另参加在中国美术馆举办的“首届批评家提名展”。1995年,参加在西班牙巴塞罗纳举办的“1979年以来中国前卫艺术展”。1996年,创作作品《面具系列1996 No.6》《面具系列:11996第8号》;另参加在德国波恩举办的“中国展”。1997年,创作作品《面具系列1997第3号》《面具NO.12》;另参加在中国美术馆举办的“首届当代艺术学术邀请展”。1998年,创作作品《面具系列1998第17号》;另举办“曾梵志个展1993—1998”。1999年,创作作品 《(b.1964) 面具系列》。2001年,创作作品《最后的晚餐》《江湖》等。2004年,创作作品《肖像》;2005年,创作作品《人,竹子》等。2006年,创作作品《自画像(行进者)》;2008年,创作作品《火(双联作)》《培根和肉》《无题 08-4-1》。2009年,创作作品《无题 09-7-1》《自画像09-8-1》;另参加“第53届威尼斯双年展”。2010年,创作作品《猿(双联作)》《江山如此多娇之二》《福鹿》等。2011年,创作作品《无题11-4-4》《虎》;2012年,创作作品《双妹》《祈祷(双联作)》《智者(双联作)》《无题》《兔子》等。2015年,创作作品《蓝》《拉奥孔》;2017年,创作作品《虎》;2019年,创作作品《无题》等。2022年,创作作品《E系列2022第14号》《无题》等。个人生活家世背景曾梵志出生于湖北武汉的一个普通家庭,他的父母是一家印刷厂的工人。由于醉心于“乱涂乱画”,曾梵志中学便辍学。17岁时,他与一些热爱美术的朋友到处游历,在北京和上海接触了西方的现代画家的作品,他立志进入艺术的殿堂学习,却因为文化课不好,连续四年高考都名落孙山。直到1987年第五次高考,他才考上湖北美术学院油画系。</p> <p class="ql-block">民歌,山东省淄博某地产公司高管,萨克斯乐手。传承先父音乐天赋,萨克斯演奏,清新悠扬,委婉圆润,极具艺术感染力。</p> <p class="ql-block">苏念佳,1958年出生于山东省淄博市。绘画兴趣从高中办黑板报开始,书画结缘于文化馆的培训班。经央视《书画频道》学习更足动力,梦想斑澜,丹青不辍。</p> <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文荷,某大学教师,喜文弄墨。诗文、书法多次参加展览并获奖。</p> <p class="ql-block">诗人刘善东也是一位油画家,30多年前我们一起写生,一起上北京,济南参观参与画展。青年时期刘善东油画作品参加中国美术馆举办的中石化系统美术展览获奖并刊登展览画册封二,大家都很羡慕。我们是在一个绘画学习班结缘那时的刘善东画得很棒,我们经常交流画事奢谈艺术展望未来,少时文笔画笔俱佳是一位勤奋的耕耘者,近年来在诗文上精心耕耘,传统诗文颇见功力。如今刘善东已退,有更多的自由空间,或继耕诗文或挥洒画笔,祝福老友诗人油画家刘善东,在艺术的沃土上勤勉耕耘,实现少时绚丽的艺术梦想!</p><p class="ql-block">(作者:周成光,艺术家,国家文化人物,瑞典皇家画院外籍终身院士、名誉教授。)</p> <p class="ql-block">一场春雨滋润了大地,</p><p class="ql-block">万物复苏的季节,</p><p class="ql-block">这场雨是那么的及时,</p><p class="ql-block">小草吸吮着上苍给予的恩赐。</p><p class="ql-block">一场春雨浇灌着,</p><p class="ql-block">漫山遍野的植被,</p><p class="ql-block">山的颜色变成了绿色,</p><p class="ql-block">树上的叶子青翠欲滴。</p><p class="ql-block">乍暖还寒的日子,</p><p class="ql-block">春雨还是如期而至,</p><p class="ql-block">没有华丽的语言,</p><p class="ql-block">只有滴答滴答沙沙的声音。</p><p class="ql-block">像是告诉春天,</p><p class="ql-block">我来了,</p><p class="ql-block">我应该可以,</p><p class="ql-block">我当之无愧。</p><p class="ql-block">这是我的使命,</p><p class="ql-block">愿还人间仙境,</p><p class="ql-block">滋润树木,</p><p class="ql-block">花草快快生长,</p><p class="ql-block">装扮祖国的山河秀丽。</p><p class="ql-block">春雨绵绵不断,</p><p class="ql-block">醉了万物,</p><p class="ql-block">美了人间,</p><p class="ql-block">春雨里洗过的太阳,</p><p class="ql-block">明天定是春光无限。</p> <p class="ql-block">一步推荐作品:</p><p class="ql-block"> 清明</p><p class="ql-block"> 认知了清明,就懂得了人生!</p><p class="ql-block">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p><p class="ql-block"> 站到祖先和亲人的坟前,明白了:</p><p class="ql-block"> 才知道自己从何而来,将向何处!”</p><p class="ql-block"> 我是谁,从哪来,到哪去?</p><p class="ql-block"> 从哪来?静立茔冢默然,你便会追寻到这个答案。</p><p class="ql-block"> 你来自父母,父母来自祖父母,祖祖辈辈,总会有根,总归有源。</p><p class="ql-block"> 开枝散叶。枝再繁,叶再茂,扎向大地的根,只有一处。</p><p class="ql-block">这就是融入血脉中的眷念,是我们的来处。父母在,人生尚有来处;父母去,人生只剩归途。</p><p class="ql-block"> 生者寻根,叶落归根。</p><p class="ql-block"> 有人烟处,必有血脉传承。</p><p class="ql-block">难怪有人说,清明节就是中国的感恩节!</p><p class="ql-block"> 清明时节,教我做人。</p><p class="ql-block"> 清洁、清廉、清净,无非一个清白;</p><p class="ql-block">明事、明礼、明法,无非一个明白!</p><p class="ql-block"> 清白明白之人,自有清风拂面涤心,自有明月皎洁般的真善美。</p><p class="ql-block"> 红尘滚滚、功名利禄,如果你过于执着、拿不起放不下,为权、为钱、为名、为情黯然神伤,不妨清明时分去扫墓。</p><p class="ql-block"> 那里,自有另一种答案,</p><p class="ql-block"> 让你心如止水、超然物外!</p><p class="ql-block">清爽做人,清白做事,足矣!岂能事事如意,但求无愧于心!</p><p class="ql-block"> 到哪去?</p><p class="ql-block"> 不管是谁,多么伟大,这世间终将忘记你的存在。</p><p class="ql-block"> “风雨梨花寒食过,几家坟上子孙来?”</p><p class="ql-block"> 这样一想,很多事自可淡然、豁然、悠然、乐然、坦然。</p><p class="ql-block"> 我是谁?</p><p class="ql-block"> 当你明白了“从哪来、到哪去”,“我是谁”似已豁然开朗!</p><p class="ql-block"> 认知了清明,就懂得了人生!</p><p class="ql-block"> 花开花落,云卷云舒。你是人子(女),你是人父(母),你是人夫(妻),你是华夏血脉,你是人类赤子。</p><p class="ql-block"> 难怪有人说,清明祭祖,彰显的是一种血脉的传承和责任。</p><p class="ql-block"> 来到这世间,你安身立命,拥有自己的角色,承担相应的责任。</p><p class="ql-block"> 清明是责任、是感恩,是哀思、是心静,是思接千载、神游万仞,是传承、是教育。清明,更像一种精神。</p><p class="ql-block"> 认知了清明,就懂得了人生!</p> <p class="ql-block">晨骑</p><p class="ql-block">作者:周成光</p><p class="ql-block">车</p><p class="ql-block">清晨</p><p class="ql-block">晨骑中</p><p class="ql-block">微微雾霾</p><p class="ql-block">不胆怯不惧</p><p class="ql-block">跨上单车逍遥</p><p class="ql-block">天微寒踏频快飞</p><p class="ql-block">耳边风声掠过</p><p class="ql-block">心情唱响歌</p><p class="ql-block">脚下猛蹬</p><p class="ql-block">雾霾中</p><p class="ql-block">不惧</p><p class="ql-block">蹬</p> <p class="ql-block">淸明</p><p class="ql-block">作者:周成光</p><p class="ql-block">清明时节雨纷纷,</p><p class="ql-block">阴郁天气似人心。</p><p class="ql-block">祭祖念根不忘本,</p><p class="ql-block">传承祖训扬后人。</p> <p class="ql-block">民想科技推荐作品:</p><p class="ql-block">我一辈子跟文字打交道,非常热爱我们的汉文汉字,能够品味得出汉语言文字的精妙和奥秘,读到好诗好文常会拍案叫绝,感动不已。但是,近多年来,我深感汉语言文字的纯洁性和规范性,正在遭受肆无忌惮的侵害。我担心长此下去,汉语文字的精彩美妙,必将日渐式微,变得残缺不全,不伦不类。其他先不论,我们从当下"龘龘"说起,央视无疑带了个坏头。在它的影响下,社会上刮起了一股让早就被时代废弃的古异体字死灰复燃的风气。这些突然冒出来的三叠字四叠字,面目可狰,陌生可疑,无不散发着陈腐的气息。一时间,我在网上看到这样的僵尸字词至少有十多组了。莫非孔乙己借尸还魂又穿越回来了?鲁迅大先生若在世,一定会把始作俑者骂得狗血淋头。我痛心地发现,越是不动脑子的人,还越喜欢照单全收,大概以为自己因此就有了文化。现代汉语极其丰富,明明其中有大家都非常通俗易懂且准确贴切的表达,为什么非要到上千年前的故纸堆里去翻捡那些死字呢?请问,有这个必要吗?做人做事可以不可以正常些?我认为,说得客气点,这是浅薄的故意卖弄,是自卑的心理作怪,是无聊的低级趣味;说得严重点,这是对文字的肆意污染,是对文化的毫无自信,是对文明的大步倒退。此风一开启,变神奇为腐朽,死字恐将大行其道。</p><p class="ql-block">说来好笑,历史悠久的汉字博大精深,本来很完美,大可不必劳民伤财搞什么简体字,港台及海外华人至今不是都用得很好吗?也没见繁体字影响了他们的现代化发展。文字是文化的最主要标志,繁体文字完整地保留和体现了中华文化的优良传统,简体字根本担当不了这个重任。不过,简都简了几十年,我们也不去翻这个老账。然而,现在怎么又要去挖掘那些连繁体字系都抛弃了的"出土文字"了呢?文字是有生命的,也有生老病死新陈代谢的规律。这些死字,本是失去生命的糟粕,不是充满活力的精华。这个浅近的道理,央视不懂吗?所为何来,只有央视自己知道。</p><p class="ql-block">我不是文字学家,没有去深究这些上古叠加异体字的本源意义。不过很巧,我正好看到有位专家的一个说法,可以供各位参考。他奉劝大家"千万不要用这几个字来祝福好友,除非是你的仇人。"为什么?他根据“训诂学”里面的“构字法”作出了解释,说"龘字是草丛里漫山遍野的一窝窝小蛇;朤字是月光下荒郊野外的鬼火;鱻字是刚从鱼卵中孵出来的极小的鱼;燚字是打火石打出来的稍纵即逝的微弱火花。"</p> <p class="ql-block">寻今问古</p><p class="ql-block">作者:周成光</p><p class="ql-block">在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一处齐国故城文物出土现场,这里是齐国稷下学宫的原址。这里出土了众多的青铜器、陶器、及生活用品。稷下学宫是世界上官办大学堂推崇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学风,是当时各诸侯国争相学习的典范。鲁国的孔子也前往齐国求学,当听到韶乐时被这天籁之音所震撼,一直于三月不吃肉,刻苦钻研韶乐。后人为孔子立下一块碑石以示纪念,上面刻着,孔子闻韶处。#淄博旅游之# #蹭下淄博的热度#</p> <p class="ql-block">古齐国出土文物</p><p class="ql-block">作者:周成光</p><p class="ql-block">#淄博头条#淄博市临淄是齐国古都有许多的出土文物,有国家一级文物一一牺尊、齐国刀币、编钟、 鼎、鬲、爵 、青铜器、陶器、古车马遗器。还有许多帝王的墓冢。在国家博物馆收藏有齐国鼎、齐国刀币、鬲、尊、爵等,有专柜陈列。齐国曾是七国之雄,五霸之道,齐国威震天下近八百年。临淄旅游资源丰富,是考研齐国历史,出土文物研究的理想之地。#临淄古墓群# #淄博战国袍# #淄博探索之旅#</p> <p class="ql-block">知青往事</p><p class="ql-block">#说知青,你们当过知青吗?#我当过知青,许多知青的往事记忆犹新…有一年春天正是春寒料峭之时,为备春耕整理机井,因机井吸水口被碎石堆满影响抽水量。因此,安排两名知青下机井管捞出碎石,我与克宁最瘦小首当其冲下井。下井前脱掉外衣只穿内裤,喝上煤油炉烧的红糖水,再喝两口白酒,双手在全身柔搓一遍就下井,用绳子在腰部拴好,井口两个人把着绳子往井下放人。井管子直径只有40cm,除了抽水管,剩余空间很小了,身子一入井水全身冷的起小米,用手捞石块,只有脚踩石块半蹲,上身抻开长臂捞石块很吃力。捞出一些石块后,井口人员喊着快上井吧,这时冻得全身发抖,话说不成句。上井后换人再下井。经过两个多小时的大家共同努力,从井中捞出大大小小不少的石块。这年在春夏用水旺季,井水很顺畅地哗哗流出,我们知青们脸上都露出欣慰的笑容。#全国知青新消息# #乡村郎回忆录# #女知青刘琦#</p> <p class="ql-block">3月10日,骑行来了48年前知青下乡地临淄区西老村,受到了村委领导王春喜同志和村卫生室王主任热情接待。村委王春喜同志,带我观看了知青大院原址。知青大院已是残垣断壁,她记录着48年前懵懂知青们的一段悲欢青春过往…知青们现在已到老年,青春之歌值得回忆,更何况有些知青已驾鹤西去。佩恒兄病重期间曾对家人说病好后去下乡的西老村走走看看,这小小的愿望都成为遗憾!这天我到西老村拜访也为六位已故知青了却一个愿望。</p> <p class="ql-block">春日赏花</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