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品读之三十五:邶风·匏有苦叶

元梦之星

<p class="ql-block">“匏”是葫芦类的一种植物,味苦。到八月成熟之时,可以将中心的瓤挖去,外面坚硬的壳可用作渡水的工具。诗一开头,“匏有苦叶,济有深涉”,正值炎热的八月,葫芦叶子干枯,内部已经成熟,济水深处也得渡。“深则厉,浅见揭”,要是水深,那就没办法,只能沾湿了裙角慢慢过河;水浅的话,那就提着裙角步履轻盈大步向前。简简单单六个字,恰切地写出了女主人公的大胆、勇敢和智慧。</p> <p class="ql-block">此诗中艺术手法兼用,既用了赋体,也用比兴,兴中有赋,赋中有比,声里含情,鸟语传意。在短短的一首小诗里,有山有水,有人有物,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情景交融,浑然一体。</p><p class="ql-block">等待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是爱情里最考验人的难题。《匏有苦叶》中,候鸟已提早南飞,留下女子独自等待。诗中没有出现等待的结局,没有结局的结尾也许更完美,是等到了遥遥无期,是完美之大团圆还是“却道故人心易变”,全在读者一念之间。</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匏有苦叶</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国风·邶风 【先秦】</p><p class="ql-block">匏有苦叶,济有深涉。深则厉,浅则揭。</p><p class="ql-block">有瀰济盈,有鷕雉鸣。济盈不濡轨,雉鸣求其牡。</p><p class="ql-block">雍雍鸣雁,旭日始旦。士如归妻,迨冰未泮。</p><p class="ql-block">招招舟子,人涉卬否。人涉卬否,卬须我友。</p> <p class="ql-block">译文</p><p class="ql-block">葫芦瓜有苦味叶,济水边有深渡口。深就垂衣缓缓过,浅就提裙快快走。</p><p class="ql-block">茫茫济水涨得满,岸边草丛里的雌山鸡叫得欢。水涨车轴浸不到,野雉求偶鸣声传。</p><p class="ql-block">又听嗈嗈大雁鸣,天刚黎明露晨曦。男子如果要娶妻,趁冰还未融化。</p><p class="ql-block">船夫挥手频招呼,别人渡河我不争。别人渡河我不争,我将恋人静静等。</p><p class="ql-block">注释</p><p class="ql-block">匏(páo):葫芦之类。苦:一说苦味,一说枯。意指葫芦八月叶枯成熟,可以挖空作渡水工具。济:水名。涉:一说涉水过河,一说渡口。厉:带。一说连衣涉水,一说拴葫芦在腰泅渡。揭(qì):提起下衣渡水。瀰(mí):大水茫茫。盈:满。鷕(yǎo):雌山鸡叫声。不濡(音如):不,语词;濡,沾湿。轨:车轴头。牡:雄雉。雍雍(yōng):大雁叫声和谐。旦:天大明。归妻:娶妻。迨(dài):趁着。泮(pàn):通“牉”,分开。招招:招唤之貌,一说摇橹曲伸之貌。舟子:摆渡的船夫。人涉:他人要渡河。卬:(áng),代词,表示“我”。否:不(渡河)。卬否:即我不渡河之意。须:等待。友:指爱侣。</p> <p class="ql-block">此诗写一位年轻女子在渡口焦急地等待她的情人过河来与她相会,在河水未结冰时能娶她为妻,在愿望未实现时,她还要继续等待下去。全诗四章,通过情境、对话、神态描写,生动再现了女子又焦灼又喜悦的心情。</p><p class="ql-block">诗一开篇,“匏有苦叶,济有深涉”,正值炎热的八月,葫芦叶子发枯,内部已然成熟。诗以“匏有苦叶”起兴,即暗示了这等候与婚姻有关。因为古代的婚嫁,正是用剖开的匏瓜,做“合卺”喝的酒器的。匏瓜的叶儿已枯,则正当秋令嫁娶之时。女主人公等候的渡口,却水深难涉了,因此她深情地叮咛着:“深则厉,浅则揭”。那无非是在心中催促着心上人:水浅则提衣过来,水深就垂衣来会,就不必犹豫了。催对方垂衣涉济,正透露出她这边等候已急。“深则厉,浅则揭。”简简单单六个字,恰切地写出了女主人公的大胆、勇敢和聪慧。</p> <p class="ql-block">“有弥济盈,有鹭雉鸣。济盈不濡轨,雉鸣求其牡。”济水丰盈得仿佛要漫过岸边一样,水面波光粼粼,阳光照在上面好似荧光千点。还好河水没有漫过车轴,免去不少担心,岸边草丛里的野鸡叫得正欢,声声鸟鸣响彻渡口,看来它们是求偶心切。这一章几乎都是景物描写,诗人将野稚与女主人公进行对比,突出她等待意中人归来的焦急心情。</p> <p class="ql-block">“雝雝鸣雁,旭日始旦。士如归妻,迨冰未泮。”现在天已渐渐大亮,通红的旭日升起在济水之上,空中已有雁行掠过,那“雝雝”鸣叫显得有多欢快。但对于等候中的女主人公来说,心中的焦躁非但未被化解,似乎更还深了几分。要知道雁儿北飞,预告着冬日就要结束,春天就要到来。当济水冰融化的时候,按古代的规矩便得停办嫁娶之事了。所谓“霜降而妇功成,嫁娶者行焉;冰泮而农业起,昏(婚)礼杀(止)于此”(《孔子家语》),说的就是这一种古俗。明白乎此,就能懂得女主人公何以对“雝雝鸣雁”特别关注了:连那雁儿都似在催促着姑娘,她就不能不为之着急。于是“士如归妻,迨冰未泮”二句,读来正如发自姑娘心底的呼唤,显得十分热切。</p> <p class="ql-block">诗之末章终于等来了摆渡船,那定是从对岸驶来载客的。“招招舟子,人涉卬否。”船夫大约早就体察了女主人公的焦躁不安,所以关切地连声招唤:“快上船吧!”他不可能知道,这姑娘急的并不是过河,恰是在驶来的船上没见到心上人。“人涉卬否”二句之重复,重复得可谓妙极:那似乎是女主人公怀着羞涩,对船夫所作的窘急解释——“不是我要急着渡河,……不是的,我是在等我的……朋友哪……”以“昂须我友”的答语作结,结得情韵袅袅。船夫的会意微笑,姑娘那脸庞飞红的窘态,以及将情人换作“朋友”的掩饰之辞,所传达的似怨还爱的微妙心理,均留在了诗外,任读者自己去体味。</p> <p class="ql-block">此诗通过情境、对话、神态描写,生动再现了一名在渡口等候情人的女子焦灼而又喜悦的心情。在短短的一首小诗里,有山有水,有人有物,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情景交融,浑然一体。</p><p class="ql-block">历代解诗者对此诗的看法分歧很大,有的认为它是“刺卫宣公”的作品;有的认为它是“刺淫乱之诗”等。今世学者多把它看做一首女子在济水岸边等待未婚夫时所吟唱的诗。</p>